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模塊化組裝式帳篷,包括:多個組裝件,該組裝件呈片狀結構或大概呈片狀結構;在組裝狀態下,其中,各組裝件以可拆裝的方式互相連接而形成一具有中空空間的帳篷;其中,各組裝件的側邊具有結合成一體的結合結構,在組裝狀態下,各組裝件通過自身的結合結構互相連接起來,而形成該帳篷。其中,該結合結構為拉鏈或魔鬼氈。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中各組裝件還可具有中空結構,并且,各組裝件上配置充氣孔,使用時通過該充氣孔對各組裝件內部充氣。其中,在充氣時可應用外部對應的冷凝循環機構對各組裝件內部充入冷氣或是外部對應的加熱循環機構對各組裝件內部充入暖氣,以使該帳篷的內部達到涼爽或是保暖的效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帳篷,尤其是一種模塊化組裝式帳篷。
技術介紹
帳篷是一種可移動的建筑,主要用于使人們在戶外可以臨時居住。隨著目前露營活動的發展,露營者也都會攜帶帳篷,在野外扎營度日。因此也發展出多種樣式的帳篷。一般的帳篷主要由多片具有防水材質的布件以及帳桿構成,在搭建時應用帳桿將布件撐起,而形成一具有中空空間的帳篷。然而,搭建帳篷時需要一定的程序步驟,因此在搭建及拆除上較花時間。并且,一般帳篷的大小設計在制造時就已經固定,因此使用者只能組成固定大小的帳篷,而無法輕易的進行擴充,因此在使用上缺乏彈性。并且,傳統的帳篷沒有內建空調系統,因此無法隨意控制內部溫度,降低了整體的居住舒適度。故本技術的專利技術人希望應用簡單的結構設計出可快速拆裝的帳篷,使得使用者可以輕易地進行快速拆裝,并且,應用特定的結構設計使帳篷可簡單的通過外部設備即可達成調整溫度的效果,并且可以輕易地將帳篷大小及尺寸進行擴充,提升整個帳篷在使用上的便利性、彈性與舒適度。故本技術希望提出一種嶄新的模塊化組裝式帳篷,以解決上述現有技術上的缺陷。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上的問題,本技術中提出一種模塊化組裝式帳篷,應用多個組裝件組成一帳篷,其中各組裝件上具有結合結構用以互相連接,該結合結構主要為拉鏈,因此可以達到快速簡便的安裝及拆除,并且,兼顧整個帳篷的牢固。本技術的組裝件采用模塊化設計,使用者可以依照需求選擇所需數量的組裝件,即可組裝成不同大小的帳篷,或者也可以將自己的組裝件與其他人的組裝件互相結合,而可以組裝出更大的帳篷。因此本技術的模塊化設計在使用上具有高度的彈性及便利性。并且,各組裝件還可具有中空結構,并且,各組裝件上設置充氣孔,因此使用時可對各組裝件充入冷氣或暖氣,以使該帳篷的內部達到涼爽或是保暖的效果,大大地提升居住的舒適度,解決傳統帳篷缺乏空調系統而無法隨意調節內部溫度的問題。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提出一種模塊化組裝式帳篷,包括:多個組裝件,該組裝件呈片狀結構或大概呈片狀結構;在組裝狀態下,其中,各組裝件以可拆裝的方式互相連接而形成一具有中空空間的帳篷;其中,各組裝件的側邊具有結合成一體的結合結構,在組裝狀態下,各組裝件通過自身的結合結構互相連接起來,而形成該帳篷。其中,該結合結構為拉鏈或魔鬼氈。其中,各組裝件具有中空結構,并且,各組裝件上配置充氣孔,使用時通過該充氣孔對各組裝件內部充氣。其中,在充氣時應用外部對應的冷凝循環機構對各組裝件內部充入冷氣或是外部對應的加熱循環機構對各組裝件內部充入暖氣,以使該帳篷的內部達到涼爽或是保暖的效果。其中,該多個組裝件的其中至少一組裝件上形成至少一門口,用以提供人員出入;該多個組裝件其中的至少一組裝件上形成至少一窗口,用于流通該帳篷內外的空氣;該門口上配置一第二封閉件用于封閉該門口,該第二封閉件以可拆裝的方式安裝于該門口上,并且,可通過打開或關閉該第二封閉件以開啟或封閉該門口,其中,該門口及該第二封閉件上配置一第二結合結構,在連接狀態下,該門口及該第二封閉件應用自身的第二結合結構互相連接。其中,該窗口上配置一第一封閉件用于封閉該窗口,該第一封閉件以可拆裝的方式安裝于該窗口上,并且,可通過打開或關閉該第一封閉件以開啟或封閉該窗口,其中,該窗口及該第一封閉件上配置一第一結合結構,在連接狀態下,該窗口及該第一封閉件應用自身的第一結合結構互相連接。其中,該第一結合結構為拉鏈或魔鬼氈。其中,該第二結合結構為拉鏈或魔鬼氈。其中,該多個組裝件中的至少一個作為頂部組裝件,用于形成該帳篷的頂部;其中,該多個組裝件中的至少一個作為側壁組裝件,用于形成該帳篷的側壁;其中,該側壁組裝件連接該頂部組裝件;其中,該多個組裝件中的至少一個作為底部組裝件,用于形成該帳篷的底部;其中,該底部組裝件連接該側壁組裝件。其中,在組裝狀態下,位于該帳篷頂部的組裝件上還可配置至少一天窗,用于將外界的光線導入該帳篷內部,以作為該帳篷內部的光源;其中,該天窗周圍配置通風孔,使得該帳篷的內外空氣可以流通。由下文的說明可進一步了解本技術的特征及其優點,閱讀時并請參考附圖。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組件組合圖。圖2:為本技術的組件分解圖。圖3:為本技術的另一組件組合圖。圖4:為本技術的一應用例。附圖標記說明1帳篷10組裝件11窗口12門口20結合結構21第一結合結構22第二結合結構31第一封閉件32第二封閉件40充氣孔50天窗51通風孔。具體實施方式現謹就本技術的結構組成及所能產生的功效與優點,配合附圖,舉本技術的一較佳實施例詳細說明如下。請參考圖1至圖4所示,顯示本技術的模塊化組裝式帳篷,包括下列組件:多個組裝件10,該組裝件呈片狀結構或大概呈片狀結構。在組裝狀態下,其中,各組裝件10以可拆裝的方式互相連接而形成一具有中空空間的帳篷1。其中,各組裝件10的側邊具有結合成一體的結合結構20,在組裝狀態下,各組裝件10通過自身的結合結構20互相連接起來,而形成該帳篷1。較佳的,該多個組裝件10由防水材質構成。較佳的,該結合結構20為拉鏈或魔鬼氈。其中,當該結合結構20為拉鏈時,在組裝后可以使得各組裝件10之間能夠緊密的連接,而具有較佳的牢固性。在本技術另一實施例中,如圖3所示,其中,各組裝件10還可具有中空結構,并且,各組裝件10上配置充氣孔40,使用時通過該充氣孔40對各組裝件10內部充氣。較佳的,在充氣時可應用外部對應的冷凝循環機構對各組裝件10內部充入冷氣或是外部對應的加熱循環機構對各組裝件10內部充入暖氣,以使該帳篷1的內部達到涼爽或是保暖的效果。其中,該多個組裝件10其中的至少一組裝件10上還可形成至少一窗口11,用于流通該帳篷1內外的空氣。較佳的,該窗口11上配置一第一封閉件31,用于封閉該窗口11,該第一封閉件31以可拆裝的方式安裝于該窗口11上,并且,可通過打開或關閉該第一封閉件31以開啟或封閉該窗口11,其中,該窗口11及該第一封閉件31上配置一第一結合結構21,在連接狀態下,該窗口11及該第一封閉件31應用自身的第一結合結構21互相連接。較佳的,該第一結合結構21為拉鏈或魔鬼氈。其中,當該第一結合結構21為拉鏈時,在組裝后可以使得該窗口11及該第一封閉件31之間能夠緊密的連接,而具有較佳的牢固性。其中,該多個組裝件10的其中至少一組裝件10上還可形成至少一門口12,用以提供人員出入。較佳的,該門口12上配置一第二封閉件32,用于封閉該門口12,該第二封閉件32以可拆裝的方式安裝于該門口12上,并且,可通過打開或關閉該第二封閉件32以開啟或封閉該門口12,其中,該門口12及該第二封閉件32上配置一第二結合結構22,在連接狀態下,該門口12及該第二封閉件32應用自身的第二結合結構22互相連接。較佳的,該第二結合結構22為拉鏈或魔鬼氈。其中,當該第二結合結構22為拉鏈時,在組裝后可以使得該門口12及該第二封閉件32之間能夠緊密的連接,而具有較佳的牢固性。其中,在組裝狀態下,位于該帳篷1頂部的組裝件10上還可配置至少一天窗50,用于將外界的光線導入該帳篷1內部,以作為該帳篷1內部的光源。較佳的,該天窗50周圍配置通風孔51,使得該帳篷1的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模塊化組裝式帳篷,包括:多個組裝件,該多個組裝件呈片狀結構;在組裝狀態下,其中,各組裝件以可拆裝的方式互相連接而形成一具有中空空間的帳篷;其中,各組裝件的側邊具有結合成一體的結合結構,在組裝狀態下,各組裝件通過自身的結合結構互相連接起來,而形成該帳篷。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模塊化組裝式帳篷,包括:多個組裝件,該多個組裝件呈片狀結構;在組裝狀態下,其中,各組裝件以可拆裝的方式互相連接而形成一具有中空空間的帳篷;其中,各組裝件的側邊具有結合成一體的結合結構,在組裝狀態下,各組裝件通過自身的結合結構互相連接起來,而形成該帳篷。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塊化組裝式帳篷,其特征在于,該結合結構為拉鏈或魔鬼氈。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塊化組裝式帳篷,其特征在于,各組裝件具有中空結構,并且,各組裝件上配置充氣孔,使用時通過該充氣孔對各組裝件內部充氣。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模塊化組裝式帳篷,其特征在于,在充氣時應用外部對應的冷凝循環機構對各組裝件內部充入冷氣或是外部對應的加熱循環機構對各組裝件內部充入暖氣,以使該帳篷的內部達到涼爽或是保暖的效果。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塊化組裝式帳篷,其特征在于,該多個組裝件的其中至少一組裝件上形成至少一門口,用以提供人員出入;該多個組裝件其中的至少一組裝件上形成至少一窗口,用于流通該帳篷內外的空氣;該門口上配置一第二封閉件,用于封閉該門口,該第二封閉件以可拆裝的方式安裝于該門口上,并且,可通過打開或關閉該第二封閉件以開啟或封閉該門口,其中,該門口及該第二封閉件上配置一第二結合結構,在連接狀態下,...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碩明,
申請(專利權)人:張碩明,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中國臺灣;7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