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空調領域,一種上出風高精密空調,其包括立式框架以及模塊化的風機部、空氣調節部和熱交換部,所述風機部位于框架內的頂部且作為空調出風模塊,所述空氣調節部和熱交換部位于框架內部且在風機部下方。本空調通過立式的框架,使得本空調占用空間較小,其中風機部、空氣調節部和熱交換部安裝在框架內,各個模塊相對獨立,取消傳統的電控柜,本空調結構緊湊,性能優良,提高了生產效率和降低成本。本空調采用頂部出風的方案,不會對用戶產生直吹的效果。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還提出一種由多個上出風高精密空調組合而成的并聯式空調,功率更大,適合大面積室內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空調領域,特別是一種具有內部高精密布局的立式空調機和并聯空調機。
技術介紹
立式空調是分體式空調的一種,普遍用于家庭及小型辦公室,立式空調具有功率大、風力強等優點,價格起點也相對要高一些,通常適用于較大面積的居室,是買掛式空調還是柜式空調需要根據用戶的實際需要來確定,以保障良好的制冷制熱效果。現有技術中常見的立式空調具有一下兩種結構:1.無骨架式結構:無骨架結構的空調,安裝即制作方法采用由下到上逐層安裝,只有在底部功能模塊安裝完畢之后,再安裝上部模塊,在生產上效率低下,散裝部件見通用性不高,使得單一型號的空調配件均需定制,生產成本較高。另外,此類空調配件較多且零散,容易造成供應零件時遺漏或錯件。2.分體骨架式結構:該種結構采用整體機柜分拆為電控柜和制冷柜兩類柜子,成本較高。同時該類空調占用空間較大,在居家面積較小的情況下,弊端凸顯。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上出風高精密空調,本空調結構緊湊,占用面積小,同時生產中部件模塊化,組裝效率高,容錯率更佳。本技術還提出一種模塊化的并聯式空調。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一種上出風高精密空調,其包括立式框架以及模塊化的風機部、空氣調節部和熱交換部,所述風機部位于框架內的頂部且作為空調出風模塊,所述空氣調節部和熱交換部位于框架內部且在風機部下方。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熱交換部與所述風機部相鄰;所述熱交換部包括盤管和過濾網,所述盤管由頂部連接的兩個熱交換壁構成,且兩個熱交換壁縱向截面為“V”字型,所述過濾網覆蓋在熱交換壁的外側。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熱交換部進一步包括電加熱模塊,所述盤管的上方具有由兩個熱交換壁圍合形成用于空氣流動的開口處,所述電加熱模塊位于熱交換壁自由端部之間且架設在所述開口處。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熱交換部進一步包括溫濕度傳感器,所述溫濕度傳感器安裝在框架上且溫濕度傳感器與熱交換壁外側面相對,該溫濕度傳感器用于檢測環境空氣的溫度和濕度。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風機部包括提供空氣流動動力的風機模塊和用于控制空調工作狀態的電控盒,所述電控盒為雙層電控盒,所述電控盒外側密封并覆蓋保溫層。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空氣調節部位于熱交換部的下方,所述空氣調節部包括壓縮機模塊、加濕器模塊。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壓縮機模塊中的壓縮機為普通壓縮機或/和變頻壓縮機,所述加濕器模塊為紅外加濕器或/和電極加濕器。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電加熱模塊為電加熱管或PTC加熱器。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盤管包括用于制冷劑流入或流出的集氣管,所述集氣管布置在所述空調的正面或/和背面。并聯式空調,包括多個如上任一項所述的上出風高精密空調并聯組成。使用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空調通過立式的框架,使得本空調占用空間較小,其中風機部、空氣調節部和熱交換部安裝在框架內,各個模塊相對獨立,取消傳統的電控柜,本空調結構緊湊,性能優良,提高了生產效率和降低成本。本空調采用頂部出風的方案,不會對用戶產生直吹的效果。本技術還提出一種由多個上出風高精密空調組合而成的并聯式空調,功率更大,適合大面積室內使用。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上出風高精密空調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上出風高精密空調另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上出風高精密空調中的紅外加濕器的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上出風高精密空調中的電極加濕器的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上出風高精密空調中的電加熱管的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上出風高精密空調中的PTC加熱管的示意圖。圖7為本技術上出風高精密空調的前后布管的盤管的示意圖。圖8為本技術上出風高精密空調的前布管的盤管的示意圖。圖9為本技術上出風高精密空調的后布管的盤管的示意圖。圖10為本技術中左并聯式空調的示意圖。圖11為本技術中右并聯式空調的示意圖。附圖標記包括:100-風機部110-風機模塊120-電控盒200-熱交換部210-盤管211-集氣管220-過濾網230-電加熱模塊240-溫濕度傳感器250-壓縮機驅動器260-電加熱控制器300-空氣調節部310-壓縮機模塊320-膨脹閥330-閥門340-加濕器模塊400-框架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進行詳細的描述。實施例1如圖1-圖9所示,本實施例提出一種上出風高精密空調,其包括立式框架400以及模塊化的風機部100、空氣調節部300和熱交換部200,風機部100位于框架400內的頂部且作為空調出風模塊,空氣調節部300和熱交換部200位于框架400內部且在風機部100下方。具體的,本實施利中框架400為梁式框架400,框架400上密布通孔,風機部100、空氣調節部300和熱交換部200三部分均由相對獨立生產的,當每個模塊獨立生產后,只需要將三個模塊依照預先設計架裝在框架400上或吊裝在框架400中,最后以螺釘固定,以便于快速組裝。在本實施例中,風機部100作為空調整體內部空氣流動的動力源,風機部100設置在框架400的最上方,風機部100驅動空氣在空調頂部流出。本空調采用立式框架400,使得占用空間較小,取消了現有技術中的電控柜,使電控的部分集成在框架400內部,結構緊湊,且各個部分模塊化生產,提高了生產效率和降低成本,閥門330可控制空調水的流出時機,其中閥門330可為球閥或者座閥。熱交換部200與風機部100相鄰;熱交換部200包括盤管210和過濾網220,盤管210由頂部連接的兩個熱交換壁構成,且兩個熱交換壁縱向截面為“V”字型,過濾網220覆蓋在熱交換壁的外側。熱交換壁由密布的熱交換管組成壁式結構,且熱交換管之間依次相互連通,當空氣經過熱交換管之間的空隙中時,空氣與熱交換管充分換熱,以達到降低空氣溫度的作用。過濾網220覆蓋在熱交換壁的外側,使得空氣中粉塵被阻擋在過濾網220外,不會進入空調器內部。在本實施例中,過濾網220密布褶皺,使得過濾面積增大。熱交換部200進一步包括電加熱模塊230,盤管210的上方具有由兩個熱交換壁圍合形成用于空氣流動的開口處,電加熱模塊230位于熱交換壁自由端部之間且架設在開口處。電加熱模塊230作為加熱空氣的模塊,在工作時應保證其散熱面與空氣充分接觸,在本實施例中,電加熱模塊230位于盤管210的開口處,電加熱模塊230位于空氣流動的必經之處,使得空氣與電加熱模塊230充分換熱,加熱效率更高。風機部100包括提供空氣流動動力的風機模塊110和用于控制空調工作狀態的電控盒120,電控盒120為雙層電控盒120,電控盒120外側密封并覆蓋保溫層。由于電控盒120位于空調冷風區,如工作時,電控盒120所在區域溫度驟降。為避免電控盒120內部凝結水滴,應在電控盒120外側密封,防止水分進入電控盒120內部。同時電控盒120外部覆蓋保溫層,以減緩電控盒120的溫度變化,進一步防止電控盒120內部凝結水滴。熱交換部200進一步包括溫濕度傳感器240,溫濕度傳感器240安裝在框架400上且溫濕度傳感器240與熱交換壁外側面相對,該溫濕度傳感器240用于檢測環境空氣的溫度和濕度。溫濕度傳感器240設置在熱交換部200中,溫濕度傳感器240與電控盒120信號連接,在本實施例中,溫濕度傳感器240用于檢測環境中空氣的濕度和溫度,并將獲取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上出風高精密空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立式框架以及模塊化的風機部、空氣調節部和熱交換部,所述風機部位于框架內的頂部且作為空調出風模塊,所述空氣調節部和熱交換部位于框架內部且在風機部下方。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上出風高精密空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立式框架以及模塊化的風機部、空氣調節部和熱交換部,所述風機部位于框架內的頂部且作為空調出風模塊,所述空氣調節部和熱交換部位于框架內部且在風機部下方。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上出風高精密空調,其特征在于:所述熱交換部與所述風機部相鄰;所述熱交換部包括盤管和過濾網,所述盤管由頂部連接的兩個熱交換壁構成,且兩個熱交換壁縱向截面為“V”字型,所述過濾網覆蓋在熱交換壁的外側。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上出風高精密空調,其特征在于:所述熱交換部進一步包括電加熱模塊,所述盤管的上方具有由兩個熱交換壁圍合形成用于空氣流動的開口處,所述電加熱模塊位于熱交換壁自由端部之間且架設在所述開口處。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上出風高精密空調,其特征在于:所述熱交換部進一步包括溫濕度傳感器,所述溫濕度傳感器安裝在框架上且溫濕度傳感器與熱交換壁外側面相對,該溫濕度傳感器用于檢測環境空氣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運發,
申請(專利權)人:艾默生網絡能源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