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新型地下室防滲漏連接結構,它包括鋼筋混凝土結構,縫隙下部設有聚氨酯發泡填充層,上部設有設有防水水泥砂漿修補表層,縫隙處頂部設有V形鋼板,V形鋼板兩邊均設有水平接邊,膨脹螺栓通過水平接邊將V形鋼板的兩邊固定在相鄰兩個鋼筋混凝土結構上,V形鋼板頂部設有注漿鋼嘴,蠕變注漿液注入堵漏空間內。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聚氨酯漿料對滲漏體進行臨時止水并形成一定的可控空間,然后在結構表面扣壓折形鋼板,在鋼板與上述聚氨酯形成的可控空間中注入蠕變注漿膠,此種注漿膠永不固化,通過其很好的延伸性能及與其它材料即使在潮濕的情況下也能強力粘結和蠕變的性能達到止水的目的,其施工工程簡單,適于推廣應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建筑施工
,具體涉及一種新型地下室防滲漏連接結構。
技術介紹
墻體之間的伸縮縫或其他縫隙,容易出現滲漏,影響其質量。目前采用的堵漏直接采用水泥砂漿等,但是時間久了,易出現新的裂縫。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地下室防滲漏連接結構。所述的一種新型地下室防滲漏連接結構,包括鋼筋混凝土結構,其特征在于相鄰兩個鋼筋混凝土結構之間的縫隙處分為上下兩部分,下部設有聚氨酯發泡填充層,上部設有設有防水水泥砂漿修補表層,聚氨酯發泡填充層與防水水泥砂漿修補表層連接,縫隙處頂部設有V形鋼板,V形鋼板兩邊均設有水平接邊,膨脹螺栓通過水平接邊將V形鋼板的兩邊固定在相鄰兩個鋼筋混凝土結構上,V形鋼板頂部設有一組并列的注漿鋼嘴,蠕變注漿液通過注漿鋼嘴注入V形鋼板與防水水泥砂漿修補表層之間形成的堵漏空間內。所述的一種新型地下室防滲漏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V形鋼板的水平接邊與鋼筋混凝土結構之間設有橡膠條。所述的一種新型地下室防滲漏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橡膠條的寬度為100mm。所述的一種新型地下室防滲漏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防水水泥砂漿修補表層由涂刷在兩個鋼筋混凝土結構縫隙邊及聚氨酯發泡填充層的防水水泥砂漿得到倒等腰梯形結構,其厚度為50-100mm。所述的一種新型地下室防滲漏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V形鋼板的開口大于縫隙口的寬度。所述的一種新型地下室防滲漏連接結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施工準備,臨時降水或止水,修補清理基層,折壓鋼板成形、貼止水橡皮墊,砼結構打孔,扣壓鋼板、密封處理,裝止水注漿鋼嘴、注漿,檢查滲漏、二次注漿;檢查驗收及表面裝飾。所述的一種新型地下室防滲漏連接結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包括如下步驟:1)施工準備熟悉施工圖紙,勘測施工現場,制訂施工計劃,編制施工技術方案,準備施工材料、機具等。2)臨時降水或止水通過引流將縫隙處的明水引走,注入E-107型聚氨脂注漿料進行臨時的止水或降水;3)修補清理基層對縫隙兩邊300mm內的砼進行修補,確保平整光滑,鋼板扣壓后無細紋,縫隙內無雜物,在縫隙下部注入聚氨脂注漿料形成聚氨酯發泡填充層在縫隙上部縫隙兩側砼墻體外表面通過注入S601型超流變性高滲透環氧樹脂進行加強,形成防水水泥砂漿修補表層;4)折壓鋼板成形、貼止水橡皮墊將鍍鋅鋼板或不銹鋼板折壓成帶V形結構,得到V形鋼板,在V形鋼板兩測的水平接邊上打孔,在V形鋼板扣壓的一面及橡膠條連接一面同時刷上萬能膠,待萬能膠不粘手時將橡膠條粘貼在刷好萬能膠的V形鋼板上,并用力壓密實,備用;5)鋼筋混凝土結構的砼結構上打孔量好步驟4)的水平接邊上孔的準確位置,以砼伸縮縫隙為中心向兩邊等距離放線,做好標記,在鋼筋混凝土結構的砼結構對應位置進行打孔,確??字睖蚀_6)扣壓鋼板、密封處理將步驟4)的V形鋼板扣壓到打好孔的伸縮縫口上,用膨脹螺栓將貼好橡膠條的V形鋼板固定在鋼筋混凝土結構上,V形鋼板與防水水泥砂漿修補表層之間形成堵漏空間;7)裝止水注漿鋼嘴、注漿將注漿鋼嘴焊接在V形鋼板的V形槽處,注漿鋼嘴上端連接注漿機鋼嘴,先試壓通氣,后對步驟6)得到的堵漏空間進行注漿,注入蠕變注漿膠,保持恒壓注漿,到第二個鋼嘴出漿時再恒壓一分鐘,退下注漿管,用麻絲和堵頭將注漿嘴堵嚴,依次按順序在各個注漿鋼嘴上注漿,由此到最后一個注漿鋼嘴,恒壓三分鐘;8)檢查滲漏、二次注漿由于注漿過程中可能在局部有空氣沒有排空,漿液的蠕變和流淌會產生滲漏點,在距縫隙的滲水點最近的注漿鋼嘴上二次注漿;9)檢查驗收及表面裝飾觀察8-15天無滲漏后驗收完工,并用PVC或鋁扣板對伸縮縫隙進行裝飾處理。所述的一種新型地下室防滲漏連接結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6)中的螺栓孔內注入結構膠防止加壓時漿料從孔內流出,V形鋼板邊口用密封膠封嚴,確保加壓注漿時不露漿。所述的一種新型地下室防滲漏連接結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縫隙寬度為30~40mm,聚氨酯發泡填充層距離縫隙口的距離最小為150mm。所述的一種新型地下室防滲漏連接結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5)中的砼結構上打孔深度為120-150mm。通過采用上述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術通過聚氨脂漿料對滲漏體進行臨時止水并形成一定的可控空間,然后在結構表面扣壓折形鋼板,在鋼板與上述聚氨脂形成的可控空間中注入蠕變注漿膠,此種注漿膠永不固化,通過其很好的延伸性能及與其它材料即使在潮濕的情況下也能強力粘結和蠕變的性能達到止水的目的,其施工工程簡單,適于推廣應用。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防水水泥砂漿修補表層,2-鋼筋混凝土結構,3-橡膠條,4-膨脹螺栓,5-堵漏空間,6-V形鋼板,7-注漿鋼嘴,8-聚氨酯發泡填充層。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并不僅限于此:如圖1所示,本技術的一種新型地下室防滲漏連接結構,包括鋼筋混凝土結構2,相鄰兩個鋼筋混凝土結構2之間的縫隙處分為上下兩部分,下部設有聚氨酯發泡填充層8,上部設有設有防水水泥砂漿修補表層1,防水水泥砂漿修補表層1由涂刷在兩個鋼筋混凝土結構2縫隙邊及聚氨酯發泡填充層8的防水水泥砂漿得到倒等腰梯形結構,其厚度為50-100mm,縫隙處頂部設有V形鋼板6,V形鋼板6兩邊均設有水平接邊,膨脹螺栓4通過水平接邊將V形鋼板6的兩邊固定在相鄰兩個鋼筋混凝土結構2上,V形鋼板6頂部設有一組并列的注漿鋼嘴7,蠕變注漿液通過注漿鋼嘴7注入V形鋼板6與防水水泥砂漿修補表層1之間形成的堵漏空間5內。為了提高防滲漏效果,本技術將所述V形鋼板6的水平接邊與鋼筋混凝土結構2之間設有橡膠條3,橡膠條3的寬度為100mm,V形鋼板6的開口大于縫隙口的寬度,將縫隙口堵牢,防止水從縫隙滲入。本技術的新型地下室防滲漏連接結構的施工方法,包括施工準備→臨時降水或止水→修補清理基層→折壓鋼板成形、貼止水橡皮墊→打眼→扣壓鋼板、密封處理→裝止水注漿鋼嘴→試壓通氣→恒壓注漿→檢查滲漏→二次注漿→檢查驗收→表面裝飾;具體步驟如下:1)施工準備熟悉施工圖紙,勘測施工現場,制訂施工計劃,編制施工技術方案;準備施工材料、機具、勞動力等;2)臨時降水或止水一般止水失效的情況下滲水量比較大,在地下室外圍回填后地下水位上升,為便于施工一般通過注入E-107型聚氨脂注漿料進行臨時的止水或降水,也可以通過引流臨時將明水引走,為下一步修補清理基層打好基礎;3)修補清理基層a對縫隙兩邊300mm內的砼進行修補,確保平整光滑,鋼板扣壓后無細紋,縫隙內到中埋無雜物;b如中埋過深或完全損壞則清理深度為150mm,保證縫寬30~40mm,對寬度超過的要用高標號砂漿修補以減小費用,對寬度過小要用電鎬打開對墻體進行誘導;c縫隙過深處(超過150mm)注入E-107型聚氨脂注漿料,通過其發泡形成止水和形成一定可控空間;d縫隙兩側砼墻體外表面通過注入S601型超流變性高滲透環氧樹脂進行加強,一方面對砼進行加強,另一方面確??節B達到設計標準。4)折壓鋼板成形、貼止水橡皮墊a將400mm寬(可根據工程實際情況進行調整)3mm厚鍍鋅鋼板(條件許可可用不銹鋼板更好)折壓成帶V形的待用板,在鋼板兩測距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新型地下室防滲漏連接結構,包括鋼筋混凝土結構(2),其特征在于相鄰兩個鋼筋混凝土結構(2)之間的縫隙處分為上下兩部分,下部設有聚氨酯發泡填充層(8),上部設有設有防水水泥砂漿修補表層(1),聚氨酯發泡填充層(8)與防水水泥砂漿修補表層(1)連接,?縫隙處頂部設有V形鋼板(6),V形鋼板(6)兩邊均設有水平接邊,膨脹螺栓(4)通過水平接邊將V形鋼板(6)的兩邊固定在相鄰兩個鋼筋混凝土結構(2)上,V形鋼板(6)頂部設有一組并列的注漿鋼嘴(7),蠕變注漿液通過注漿鋼嘴(7)注入V形鋼板(6)與防水水泥砂漿修補表層(1)之間形成的堵漏空間(5)內。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新型地下室防滲漏連接結構,包括鋼筋混凝土結構(2),其特征在于相鄰兩個鋼筋混凝土結構(2)之間的縫隙處分為上下兩部分,下部設有聚氨酯發泡填充層(8),上部設有設有防水水泥砂漿修補表層(1),聚氨酯發泡填充層(8)與防水水泥砂漿修補表層(1)連接,縫隙處頂部設有V形鋼板(6),V形鋼板(6)兩邊均設有水平接邊,膨脹螺栓(4)通過水平接邊將V形鋼板(6)的兩邊固定在相鄰兩個鋼筋混凝土結構(2)上,V形鋼板(6)頂部設有一組并列的注漿鋼嘴(7),蠕變注漿液通過注漿鋼嘴(7)注入V形鋼板(6)與防水水泥砂漿修補表層(1)之間形成的堵漏空間(5)...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燁輝,嚴君萍,酈丹華,陶高富,胡文飛,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萬達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