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效節能微渦混凝沉淀澄清池,涉及水處理中各種構造澄清池。為了克服現有設備的缺點,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取消原機械攪拌澄清池中的機械攪拌機與刮泥機及后序處理中不必再建重力無閥濾池的高效節能微渦混凝沉淀澄清池。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帶有混合器的進水管延伸至絮凝池內,并通過配水孔與內部設有微渦折板絮凝設備的導流鋼板組成的腔相通,在中心部位設有絮凝網格,在內部下端設有傘形排水帽,在傘形排水帽的外緣上安裝有排泥管;工字鋼支撐上端有鋼管,整個池體內上端內壁上安裝有環形集水槽,并且設有清水區,在環形集水槽內安裝有高效斜板;出水管安裝有池體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省電、省時、省藥,沒有維修量,可以方便設置自控,不必建備用池。(*該技術在2015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水處理中各種構造澄清池,尤其是更高效節能、提高處理水量、提高出水水質的澄清池。技術背景目前,公知的水處理澄清池處理水量大一些的應用較多的是機械攪拌澄清池加重力無閥濾池,占地面積很大,土建費用很高,運行不穩定,時間長1.5h,出水水質濁度高20mg/L,在后序處理上還要建一個重力無閥濾池,才能達到使用水標準。這樣,制水成本很高。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現在普遍應用的澄清池占地面積大、必須有備用池,投資大、高能耗、出水水質濁度高且不穩定的缺點,本技術提供一種取消原機械攪拌澄清池中的機械攪拌機與刮泥機及后序處理中不必再建重力無閥濾池,這樣可以節省占地面積,特別適合解決改擴建中占地緊缺的問題,運行平穩,沒有機械轉動部件,易于加裝自控裝置,易于運行及維護,大大降低制水成本。本技術的帶有混合器的進水管延伸至絮凝池內,并通過配水孔與內部設有微渦折板絮凝設備的導流鋼板組成的腔相通,在中心部位設有絮凝網格,在內部下端設有傘形排水帽,在傘形排水帽的外緣上安裝有排泥管;工字鋼支撐上端有鋼管,整個池體內上端內壁上安裝有環形集水槽,并且設有清水區,在環形集水槽內安裝有高效斜板;出水管安裝有池體上。澄清池池體中固定的絮凝設備為四圈導流鋼板,每圈鋼板上焊有折扳及翼片,內圈加裝網格。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在進水管道上安裝高效微渦管道式混合設備,加藥管放在該混合設備前端,原水從混合設備進入絮凝設備中,然后再進入斜板沉淀區,沒有機械轉動部件,利用水的自流來完成混合、絮凝、沉淀,排泥時只要打開排泥閥1-2分鐘即可。混合均勻、無死角、迅速,只需3-30秒,絮凝時間短12分鐘。沉淀出水濁度低3mg/L以下。省電、省時、省藥,且處理水量比原機械攪拌澄清池提高30%,沒有維修量,可以方便設置自控,不必建備用池。附圖說明圖1是技術的縱剖面構造圖圖2是絮凝設備中的折板及翼片安裝圖圖3是絮凝設備構造剖面圖及俯視圖圖4是乙丙共聚塑料網格正面圖圖5是網格安裝剖面圖圖6是復合矩形斜板結構圖圖7是底部排泥管剖面圖圖8是復合矩形斜板安裝支架圖圖中1DN400混合器2微渦折板絮凝設備3絮凝網格4導流鋼板5傘形排水帽6D=100配水孔7高效斜板8I18工字鋼支撐9DN40鍍鋅鋼管10清水區11環行集水槽12DN400出水管13 12號鋼筋焊接14導流墻15焊接16I18工字鋼17角鋼18膨脹螺栓19焊接鋼板6mm厚20DN100排泥支管21DN150排泥支管22DN200排泥干管23支撐鋼筋24D45×4.5鍍鋅鋼管25a向絮凝構件安裝示意圖26b向絮凝構件安裝示意圖27c向絮凝構件安裝示意圖28外套支撐短管29第一反應室網格絮凝設備剖面圖30第二反應室網格絮凝設備剖面圖31第一反應室網格絮凝設備平面圖32第二反應室網格絮凝設備平面圖33澄清池斜板支架平面圖34節點a詳圖35節點b詳圖具體實施方式帶有混合器的進水管1延伸至絮凝池內,并通過配水孔6與內部設有微渦折板絮凝設備2的導流鋼板4組成的腔相通,在中心部位設有絮凝網格3,在內部下端設有傘形排水帽5,在傘形排水帽5的外緣上安裝有排泥管21;工字鋼支撐8上端有鋼管9,整個池體內上端內壁上安裝有環形集水槽10,并且設有清水區11,在環形集水槽10內安裝有高效斜板7;出水管12安裝有池體上。澄清池池體中固定的絮凝設備為四圈導流鋼板4,每圈鋼板4上焊有折扳及翼片,內圈加裝網格。在圖1中,原水從進水管進入混合器1,藥劑在混合器前端由加藥管加入與水混合,然后通過配水孔6進入微渦折板絮凝設備2,從導流鋼板4外圈上部進入,從上往下流至底部,然后從外二圈底部向上流,再從外二圈頂部流進外三圈,向下流至底部進入內圈,上下翻騰,形成小的礬花,最后進入內圈鋼板中的第一反應室的絮凝網格3中。水流不斷上升,進入第二反應室的絮凝網格3中,大的礬花沉淀下來,還有一部分小的礬花隨水通過導流墻進入高效矩形斜板7的底部,上向流沉淀,泥水分離,泥渣下沉到澄清池底部,由傘形排水帽5排泥支管收集到排泥干管排到池外污水渠。清水沿復合斜板上升至清水區10,再進入環行集水槽11,由出水管12進入清水池。在圖2所示實施例中,絮凝折板25安裝到導流鋼板4外圈的內側,絮凝折板26安裝到導流鋼板4外二圈的內側,絮凝折板27安裝到導流鋼板4外三圈內側。在圖5所示實施例中,將網格3中的圖431按29所示安裝到外套支撐鋼管上,然后安裝到導流鋼板的內圈即第一反應室中。將網格3中的圖432按30所示安裝到外套支撐鋼管上,然后安裝到第二反應室中。在圖7所示實施例中,將排泥管安裝到澄清池底部。在圖8所示實施例中,用工字鋼與鍍鋅管做成斜板支架,然后將圖6中的斜板成六十度傾角安裝固定即可。權利要求1.一種高效節能微渦混凝沉淀澄清池,其特征在于帶有混合器的進水管(1)延伸至絮凝池內,并通過配水孔(6)與內部設有微渦折板絮凝設備(2)的導流鋼板(4)組成的腔相通,在中心部位設有絮凝網格(3),在內部下端設有傘形排水帽(5),在傘形排水帽(5)的外緣上安裝有排泥管(21);工字鋼支撐(8)上端有鋼管(9),整個池體內上端內壁上安裝有環形集水槽(10),并且設有清水區(11),在環形集水槽(10)內安裝有高效斜板(7);出水管(12)安裝有池體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節能微渦混凝沉淀澄清池,其特征是澄清池池體中固定的絮凝設備為四圈導流鋼板(4),每圈鋼板(4)上焊有折扳及翼片,內圈加裝網格。專利摘要一種高效節能微渦混凝沉淀澄清池,涉及水處理中各種構造澄清池。為了克服現有設備的缺點,本技術提供一種取消原機械攪拌澄清池中的機械攪拌機與刮泥機及后序處理中不必再建重力無閥濾池的高效節能微渦混凝沉淀澄清池。本技術的帶有混合器的進水管延伸至絮凝池內,并通過配水孔與內部設有微渦折板絮凝設備的導流鋼板組成的腔相通,在中心部位設有絮凝網格,在內部下端設有傘形排水帽,在傘形排水帽的外緣上安裝有排泥管;工字鋼支撐上端有鋼管,整個池體內上端內壁上安裝有環形集水槽,并且設有清水區,在環形集水槽內安裝有高效斜板;出水管安裝有池體上。本技術省電、省時、省藥,沒有維修量,可以方便設置自控,不必建備用池。文檔編號B01D21/02GK2910912SQ200520028238公開日2007年6月13日 申請日期2005年2月4日 優先權日2005年2月4日專利技術者王玉清 申請人:王玉清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高效節能微渦混凝沉淀澄清池,其特征在于:帶有混合器的進水管(1)延伸至絮凝池內,并通過配水孔(6)與內部設有微渦折板絮凝設備(2)的導流鋼板(4)組成的腔相通,在中心部位設有絮凝網格(3),在內部下端設有傘形排水帽(5),在傘形排水帽(5)的外緣上安裝有排泥管(21);工字鋼支撐(8)上端有鋼管(9),整個池體內上端內壁上安裝有環形集水槽(10),并且設有清水區(11),在環形集水槽(10)內安裝有高效斜板(7);出水管(12)安裝有池體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玉清,
申請(專利權)人:王玉清,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82[中國|長春]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