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智能折疊護欄,包括第一防護欄、第二防護欄、設置在第一防護欄或第二防護欄上的智能看護裝置,所述第一防護欄包括兩個L形定位板和一個U形桿,兩個所述L形定位板的頂部外側均對稱設置有限位板,兩個所述限位板的內側中部通過轉軸一固定連接,所述U形桿的兩端分別滑動套接在兩個轉軸一的外側,該智能折疊護欄,通過采用多組防護欄組合的方式,使得該產品使用范圍更加廣泛,并且可更具多數日常床鋪進行安裝,同時通過加入多組轉軸的方式,使得防護欄可根據具體使用情況進行旋轉,方便人們進行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家居領域,具體為一種床用護欄。
技術介紹
隨著人們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使得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而在現代人們心中,兒童處于一個最為重要的地位,而嬰幼兒時兒童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階段,在兒童處于嬰幼兒階段時,其身體條件較為脆弱,因此需要多方面進行保護,而嬰幼兒在睡眠時,大都處于無意識狀態,因此機務要對床進行防護,避免嬰幼兒從床上跌落,造成的生命威脅。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智能折疊護欄。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智能折疊護欄,包括兩個第一防護欄、一個第二防護欄、設置在第一防護欄或第二防護欄上的智能看護裝置。所述第一防護欄包括兩個L形定位板和一個U形桿,兩個所述L形定位板的頂部外側均對稱設置有限位板,兩個所述限位板的內側中部通過轉軸一固定連接,所述U形桿的兩端分別滑動套接在兩個轉軸一的外側,所述U形桿位于限位板上方的位置設置有U形限位板,所述U形限位板的兩側分別卡接在兩個限位板的外側面,并通過螺栓固定,所述L形定位板遠離限位板的一端設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通過螺栓和轉軸二與固定板連接;所述U形桿通過轉軸一的轉動可升起或折疊落下。所述第二防護欄包括兩個定位板和一個U形桿二,兩個所述定位板的頂部外側均對稱設置有限位板二,兩個所述限位板二的內側中部通過轉軸三固定連接,所述U形桿二的兩端分別滑動套接在兩個轉軸三的外側,所述U形桿二位于限位板二上方的位置設置有U形限位板二,所述U形限位板二的兩側分別卡接在兩個限位板二的外側面,并通過螺栓固定;所述L形定位板和定位板的下部對應位置均開設有螺紋孔,并通過螺栓固定連接;U形桿二通過轉軸三的轉動可升起或折疊落下。智能看護裝置包括:獲取單元,用于獲取被看護對象與第一床邊的第一距離以及被看護對象與第二床邊的第二距離;第一判斷單元,用于判斷第一距離是否小于等于第一閾值,和/或第二距離是否小于等于第二閾值;收發單元,用于當第一距離小于等于第一閾值和/或第二距離小于等于第二閾值時,發送報警提示信號至智能終端并接收來自智能終端的護欄啟用指令;第二判斷單元,用于判斷是否接收到來自智能終端的護欄啟用指令;護欄驅動單元:用于當接收到護欄啟用指令時驅動第一防護欄或第二防護欄升起。優選的,所述限位板或限位板二每兩個一組,其中每兩組所述限位板或限位板二之間均通過固定桿固定連接。優選的,所述U形桿和U形桿二的外側均套接有纖維網布,所述纖維網布的下部均套接在固定桿的外側。優選的,所述固定板通過螺栓與床體固定連接,其中固定板的表面開設有多個螺紋孔。優選的,所述第一防護欄的數量為兩個,所述第二防護欄的數量為一個。優選的,所述第二防護欄通過兩側的定位板分別與兩個第一防護欄固定連接。優選的,所述第一防護欄通過其一側的L形定位板與第二防護欄的定位板螺紋連接。優選的,所述U形限位板用于卡住所述U形桿。優選的,所述L形定位板和定位板的下部對應位置均開設有螺紋孔,并通過螺栓固定連接。優選的,所述L形定位板和定位板一體成型。優選的,收發單元還用于當第一防護欄和第二防護欄升起完成后,發送護欄啟用確認信息至智能終端,以便看護人能夠及時獲知護欄狀態。優選的,第二判斷單元還用于判斷是否接收到來自智能終端的護欄禁用指令;護欄驅動單元還用于當接收到護欄禁用指令時驅動第一防護欄和第二防護欄折疊落下。優選的,所述收發單元通過無線網絡發送報警提示信號至智能終端。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該智能折疊護欄,通過采用兩組或更多組防護欄組合的方式,使得該產品使用范圍更加廣泛,并且可更具多數日常床鋪進行安裝,同時通過加入多組轉軸的方式,使得防護欄可根據具體使用情況選擇升起或者折疊落下,在需要護欄防護時,可以方便的升起護欄,能夠防止墜床意外的發生,不需要使用護欄時,可以隨時旋轉落下護欄,不影響床的使用,對用戶來說更加方便實用。該智能折疊護欄,解放了看護人的時間,他們不需要時刻守在被看護對象身邊,也能達到看護的目的。在發生異常時,及時通知看護人,從而能夠及時干預和治療。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第一防護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第一防護欄結構側視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的第一防護欄結構頂視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的第二防護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的第二防護欄結構側視圖;圖6為本專利技術的第二防護欄結構頂視圖;圖7為本專利技術的智能看護裝置結構示意圖。圖中:1第一防護欄、11L形定位板、12U形桿、13限位板、14轉軸一、15U形限位板、16固定板、17轉軸二、2第二防護欄、21定位板、22U形桿二、23限位板二、24轉軸三、25U形限位板二、3固定桿。S智能看護裝置、S01獲取單元、S02第一判斷單元、S03收發單元、S04第二判斷單元、S05護欄驅動單元。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專利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請參閱圖1-6,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智能折疊護欄,包括兩個第一防護欄1、一個第二防護欄2、設置在第一防護欄1或第二防護欄2上的智能看護裝置S。第一防護欄1包括兩個L形定位板11和一個U形桿12,兩個L形定位板11的頂部外側均對稱設置有限位板13,兩個限位板13的內側中部通過轉軸一14固定連接,U形桿12的兩端分別滑動套接在兩個轉軸一14的外側,U形桿12位于限位板13上方的位置設置有U形限位板15,U形限位板15的兩側分別卡接在兩個限位板13的外側面,并通過螺栓固定,L形定位板11遠離限位板13的一端設置有固定板16,固定板16通過螺栓和轉軸二17與固定板16連接;U形桿12通過轉軸一14的轉動可升起或折疊落下。第二防護欄2包括兩個定位板21和一個U形桿二22,兩個定位板21的頂部外側均對稱設置有限位板二23,兩個限位板二23的內側中部通過轉軸三24固定連接,U形桿二22的兩端分別滑動套接在兩個轉軸三24的外側,U形桿二22位于限位板二23上方的位置設置有U形限位板二25,U形限位板二25的兩側分別卡接在兩個限位板二23的外側面,并通過螺栓固定。U形桿二22通過轉軸三24的轉動可升起或折疊落下。L形定位板11和定位板21的下部對應位置均開設有螺紋孔,并通過螺栓固定連接。限位板13或限位板二23每兩個一組,其中每兩組限位板13或限位板二23之間均通過固定桿3固定連接。U形桿12和U形桿二22的外側均套接有纖維網布,纖維網布的下部均套接在固定桿3的外側。固定板16通過螺栓與床體固定連接,其中固定板16的表面開設有多個螺紋孔。第一防護欄1的數量為兩個,第二防護欄2的數量為一個。第二防護欄2通過兩側的定位板21分別與兩個第一防護欄1固定連接。第一防護欄1通過其一側的L形定位板11與第二防護欄2的定位板21螺紋連接。U形限位板15用于卡住所述U形桿12。L形定位板11和定位板21的下部對應位置均開設有螺紋孔,并通過螺栓固定連接,當然L形定位板11和定位板21也可以是一體成型。圖7是依據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的智能看護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床用智能看護護欄包括護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智能折疊護欄,包括第一防護欄(1)、第二防護欄(2)、設置在第一防護欄(1)或第二防護欄(2)上的智能看護裝置(S),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護欄(1)包括兩個L形定位板(11)和一個U形桿(12),兩個所述L形定位板(11)的頂部外側均對稱設置有限位板(13),兩個所述限位板(13)的內側中部通過轉軸一(14)固定連接,所述U形桿(12)的兩端分別滑動套接在兩個轉軸一(14)的外側,所述U形桿(12)位于限位板(13)上方的位置設置有U形限位板(15),所述U形限位板(15)的兩側分別卡接在兩個限位板(13)的外側面,并通過螺栓固定,所述L形定位板(11)遠離限位板(13)的一端設置有固定板(16),所述固定板(16)通過螺栓和轉軸二(17)與固定板(16)連接;所述U形桿(12)通過轉軸一(14)的轉動可升起或折疊落下;所述第二防護欄(2)包括兩個定位板(21)和一個U形桿二(22),兩個所述定位板(21)的頂部外側均對稱設置有限位板二(23),兩個所述限位板二(23)的內側中部通過轉軸三(24)固定連接,所述U形桿二(22)的兩端分別滑動套接在兩個轉軸三(24)的外側,所述U形桿二(22)位于限位板二(23)上方的位置設置有U形限位板二(25),所述U形限位板二(25)的兩側分別卡接在兩個限位板二(23)的外側面,并通過螺栓固定;所述U形桿二(22)通過轉軸三(24)的轉動可升起或折疊落下;智能看護裝置(S)包括:獲取單元(S01),用于獲取被看護對象與第一床邊的第一距離以及被看護對象與第二床邊的第二距離;第一判斷單元(S02),用于判斷第一距離是否小于等于第一閾值,和/或第二距離是否小于等于第二閾值;收發單元(S03),用于當第一距離小于等于第一閾值和/或第二距離小于等于第二閾值時,發送報警提示信號至智能終端并接收來自智能終端的護欄啟用指令;第二判斷單元(S04),用于判斷是否接收到來自智能終端的護欄啟用指令;護欄驅動單元(S05):用于當接收到護欄啟用指令時驅動第一防護欄(1)或第二防護欄(2)升起。...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智能折疊護欄,包括第一防護欄(1)、第二防護欄(2)、設置在第一防護欄(1)或第二防護欄(2)上的智能看護裝置(S),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護欄(1)包括兩個L形定位板(11)和一個U形桿(12),兩個所述L形定位板(11)的頂部外側均對稱設置有限位板(13),兩個所述限位板(13)的內側中部通過轉軸一(14)固定連接,所述U形桿(12)的兩端分別滑動套接在兩個轉軸一(14)的外側,所述U形桿(12)位于限位板(13)上方的位置設置有U形限位板(15),所述U形限位板(15)的兩側分別卡接在兩個限位板(13)的外側面,并通過螺栓固定,所述L形定位板(11)遠離限位板(13)的一端設置有固定板(16),所述固定板(16)通過螺栓和轉軸二(17)與固定板(16)連接;所述U形桿(12)通過轉軸一(14)的轉動可升起或折疊落下;所述第二防護欄(2)包括兩個定位板(21)和一個U形桿二(22),兩個所述定位板(21)的頂部外側均對稱設置有限位板二(23),兩個所述限位板二(23)的內側中部通過轉軸三(24)固定連接,所述U形桿二(22)的兩端分別滑動套接在兩個轉軸三(24)的外側,所述U形桿二(22)位于限位板二(23)上方的位置設置有U形限位板二(25),所述U形限位板二(25)的兩側分別卡接在兩個限位板二(23)的外側面,并通過螺栓固定;所述U形桿二(22)通過轉軸三(24)的轉動可升起或折疊落下;智能看護裝置(S)包括:獲取單元(S01),用于獲取被看護對象與第一床邊的第一距離以及被看護對象與第二床邊的第二距離;第一判斷單元(S02),用于判斷第一距離是否小于等于第一閾值,和/或第二距離是否小于等于第二閾值;收發單元(S03),用于當第一距離小于等于第一閾值和/或第二距離小于等于第二閾值時,發送報警提示信號至智能終端并接收...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哲,
申請(專利權)人:劉哲,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