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U型鋼,通過梁上部開口、內部空腔結構、翼緣板梁外翻和U型結構,克服了傳統鋼結構在應用制造上的缺陷,使U型鋼的房屋鋼結構構件受力體系合理,整體剛度好,應力分布均勻,整體性、抗震性優于現澆混凝土結構、預制混凝土結構和純鋼結構,利用本發明專利技術構件可以大大簡化加工工藝,大大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既解決了結構上的裝配式,還為各類裝配式構件提供了安裝的可行性。一次成型進行制造,減少由于焊接所造成的結構變形,增加結構的可靠性,有利于鋼結構的產業化生產,具有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鋼結構
,特別涉及一種U型鋼。
技術介紹
鋼梁是建筑物的重要構件,其性能直接影響建筑樓宇的成本和安全性能。其中:如何在確保鋼梁的強度的前提下,盡可能的減少鋼用量,是人們所十分關注的課題。傳統鋼結構多采用H型鋼梁,該形式為滿足建筑強度和安全性,所用鋼量是傳統建筑形式的一倍多,同時鋼結構建筑的防火措施要求達到A級防火。為此,許多專利公開了各自的技術,如:中國專利:申請號2013100693439公開了一種J型鋼,該專利公開的技術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鋼的用量,但制作加工復雜,各個邊都不等厚需要熱軋才能實現,并且焊縫較多難以控制加工成品質量,同時諸多焊縫對鋼結構本身的強度也有影響,難以滿足相關建筑應用的需要。有鑒于此,如今迫切需要設計一種新的U型鋼,以便克服傳統鋼結構的上述缺陷。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新的U型鋼,可通過等厚冷彎的方式解決U型鋼的加工質量控制和提高加工效率,以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所述的一種U型鋼包括左側板、右側板、底板和翼緣板;所述左側板的底部和右側板的底部分別與所述的底板的兩邊相連接,并連成一體,所述的翼緣板的端部與所述的左側板和右側板的頂部連成一體,并與左側板和右側板垂直;所述U型鋼,在左側板、右側板、底板和翼緣板等厚度的情況下,采用冷軋或冷彎一次成型;所述左側板、右側板、底板和翼緣板的材料為鋼材;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專利技術的U型鋼可以大大減少用鋼量,提高U型鋼的制作效率的同時降低了成本,與現有加工技術相比幾乎沒有焊縫,無論從整體性、結構強度和安全性等方面考慮,都要強于現有的加工技術。2、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U型鋼的加工方式,該U型鋼在建筑體系中可以與混凝土共同工作,省去了混凝土的模板,施工方便、生產成本降低、便于制作、實用性強。3、本專利技術提供的U型鋼的內部為空腔結構,可在空腔內配置加勁板、栓釘、角鋼、加強筋等提供各種錨固形式,也可以在空腔內穿走各類管線、管道。4、本專利技術U型鋼的翼緣板為外翻形式,可為預制樓層板提供安放節點,該U型鋼為上開口,預制樓層板內穿鋼筋通過U型鋼開口下彎至梁內部與梁焊接結合,后期澆混凝土固定,既解決了預制樓層板的安裝放置問題,又解決了預制樓層板與梁的結合,提高了抗震性。5、本專利技術充分利用了鋼材的高強度及混凝土抗壓承載力高的特點,降低了造價,等厚度的鋼梁采用冷軋或冷彎的方式,一次成型進行制造,減少由于焊接所造成的結構變形,增加結構的可靠性,有利于鋼結構的產業化生產,具有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U型鋼外殼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U型鋼橫截面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優選實施例。參見圖1、圖2,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U型鋼。所述U型鋼包括左側板1、右側板2、底板3和翼緣板4;所述左側板1的底部和右側板2的底部分別與所述的底板3的兩邊相連接;所述的翼緣板4的端部與所述的左側板1和右側板2的頂部連成一體,并與左側板1和右側板2垂直;所述U型鋼所包括的左側板1、右側板2、底板3和翼緣板4的厚度相同。優選地,其厚度為5~20mm,可以用等厚度鋼板冷彎或冷軋一次成型。所述U型鋼在冷彎或冷軋過程中,左側板1、右側板2、底板3和翼緣板4的相互連接部分采用圓弧形狀,以避免鋼板在折彎過程中產生裂痕,造成強度的減弱。優選地,弧度半徑為8-20mm。所述左側板1、右側板2、底板3和翼緣板4的材料為鋼材;優選地,所述左側板1和右側板2之間的間距為100~600mm。左側板1的高度與右側板2的高度相同,側板高度為側板間距的1~5倍。所述U型鋼主要用于提高鋼結構建筑的整體穩定性和結構強度,梁上部開口用于澆灌混凝土,類似免拆模板的形式,使梁本身的強度更大,梁與樓板的整體性更強;所述U型鋼的內部為空腔結構,可根據實際施工的需求在空腔內配置加勁板、栓釘、角鋼、加強筋等提供各種錨固形式,也可以在空腔內穿走各類管線、管道,從而為各種建筑形式提供可行性;所述U型鋼的端部與鋼柱相連,U型的結構形式特別是翼緣板4的外翻形式,可以與鋼柱上多種形式的節點相結合,比如采用角鋼、槽鋼或工字鋼等的節點形式,所述U型鋼可以直接與這些節點進行銜接、定位、錨固、放置等,體現了梁柱節點的多樣性,大大提高了現場安裝的效率和安全性,也為各種建筑形式特別是住宅建筑的舒適性、美觀性要求提供技術和產品支持;所述U型鋼的翼緣板4為梁外翻形式,還可為預制樓層板提供安放節點,預制樓層板可以直接放置在翼緣板4上,由翼緣板4提供受力和支撐,同時,預制樓層板內穿鋼筋通過U型鋼開口下彎至梁內部與梁焊接結合,后期澆混凝土固定,既解決了預制樓層板的安裝放置問題,大大提高了安裝速度,又解決了預制樓層板與梁的結合,提高了抗震性,為預制樓層板的大范圍推廣使用提供可能。所述U型鋼的房屋鋼結構構件受力體系合理,整體剛度好,應力分布均勻,整體性、抗震性優于現澆混凝土結構、預制混凝土結構和純鋼結構,利用本構件可以大大簡化加工工藝,大大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既解決了結構上的裝配式,還為各類裝配式構件提供了安裝的可行性,實現高層住宅建設的標準化、模數化、工業化、裝配化。綜上所述,本專利技術提出的U型鋼,通過梁上部開口、內部空腔結構、翼緣板梁外翻和U型結構,使U型鋼的房屋鋼結構構件受力體系合理,整體剛度好,應力分布均勻,整體性、抗震性優于現澆混凝土結構、預制混凝土結構和純鋼結構,利用本專利技術構件可以大大簡化加工工藝,大大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既解決了結構上的裝配式,還為各類裝配式構件提供了安裝的可行性。這里本專利技術的描述和應用是說明性的,并非想將本專利技術的范圍限制在上述實施例中。這里所披露的實施例的變形和改變是可能的,對于那些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實施例的替換和等效的各種部件是公知的。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清楚的是,在不脫離本專利技術的精神或本質特征的情況下,本專利技術可以以其它形式、結構、布置、比例,以及用其它組件、材料和部件來實現。在不脫離本專利技術范圍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里所披露的實施例進行其它變形和改變。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U型鋼,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側板(1)、右側板(2)、底板(3)和翼緣板(4)。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U型鋼,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側板(1)、右側板(2)、底板(3)和翼緣板(4)。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U型鋼,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側板(1)的底部和右側板(2)的底部分別與所述底板(3)的兩邊相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U型鋼,其特征在于:所述翼緣板(4)的端部與所述左側板(1)和所述右側板(2)的頂部連成一體,并與所述左側板(1)和所述右側板(2)垂直。4.根...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瑞亮,裴傳飛,施亞康,楊棟,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瑞一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