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醫療器械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防返流誤吸型胃管。所述胃管特征為單腔三囊管,包括胃管管體、三個氣囊及相應的導氣管、氣囊充氣閥及指示氣囊、胃管活塞、胃管引導管芯、胃管口、門齒線;所述三個氣囊圍繞在胃管管體外壁,氣囊分別通過各自的充氣管與充氣閥及指示氣囊相連,所述的胃管管體插入端有2-5個側口;所述的胃管管體上設有標識插入深度的刻度,胃管的末段標有門齒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操作方便,采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胃管施行急診飽胃手術的麻醉時,因其具有導引管芯,不但能快速有效的插入,而且在三個氣囊的有效密封下,可以完全避免麻醉誘導時返流誤吸的發生,為飽胃患者麻醉提供一種安全有效的新裝置和方法。(*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防返流誤吸型胃管
本技術涉及一種胃管,其屬于醫療器械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用于防止飽胃患者返流誤吸的胃管。
技術介紹
在急診患者中飽胃患者占了很大比例,急診飽胃手術患者在麻醉誘導過程中發生嘔吐、返流、誤吸是導致患者肺部感染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何從根本上預防返流誤吸的發生是麻醉醫生最為棘手及關心的問題。如果在麻醉誘導前先插入該新型胃管,可以有效預防飽胃患者返流誤吸的發生,同時對于急診飽胃患者在插胃管時不能給予配合的患者, 可以在導引管芯的幫助下快速插入胃內,從而減少醫療過程中不良事件的發生,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針對現在急診飽胃手術患者在麻醉誘導過程中沒有有效預防返流誤吸的措施而設計提供的一種操作簡單、插入成功率高的防返流誤吸的胃管。本技術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胃管,所述胃管特征為單腔三囊管,包括胃管管體、氣囊、充氣管、充氣閥及指示氣囊、胃管活塞、胃管引導管芯,三個氣囊圍繞在胃管外壁,氣囊分別通過各自的充氣管與充氣閥及指示氣囊相連,胃管末端有胃管活塞,胃管管體外設有標識插入深度的刻度及門齒線。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設計簡單,方便實用,采用本技術的胃管施行急診飽胃手術的麻醉時,因其具有導引管芯,不但能快速有效的插入,而且在三個氣囊的有效密封下,可以完全避免麻醉誘導時返流誤吸的發生,從而減少并發癥,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進一步技術方案是,所述胃管上設有標識插入深度的刻度,胃管的末端標有門齒線,門齒線在標識刻度45cm處,所述胃氣囊位于距離門齒線 40cm處,食道下段氣囊位于距離門齒線25cm處,食道頸段氣囊位于距離門齒線15cm處。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定位方便準確,胃氣囊壓迫于胃底賁門入口處,食道下段氣囊位于食道第二狹窄處,食道頸段氣囊位于食道第一狹窄處。進一步技術方案是,所述氣囊有三個,分別位于胃管的外壁,其橫截面為環狀的氣囊套,其縱向截面呈橢圓形或圓形。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有效阻止胃內容物的反流誤吸。進一步技術方案是,所述胃管插入端有2 5個側口。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方便胃內容物引流出來。進一步技術方案是,內有引導管芯,具有一定的彈性和柔韌性,可靈活地塑成一定彎弧形。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引導困難胃管準確快速地置入。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主視圖;圖2為本技術的透視圖;圖3為圖I中沿A-A線的剖視圖。在圖I、圖2和圖3中,I、胃管管體;2、胃氣囊;3、食道下段氣囊;4、食道頸段氣囊; 5、胃氣囊導氣管;6、食道下段氣囊導氣管;7、食道頸段氣囊導氣管;8、胃氣囊充氣閥及指示氣囊;9、食道下段氣囊充氣閥及指示氣囊;10、食道頸段氣囊充氣閥及指示氣囊;11、胃管活塞;12、胃管引導管芯;13胃管口 ;14門齒線。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僅用于解釋本技術,非用于限定本技術的范圍。如圖I和圖2所示,一種胃管,所述胃管管體I表面有標識插入深度的刻度及門齒線;管內有可靈活地塑成一定彎弧形的胃管引導管芯12 ;所述胃管管體I的外壁有胃氣囊2、食道下段氣囊3、食道頸段氣囊4三個氣囊,胃氣囊位于距離門齒線40cm處,食道下段氣囊位于距離門齒線25cm處,食道頸段氣囊位于距離門齒線15cm處,所述氣囊橫截面為環狀的氣囊套,其縱向截面呈橢圓形或圓形,三個氣囊與分別與各自的充氣管相連,充氣管的另一端與單通充氣閥及指示氣囊相連。以下進一步說明本技術的使用(I)用時先將胃氣囊2、食道下段氣囊3、食道頸段氣囊4三個氣囊放氣,隨后用石蠟油潤滑插入部分,方便順利通過鼻腔,如果插入有困難時可放入胃管引導管芯12,靈活地塑成一定彎弧形方便插入。(2)胃管插入到門齒線處,經過檢查確知已達胃腔,向胃氣囊2注氣,一般胃囊注氣200-300ml,輕拉確定胃氣囊2固定于胃底后再依次向食道下段氣囊3、食道頸段氣囊4注氣。(3)經胃管口 13抽胃內容物后開始麻醉誘導。(4)氣管插管成功后可依次將食道頸段氣囊4、食道下段氣囊3、胃氣囊2放氣,以免氣囊長時間壓迫導致食道粘膜缺血壞死。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術,凡在本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防返流誤吸型胃管,所述胃管特征為單腔三囊管,包括胃管管體、氣囊、充氣管、充氣閥及指示氣囊、胃管活塞、胃管引導管芯,三個氣囊圍繞在胃管外壁,氣囊分別通過各自的充氣管與充氣閥及指示氣囊相連,胃管末端有胃管活塞。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胃管插入端有2 5個側ロ。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胃管有三個氣囊,每個氣囊有獨立的充氣管、充氣閥及指示氣囊。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胃管上設有標識插入深度的刻度,胃管的末端標有門齒線,門齒線在標識刻度45cm處。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胃管內有引導管芯。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氣囊分別是胃氣囊、食道下段氣囊及食道頸段氣囊,胃氣囊位于距離門齒線40cm處,食道下段氣囊位于距離門齒線25cm處,食道頸段氣囊位于距離門齒線15cm處。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氣囊在胃管的外壁,其橫截面為環狀的氣囊套,其縱向截面呈橢圓形或圓形。8.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氣囊可充入水或氣體。9.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胃管內引導管芯具有一定的弾性和柔韌性,可靈活地塑成一定彎弧形,方便引導困難胃管準確地置入。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醫療器械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防返流誤吸型胃管。所述胃管特征為單腔三囊管,包括胃管管體、三個氣囊及相應的導氣管、氣囊充氣閥及指示氣囊、胃管活塞、胃管引導管芯、胃管口、門齒線;所述三個氣囊圍繞在胃管管體外壁,氣囊分別通過各自的充氣管與充氣閥及指示氣囊相連,所述的胃管管體插入端有2-5個側口;所述的胃管管體上設有標識插入深度的刻度,胃管的末段標有門齒線。本技術結構簡單,操作方便,采用本技術的胃管施行急診飽胃手術的麻醉時,因其具有導引管芯,不但能快速有效的插入,而且在三個氣囊的有效密封下,可以完全避免麻醉誘導時返流誤吸的發生,為飽胃患者麻醉提供一種安全有效的新裝置和方法。文檔編號A61M25/10GK202802477SQ20122040703公開日2013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8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8日專利技術者丁素春 申請人:丁素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防返流誤吸型胃管,所述胃管特征為單腔三囊管,包括胃管管體、氣囊、充氣管、充氣閥及指示氣囊、胃管活塞、胃管引導管芯,三個氣囊圍繞在胃管外壁,氣囊分別通過各自的充氣管與充氣閥及指示氣囊相連,胃管末端有胃管活塞。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丁素春,
申請(專利權)人:丁素春,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