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地下連續墻局部滲漏處理裝置,包括固定在地下連續墻滲漏點墻面上的封堵面板,在封堵面板與地下連續墻墻面之間的縫隙內沿封堵面板的內表面邊沿貼有一圈膨脹橡膠止水帶,膨脹橡膠止水帶、地下連續墻墻面和封堵面板的內表面形成腔室,腔室內填充有聚氨酯或快凝早強水泥漿;封堵面板由ABS塑料制成。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封堵面板采用ABS塑料制成,具有密度小、沖擊強度高的特點,不僅能保證封堵面板強度,與地下連續墻連接長時間后不會由于自身重力而發生松動,影響封堵面板的堵漏;有利于安裝,無需塔吊和汽車吊的配合即可完成封堵面板的吊裝,提高了安裝效率,大大縮短了裝置的安裝時間,節約了施工工期。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建筑施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地下連續墻局部滲漏處理裝置。
技術介紹
地下連續墻是地鐵車站深基坑的主要圍護結構形式。在軟弱地層中,地下連續墻質量控制存在較大難度,成墻通常會存在某些局部缺陷,導致基坑開挖過程中發生地下連續墻局部滲漏水的問題。目前,對地下連續墻局部滲漏處理方法主要為:采用鋼板焊接于地下連續墻墻面上,并用快凝早強水泥漿液或聚氨酯等材料封堵鋼板四周。這種方法的弊端在于,鋼板自重大,吊裝固定的難度大,導致施工時間長;且鋼板由于自重大與地下連續墻墻面連接時易松動,四周難以完全封堵地下連續墻墻面的滲漏點,易導致地下連續墻局部滲漏難以得到有效解決,增大了基坑開挖的風險。因此,有必要對現有技術進行改進。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施工便捷快速、封堵防漏效果好的地下連續墻局部滲漏處理裝置。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地下連續墻局部滲漏處理裝置,包括固定在地下連續墻滲漏點墻面上的封堵面板,在封堵面板與地下連續墻墻面之間的縫隙內沿封堵面板的內表面邊沿貼有一圈膨脹橡膠止水帶,膨脹橡膠止水帶、地下連續墻墻面和封堵面板的內表面形成腔室,腔室內填充有聚氨酯或快凝早強水泥漿;所述封堵面板由ABS塑料制成。按上述方案,所述封堵面板由第一標準面板和第二標準面板拼接而成,所述第一標準面板和第二標準面板的長度和寬度均為1.2m。按上述方案,所述第一標準面板側邊邊沿開設有凹槽,所述第二標準面板的側邊邊沿設有凸起,凸起與所述凹槽相配合。按上述方案,所述凹槽的深度為所述第一標準面板厚度的0.6~1.0倍。按上述方案,所述封堵面板的厚度為16~32mm。按上述方案,所述封堵面板的中心開設有兩個螺紋孔,兩個螺紋孔分別與兩個錨固螺栓相配合;所述聚氨酯或快凝早強水泥漿從其中一個螺紋孔內注入。按上述方案,所述錨固螺栓為膨脹螺栓。按上述方案,所述封堵面板的中心與地下連續墻墻面局部滲漏點的位置相對。按上述方案,所述封堵面板的四周通過緊固螺栓與地下連續墻連接;所述緊固螺栓位于膨脹橡膠止水帶的內側。本技術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封堵面板采用ABS塑料制成,具有密度小、沖擊強度高的特點,不僅能保證封堵面板強度,還有利于安裝,無需塔吊和汽車吊的配合即可完成封堵面板的吊裝,克服了采用傳統鋼板作為封堵面板時造成的吊裝和安裝困難的問題,提高了安裝效率,大大縮短了裝置的安裝時間,節約了施工工期;2、采用該材料制作的封堵面板,與地下連續墻連接長時間后不會由于自身重力而發生松動,影響封堵面板的堵漏;3、封堵面板采用兩種標準面板進行拼接,避免了施工時由于封堵面板尺寸過大造成施工不便的問題,同時這種拼接方式也方便了封堵面板的拆裝和維修;4、錨固螺栓為膨脹螺栓,與滲漏的地下水接觸后膨脹,保證了密封。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一個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A-A剖視圖。圖3為圖1的B-B剖視圖。圖4為第一標準面板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第二標準面板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第一標準面板和第二標準面板拼接后的示意圖。其中:1、地下連續墻;2、封堵面板;3、膨脹橡膠止水帶;4、錨固螺栓;4.1、導流孔;4.2、注漿孔;5、緊固螺栓;6、聚氨酯;7、第一標準面板;8、第二標準面板;9、凹槽;9.1、內側面;10、凸起;10.1、上表面。具體實施方式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術,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地描述。如圖1~3所示的一種地下連續墻局部滲漏處理裝置,包括固定在地下連續墻1滲漏點墻面上的封堵面板2,封堵面板2由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材料制成,封堵面板2的厚度為16~32mm;在封堵面板2與地下連續墻1墻面之間的縫隙內沿封堵面板2的內表面邊沿貼有一圈膨脹橡膠止水帶3,膨脹橡膠止水帶3遇水膨脹貼緊地下連續墻1墻面,防止滲漏地下水從封堵面板2四周流出;膨脹橡膠止水帶3、地下連續墻1墻面和封堵面板2的內表面形成腔室,腔室內填充聚氨酯8或快凝早強水泥漿。本實施例中,封堵面板2的四周邊沿通過緊固螺栓5與地下連續墻1墻體連接,緊固螺栓5位于膨脹橡膠止水帶3的內側;封堵面板2的中心開設有兩個錨固螺紋孔,可分別作為導流孔4.1和注漿孔4.2;兩個錨固螺紋孔分別與兩個錨固螺栓4相配合;錨固螺栓4為膨脹螺栓,錨固螺栓4的錨固深度為90~150mm;聚氨酯6或快凝早強水泥漿注漿孔4.2內注入。本實施例中,封堵面板2的大小根據地下連續墻1滲漏點的大小來確定;為了使所述處理裝置的防滲漏效果更好,使封堵面板的中心與地下連續墻1滲漏點的位置相對。本實施例中,膨脹橡膠止水帶3具可壓縮性和遇水膨脹性;膨脹橡膠止水帶3的厚度為6~10mm;膨脹橡膠止水帶3相互之間的連接處采用環氧樹酯進行加強粘結,確保密封性。本技術中,對于尺寸較大的封堵面板2,可由第一標準面板7和第二標準面板8進行拼接,如圖6所示,第一標準面板7和第二標準面板8的長度和寬度均為1.2m;如圖4所示,第一標準面板7側邊邊沿開設有凹槽9,凹槽9的深度為所述第一標準面板7厚度的0.6~1.0倍;如圖5所示,第二標準面板8的側邊邊沿設有凸起10,凸起10與所述凹槽9相配合。為了保證拼接后第一標準面板7和第二標準面板8不會松脫,凹槽9的內側面9.1與第一標準面板7的側面呈銳角,優選為89°,如圖4所示;相應地,第二標準面板8上的凸起10的上表面10.1與第二標準面板8的側面之間的夾角也為89°,如圖5所示。本實施例的具體安裝過程為:首先,將地下連續墻1滲漏點處的墻面清理干凈、整平,根據地下連續墻1滲漏點的大小確定封堵面板2的大小,并將膨脹橡膠止水帶3固定于封堵面板2的內表面(也可采用環氧樹酯類膠水粘于封堵面板2的背面);然后,在封堵面板2的四角上分別開設緊固螺紋孔(四個緊固螺紋孔),緊固螺紋孔與緊固螺栓5相配合,緊固螺紋孔的中心與兩側膨脹橡膠止水帶3的距離均為1.5倍的緊固螺紋孔直徑;在封堵面板2的中心線上開設兩個錨固螺紋孔,分別作為導流孔4.1和注漿孔4.2,兩個錨固螺紋孔的間距不應大于20倍的錨固螺紋孔的直徑;接著,在四個緊固螺紋孔內分別安裝緊固螺栓5并擰緊,使封堵面板2固定于地下連續墻1墻面上,緊固螺紋孔5錨固于地下連續墻1內深度為15~25d(d為緊固螺紋孔的直徑);在導流孔4.1內插入導流管,在注漿孔4.2內壓注快凝早強水泥漿液或者聚氨酯6,填充封堵面板2、地下連續墻1和膨脹橡膠止水帶3之間的空隙,待漿液從導流管溢出時,拔出導流管,在導流孔4.1內安裝錨固螺栓4并擰緊;最后,持續注漿至設定壓力,停止注漿,在注漿孔4.2內安裝錨固螺栓4并擰,所述裝置安裝完成。地下連續墻局部滲漏點的具體處理過程包括以下幾個步驟:步驟一、探測地下連續墻1的滲漏點;步驟二、確定滲漏點的具體位置后,將地下連續墻1滲漏點處墻面清理干凈、整平,并根據滲漏點的大小由ABS塑料材料制作合適尺寸的封堵面板2(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地下連續墻局部滲漏處理裝置,包括固定在地下連續墻滲漏點墻面上的封堵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封堵面板與地下連續墻墻面之間的縫隙內沿封堵面板的內表面邊沿貼有一圈膨脹橡膠止水帶,膨脹橡膠止水帶、地下連續墻墻面和封堵面板的內表面形成腔室,腔室內填充有聚氨酯或快凝早強水泥漿;所述封堵面板由ABS塑料制成。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地下連續墻局部滲漏處理裝置,包括固定在地下連續墻滲漏點墻面上的封堵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封堵面板與地下連續墻墻面之間的縫隙內沿封堵面板的內表面邊沿貼有一圈膨脹橡膠止水帶,膨脹橡膠止水帶、地下連續墻墻面和封堵面板的內表面形成腔室,腔室內填充有聚氨酯或快凝早強水泥漿;所述封堵面板由ABS塑料制成。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地下連續墻局部滲漏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面板由第一標準面板和第二標準面板拼接而成,所述第一標準面板和第二標準面板的長度和寬度均為1.2m。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地下連續墻局部滲漏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標準面板側邊邊沿開設有凹槽,所述第二標準面板的側邊邊沿設有凸起,凸起與所述凹槽相配合。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地下連續墻局部滲漏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深度為所述第...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忠超,蔡兵華,楊新,李楊,羅小東,黃奎,余望芝,彭靜,
申請(專利權)人:武漢市市政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湖北;4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