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照明面板及照明裝置。涉及照明技術領域,能夠在實現光線造型的基礎上,避免使用裝飾膜所帶來的繁瑣工序。該照明面板包括襯底基板以及設置于襯底基板上的光源層。襯底基板和光源層之間設置有附加層,附加層包括遮光部和透光部。用于照明。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照明
,尤其涉及一種照明面板及照明裝置。
技術介紹
有機發光二極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作為一種電流型發光器件,因其所具有的自發光、快速響應、寬視角和可制作在柔性襯底上等特點而越來越多地被應用于平面照明裝置當中。現有技術中,為了使得平面照明裝置達到一定的裝飾效果,如圖1所示,通常會在平面照明裝置中照明面板10的出光側設置具有透光區域110和遮光區域111的裝飾膜11,通過設置上述透光區域110和遮光區域111的形狀和位置,可以形成一定的裝飾圖案,使得照明面板10發出的光線通過上述裝飾膜后能夠照射出的光線造型與上述裝飾圖案相匹配。然而,上述裝飾膜11和照明面板10是通過不同的制作工序完成的兩個獨立的部件,因此在平面照明裝置的制作過程中,需要增加組裝工序以將裝飾膜11安裝至照明面板10的出光側,降低了產品的集成度。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實施例提供一種照明面板及照明裝置,能夠在實現光線造型的基礎上,避免使用裝飾膜所帶來的繁瑣工序。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的實施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本技術實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種照明面板,包括襯底基板以及設置于所述襯底基板上的光源層;所述襯底基板和所述光源層之間設置有附加層,所述附加層包括遮光部和透光部。優選的,所述光源層包括多個呈矩陣形式排列的發光器件;所述發光器件的周邊設置有信號線;未被所述遮光部遮擋的發光器件與所述信號線相連接,所述信號線用于提供發光信號。優選的,被所述遮光部完全遮擋的發光器件不發光。優選的,所述發光器件依次包括第一電極、發光層以及第二電極,其中,相鄰兩個發光器件的第一電極絕緣設置,所述第一電極為透明電極,所述第一電極與所述信號線相連接。優選的,相鄰兩個發光器件的發光層為一體結構;和/或,相鄰兩個發光器件的第二電極為一體結構。優選的,相鄰兩個發光器件之間間隔有絕緣性的界定凸起,相鄰兩個發光器件的發光層通過所述界定凸起絕緣設置,且相鄰兩個發光器件的第二電極通過所述界定凸起絕緣設置。優選的,所述附加層上在對應所述信號線的位置設置有過孔,所述第一電極通過所述過孔與所述信號線相連接。優選的,所述附加層上在對應所述發光器件的位置設置有過孔,所述第一電極通過過孔與引線相連接;其中,所述引線位于所述附加層與所述襯底基板之間,所述引線與所述信號線相連接。優選的,所述發光層包括有機發光層或量子點發光層。優選的,所述透光部由透明絕緣材料構成。優選的,所述遮光部由第一薄膜層單獨構成;或,所述遮光部由依次位于所述襯底基板上的所述第一薄膜層和第二薄膜層疊加構成;其中,所述第一薄膜層由遮光材料構成,所述第二薄膜層由透明絕緣材料構成。優選的,所述遮光部與所述信號線同層同材料。優選的,所述遮光部與所述信號線相連接。優選的,所述光源層背離所述襯底基板的一側設置有封裝結構。本技術實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種照明裝置,包括如上所述的任意一種照明面板。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照明面板及照明裝置,該照明面板包括襯底基板以及設置于襯底基板上的光源層。襯底基板和光源層之間設置有附加層,該附加層包括遮光部和透光部。由于遮光部能夠對光源層發出的光線進行遮擋,透光部能夠將光源層發出的光線透過,因此可以通過設置上述附加層,對光源層發出的光線進行造型。此外,由于上述附加層位于襯底基板和光源層之間,使得照明面板自身具有光造型的效果,因此無需在照明面板上組裝裝飾膜,從而避免使用該裝飾膜帶來的繁瑣工序,提高了產品的集成度。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現有技術提供的一種平面照明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照明面板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照明面板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2或圖3中光源層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通過信號線像素化的光源層與遮擋層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6為圖5中信號線與光源層中各個發光單元相連接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7為通過信號線像素化的光源層與遮擋層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圖8為通過信號線像素化的光源層與遮擋層的又一種結構示意圖;圖9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照明面板的結構示意圖;圖10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又一種照明面板的結構示意圖;圖11為圖9和圖10中過孔位置的設置方式示意圖;圖12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又一種照明面板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01-上極板;02-下極板;03-第一薄膜層;10-照明面板;100-襯底基板;101-光源層;102-附加層;1021-遮光部;1022-透光部;11-裝飾膜;110-透光區域;111-遮光區域;201-發光層;202-發光層;203-第二電極;20-發光器件;20’-完全被遮光部遮擋的發光器件;20”-部分被遮光部遮擋的發光器件;21-信號線;22-過孔;23-引線;30-封裝結構。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本技術實施例如圖2所示,提供一種照明面板10。該照明面板10包括襯底基板100以及設置于襯底基板100上的光源層101。其中,襯底基板100和光源層101之間設置有附加層102,該附加層102包括遮光部1021和透光部1022。基于此,由于遮光部能夠對光源層發出的光線進行遮擋,透光部能夠將光源層發出的光線透過,因此可以通過設置上述附加層,對光源層發出的光線進行造型。此外,由于上述附加層位于襯底基板和光源層之間,使得照明面板自身具有光造型的效果,因此無需在照明面板上組裝裝飾膜,從而避免使用該裝飾膜帶來的繁瑣工序,提高了產品的集成度。需要說明的是,由于透光部1022能夠將光源層101發出的光線透過,因此該透光部1022可以由透明材料構成。此外,為了避免透光部1022對照明面板10電學性能的影響,優選的上述透光部1022可以由透明絕緣材料,例如透明樹脂材料構成。在此基礎上,遮光部1021能夠對光源層101發出的光線進行遮擋。基于此,遮光部1021如圖2所示,可以由一層薄膜層,例如第一薄膜層03單獨構成。該第一薄膜層03可以采用遮光材料,例如金屬材料或者黑色樹脂材料構成。或者,如圖3所示,可以由兩層薄膜層,例如第一薄膜層03和第二薄膜層04疊加構成。其中第一薄膜層03可以采用上述遮光材料構成,第二薄膜層04可以采用透明絕緣材料構成。其中,本技術對第一薄膜層03和第二薄膜層04的上、下位置不做限定。由于,透光部1022與第二薄膜層04均可以由透明絕緣材料構成。因此優選的第二薄膜層04可以位于第一薄膜層03的上方,并且透光部1022與第二薄膜層04可以為一體結構。這樣一來,制作附加層102時,可以先在襯底基板100上形成第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照明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襯底基板以及設置于所述襯底基板上的光源層;所述襯底基板和所述光源層之間設置有附加層,所述附加層包括遮光部和透光部。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照明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襯底基板以及設置于所述襯底基板上的光源層;所述襯底基板和所述光源層之間設置有附加層,所述附加層包括遮光部和透光部。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層包括多個呈矩陣形式排列的發光器件;所述發光器件的周邊設置有信號線;未被所述遮光部遮擋的發光器件與所述信號線相連接,所述信號線用于提供發光信號。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面板,其特征在于,被所述遮擋部完全遮擋的發光器件不發光。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照明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發光器件依次包括第一電極、發光層以及第二電極;其中,相鄰兩個發光器件的第一電極絕緣設置,所述第一電極為透明電極,所述第一電極與所述信號線相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面板,其特征在于,相鄰兩個發光器件的發光層為一體結構;和/或,相鄰兩個發光器件的第二電極為一體結構。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面板,其特征在于,相鄰兩個發光器件之間間隔有絕緣性的界定凸起,相鄰兩個發光器件的發光層通過所述界定凸起絕緣設置,且相鄰兩個發光器件的第二電極通過所述界定凸起絕緣設置。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層...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鐘杰興,
申請(專利權)人: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