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輕鋼龍骨內隔墻,包括龍骨和龍骨兩側的硅酸鈣板面板,龍骨包括設置在上結構樓板和下結構樓板之間的豎向龍骨和與該豎向龍骨組合安裝的橫向龍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結構樓板和下結構樓板之間設有豎向方通和與該豎向方通垂直固定安裝的橫向方通,構成方通加固骨架;所述橫向龍骨設于骨架內豎向方通之間,所述豎向龍骨設于骨架內橫向方通之間;所述豎向方通的頂部與上結構樓板固定,底部與下結構樓板固定。采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有效增強輕鋼龍骨內隔墻的高度及其穩定性,提高結構安全性能,此外,采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有有效降低鋼用量,節省了成本。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內隔墻施工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輕鋼龍骨內隔墻。
技術介紹
輕鋼龍骨內隔墻具有重量輕、強度較高、耐火性好、通用性強且安裝簡易的特性,有適應防震、防塵、隔音、吸音、恒溫等功效,同時還具有工期短、施工簡便、不易變形等優點,所以現在住宅、辦公樓、賓館、商場、工廠等各類型建筑物越來越多的采用輕鋼龍骨內隔墻。按照圖集(03J111-1《輕鋼龍骨內隔墻》)規定,為保證隔墻穩定性,不同豎龍骨大小尺寸有其施工限制高度。對于廠房、商場及辦公樓大堂很多層高超過單排龍骨施工限制高度,將無法采用相對簡單的圖集做法。隨著建筑業水平的逐漸提高,近年來有關建筑的抗震要求越來越受到重視,關于非結構構件的抗震設計也越來越受到關注(建筑非結構構件指建筑中除承重骨架體系以外的固定構件和部件,輕鋼龍骨內隔墻屬于此列)。尤其是高科技廠房,設備昂貴,結構樓層高,跨度大,業主為降低風險一般需要進行保險,保險公司就嚴格要求建筑需要滿足抗震相關規定,包含結構構件以及非結構構件。對于03J111-1圖集中的部分常規隔墻體,雖然能保證一定的穩定性,但無法滿足抗震規范要求。對于常規的1+1的硅酸鈣板排版方式,采用C形豎龍骨,墻體高度超過6m,即需要150mm寬的龍骨間距400mm設置;其中150mm寬C型鋼市場上難以采購,定做價格高,速度慢;龍骨大而密集,施工效率非常慢;若采用多排龍骨或者是2+2硅酸鈣板排版方式,龍骨的數量和施工難度更大,施工效率更慢。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輕鋼龍骨內隔墻,解決現有技術中輕鋼龍骨內隔墻穩定性較差的問題,并解決現有技術中鋼用量過多成本過高的問題,還解決現有技術中工作量過多,施工進度過慢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以下技術方案:一種輕鋼龍骨內隔墻,墻高6~10m,包括龍骨和龍骨兩側的硅酸鈣板面板,所述龍骨包括設置在上結構樓板和下結構樓板之間的豎向龍骨和與該豎向龍骨組合安裝的橫向龍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結構樓板和下結構樓板之間設有豎向方通和與該豎向方通垂直固定安裝的橫向方通,構成方通加固骨架;所述橫向龍骨設于骨架內豎向方通之間,所述豎向龍骨設于骨架內橫向方通之間;所述豎向方通的頂部與上結構樓板固定,底部與下結構樓板固定。進一步優選地,所述豎向方通下端與設置在下結構樓板上的下埋板焊接固定,所述下埋板通過下螺栓與下結構樓板固定。進一步地,所述豎向方通上端可以與設置在上結構樓板上的上埋板焊接固定,所述上埋板通過上螺栓與上結構樓板固定。進一步地,所述豎向方通上端可以與設置在上結構樓板下的方通壓頂焊接固定,所述方通壓頂的兩端固定在結構鋼梁上。進一步地,所述內隔墻可以設在上結構樓板底部的結構鋼梁下,所述豎向方通的上端與結構鋼梁焊接固定。進一步地,所述上螺栓和下螺栓都是膨脹螺栓。進一步地,所述硅酸鈣板面板可以采用單面單層或雙面雙層的排版方式。此外,所述橫向龍骨是U型鋼,所述豎向龍骨是C型鋼。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以下特點和有益效果:1、采用本技術可有效增強輕鋼龍骨內隔墻的高度及其穩定性,提高結構安全性能。2、采用本技術可有有效降低用鋼量,節省了成本。3、采用本技術,其方通埋板以及焊接工藝簡單成熟,施做方便快捷。后續豎龍骨尺寸變小,數量減少,減少了龍骨安裝的工作量,對比常規做法,方通加固做法大大加快了施工進度。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一種輕鋼龍骨內隔墻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一種輕鋼龍骨內隔墻豎向方通和下結構樓板的連接示意圖;圖3是圖2的俯視圖;圖4是本技術涉及的豎向方通和上結構樓板連接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技術涉及的豎向方通和上結構樓板連接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技術涉及的豎向方通和上結構樓板連接實施例三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1-上結構樓板;2-下結構樓板;3-橫向龍骨;4-豎向龍骨;5-硅酸鈣板面板;6-豎向方通;7-橫向方通;8-下埋板;9-下螺栓;10-上埋板;11-上螺栓;12-結構鋼梁;13-方通壓頂。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技術實現的技術手段、創新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進一步說明。在此記載的實施例為本技術的特定的具體實施方式,用于說明本技術的構思,均是解釋性和示例性的,不應解釋為對本技術實施方式及本技術范圍的限制。除在此記載的實施例外,本領域技術人員還能夠基于本申請權利要求書和說明書所公開的內容采用顯而易見的其它技術方案,這些技術方案包括采用對在此記載的實施例的做出任何顯而易見的替換和修改的技術方案。本技術提供一種輕鋼龍骨內隔墻,如圖1所示,一種輕鋼龍骨內隔墻,內隔墻高6~10m,包括龍骨和龍骨兩側的硅酸鈣板面板5,硅酸鈣板面板5采用單層單面1+1或雙層雙面2+2的排版方式,龍骨包括設置在上結構樓板1和下結構樓板2之間的豎向龍骨4和與該豎向龍骨4組合安裝的橫向龍骨3,橫向龍骨3是U型鋼,豎向龍骨4是C型鋼,寬100~150mm,相鄰豎向龍骨4間距600~650mm。上結構樓板1和下結構樓板2之間設有豎向方通6和與該豎向方通6垂直固定安裝的橫向方通7,構成方通加固骨架;橫向龍骨3設于骨架內豎向方通6之間,豎向龍骨4設于骨架內橫向方通7之間;豎向方通6的頂部與上結構樓板1固定,底部與下結構樓板2固定。如圖2和3所示,豎向方通6下端與設置在下結構樓板2上的下埋板8固定,下埋板8通過下螺栓9與下結構樓板2固定。如圖4所示,豎向方通6上端與設置在上結構樓板1上的上埋板10固定,上埋板10通過上螺栓11與上結構樓板1固定,上螺栓10和下螺栓9都是膨脹螺栓。如圖5所示,內隔墻設在上結構樓板1底部的結構鋼梁12下,豎向方通6的上端與結構鋼梁12焊接固定。如圖6所示,所述豎向方通6上端與設置在上結構樓板1下的方通壓頂13焊接固定,所述方通壓頂13的兩端固定在結構鋼梁12上。下面提供本技術具體實施方式:步驟一、材料準備:提前準備好如下材料,方通、膨脹螺絲、埋板、豎向龍骨(C型)、橫向龍骨(U形)、硅酸鈣板面板、支撐卡、卡托、角托、連接件、固定件、自攻螺絲、巖棉等;步驟二、地面清理及找平完成;步驟三、墻體定位;步驟四、預埋底部和頂部埋板:預埋底部、頂部埋板,埋設方式采用膨脹螺絲后置法固定;步驟五、固定豎向方通:放完墻體定位線后,埋設豎向方通下部固定下埋板。根據設計墻體的厚度、輕質隔墻的分塊高度以及輕質隔墻的抗震等級要求,選用不同的型號尺寸方通、埋板,確認方通構造間距。豎向方通設置原則基本同砌筑構造柱設置原則。下埋板設置完成后,對于普通混凝土樓板,在頂部同樣位置進行放線設置好上埋板。對于鋼結構,一般墻體位于鋼梁底部,豎向方通頂部可直接焊接在鋼梁上,無需設置上埋板;若頂部無鋼梁,可采用同規格的方通,沿墻長度方向,與就近的結構鋼梁進行焊接固定,形成一道頂部貫通方通壓頂,豎向方通再與方通壓頂進行焊接固定;步驟六、固定橫向方通:設置完豎向方通底部和上埋板后(頂部無需埋板除外),焊接固定好豎向方通。根據豎向方通的間距,截取適宜長度,在豎向方通上焊接固定橫向方通。橫向方通高度根據隔墻分塊設計確認,形成整體方通加固骨架;步驟七、安裝硅酸鈣板面板:焊接橫向龍骨和豎向龍骨,最后完成各區塊硅酸鈣板面板安裝,直至驗收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輕鋼龍骨內隔墻,墻高6~10m,包括龍骨和龍骨兩側的硅酸鈣板面板(5),所述龍骨包括設置在上結構樓板(1)和下結構樓板(2)之間的豎向龍骨(4)和與該豎向龍骨(4)組合安裝的橫向龍骨(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結構樓板(1)和下結構樓板(2)之間設有豎向方通(6)和與該豎向方通(6)垂直固定安裝的橫向方通(7),所述橫向方通(7)和豎向方通(6)構成方通加固骨架;所述橫向龍骨(3)設于骨架內豎向方通(6)之間,所述豎向龍骨(4)設于骨架內橫向方通(7)之間;所述豎向方通(6)的頂部與上結構樓板(1)固定,底部與下結構樓板(2)固定。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輕鋼龍骨內隔墻,墻高6~10m,包括龍骨和龍骨兩側的硅酸鈣板面板(5),所述龍骨包括設置在上結構樓板(1)和下結構樓板(2)之間的豎向龍骨(4)和與該豎向龍骨(4)組合安裝的橫向龍骨(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結構樓板(1)和下結構樓板(2)之間設有豎向方通(6)和與該豎向方通(6)垂直固定安裝的橫向方通(7),所述橫向方通(7)和豎向方通(6)構成方通加固骨架;所述橫向龍骨(3)設于骨架內豎向方通(6)之間,所述豎向龍骨(4)設于骨架內橫向方通(7)之間;所述豎向方通(6)的頂部與上結構樓板(1)固定,底部與下結構樓板(2)固定。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輕鋼龍骨內隔墻,其特征在于:所述豎向方通(6)下端與設置在下結構樓板(2)上的下埋板(8)焊接固定,所述下埋板(8)通過下螺栓(9)與下結構樓板(2)固定。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輕鋼龍骨內隔墻,其特征在于:所述豎向方通(...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紀來有,晏義知,張成,陳云鵬,劉曉寒,李桐,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