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抗扭支座,包括上支架、中立柱、下支架,上支架與中立柱的上部通過若干個滑動副連接,下支架與中立柱的下部通過若干個滑動副連接,上支架和下支架可分別沿中立柱在水平方向滑動,上支架與中立柱的水平滑動方向和下支架與中立柱的水平滑動方向呈一定角度。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抗扭支座可安裝在隔震結構的隔震層,在水平轉動方向能承受一定的扭矩,使隔震層在地震荷載作用下能承擔一定的抗扭力矩,保護隔震橡膠支座因扭轉位移過大而破壞,同時也不妨礙隔震橡膠支座在水平方向的任意運動,延長結構周期,耗散能量,減輕結構的地震作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建筑、橋梁及設備隔震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抗扭支座。
技術介紹
疊層橡膠隔震技術對減輕地震給建筑結構、橋梁結構帶來的破壞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隔震領域應用廣泛。疊層橡膠不僅具有良好的水平變形能力和耗能效果,還同時也具有較好的抗壓剛度,因此,疊層橡膠應用于建筑隔震層、橋梁隔震層中能有效地隔阻地震的水平振動對建筑的破壞。對于平面比較復雜的建筑、橋梁隔震結構,調整隔震層的偏心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困難,在水平地震作用下,隔震層可能會發生一定的轉動,而由隔震橡膠支座組成的隔震層整體抗扭剛度小,隔震層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特別是含有扭轉分量的地震作用下,隔震層可能會發生較大的扭轉位移,而隔震橡膠支座的扭轉強度較小,發生較大轉角的隔震橡膠支座可能會被扭斷,從而喪失豎向承載能力。隔震層通常通過設置一定數量的抗扭支座來防止上述現象的發生。在對設備隔震時,為使隔震橡膠支座充分發揮其水平隔震效果,也需要設置一定數量的抗扭支座來防止設備發生轉動。人們對抗扭支座進行了很多研究。如公開號為CN202099731U的中國技術專利,其公開了一種抗剪切、抗扭轉的變剛度減隔震板式橡膠支座,由上支座板,橡膠板,下支座板組成,所述橡膠板設置在上支座板與下支座板之間,所述上支座板周邊固定有上限位板,下支座板周邊固定有下限位板,所述橡膠板內設有合金鋼板,該合金鋼板上設有若干孔。但該技術將抗扭支座與隔震支座合二為一,抗扭效果仍然有待改進。又如公開號為CN104141719A的中國專利技術專利申請,其公開了一種抗扭轉型三維文物隔震裝置,包括有上蓋板、下蓋板、水平滑板、水平滾珠、豎向支撐、平臺板、豎向滾珠和彈簧;在上蓋板和下蓋板的內部均勻布置水平滾珠,將設有水平滾珠的上蓋板和下蓋板扣在水平滑板的上下表面;豎向支撐置于上蓋板上方,在豎向支撐兩側設置豎向滾珠,在豎向支撐的上側設置豎向彈簧;平臺板扣在豎向支撐上,平臺板通過豎向滾珠、豎向彈簧和豎向支撐連接。該專利技術在水平方向設置水平滾珠,實現該裝置的水平雙向隔震;在豎向設置彈簧,實現該裝置的豎向減震;同時該裝置設置豎向滾珠可以抵抗扭轉。但該專利技術結構復雜,且僅能在水平方向上雙向隔震,不能實現多于兩個方向的水平隔震。綜上,現有抗扭支座在結構和功能方面都有待進一步改進。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抗扭支座。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抗扭支座,包括上支架、中立柱、下支架,上支架與中立柱的上部通過若干個滑動副連接,下支架與中立柱的下部通過若干個滑動副連接,上支架和下支架可分別沿中立柱在水平方向滑動,上支架與中立柱的水平滑動方向和下支架與中立柱的水平滑動方向呈一定角度。優選地,上支架與中立柱的水平滑動方向與下支架與中立柱的水平滑動方向垂直。優選地,所述上支架包括一個頂板和兩個上側板,兩個上側板位于頂板底面,兩個上側板內側對稱的設置若干個上滑塊,位于兩個上側板內側對稱位置上的兩個上滑塊形成一個上滑塊組,上滑塊表面設有滑板;所述下支架包括一個底板和兩個下側板,兩個下側板位于底板上表面,兩個下側板內側對稱的設置若干個下滑塊,位于兩個下側板內側對稱位置上的兩個下滑塊形成一個下滑塊組,下滑塊表面設有滑板;中立柱為長方體型,由頂壁、底壁和四個側壁組成,相對的第一側壁和第三側壁的上部對稱地設有若干個上滑槽,位于第一側壁和第三側壁上對稱的兩個上滑槽形成一個上滑槽組,上滑槽表面設有滑板,一個上滑塊組和一個對應的上滑槽組形成一個上滑動副;相對的第二側壁和第四側壁的下部對稱地設有若干個下滑槽,位于第二側壁和第四側壁上對稱的兩個下滑槽形成一個下滑槽組,下滑槽表面設有滑板,一個下滑塊組和一個對應的下滑槽組形成一個下滑動副。優選地,所述頂板底面位于兩個上側板中間的部分設有滑板,所述底板上表面位于兩個下側板中間的部分設有滑板;中立柱的頂壁和底壁表面各設有一個滑板。優選地,上滑動副為1-10個,下滑動副為1-10個。更優選地,所述上滑動副為1-5個,下滑動副為1-5個。優選地,所述上支架兩端和下支架兩端設有限位擋板。優選地,所述滑板為聚四氟乙烯板。優選地,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為剛性材料支架,所述中立柱為剛性材料立柱。更優選地,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為鋼架,所述中立柱為鋼立柱。相對于現有技術,本技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術抗扭支座不能扭轉,但可在水平方向任意運動。本技術抗扭支座可以安裝在隔震結構的隔震層,在水平轉動方向能承受一定的扭矩,使隔震層在地震荷載作用下能承擔一定的抗扭力矩,保護隔震橡膠支座因扭轉位移過大而破壞,同時也不妨礙隔震橡膠支座在水平方向的任意運動,延長結構周期,耗散能量,減輕結構的地震作用。2、本技術抗扭支座在立柱的頂壁和底壁設有滑板,在頂板底面和底板上表面設有滑板,使本技術抗扭支座在豎向方向可以承擔一定的豎向壓荷載,同時也可以承擔一定的豎向拉荷載,可以有效保護隔震橡膠支座豎向受到較大的拉力而破壞。3、本技術抗扭支座結構簡潔,施工、安裝容易,且免維護,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1中抗扭支座的三維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1中抗扭支座的正視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1中抗扭支座的側視圖。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1中的中立柱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實施例2中抗扭支座的三維示意圖。附圖標記如下:上支架1,頂板11,上側板12,上滑塊13,上滑塊組14,2-中立柱,第一側壁21,第二側壁22,頂壁23,上滑槽24,上滑槽組25,下滑槽26,下滑槽組27,下支架3,底板31,下側板32,下滑塊33,下滑塊組34,滑板4,限位擋板5,第二內板61,第二外板62,第二隔板63。具體實施方式為了更好的理解本技術,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做進一步說明。實施例1如圖1-4所示,本技術抗扭支座,包括上支架1、中立柱2、下支架3,上支架1與中立柱2的上部通過兩個滑動副連接,下支架3與中立柱2的下部通過兩個滑動副連接,上支架1和下支架3可分別沿中立柱2在水平方向滑動,上支架1與中立柱2的水平滑動方向和下支架3與中立柱2的水平滑動方向垂直。所述上支架1包括一個頂板11和兩個上側板12,兩個上側板12位于頂板11底面,兩個上側板12內側對稱的各設置有兩個上滑塊13,位于兩個上側板12內側對稱位置上的兩個上滑塊13形成一個上滑塊組14,上滑塊13表面設有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抗扭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架、中立柱、下支架,上支架與中立柱的上部通過若干個滑動副連接,下支架與中立柱的下部通過若干個滑動副連接,上支架和下支架可分別沿中立柱在水平方向滑動,上支架與中立柱的水平滑動方向與下支架與中立柱的水平滑動方向呈一定角度。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抗扭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架、中立柱、下支架,上支架與中立柱的上
部通過若干個滑動副連接,下支架與中立柱的下部通過若干個滑動副連接,上支架和下支架
可分別沿中立柱在水平方向滑動,上支架與中立柱的水平滑動方向與下支架與中立柱的水平
滑動方向呈一定角度。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抗扭支座,其特征在于,上支架與中立柱的水平滑動方向與
下支架與中立柱的水平滑動方向垂直。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抗扭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包括一個頂板和兩個上
側板,兩個上側板位于頂板底面,兩個上側板內側對稱的設置若干個上滑塊,位于兩個上
側板內側對稱位置上的兩個上滑塊形成一個上滑塊組,上滑塊表面設有滑板;
所述下支架包括一個底板和兩個下側板,兩個下側板位于底板上表面,兩個下側板內
側對稱的設置若干個下滑塊,位于兩個下側板內側對稱位置上的兩個下滑塊形成一個下滑
塊組,下滑塊表面設有滑板;
中立柱為長方體型,由頂壁、底壁和四個側壁組成,相對的第一側壁和第三側壁的上
部對稱地設有若干個上滑槽,位于第一側壁和第三側壁上對稱的兩個上滑槽形成一個上滑
槽組,上滑槽表面設有滑板,一個上滑塊組和一個對應的上滑槽組形成一個...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沈朝勇,譚平,崔杰,黃襄云,馬玉宏,陳洋洋,劉彥輝,龍耀球,劉楊,周福霖,
申請(專利權)人:廣州大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