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大體積混凝土通水冷卻降溫。
技術介紹
我國《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規范》GB50496-2009里規定:混凝土結構物實體最小幾何尺寸不小于1m厚的大體量混凝土,或預計會因混凝土中膠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溫度變化和收縮而導致有害裂縫產生的混凝土,稱之為大體積混凝土。目前,為防止大體積混凝土內部溫度變化和和收縮而導致有害裂縫產生采取通水冷卻降溫,通水冷卻降溫是控制混凝土內部溫度變化最后手段,即在大體積混凝土內部埋設冷卻水管,詳見附圖1,它包括冷卻水管1、進水管3、出水管4、水包頭5及管路固定件和閥等。在混凝土初凝后進行通水降溫,控制大體積混凝土內部最高溫度(內外溫差不超過25℃)和每日最大降幅溫度(1.0℃/d),通水時長一般控制在15~20d,單根冷卻水管通水流量為1.2~1.5m3/h,通水結束后進行悶溫(3~5d),悶溫(利用風壓把混凝土內部水吹出,水銀溫度計測溫)合格后結束通水。常規通水方式存在的主要缺陷是:(1)通過人工采集混凝土的溫度,很難保證實時性;(2)根據經驗通過人工調整冷卻水的流量,很難保證流量調整的準確性;(3)無法對最高溫度進行有效監測;(4)混凝土內部降溫過程難以控制。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傳統大體積混凝土通水冷卻降溫方式,提供一種能適時監測出混凝土內部溫度變化情況,通過通水流量測控裝置進行冷卻水管通水流量調節,確保大體積混凝土內部溫度變化控制在允許范圍內。本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大體積混凝土智能通水冷卻系統,它包括冷卻水管、進水管、出水管、水包頭,其要點在 ...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大體積混凝土智能通水冷卻系統,它包括冷卻水管(1)、進水管(3)、出水管(4)、水包頭(5),其特征在于,它還具有溫度傳感器(7),溫度傳感器(7)埋設在混凝土內部,通過溫度傳感器電纜(8)接引至分控站(9),分控站(9)與通水流量電子控制閘閥(6)連接,通水流量電子控制閘閥(6)與水包頭(5)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大體積混凝土智能通水冷卻系統,它包括冷卻水管(1)、進水管(3)、出水管(4)、水包頭(5),其特征在于,它還具有溫度傳感器(7),溫度傳感器(7)埋設在混凝土內部,通過溫度傳感器電纜(8)接引至分控站(9),分控站(9)與通水流量電子控制閘閥(6)連接,通水流量電子控制閘閥(6)與水包頭(5)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大體積混凝土智能通水冷卻系統,其特征在于,溫度傳感器(7)在混凝土中部,位于兩根冷卻水管(1)的中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琦,蔡偉雄,黃財有,李威,嚴勤武,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水利水電第十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福建;3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