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下控制臂總成、懸掛系統及汽車技術方案

    技術編號:14448034 閱讀: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5 23:57
    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下控制臂總成、懸掛系統及汽車,包括控制臂上體、控制臂下體以及彈簧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臂下體與控制臂上體互相卡合固定,所述控制臂下體具有朝向控制臂上體凸起的第一連接部,所述控制臂上體開設有一容置孔,于容置孔的邊緣向控制臂下體方向彎曲形成第二連接部,所述第一連接部與第二連接部形成上開口的容置槽;所述彈簧固定座呈盤形,其中部開設有通孔,且通孔的邊緣向上彎曲形成定位部,于定位部的外圍形成第三連接部,其中彈簧固定座被容納于容置槽內,且第三連接部抵接于第一連接部處,第三連接部的外壁抵接于第二連接部處,第三連接部與第一連接部以及第三連接部與第二連接部之間均采用焊接固定。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車輛的懸架裝置,特別涉及下控制臂總成、懸掛系統及汽車
    技術介紹
    目前,市場上的多連桿懸架主要以四連桿和五連桿為主,這些懸架大多會采用一個下控制臂作為彈簧的安裝支撐,就如在公告號為CN201023405Y的技術專利中所公開了一種“汽車下控制臂總成”,包括下控制臂上體、下體,兩者構成下控制臂總成的主體,在下控制臂上體的凹陷處設置彈簧座,下控制臂上體與下控制臂下體之間為焊接固定,彈簧座同樣采用焊接方式固定,但由于下控制臂主要起到一個支撐作用,其強度有著較高的要求,現有的下控制臂在結構上設計不夠合理,導致焊接后的下控制臂強度往往不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第一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下控制臂總成,通過改變控制臂上體、控制臂下體固定架以及彈簧固定座的結構使得焊接固定后強度更高,更為穩定。本技術的第一個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下控制臂總成,包括控制臂上體、控制臂下體以及彈簧固定座,所述控制臂下體與控制臂上體互相卡合固定,所述控制臂下體具有朝向控制臂上體凸起的第一連接部,所述控制臂上體開設有一容置孔,于容置孔的邊緣向控制臂下體方向彎曲形成第二連接部,所述第一連接部與第二連接部形成上開口的容置槽;所述彈簧固定座呈盤形,其中部開設有通孔,且通孔的邊緣向上彎曲形成定位部,于定位部的外圍形成第三連接部,其中彈簧固定座被容納于容置槽內,且第三連接部抵接于第一連接部處,第三連接部的外壁抵接于第二連接部處,第三連接部與第一連接部以及第三連接部與第二連接部之間均采用焊接固定。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控制臂下體與控制臂上體首先互相卡合進行固定,控制臂下體上凸設的第一連接部與彈簧固定座上的第三連接部抵接,兩者之間的接觸面為環形并在環形的接觸面上采用焊接方式實現控制臂下體與彈簧固定座之間的固定,而彈簧固定座上的第三連接部外壁抵接在控制臂上體的第二連接部處,首先彈簧固定座能通過第三連接部自身的張力貼緊第二連接部,同樣的第三連接部與第二連接部之間的接觸面為環形,再通過焊接方式將彈簧固定座與控制臂上體固定,而控制臂下體與控制臂上體通過設于兩者之間的彈簧固定座進一步固定,使得三者固定后在強度以及穩定性上更高。作為優選地,所述控制臂上體的兩邊相向翻折形成第一翻邊,控制臂下體的兩邊相向翻折形成第二翻邊,其中控制臂上體兩側的第一翻邊部分置于控制臂下體內且抵接于第二翻邊的內側,在第二翻邊與控制臂上體的第一翻邊的外側連接處通過焊接固定控制臂上體與控制臂下體。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控制臂上體的兩側首先通過彎折所形成的第一翻邊部分抵接于控制臂下體第二翻邊的內側,首先通過第一翻邊與第二翻邊之間互相卡合通過兩者之間的摩擦力初步固定,其次采用焊接方式將控制臂上體與控制臂下體完全固定。作為優選地,所述控制臂下體相鄰第一連接部處設置有壓筋,所述壓筋與第一連接部的凸起方向相同,且與第一連接部呈階梯狀。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第一連接部作為彈簧固定座的主要支撐位,其強度決定了整個控制臂的穩定性,而壓筋的設置并且與第一連接部呈階梯狀設置提高整個控制臂下體的下端面強度,從而起到一個支撐效果。作為優選地,所述第一連接部傾斜設置。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傾斜設置的第一連接部與水平之間呈三角形,應用三角形的穩定性高的特征,使其支撐更為穩定。作為優選地,所述控制臂下體的一端具有呈弧狀的第一連接端,所述控制臂上體同樣具有呈弧狀的第二連接端,當控制臂下體與控制臂上體固定成一整體后,第一連接端與第二連接端合并形成第四連接部,所述第四連接部通過焊接固定有襯套總成。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第四連接部由控制臂下體與控制臂上體合并而成,相比現有一體式的設置其適用范圍更廣,加工更為簡單。作為優選地,所述襯套總成由內之外依次為內金屬襯套、橡膠套、外金屬圓管以及套管,所述橡膠套內部設置有填充金屬圓管。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金屬與橡膠兩種材質間隔設置首先能避免兩剛性材料之間的互相磨損,或者兩柔性材料之間穩定性較差的問題,而在橡膠套內設置填充金屬圓管起到定型作用。本技術第二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使用穩定,壽命較高的懸掛系統。本技術的第二個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懸掛系統,包括所述的下控制臂總成。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控制臂下體、控制臂上體以及彈簧固定座三者之間的結構設置,在固定時三者互相關聯作用,使得固定后的結構強度以及穩定性上更高,保證了整個懸掛系統的穩定。本技術第三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使用穩定,壽命較高的懸掛系統。本技術的第三個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汽車,包括所述的懸掛系統。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下控制臂作為支撐盤旋彈簧的作用件,在保證下控制臂的強度前提下,使得整個懸掛系統更為穩定,致使汽車在行駛過程中底盤與車輪之間傳動性更好,行駛更為穩定安全。綜上所述,本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控制臂下體與控制臂上體兩者通過第一翻邊與第二翻邊互相卡合,并通過焊接方式進一步將控制臂下體與控制臂上體固定,其次彈簧固定座分別采用環形焊接方式與控制臂下體、控制臂上體固定,利用彈簧固定座的承接進一步將控制臂下體與控制臂上體固定,使得三者在固定后強度更好,固定更為牢靠;2、第一連接部的傾斜設置結合相鄰第一連接部的壓筋設置,使控制臂下體整體強度以及穩定上增強;3、控制臂上體與控制下體合并后所形成的第四連接部作為襯套總成的連接部使用,分體設置的便于加工并且適用范圍更廣。附圖說明圖1為控制臂上體、控制臂下體與彈簧固定座三者之間的爆炸示意圖;圖2為下控制臂總成的正視圖,主要示出控制臂上體、控制臂下體與彈簧固定座三者之間的連接關系;圖3為下控制臂總成的俯視圖;圖4為圖1的A-A截面圖;圖5為圖1的B-B截面圖。圖中:1、控制臂上體;11、容置孔;12、第二連接部;13、第二連接端;14、第一翻邊;2、控制臂下體;21、第一連接部;22、壓筋;23、第一連接端;24、第二翻邊;3、彈簧固定座;31、第三連接部;311、外壁;32、定位部;33、通孔;34、焊縫;4、第四連接部;5、襯套總成;51、內金屬襯套;52、橡膠套;53、填充金屬圓管;54、外金屬圓管;55、套管;6、空腔。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實施例一參閱圖1,一種下控制臂總成,包括控制臂上體1、控制臂下體2與彈簧固定座3,三者均通過沖壓而成,并且兩兩之間互相固定。控制臂上體1處開設有容置孔11,容置孔11的邊緣向內彎曲形成第二連接部12;控制臂下體2朝向控制臂上體1凸起形成第一連接部21,第一連接部21與水平面具有一傾斜角a,傾斜角a在3-5°之間,相鄰第一連接部21處設置有壓筋22,壓筋22同第一連接部21設置方向凸設,且與第一連接部21呈階梯狀分布。彈簧固定座3呈盤形,在其中部開設有通孔33,在通孔33的邊緣向上彎曲形成定位部32,便于盤旋彈簧的容置定位,在定位部32的外圍形成弧狀的第三連接部31。結合圖1與圖2,在安裝時,控制臂上體1沿安裝方向D與控制臂下體2配合,彈簧固定座3沿安裝方向C穿過控制臂上體1的容置孔11與控制臂下體2配合,控制臂上體1的一端設置為呈弧狀的第二連接端13,同樣的在控制臂下體2的一端設置為呈弧狀的第一連接端23,當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下控制臂總成、懸掛系統及汽車

    【技術保護點】
    一種下控制臂總成,包括控制臂上體(1)、控制臂下體(2)以及彈簧固定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臂下體(2)與控制臂上體(1)互相卡合固定,所述控制臂下體(2)具有朝向控制臂上體(1)凸起的第一連接部(21),所述控制臂上體(1)開設有一容置孔(11),于容置孔(11)的邊緣向控制臂下體(2)方向彎曲形成第二連接部(12),所述第一連接部(21)與第二連接部(12)形成上開口的容置槽;所述彈簧固定座(3)呈盤形,其中部開設有通孔(33),且通孔(33)的邊緣向上彎曲形成定位部(32),于定位部(32)的外圍形成第三連接部(31),其中彈簧固定座(3)被容納于容置槽內,且第三連接部(31)抵接于第一連接部(21)處,第三連接部(31)的外壁(311)抵接于第二連接部(12)處,第三連接部(31)與第一連接部(21)以及第三連接部(31)與第二連接部(12)之間均采用焊接固定。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下控制臂總成,包括控制臂上體(1)、控制臂下體(2)以及彈簧固定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臂下體(2)與控制臂上體(1)互相卡合固定,所述控制臂下體(2)具有朝向控制臂上體(1)凸起的第一連接部(21),所述控制臂上體(1)開設有一容置孔(11),于容置孔(11)的邊緣向控制臂下體(2)方向彎曲形成第二連接部(12),所述第一連接部(21)與第二連接部(12)形成上開口的容置槽;所述彈簧固定座(3)呈盤形,其中部開設有通孔(33),且通孔(33)的邊緣向上彎曲形成定位部(32),于定位部(32)的外圍形成第三連接部(31),其中彈簧固定座(3)被容納于容置槽內,且第三連接部(31)抵接于第一連接部(21)處,第三連接部(31)的外壁(311)抵接于第二連接部(12)處,第三連接部(31)與第一連接部(21)以及第三連接部(31)與第二連接部(12)之間均采用焊接固定。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下控制臂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臂上體(1)的兩邊相向翻折形成第一翻邊(14),控制臂下體(2)的兩邊相向翻折形成第二翻邊(24),其中控制臂上體(1)兩側的第一翻邊(14)部分置于控制臂下體(2)內且抵接于第二翻邊(24)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胡全達王永亮申強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銳泰懸掛系統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午夜人妻无码看片| 免费无码A片一区二三区| 国产精品无码无卡无需播放器| 久久99久久无码毛片一区二区 | 无码色AV一二区在线播放| 中文有码vs无码人妻| 蜜桃成人无码区免费视频网站| 无码视频免费一区二三区|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 色综合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波多|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成人|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厂 | 国产午夜精品无码| 国产莉萝无码AV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免费看|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V麻豆| 无码少妇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动态| 人妻系列无码专区久久五月天|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国产 |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av在线播放| 国产a v无码专区亚洲av| 成人h动漫精品一区二区无码| 最新亚洲春色Av无码专区| 在线精品无码字幕无码AV| 无码人妻AⅤ一区二区三区水密桃|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中文| 亚洲美免无码中文字幕在线| 免费A级毛片av无码|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亚| 亚洲AV色吊丝无码| 69天堂人成无码麻豆免费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无码高潮 | 国产精品成人99一区无码| 亚洲日韩看片无码电影| 97性无码区免费| 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果冻| 国产成人无码网站| 东京热人妻无码人av|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你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