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平衡車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平衡車用車架。其包括車架本體,車架本體包括支撐骨架;支撐骨架包括主支撐桿,主支撐桿兩端分別設有承重桿和搭腳桿,承重桿和搭腳桿均與主支撐桿呈十字交叉狀連接;承重桿上方設有椅座,搭腳桿下方設有導向輪;承重桿兩端均轉動連接一把手,任一把手下方均設有用于與平衡車腳踏板處連接的連接架。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夠較佳的與現有平衡車進行配合,以實現通過坐姿對現有平衡車進行操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平衡車
,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平衡車用車架。
技術介紹
平衡車,又叫體感車、思維車、攝位車等,其運作原理主要是建立在一種被稱為“動態穩定”(DynamicStabilization)的基本原理上,利用車體內部的陀螺儀和加速度傳感器,來檢測車體姿態的變化,并利用伺服控制系統,精確地驅動電機進行相應的調整,以保持系統的平衡。市場上的平衡車主要有獨輪和雙輪兩類,其中,雙輪平衡車如圖1所示,其車體100包括兩個用于雙腳站立的腳踏板110,每個腳踏板110均能夠轉動,從而使得使用者能夠通過雙腳分別對每個腳踏板110的控制實現對車體100運行姿態的控制。現有的平衡車均是需要使用者以站立姿態進行操作,這不僅使得操作單一、趣味性單調,而且在使用過程中使用者重心較高、不易保持體態平衡。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能夠克服現有技術的某種或某些缺陷,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平衡車用車架。根據本技術的平衡車用車架,其包括車架本體,車架本體包括支撐骨架;支撐骨架包括主支撐桿,主支撐桿兩端分別設有承重桿和搭腳桿,承重桿和搭腳桿均與主支撐桿呈十字交叉狀連接;承重桿上方設有椅座,搭腳桿下方設有導向輪;承重桿兩端均轉動連接一把手,任一把手下方均設有用于與平衡車腳踏板處連接的連接架。本技術的平衡車用車架中,車架本體能夠直接與現有的平衡車(尤指雙輪平衡車,至少是通過雙腳的前后擺動/搖動實現車體運行姿態的變換)進行配合,使用者在使用時能夠將車架本體設于平衡車處,從使得使用者能夠以坐姿操作平衡車;這不僅提升了平衡車的趣味性,而且使得使用者在操縱平衡車時重心較低,易于保持身體平衡。值得一提的是,在平衡車運行過程中,若以站姿進行操作,為保持身體的平衡,在平衡車的起步及制動時都必須是緩慢進行的,否則極易導致人體重心不穩,這就使得使用者在遇到意外情況時不能夠及時的進行緊急提速或緊急制動,雖然可以強制進行緊急提速或緊急制動,但因重心不穩而可能導致的后果不堪設想;而通過設置車架本體,以坐姿對平衡車進行操作時,完全可以避開上述隱患。作為優選,椅座處設有椅背。本技術的平衡車用車架中,椅座處能夠設有椅背,從能夠較佳的提高使用者的舒適度且易于使用者保持身體平衡。作為優選,承重桿兩端的把手均在承重桿的徑向上進行延伸且分別位于椅座兩側。本技術的平衡車用車架中,承重桿兩端的把手能夠均在承重桿的徑向上進行延伸且分別位于椅座兩側,從而便于使用者的雙手進行操作;且使得使用者能夠有多個著力點,進而便于使用者保持身體平衡。作為優選,把手的扶手部向外側折彎。本技術的平衡車用車架中,把手的扶手部能夠向外側折彎,從而便于使用者的操作。作為優選,連接架成倒“C”狀。本技術的平衡車用車架中,連接架能夠整體構造成倒“C”狀,從而使得連接架能夠直接卡設在平衡車的腳踏板處。作為優選,連接架的兩端設有連接結構。本技術的平衡車用車架中,連接架的兩端能夠設有連接結構,從而便于連接架與平衡車間的穩固連接。作為優選,連接結構包括連接通孔。本技術的平衡車用車架中,連接結構能夠包括連接通孔,從而便于連接架通過如螺釘、鉚釘等連接件與平衡車進行連接。為了能夠克服現有技術的某種或某些缺陷,本技術的內容還在于提供一種帶萬向輪的平衡車用車架,其與上述任一種平衡車用車架的區別在于:其導向輪采用萬向輪,從而便于轉向。為了能夠克服現有技術的某種或某些缺陷,本技術的內容還在于提供一種帶伸縮機構的平衡車用車架,其與上述任一種平衡車用車架的區別在于:主支撐桿包括第一支撐桿和第二支撐桿,第一支撐桿和第二支撐桿通過一伸縮機構可伸縮的進行連接。從而使得,不同身高的使用者能夠較佳的對主支撐桿的長度進行適應性調節。對于上述任一種帶伸縮機構的平衡車用車架,第一支撐桿內能夠設有用于第二支撐桿沿軸向伸入的伸縮腔,第二支撐桿外側能夠設有如能夠沿其徑向進行移動的彈性定位粒,第一支撐桿側壁處沿軸向分布有多個用于與彈性定位粒進行配合的定位通孔。從而使得,使用者能夠較佳的對主支撐桿的長度進行調節。為了能夠克服現有技術的某種或某些缺陷,本專利技術的內容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平衡車的通用車架。其包括上述任一種車架本體,且導向輪采用萬向輪,同時,主支撐桿包括第一支撐桿和第二支撐桿,第一支撐桿和第二支撐桿通過一伸縮機構可伸縮地進行連接。對于上述任一種用于平衡車的通用車架,第一支撐桿內能夠設有用于第二支撐桿沿軸向伸入的伸縮腔,第二支撐桿外側能夠設有如能夠沿其徑向進行移動的彈性定位粒,第一支撐桿側壁處沿軸向分布有多個用于與彈性定位粒進行配合的定位通孔。從而使得,使用者能夠較佳的對主支撐桿的長度進行調節。為了能夠克服現有技術的某種或某些缺陷,本技術的內容還在于提供一種平衡車,其包括平衡車車體(尤指雙輪平衡車,至少是通過雙腳的前后擺動/搖動實現車體運行姿態的變換),在該車體處設有上述任一種車架。附圖說明圖1為現有雙輪平衡車的示意圖;圖2為實施例1中的一種平衡車用車架的示意圖;圖3為實施例1中的一種平衡車用車架與現有平衡車間的配合示意圖;圖4為實施例2中的一種帶萬向輪的平衡車用車架的示意圖;圖5為實施例3中的一種帶伸縮機構的平衡車用車架的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進一步了解本專利技術的內容,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詳細描述。應當理解的是,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專利技術進行解釋而并非限定。實施例1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平衡車用車架,其包括車架本體200,車架本體200包括支撐骨架210;支撐骨架210包括主支撐桿211,主支撐桿211兩端分別設有承重桿212和搭腳桿213,承重桿212和搭腳桿213均與主支撐桿211呈十字交叉狀連接;承重桿212上方設有椅座220,搭腳桿213下方設有導向輪230;承重桿212兩端均轉動連接一把手240,任一把手240下方均設有用于與平衡車腳踏板處連接的連接架250。本實施例中,椅座220處設有椅背221。本實施例中,承重桿212兩端的把手240均在承重桿212的徑向上進行延伸且分別位于椅座220兩側,把手240的扶手部向外側折彎。本實施例中,連接架250成倒“C”狀,連接架250的兩端設有連接結構251,連接結構251包括連接通孔。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的平衡車用車架在使用時,通過2個連接架250將車架本體200與現有平衡車的車體100連接,通過操縱把手240,使得把手240能夠通過對應連接架250對腳踏板110進行控制,從而實現對車體100運行姿態的控制。車架可以安裝在現有市面上的平衡車上,并隨時可以進行拆卸,前后運動,是通過把手240與平衡車表面接觸其端部觸發平衡,再拉動時,使整個平衡車前后擺動,起到調節平衡效果,從而前后運動的效果。實施例2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帶萬向輪的平衡車用車架,其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導向輪230采用萬向輪。實施例3如圖5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帶伸縮機構的平衡車用車架,其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主支撐桿211包括第一支撐桿510和第二支撐桿520,第一支撐桿510和第二支撐桿520通過一伸縮機構可伸縮地進行連接。本實施例中,第一支撐桿510內設有用于第二支撐桿520沿軸向伸入的伸縮腔,第二支撐桿520外側設有能夠沿其徑向進行移動的彈性定位粒521,第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平衡車用車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車架本體(200),車架本體(200)包括支撐骨架(210);支撐骨架(210)包括主支撐桿(211),主支撐桿(211)兩端分別設有承重桿(212)和搭腳桿(213),承重桿(212)和搭腳桿(213)均與主支撐桿(211)呈十字交叉狀連接;承重桿(212)上方設有椅座(220),搭腳桿(213)下方設有導向輪(230);承重桿(212)兩端均轉動連接一把手(240),任一把手(240)下方均設有用于與平衡車腳踏板處連接的連接架(250),椅座(220)處設有椅背(221),承重桿(212)兩端的把手(240)均在承重桿(212)的徑向上進行延伸且分別位于椅座(220)兩側,把手(240)的扶手部向外側折彎,連接架(250)成倒C狀,連接架(250)的兩端設有連接結構(251),連接結構(251)包括連接通孔。
【技術特征摘要】
1.平衡車用車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車架本體(200),車架本體(200)包括支撐骨架(210);支撐骨架(210)包括主支撐桿(211),主支撐桿(211)兩端分別設有承重桿(212)和搭腳桿(213),承重桿(212)和搭腳桿(213)均與主支撐桿(211)呈十字交叉狀連接;承重桿(212)上方設有椅座(220),搭腳桿(213)下方設有導向輪(230);承重桿(212)兩...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鈄子奇,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群英車業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