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建筑施工
,特別涉及一種陽臺構造柱頂預留空隙的施工方法。
技術介紹
陽臺的構造柱由于不作為承重的受力構件,其主要起到裝飾作用,相鄰兩層樓的陽臺構造柱中的混泥土是不連接在一起的,需要在相鄰兩層樓的陽臺構造柱之間設置空隙,空隙常常設置在每一層樓層陽臺構造柱靠頂部的位置。目前,工地現場常用的陽臺構造柱頂預留空隙做法是用木糠或沙子填充構造柱縫隙,通常做法是在構造柱模板中澆筑完成混泥土后,再在模板的上端用木糠或沙子填充,但是該做法不但在操作過程中難以控制,施工操作不規范,且需要等木糠或沙子等填充材料凝結后才能澆注上一樓層陽臺梁板,施工工期長,耗費許多的人力和時間,而且后期清理工作麻煩。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陽臺構造柱頂預留空隙的施工方法,該方法方便快捷、定位方便,可避免后支模的麻煩,加快施工進度,省時省力。本專利技術為實現上述目的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陽臺構造柱頂預留空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一)在構造柱模板安裝完成后澆注構造柱混凝土,在距離上一樓層陽臺梁板底面30-50cm的高度時停止澆注混凝土,后用膠帶綁扎好擠塑板,后將擠塑板放置到柱鋼筋之間的間隙中,使擠塑板排滿柱鋼筋之間的所有間隙;(二)在擠塑板上表面用鐵絲固定擠塑板在豎直方向的位置,相鄰柱鋼筋之間的鐵絲交叉設置在擠塑板上表面,同時鐵絲通過固定在柱鋼筋上而限制擠塑板在豎直方向的位置;(三)在擠塑板上的模板中繼續澆筑上一樓層陽臺梁板混凝土,待澆筑好的陽臺梁板混凝土凝結12-16天后,拆除擠塑板周圍的模板,并將擠塑板全部鑿掉形成空隙, ...
【技術保護點】
一種陽臺構造柱頂預留空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一)在構造柱模板安裝完成后澆注陽臺構造柱混凝土,在距離上一樓層陽臺梁板底面30?50cm的高度時停止澆注混凝土,后用膠帶綁扎好擠塑板,后將擠塑板放置到柱鋼筋之間的間隙中,使擠塑板排滿柱鋼筋之間的所有間隙;(二)在擠塑板上表面用鐵絲固定擠塑板在豎直方向的位置,相鄰柱鋼筋之間的鐵絲交叉設置在擠塑板上表面,同時鐵絲通過固定在柱鋼筋上而限制擠塑板在豎直方向的位置;(三)在擠塑板上的模板中繼續澆筑上一樓層陽臺梁板混凝土,待澆筑好的陽臺梁板混凝土凝結12?16天后,拆除擠塑板周圍的模板,并將擠塑板全部鑿掉形成空隙,再將構造柱空隙三邊裝塞縫模板,選用比例為1:5的水泥爐渣填縫;(四)填縫兩天后,將塞縫模板拆掉,灑水養護6?8天,再用1:3水泥砂漿修補空隙四周表面;(五)在空隙四周掛滿鋼絲網,再在鋼絲網外表面抹灰,使得鋼絲網與空隙上下基體搭接平整。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陽臺構造柱頂預留空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一)在構造柱模板安裝完成后澆注陽臺構造柱混凝土,在距離上一樓層陽臺梁板底面30-50cm的高度時停止澆注混凝土,后用膠帶綁扎好擠塑板,后將擠塑板放置到柱鋼筋之間的間隙中,使擠塑板排滿柱鋼筋之間的所有間隙;(二)在擠塑板上表面用鐵絲固定擠塑板在豎直方向的位置,相鄰柱鋼筋之間的鐵絲交叉設置在擠塑板上表面,同時鐵絲通過固定在柱鋼筋上而限制擠塑板在豎直方向的位置;(三)在擠塑板上的模板中繼續澆筑上一樓層陽臺梁板混凝土,待...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石松,劉桂萍,黃璐,陳泉,黨育,
申請(專利權)人:廣西建工集團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廣西;4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