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流體加熱裝置,對供流體流動的流體配管進行通電加熱來加熱流體,可以改進電路功率因數并提高設備效率,一種流體加熱裝置(100),對在內部形成有供被加熱流體流動的流道(R)、且由導電性材料構成的流道形成件(2)進行通電加熱來加熱被加熱流體,所述流體加熱裝置(100)包括:第一供電構件(3),與流道形成件(2)的流道一端(2a)連接;以及第二供電構件(4),與所述流道形成件(2)的流道另一端(2b)連接,所述第二供電構件(4)沿所述流道形成件(2)的流道方向朝向流道一端(2a)配置。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申請是申請日為2013年08月20日、專利技術名稱為“流體加熱裝置”、申請號為“201310363132.6”專利技術專利申請的分案申請。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流體加熱裝置。
技術介紹
如專利文獻1所示,具有一種流體加熱裝置,該流體加熱裝置對中空導體管進行通電加熱,來加熱在該導體管的內部流動的流體而產生加熱流體。在上述流體加熱裝置中,通過從設置在導體管兩端部上的電極施加交流電壓而使交流電流在導體管的側壁流動,導體管利用由導體管的內部電阻產生的焦耳熱而自身發熱。利用上述導體管的自身發熱來加熱在該導體管內流動的流體。但是,在向導體管的兩端部施加交流電壓的裝置中,會有如下問題:因導體管所具有的電感而造成電壓下降,導致向該導體管施加交流電壓的電路的功率因數下降。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公開公報特開2011-86443號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徹底解決上述問題點,本專利技術主要的預期課題在于在對內部有流體流動的流道形成件進行通電加熱的流體加熱裝置中,改進電路功率因數并提高設備效率。即,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流體加熱裝置,對在內部形成有供被加熱流體流動的流道、且由導電性材料構成的流道形成件進行通電加熱,來加熱在所述流道內流動的被加熱流體,所述流體加熱裝置的特征在于,向第一供電構件和第二供電構件之間施加交流電壓,所述第一供電構件與所述流道形成件的流道一端連接,所述第二供電構件與所述流道形成件的流道另一端連接,所述第二供電構件沿所述流道形成件的流道方向朝向流道一端配置。按照這種結構,由于在流道形成件中流動的電流和在第二供電構件中流動的電流朝向相反,所以由各電流產生的磁通相互抵消,從而可以降低流道形成件中產生的電抗并改進電路功率因數。因此,可以提高流體加熱裝置的設備效率。為了利用由第二供電構件的電流產生的磁通,充分發揮抵消由流道形成件的電流產生的磁通的效果,優選的是,所述第一供電構件和所述第二供電構件從所述流道形成件的流道一端引出到電源側。因此,由于第一供電構件和第二供電構件從流道形成件的流道一端引出,所以可以防止由第一供電構件中流動的電流產生的磁通或由在第二供電構件中沿流道形成件配置的部分以外部分流動的電流產生的磁通,妨礙磁通的抵消效果。此外,可以在將第二供電構件配置成從流道形成件的流道另一端到流道一端之后,僅從流道一端直接引出,從而可以使裝置結構簡單化。作為流道形成件的具體實施方式,優選的是,所述流道形成件為直管形狀。由此,可以使流道形成件的結構簡單化。此外,可以容易將第二供電構件沿流道形成件的流道方向配置,從而也可以使第二供電構件的結構簡單化。優選的是,在所述流道形成件的兩端部上設置有用于與其他流道形成件連接的連接部。由此,通過連接多個流道形成件,可以構成具有所希望長度流道的流體加熱裝置。作為第一供電構件和第二供電構件的具體實施方式,優選的是,所述第一供電構件包括第一電極和第一電線,所述第一電極設置在所述流道形成件的流道一端,所述第一電線與所述第一電極連接,用于向所述第一電極施加交流電壓,所述第二供電構件包括第二電極和第二電線,所述第二電極設置在所述流道形成件的流道另一端,所述第二電線與所述第二電極連接,用于向所述第二電極施加交流電壓。優選的是,在所述第二供電構件中,所述第二電極沿所述流道形成件的流道方向朝向流道一端配置。由此,僅通過使第二電線與第二電極連接,就可以實現使在流道形成件中流動的電流和在第二供電構件中流動的電流朝向相反,從而可以容易地進行電路連接作業。優選的是,在所述第二供電構件中,所述第二電線沿所述流道形成件的流道方向朝向流道一端配置。這樣,由于可以使第二電線成為沿流道形成件的結構,所以可以使第二電極的結構簡單化。優選的是,在所述流道形成件的外周設置有絕緣性隔熱構件,所述第二電線具有裸電線,所述裸電線與所述絕緣性隔熱構件接觸,沿所述流道形成件的流道方向朝向流道一端配置。由此,即使流道形成件被通電加熱而溫度上升,也可以降低從該流道形成件向外部的散熱。此外,由于第二電線具有與絕緣性隔熱構件接觸配置的裸電線,所以可以對第二電線進行冷卻并降低電抗。優選的是,所述流體加熱裝置具備n組流體加熱單元,所述n組流體加熱單元是以兩個流道形成件的流道連通并使設置在所述兩個流道形成件上的第一供電構件位于內側的方式、連接所述兩個流道形成件,所述n是1以上的整數,向所述各流體加熱單元的兩個第一供電構件施加相同極性的電源輸出,向所述各流體加熱單元的兩個第二供電構件施加與向所述第一供電構件施加的極性不同、且相互相同或相互不同極性的電源輸出。由此,通過選擇連接的流體加熱單元數量,可以構成具有所希望長度流道的流體加熱裝置。此外,通過使用所述流體加熱單元,可以使斯科特接線變壓器與各流體加熱單元連接,上述斯科特接線變壓器將來自單相交流電源、三相交流電源或三相交流電源的三相交流轉換成兩個單相交流。為了單獨控制構成上述流體加熱單元的兩個流道形成件的溫度,優選的是,在向構成所述流體加熱單元的兩個第二供電構件輸入所述電源輸出的電路上,設置有電流控制電路。優選的是,流體加熱裝置包括n組流體加熱單元,所述n組流體加熱單元是以三個流道形成件的流道連通并使設置在所述三個流道形成件上的第一供電構件和第二供電構件朝向同一方向的方式、連接所述三個流道形成件,所述n是1以上的整數,在構成所述各流體加熱單元的第一個流道形成件、第二個流道形成件和第三個流道形成件中,三相交流電源的第一相連接于所述第一個流道形成件的第一供電構件和所述第二個流道形成件的第二供電構件,三相交流電源的第二相連接于所述第二個流道形成件的第一供電構件和所述第三個流道形成件的第二供電構件,三相交流的第三相連接于所述第三個流道形成件的第一供電構件和所述第一個流道形成件的第二供電構件。由此,通過選擇連接的流體加熱單元數量,可以構成具有所希望長度流道的流體加熱裝置。此外,通過使用所述流體加熱單元,可以使三相交流電源直接與各流體加熱單元連接。優選的是,提供一種流體加熱裝置,對在內部形成有供被加熱流體流動的流道、且由導電性材料構成的流道形成件進行通電加熱,來加熱在所述流道內流動的被加熱流體,所述流體加熱裝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流道形成件上具有沿所述流道方向連接于不同位置的3n+1個供電構件,所述n是1以上的整數,所述3n+1個供電構件以與連續排列的三個所述供電構件連接的三相交流電源的極性分別不同的方式、交替連接三相交流電源的U相、V相和W相。這樣,由于以與連續排列的三個供電構件連接的三相交流電源的極性分別不同的方式,連接三相交流電源的U相、V相和W相,所以由在所述流道形成件中流動的電流產生的磁通相互抵消,可以降低在所述流道形成件中產生的阻抗并改進電路功率因數。因此,可以提高流體加熱裝置的設備效率。此外,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流體加熱裝置,對在內部形成有供被加熱流體流動的流道、且由導電性材料構成的流道形成件進行通電加熱,來加熱在所述流道內流動的被加熱流體,所述流體加熱裝置的特征在于,向第一供電構件和第二供電構件之間施加交流電壓,所述第一供電構件與所述流道形成件的流道一端連接,所述第二供電構件與所述流道形成件的流道另一端連接,所述第二供電構件具有覆蓋件,所述覆蓋件覆蓋從所述流道形成件的流道另一端到流道一端的外側周面的大體整個周向,所述覆蓋件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流體加熱裝置,對在內部形成有供被加熱流體流動的流道、且由導電性材料構成的流道形成件進行通電加熱,來加熱在所述流道內流動的被加熱流體,所述流體加熱裝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流道形成件上具有沿所述流道方向連接于不同位置的3n+1個供電構件,所述n是1以上的整數,所述3n+1個供電構件以與連續排列的三個所述供電構件連接的三相交流電源的極性分別不同的方式、交替連接三相交流電源的U相、V相和W相。
【技術特征摘要】
2012.08.21 JP 2012-182045;2013.03.08 JP 2013-046631.一種流體加熱裝置,對在內部形成有供被加熱流體流動的流道、且由導電性材料構成的流道形成件進行通電加熱,來加熱在所述流道內流動的被加熱流體,所述流體加熱裝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流道形成件上具有沿所述流道方向連接于不同位置的3n+1個供電構件,所述n是1以上的整數,所述3n+1個供電構件以與連續排列的三個所述供電構件連接的三相交流電源的極性分別不同的方式、交替連接三相交流電源的U相、V相和W相。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流體加熱裝...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外村徹,藤本泰広,
申請(專利權)人:特電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日本;JP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