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下沉式地鐵車站開挖方法。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傳統圍護結構造成的經濟浪費和工期長的技術問題,本發明專利技術包括以下步驟:①澆筑穩定樁:根據基坑需要開挖的深度和基坑邊界澆筑穩定樁,穩定樁上預留滑槽;②澆筑主體框架和頂支樁:頂支樁設置在主體框架下方,先澆筑頂支樁,再澆筑主體框架的橫架,最后澆筑豎架;③開挖基坑:先開挖主體框架之間和主體框架下側處的土體,準備主體框架下沉;④主體框架下沉:使主體框架沿滑槽平穩下沉至開挖標高;⑤主體框架下沉完成后在主體框架上部施工。采用這樣的技術方案后的本發明專利技術,保證開挖基坑的安全穩定,提高了施工速度,縮短了工期,而且不需要采用大面積的傳統基坑圍護。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施工方法,具體涉及一種地鐵車站基坑開挖與支護于一體的下沉式地鐵車站開挖方法。
技術介紹
傳統的地鐵車站開挖都是采用圍護結構,圍護結構本身的結構強度基本可滿足基坑穩定性的要求問題,但是這些圍護結構,待車站建成后起到的安全作用就減少了,車站的主體結構就可以保證車站的安全穩定,這些圍護結構又不能重復利用,這不僅造成經濟浪費,而且會延誤工期,增加工程的投入成本和工程期限。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是傳統圍護結構造成的經濟浪費和工期長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施工成本低,施工工期短的下沉式地鐵車站開挖方法。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下述技術方案:一種下沉式地鐵車站開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①澆筑穩定樁:根據基坑需要開挖的深度和基坑邊界澆筑穩定樁,穩定樁上預留滑槽;②澆筑主體框架和頂支樁:頂支樁設置在主體框架下方,先澆筑頂支樁,再澆筑主體框架的橫架,最后澆筑豎架,橫架的兩端設置在滑槽內;③開挖基坑:先開挖主體框架之間和主體框架下側處的土體,保留頂支樁下側處的土體,待主體框架下側的土體開挖達到設計深度,準備主體框架下沉;④主體框架下沉:主體框架下側的土體開挖達到設計深度后,再開挖頂支樁下側的土體,使主體框架沿滑槽平穩下沉至開挖標高;⑤主體框架下沉完成后在主體框架上部施工,上部施工完成后重復上述步驟進入下一層基坑開挖。所述的步驟④主體框架下沉完成后還設有側壁處理步驟,側壁處理是對主體框架上側的開挖面進行砌補或裝配。每根豎架和橫架下方均設有頂支樁,步驟④主體框架下沉時多個頂支樁下側的土體同時開挖。步驟⑤所述的主體框架上部施工方式為裝配式施工或澆筑施工。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本專利技術是在進行車站開挖前,針對主體框架區域打入穩定樁,起到主體結構下沉的保護作用,主體框架最先施工的是底板主體,隨著開挖下沉,慢慢澆筑或是采用裝配式施工,建成上層結構,下沉的主體框架作為下層開挖的支撐和保護結構,可以當作施工平臺,進行基坑的開挖和建設。本專利技術降低施工成本,縮短施工工期。明挖法是地下工程最優先采用的施工方法,該方法適合中小型規模的車站或基坑開挖;主要應用到土質地層的地鐵隧道車站開挖和其他地下基坑工程,實行自上而下開挖,主體施工先底板后頂板的施工順序,基坑的開挖與支護交叉進行,開挖面停留時間短,開挖一定深度,馬上進行主體結構裝配組裝,保證開挖基坑的安全穩定,提高了施工速度,縮短了工期,而且不需要采用大面積的傳統基坑圍護。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基坑施工平面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基坑開挖縱平面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施工工序圖。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如圖1至圖3所示,本專利技術包括以下步驟:①澆筑穩定樁:根據基坑需要開挖的深度和基坑邊界7澆筑穩定樁1,穩定樁1上預留滑槽2,;②澆筑主體框架和頂支樁4:頂支樁4設置在澆筑主體框架下方,先頂支樁4,再澆筑主體框架5的橫架51,最后澆筑豎架52,橫架51的兩端設置在滑槽2內;③開挖基坑:先開挖主體框架之間61和主體框架下側62處的土體,保留頂支樁下側63處的土體,待主體框架下側62的土體開挖達到設計深度,準備主體框架下沉;④主體框架下沉:主體框架下側62的土體開挖達到設計深度后,再開挖頂支樁下側63的土體,使主體框架5沿滑槽2平穩下沉至開挖標高;⑤主體框架下沉完成后在主體框架上部施工,上部施工完成后重復上述步驟進入下一層基坑開挖。所述的穩定樁深度大于開挖深度,穩定樁設置在基坑邊界處,豎架52與橫架51垂直連接,整體澆筑獲拼裝。開挖標高取決于施工速度,根據具體的圍巖情況,選擇設定的標高。準備主體框架下沉時需要進行穩定性監測、安全監測、垂直度檢測、圍巖變形監測等,保證主體框架下沉不變形,不偏移。頂支樁和主體框架底板為一個整體,頂支樁設置在主體結構下側,頂支樁用于支持和穩定主體框架,為開挖施工提供作業空間。本專利技術下沉地鐵車站開挖方法,是一種地鐵車站基坑開挖與支護于一體的施工技術。主要先進行主體框架底部結構澆筑,以基坑兩側穩定樁為邊界保護支撐點,將澆筑或裝配好的主體框架結構為平臺,開挖下側土體,在橫梁和主要部分結構下有下沉頂支樁,一方面起到穩定的作用,另一方面起到支持的作用,給下部開挖提供作業面,根據土體的穩定情況,選擇頂支樁的長度,也就是施工進度,當開挖到設計深度,再開挖頂支樁下側土體,讓主體框架下沉,主體框架的橫梁是插頂在兩側的穩定樁內,確保主體結構不變形,并且保持垂直下沉。實施例2與實施例1不同的是本實施例中所述的步驟④主體框架下沉完成后還設有側壁處理步驟,側壁處理是對主體框架上側的開挖面進行砌補或裝配。當主體框架下沉后,上側留出的開挖面,要進行及時的砌補和拼裝或是澆筑,砌補位置包括上下層之間的框架,邊墻和上一層的主體框架,都需要裝配或是澆筑砌補。為了保證工程質量和速度,一般采用裝配式施工,先進行上部主要主體的組裝施工,確保開挖的基坑及時被保護,循環往復,直至開挖至基坑底部。實施例3與實施例1不同的是本實施例中所述的步驟④主體框架下沉完成后還設有側壁處理步驟,側壁處理是對主體框架上側的開挖面進行砌補或裝配。與每根豎架52和橫架51下方均設有頂支樁,步驟④主體框架下沉時多個頂支樁下側63的土體同時開挖。步驟⑤所述的主體框架上部施工方式為裝配式施工或慢慢澆筑施工。為保證工程質量和速度,可以采用裝配式施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下沉式地鐵車站開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①澆筑穩定樁:根據基坑需要開挖的深度和基坑邊界(7)澆筑穩定樁(1),穩定樁(1)上預留滑槽(2);②澆筑主體框架和頂支樁(4):頂支樁(4)設置在主體框架(5)下方,先澆筑頂支樁(4),再澆筑主體框架(5)的橫架(51),最后澆筑豎架(52),橫架(51)的兩端設置在滑槽(2)內;③?開挖基坑:先開挖主體框架之間(61)和主體框架下側(62)處的土體,保留頂支樁下側(63)處的土體,待主體框架下側(62)的土體開挖達到設計深度,準備主體框架下沉;④主體框架下沉:主體框架下側(62)的土體開挖達到設計深度后,再開挖頂支樁下側(63)的土體,使主體框架(5)沿滑槽(2)平穩下沉至開挖標高;⑤主體框架下沉完成后在主體框架上部施工,上部施工完成后重復上述步驟進入下一層基坑開挖。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下沉式地鐵車站開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①澆筑穩定樁:根據基坑需要開挖的深度和基坑邊界(7)澆筑穩定樁(1),穩定樁(1)上預留滑槽(2);②澆筑主體框架和頂支樁(4):頂支樁(4)設置在主體框架(5)下方,先澆筑頂支樁(4),再澆筑主體框架(5)的橫架(51),最后澆筑豎架(52),橫架(51)的兩端設置在滑槽(2)內;③開挖基坑:先開挖主體框架之間(61)和主體框架下側(62)處的土體,保留頂支樁下側(63)處的土體,待主體框架下側(62)的土體開挖達到設計深度,準備主體框架下沉;④主體框架下沉:主體框架下側(62)的土體開挖達到設計深度后,再開挖頂支樁下側(...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羅從雙,程義紅,
申請(專利權)人:河南城建學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河南;4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