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隧道大體積混凝土匝道主體結構及冷卻水管布置結構,其特征在于:冷卻水管設置在大體積混凝土內,冷卻水管留有進水口和出水口;冷卻水管由直線段聲測鋼管和90度聲測鋼管連接而成,相鄰的兩根直線段聲測鋼管通過兩根90度聲測鋼管連接,多根直線段聲測鋼管通過90度聲測鋼管依次連接形成層狀的冷卻水管。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冷卻效果較好,其容易安裝,用于大體積混凝土結構可減少混凝土結構裂縫,降低混凝土結構滲漏水風險。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大體積混凝土結構,尤其涉及大體積混凝土的內部冷卻結構。
技術介紹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時,水泥水化過程中將釋放出大量的水化熱,使結構件具有“熱漲”的特性。大體積混凝土在硬化期間,一方面由于另一方面混凝土硬化時又具有“收縮”的特性。使混凝土結構的溫度梯度過大,從而導致混凝土結構出現溫度裂縫。因而在混凝土硬化過程中,必須采用相應的技術措施,以控制混凝土硬化時的溫度,保持混凝土內部與外部的合理溫差,使溫度應力可控,避免混凝土出現結構性裂縫。目前,大體積混凝土中循環冷卻水管普遍采用塑料管和普通聲測鋼管(φ48×3.5mm),塑料管重量輕,采用專用接頭安裝方便便捷,成本較低,但是導熱性比鋼管差,后期塑料管影響主體結構施工質量。普通聲測鋼管兩端需要撤絲,然后用專用接頭連接,成本較高,安裝速度慢。現可生產配套90度聲測鋼管接頭,采用液壓鉗進行連接,成本低,安裝速度快。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大體積混凝土冷卻水管的快速安裝問題,并提高冷卻水管的散熱性,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大體積混凝土冷卻水管布置結構,它操作便捷,安裝速度快,成本較低。基于此,本技術還提供了一種易于施工、散熱性好的隧道大體積混凝土匝道主體結構。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了下述技術方案。一種大體積混凝土冷卻水管布置結構,其特征在于:冷卻水管設置在大體積混凝土內,冷卻水管留有進水口和出水口;冷卻水管由直線段聲測鋼管和90度彎頭聲測鋼管連接而成,相鄰的兩根直線段聲測鋼管通過兩根90度彎頭聲測鋼管連接,多根直線段聲測鋼管通過90度彎頭聲測鋼管依次連接形成層狀的冷卻水管。進一步優選,相鄰直線段聲測鋼管的管間距不大于1000mm,冷卻水管距大體積混凝土邊的距離≤500mm。進一步優選,所述冷卻水管固定在大體積混凝土的鋼筋骨架上。進一步優選,在冷卻水管的管間位置設置測溫計。在上述技術思路的基礎上,本技術還提供了一種隧道大體積混凝土匝道主體結構,包括底板、側墻、頂板,在底板、側墻、頂板的鋼筋骨架上固定有冷卻水管,所述冷卻水管由直線段聲測鋼管和90度彎頭聲測鋼管連接而成,相鄰的兩根直線段聲測鋼管通過兩根90度彎頭聲測鋼管連接,多根直線段聲測鋼管通過90度彎頭聲測鋼管依次連接形成層狀的冷卻水管,冷卻水管留有進水口和出水口。進一步優選,所述冷卻水管留有多個進水口和多個出水口。進一步優選,隧道大體積混凝土匝道主體結構施工后期,所述冷卻水管內灌注水泥漿。本技術的技術效果:采用聲測鋼管作為大體積混凝土循環冷卻水管,冷卻效果較好,其容易安裝,本技術制作了90度彎頭聲測鋼管,方便冷卻水管快速安裝。本技術可改善大體積混凝土,特別是隧道大體積混凝土匝道主體結構的散熱冷卻性,減少混凝土結構裂縫,降低混凝土結構滲漏水風險。附圖說明圖1頂、底板冷卻水管布設平面示意圖。圖2側墻冷卻水管布設平面示意圖。圖390度彎頭聲測鋼管大樣圖圖4鋼筋φ10@2000mm拉鉤梅花形布置加固縱斷面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本技術。以南昌市紅谷隧道夏季施工大體積混凝土匝道主體結構為例,為了減少混凝土結構裂縫,降低結構滲漏水風險,施工現場加強混凝土后期養護工作。一方面在大體積混凝土匝道主體結構內部設循環冷卻水管,另一方面在大體積混凝土匝道主體結構表面蓄水養護。大體積混凝土匝道主體結構內部冷卻水管可采用兩種材料:第一種為普通鋼管,接頭采用撤絲接頭連接。第二種為聲測鋼管,采用簡易專用接頭連接。根據測溫元件測試結果,聲測管壁厚比普通鋼管薄,作為大體積混凝土循環水管效果較好。具體實施過程如下:如圖1和圖2所示,隧道大體積混凝土匝道主體結構,包括底板2、側墻1、頂板5,在底板2、側墻1、頂板5的鋼筋骨架上固定有冷卻水管3,所述冷卻水管3由直線段聲測鋼管和90度彎頭聲測鋼管連接而成,相鄰的兩根直線段聲測鋼管通過兩根90度彎頭聲測鋼管連接,冷卻水管3留有進水口31和出水口32。如圖1所示,所述冷卻水管3包括多根直線段聲測鋼管和多根90度聲測鋼管,第一直線段聲測鋼管33的左段通過90度聲測鋼管連接一根用于進水的直線段聲測鋼管,第一直線段聲測鋼管33的右端連接第一90度聲測鋼管36,第一90度聲測鋼管36連接第二90度聲測鋼管37,第二90度聲測鋼管37連接第二直線段聲測鋼管34的右端,第二直線段聲測鋼管34的左端連接第三90度聲測鋼管38,第三90度聲測鋼管38連接第四90度聲測鋼管39,第四90度聲測鋼管39連接第三直線段聲測鋼管33的左端,如此依次連接直線段聲測鋼管和90度聲測鋼管組成層狀的冷卻水管3。還在隧道大體積混凝土匝道主體結構內設置測溫計4,測溫計4設置冷卻水管3的管間位置,用于檢測結構溫度。在應用中,相鄰直線段聲測鋼管的管間距不大于1000mm,冷卻水管距大體積混凝土邊的距離≤500mm。這樣可以取得較好的冷卻效果又不影響結構穩定性。直線段聲測鋼管和多根90度聲測鋼管采用φ50mm、壁厚1.5mm聲測鋼管,直線段采用配套直通外接頭連接,轉角處采用定做90度聲測鋼管連接(兩側各500mm),90度聲測鋼管的結果如圖3所示。施工過程如下:(1)鋼筋綁扎過程中,在底板2、側墻1、頂板5結構內設冷卻水管3,并用鋼筋6(φ10@2000mm)與鋼筋骨架5固定牢固。冷卻水管單層按層狀設置,管間距不大于1000mm,循環水管距結構邊≤500mm;并設置測溫計4;如圖4所示,鋼筋6的拉鉤梅花形布置加固。(2)根據混凝土結構面積的大小確定冷卻水管3的進水口和排水口的數量,面積小于200m2的結構可以設一個進水口和一個出水口,面積大于200m2的結構根據現場條件設置多個進、出水口,加快循環水的速率,有效降低混凝土結構內部溫度,減少混凝土結構內外溫度梯度。混凝土澆注體的里表溫差小于25℃時,即可停止通水。(3)冷卻水管管內灌漿:停止通水后,應對冷卻水管3進行灌漿,灌漿材料采用M40自流無收縮水泥凈漿。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大體積混凝土冷卻水管布置結構,其特征在于:冷卻水管設置在大體積混凝土內,冷卻水管留有進水口和出水口;冷卻水管由直線段聲測鋼管和90度聲測鋼管連接而成,相鄰的兩根直線段聲測鋼管通過兩根90度聲測鋼管連接,多根直線段聲測鋼管通過90度聲測鋼管依次連接形成層狀的冷卻水管。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大體積混凝土冷卻水管布置結構,其特征在于:冷卻水管設置在大體積混凝土內,冷卻水管留有進水口和出水口;冷卻水管由直線段聲測鋼管和90度聲測鋼管連接而成,相鄰的兩根直線段聲測鋼管通過兩根90度聲測鋼管連接,多根直線段聲測鋼管通過90度聲測鋼管依次連接形成層狀的冷卻水管。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體積混凝土冷卻水管布置結構,其特征在于:相鄰直線段聲測鋼管的管間距不大于1000mm,冷卻水管距大體積混凝土邊的距離≤500mm。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體積混凝土冷卻水管布置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卻水管固定在大體積混凝土的鋼筋骨架上。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體積混凝土冷卻水管布置結構...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邢永輝,郭小龍,李志軍,張偉,董小龍,孫超,楊國勝,郭俊,徐里迪,劉敏,王蕊,胡朝貴,李俊躍,孔祥遠,姚遠,羅蒼寧,李賢龍,董軍,高昆,徐雪瑩,
申請(專利權)人:中鐵隧道集團二處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河北;1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