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耳機插座,其包括插座本體,設于所述插座本體的插孔及多個引腳,所述插孔包括內壁,所述插孔的內壁上設有與多個所述引腳一一對應的端子,多個所述引腳沿著所述插孔的軸線方向間隔排列于所述插座本體的外表面上且多個所述引腳位于同一直線上,所述端子與所述引腳電連接。本發明專利技術還提供一種移動終端。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通訊
,尤其涉及移動終端的耳機插座及移動終端。
技術介紹
在手機等移動終端產品開發設計過程中,電路板布局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比如一個芯片、一個器件有好的管腳定義為移動終端產品布線設計帶來極大的便利。手機為了達到至薄的效果,耳機插座下方電路板位置會被全部掏空,耳機插座左右兩側的引腳搭接在電路板的耳機布線中,引腳被分隔在耳機插座兩側,而由于天線禁空、強信號干擾等問題,常常要求耳機的所有走線在左側出線或者在右側出線避開天線禁空區,與引腳連接的走線需要從上方繞出極不便利。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耳機插座,在不增加電路板原來的空間尺寸,同時規避耳機走線進入天線禁空區,避免被干擾的問題。本專利技術所述的耳機插座,包括插座本體,設于所述插座本體的插孔及多個引腳,所述插孔包括內壁,所述插孔的內壁上設有與多個所述引腳一一對應的端子,多個所述引腳沿著所述插孔的軸線方向間隔排列于所述插座本體的外表面上且多個所述引腳位于同一直線上,所述端子與所述引腳電連接。其中,所述插座本體遠離插孔開口端的位置為避空結構。其中,多個所述引腳為金屬彈片,用于與電路板連接。其中,所述插座本體外表面與多個所述引腳相對的一側還設有多個副引腳,所述副引腳沿著所述插孔的軸線方向間隔排列于并分別與多個所述引腳對稱設置,所述插孔的內壁上設有與多個所述副引腳一一對應的副端子。其中,多個所述引腳或者多個副引腳為金屬彈片,用于與電路板連接。本專利技術所述的移動終端,其包括殼體、裝于殼體內的電路板及耳機插座,所述耳機插座包括插座本體,設于所述插座本體的插孔及多個引腳,所述插孔包括內壁,所述插孔的內壁上設有與多個所述引腳一一對應的端子,多個所述引腳沿著所述插孔的軸線方向間隔排列于所述插座本體的外表面上且多個所述引腳位于同一直線上,所述端子與所述引腳電連接,所述耳機插座設于電路板上,所述引腳與所述電路板焊接,所述電路板的耳機走線與所述引腳連接。其中,所述插座本體上與多個所述引腳相對的一側為避空結構,所述避空結構位于所述天線凈空區的一側。其中,所述電路板上設有天線凈空區,所述耳機插座位于所述電路板一端的安裝區域,所述天線凈空區與所述安裝區域之間設有走線通過區,所述電路板上的耳機走線經過走線通過區與所述引腳連接。其中,所述插座本體外表面與多個所述引腳相對的一側還設有多個副引腳,所述副引腳沿著所述插孔的軸線方向間隔排列于并分別與多個所述引腳對稱設置,所述插孔的內壁上設有與多個所述副引腳一一對應的副端子。其中,多個所述引腳或者多個副引腳為金屬彈片,用于與電路板連接。本專利技術所述耳機插座將引腳設于呈直線排列上而不是沿著耳機插座外表面周緣設置,相較于現有技術本專利技術的耳機插座可以避免耳機走線在耳機插座外圍繞行,便于走線設計無需走線繞行,而且避免進入天線凈空區,保證耳機插座的功能。附圖說明為更清楚地闡述本專利技術的構造特征和功效,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例來對其進行詳細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耳機插座的結構示意圖,其中,插接有耳機插頭。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移動終端的示意圖。圖3是圖1所述的耳機插座的引腳另一種方式的示意圖。圖4是圖1所述的耳機插座的第二實施例的示意圖其中,插接有耳機插頭。具體實施例下面將結合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耳機插座,該耳機插座應用于移動終端,用于設置在移動終端的電路板上為耳機插頭提供耳機插孔。請參閱圖1與圖2,所述的移動終端包括殼體、裝于殼體內的電路板20、裝于電路板20一端的耳機插座30及設于電路板20天線凈空區21。本實施例中,所述耳機插座30包括插座本體10,設于所述插座本體10的插孔12及多個引腳14,所述插孔12包括內壁,所述插孔12的內壁上設有與多個所述引腳14一一對應的端子122,多個所述引腳14沿著所述插孔12的軸線方向間隔排列于所述插座本體10外表面上且多個所述引腳14位于同一直線上,所述端子122與所述引腳14電連接。本實施例中,插座本體10為塑膠件,所述插孔12一端為開口端,用于插接耳機。其中,端子122用于與耳機插頭40電連接。進一步的,多個所述引腳14為金屬彈片,用于與電路板連接。本實施例中,所述引腳14為4個,可以分別用于實現耳機聲道、麥克風、接地、偵測等功能。四個所述引腳14呈直線間隔排列于所述插座本體10的外表面上上,所述引腳14位于同一直線與所述插孔12的軸線平行,四個引腳14所在直線位于插座本體10的任意一側,只要能實現與電路板連接時,如圖1與圖2所述示的兩個位置。耳機走線從與所述引腳14的一側出線,避免耳機走線經過天線凈空區。本實施例中,所述耳機插座30位于所述電路板20一端的安裝區域22,所述引腳14與所述電路板20焊接,所述移動終端的天線凈空區21位于與所述耳機插座20的插孔12的開口端相對的端部,所述天線凈空區21與所述安裝區域22之間設有走線通過區23,所述電路板20上的耳機走線經過走線通過區23與所述引腳14連接,其中,耳機插座10裝于電路板時,引腳朝向走線通過區23一側便于走線設計無需走線繞行。所述耳機插座30與所述電路板20通過螺接、卡持等方式固定,也可以直接通過引腳焊接固定,通常情況下,是在電路板20端部設置切槽,耳機插座20嵌于切槽內。本專利技術所述耳機插座30將引腳設于呈直線排列上而不是沿著耳機插座外表面周緣設置,相較于現有技術本專利技術的耳機插座可以避免耳機走線在耳機插座外圍繞行,便于走線設計無需走線繞行,而且避免進入天線凈空區,保證耳機插座的功能。進一步的,所述插座本體10上與多個所述引腳14相對的一側為避空結構,也就是遠離所述插口12的開口端的端部位置,用于擴大天線凈空區節省移動終端電路板空間。所述避空結構位于所述天線凈空區的一側。請參閱圖3,本專利技術另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插座本體10外表面上與多個所述引腳14相對的一側還設有多個副引腳15,所述副引腳15沿著所述插孔12的軸線方向間隔排列于分別與多個所述引腳14對稱設置;所述插孔12的內壁上設有與多個所述副引腳15一一對應的副端子124。本實施例中,所述副引腳15為4個,分別與4個所述引腳14以插孔12的軸線對稱設置。多個所述引腳14或者多個副引腳15與電路板20連接。在所述耳機插座與電路板裝配過程中,可以焊接引腳14或者副引腳15與電路板焊接,然后耳機走線直接出線與焊接到電路板的引腳14或者副引腳15連接,無需繞過=插座本體一另一側的引腳電連接,便于布線也便于裝配。本實施例中,選擇引腳14與電路板20焊接。以上所述是本專利技術的優選實施例,應當指出,對于本
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專利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耳機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座本體,設于所述插座本體的插孔及多個引腳,所述插孔包括內壁,所述插孔的內壁上設有與多個所述引腳一一對應的端子,多個所述引腳沿著所述插孔的軸線方向間隔排列于所述插座本體的外表面上且多個所述引腳位于同一直線上,所述端子與所述引腳電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耳機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座本體,設于所述插座本體的插孔及多個引腳,所述插孔包括內壁,所述插孔的內壁上設有與多個所述引腳一一對應的端子,多個所述引腳沿著所述插孔的軸線方向間隔排列于所述插座本體的外表面上且多個所述引腳位于同一直線上,所述端子與所述引腳電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耳機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本體遠離插孔開口端的位置為避空結構。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耳機插座,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引腳為金屬彈片,用于與電路板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耳機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本體外表面與多個所述引腳相對的一側還設有多個副引腳,所述副引腳沿著所述插孔的軸線方向間隔排列于并分別與多個所述引腳對稱設置,所述插孔的內壁上設有與多個所述副引腳一一對應的副端子。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耳機插座,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引腳或者多個副引腳為金屬彈片,用于與電路板連接。6.一種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殼體、裝于殼體內的電路板及耳機插座,所述耳機插座包括插座本體,設于所述插座本體的插孔及多個引腳,所述插孔包括內壁,所述插孔...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鎮和,
申請(專利權)人:廣東歐珀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