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遙感測繪領域,涉及一種機載LiDAR數據回波強度值的校正方法。
技術介紹
機載激光雷達(AirborneLightDetectionAndRanging,LIDAR)是近十幾年來快速發展的一種新型的測量技術,能夠直接獲取真實地面的高精度三維地形信息,可廣泛用于大面積地形測繪、快速生成DEM等數字產品。激光點云數據則是激光測距儀對地發射激光,并通過計算發射激光的角度、脈沖信號返回時間等來計算獲取的地面點三維坐標。除空間坐標信息外,激光雷達點云數據中記錄的內容還包括回波強度、回波次序、掃描角度等信息。其中,回波強度值是經地物反射后返回的激光脈沖信號由接收器感應產生電壓信號,經過放大處理和計算,轉化為數字。此外,激光點云密度是機載激光雷達點云數據質量的重要指標,如依據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2011年頒布的《機載激光雷達數據獲取技術規范》,要達到1:2000的成圖比例尺,激光點云密度必須大于1點/平方米。近年來隨著數據采集技術的提高,激光回波強度信息精度大大提高,帶有全波形記錄儀的機載激光雷達設備也開始在市場上應用,因此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重視對回波強度信息的使用。國內外對融合激光回波強度信息的濾波分類算法也進行了一些研究。理論上,每種物質對激光信號的反射特性是不一樣的,根據這一特性,能夠區分識別很多地物。地面介質表面的反射系數決定了激光回波能量的多少。地面介質對激光的反射系數取決于激光的波長、介質材料以及介質表面的明暗黑白程度。反射介質的表面越亮,反射率就越高。表1列出了德國Riegl公司測試的部分地物對900nm波長激光反射率。從表1 ...
【技術保護點】
一種非植被覆蓋區機載LiDAR數據回波強度值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步驟1回波強度初步校正;步驟2確定激光點趨勢角;步驟3回波強度最終校正。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非植被覆蓋區機載LiDAR數據回波強度值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步驟1回波強度初步校正;步驟2確定激光點趨勢角;步驟3回波強度最終校正。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非植被覆蓋區機載LiDAR數據回波強度值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首先采用依據下式計算高程平均值:Z平均=(Z最高+Z最低)/2式中,Z最高為高程最大值;Z最低為高程最小值;Z平均為高程平均值;然后依據下式進行回波強度初步校正:Ij初步校正值=Ij原始值·(Rj2/RA2),其中,Rj=H-Zj,RA=H-Z平均;式中,H為機載LiDAR數據獲取時的飛行航高;Zj為激光點Pj高程值,j=1,…,n;Rj為激光點Pj對地傳輸距離;RA為整個測區的n個激光點平均對地傳輸距離;Ij原始值為激光點Pj回波強度原始值;Ij初步校正值為激光點Pj回波強度初步校正值。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非植被覆蓋區機載LiDAR數據回波強度
\t值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包括以下步驟:步驟2.1分析平面距離采用下式計算臨近激光點平面距離:Lj=(X(Pj)-X(Pj-1))2+(Y(Pj)-Y(Pj-1))2]]>Rj=(X(Pj+1)-X(Pj))2+(Y(Pj+1)-Y(Pj))2]]>式中,Lj為激光點Pj與相臨近的Pj-1的平面距離;Rj為激光點Pj與相臨近的Pj+1的平面距離;(X(Pj)、Y(Pj))為激光點Pj的投影坐標;(X(Pj+1)、Y(Pj+1))為激光點Pj+1的投影坐標;(X(Pj-1)、Y(Pj-1))為激光點Pj-1的投影坐標;設定平面距離閾值,然后將Lj、Rj與平面距離閾值進行比較:若Lj、Rj均小于平面距離閾值,進行步驟2.2.1;若只有Rj小于平面距離閾值,進行步驟2.2.2;若只有Lj小于平面距離閾值,進行步驟2.2.3;若Lj、Rj均大于平面距離閾值,則將激光點Pj的趨勢角βj取0,直接進行步驟3;步驟2.2設定高差閾值,分析高程值步驟2.2.1若激光點Pj的高程值同時大于其臨近激光點Pj-1和Pj+1的高程值,則將激光點Pj的趨勢角βj取0,直接進行步驟3;否則,分別計算激光點Pj與激光點Pj-1的高程差、激光點Pj與激光點Pj+1的高程差,若上述兩個高程差均大于高程差閾值,則將激光點Pj的趨勢角βj取0,直接進行步驟3;若上述兩個高程差均小于高程差閾值,則進行步驟2.3.1;若只有激光點Pj
\t與激光點Pj+1的高程差小于高程差閾值,則進行步驟2.3.2;若只有激光點Pj與激光點Pj-1的高程差小于高程差閾值,則進行步驟2.3.3;步驟2.2.2計算激光點Pj與激光點Pj+1的高程差,若高程差大于高程差閾值,則將激光點Pj的趨勢角βj取0直接進行步驟3,否則進行步驟2.3.2;步驟2.2.3計算激光點Pj與激光點Pj-1的高程差,若高程差均大于高程差閾值,則將激光點Pj的趨勢角βj取0直接進行步驟3,否則進行步驟2.3.3;步驟2.3設定回波強度差閾值,分析回波強度值2.3.1計算激光點Pj與激光點Pj-1的回波強度差、激光點Pj與激光點Pj+1的回波強度差:若上述兩個回波強度差都大于回波強度差閾值,則將激光點Pj的趨勢角βj取0,直接進行步驟3;若上述兩個回波強度差都小于回波強度差閾值,進行步驟2.4.1;若只有激光點Pj與激光點Pj+1的回波強度差小于回波強度差閾值,則進行...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伊丕源,童鵬,錢坤,趙英俊,吳文歡,
申請(專利權)人: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