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干式厭氧發(fā)酵罐,包括用于儲存秸稈的內罐體,內罐體外面焊接有外罐體,內罐體頂部設有進料口,內罐體下端側面設有穿過外罐體的出料口,內罐體和外罐體固定在支撐架上;外罐體下端側面設有熱水入口,外罐體上端側面設有熱水出口,內罐體下端內部設有位于出料口下側的網孔板,內罐體下端設有與內罐體連通且位于網孔板下面的橢圓形封頭;橢圓形封頭下端連通有滲濾液排出管,滲濾液排出管上連通有回流管,回流管上設有循環(huán)泵,回流管與內罐體上端連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在發(fā)酵稻秸的過程中用水量少,發(fā)酵液通過回流管循環(huán)利用后續(xù)需要處理的廢棄污水少。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技術具體涉及一種干式厭氧發(fā)酵罐。
技術介紹
秸稈是成熟農作物莖葉(穗)部分的總稱。通常指小麥、水稻、玉米、薯類、油菜、棉花、甘蔗和其它農作物(通常為粗糧)在收獲籽實后的剩余部分。農作物光合作用的產物有一半以上存在于秸稈中,秸稈富含氮、磷、鉀、鈣、鎂和有機質等,是一種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的生物資源,秸稈也是一種粗飼料。特點是粗纖維含量高(30%-40%),并含有木質素等。目前,利用厭氧裝置發(fā)酵秸稈產生沼氣能源越來越受到重視,由于目前常用的厭氧發(fā)酵裝置多為濕式厭氧發(fā)酵裝置,利用濕式厭氧發(fā)酵裝置發(fā)酵含水率較低的物質時,需要加入大量的水,不僅浪費了水源,而且為后續(xù)廢棄污水的進一步處理增加負擔。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干式厭氧發(fā)酵罐,以解決濕式厭氧發(fā)酵裝置需要浪費大量的水源,并且后續(xù)的廢棄污水處理負擔很重的問題。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技術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干式厭氧發(fā)酵罐,包括用于儲存秸稈的內罐體,內罐體外面焊接有外罐體,內罐體頂部設有進料口,內罐體下端側面設有穿過外罐體的出料口,內罐體和外罐體固定在支撐架上;外罐體下端側面設有熱水入口,外罐體上端側面設有熱水出口,內罐體下端內部設有位于出料口下側的網孔板,內罐體下端設有與內罐體連通且位于網孔板下面的橢圓形封頭;橢圓形封頭下端連通有滲濾液排出管,滲濾液排出管上連通有回流管,回流管上設有循環(huán)泵,回流管與內罐體上端連通。作為優(yōu)選,內罐體上端設有用于監(jiān)測內罐體內部氣壓的壓力表。作為優(yōu)選,內罐體上端連通有氣樣采集管,氣樣采集管上連通有排氣管,排氣管上設有氣體流量計。作為優(yōu)選,外罐體由上至下均布有多個用于探測外罐體中熱水溫度的測溫探頭。作為優(yōu)選,回流管上設有液樣采集口。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為:1、本技術的外罐體下端側面設有熱水入口,外罐體上端側面設有熱水出口,內罐體下端內部設有位于出料口下側的網孔板,內罐體下端設有與內罐體連通且位于網孔板下面的橢圓形封頭;橢圓形封頭下端連通有滲濾液排出管,滲濾液排出管上連通有回流管,回流管上設有循環(huán)泵,回流管與內罐體上端連通。在發(fā)酵稻秸的過程中用水量少,發(fā)酵過程中產生的發(fā)酵液通過回流管循環(huán)利用,后續(xù)需要處理的廢棄污水少。2、本技術的內罐體上端設有用于監(jiān)測內罐體內部氣壓的壓力表,通過觀察壓力表可知內罐體中發(fā)酵產生的沼氣量是否穩(wěn)定,從而可以確定內罐體中秸稈發(fā)酵進度和是否需要更換內罐體中的秸稈。3、本技術的內罐體上端連通有氣樣采集管,氣樣采集管上連通有排氣管,排氣管上設有氣體流量計。通過氣樣采集管可以采集內罐體中的氣樣用于檢測,通過排氣管用于收集內罐體中發(fā)酵產生的沼氣,通過氣體流量計可以統(tǒng)計內罐體中發(fā)酵產生的沼氣量。附圖說明圖1為干式厭氧發(fā)酵罐的結構示意圖。其中:1、支撐架;2、封頭;3、網孔板;4、熱水入口;5、內罐體;6、測溫探頭;7、外罐體;8、熱水出口;9、進料口;10、壓力表;11、氣樣采集管;12、氣體流量計;13、排氣管;14、出料口;15、循環(huán)泵;16、回流管;17、液樣采集口;18、滲濾液排出管。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具體實施例及相應的附圖對本技術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參考圖1,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干式厭氧發(fā)酵罐,包括用于儲存秸稈的內罐體5,內罐體5外面焊接有外罐體7,內罐體5頂部設有進料口9,內罐體5下端側面設有穿過外罐體7的出料口14,內罐體5和外罐體7固定在支撐架1上。外罐體7下端側面設有熱水入口4,外罐體7上端側面設有熱水出口8,內罐體5下端內部設有位于出料口14下側的網孔板3,內罐體5下端設有與內罐體5連通且位于網孔板3下面的橢圓形封頭2。橢圓形封頭2下端連通有滲濾液排出管18,滲濾液排出管18上連通有回流管16,回流管16上設有循環(huán)泵15,回流管16與內罐體5上端連通。內罐體5上端設有用于監(jiān)測內罐體5內部氣壓的壓力表10。內罐體5上端連通有氣樣采集管11,氣樣采集管11上連通有排氣管13,排氣管13上設有氣體流量計12。外罐體7由上至下均布有多個用于探測外罐體7中熱水溫度的測溫探頭6。回流管16上設有液樣采集口17。在實施過程中,選取稻秸鍘成7~8cm長,采用豬糞稀釋液作為初次接種物,采用沼渣作為二次接種物,采用含白腐菌的麩皮作為預處理菌劑。分別將0.75kgNH4HCO3和500g含白腐菌的麩皮倒入水中攪拌均勻,再均勻地灑到稻秸中進行堆漚,有白色菌絲長出即可,入罐前測定稻秸的TS,VS和C/N。稱取預處理后稻秸167.45kg和初始接種物80L分批交替放進內罐體5中,在進罐過程中分四次灑入濃度為6.25%NH4HCO3溶液共21.25kg(發(fā)酵原料總固體濃度約20%),最后封罐。在厭氧消化過程中,每天循環(huán)發(fā)酵液一次,每次循環(huán)量約30~40L,每隔一天通過測溫探頭6觀察并記錄罐內平均溫度;通過氣樣采集管11采集氣樣,通過液樣采集口17采集發(fā)酵液進行分析(氣體成分,pH值,乙酸含量),并通過氣體流量計12記錄48h內的累積產沼氣量。在發(fā)酵過程中,如果甲烷含量長期穩(wěn)定在較低水平,不超過50%,可以考慮再接種,再接種量為5%左右。當產氣量連續(xù)穩(wěn)定每天50L以下時,可以停止發(fā)酵并通過出料口14卸料,最后測定沼渣的TS和VS以確定稻秸利用率。該裝置在發(fā)酵稻秸的過程中用水量少,發(fā)酵過程中產生的發(fā)酵液通過回流管16循環(huán)利用,后續(xù)需要處理的廢棄污水少。上述實施方式用來解釋說明本技術,而不是對本技術進行限制,在本技術的精神和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對本技術做出的任何修改和改變,都落入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干式厭氧發(fā)酵罐,包括用于儲存秸稈的內罐體,內罐體外面焊接有外罐體,內罐體頂部設有進料口,內罐體下端側面設有穿過外罐體的出料口,內罐體和外罐體固定在支撐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罐體下端側面設有熱水入口,外罐體上端側面設有熱水出口,內罐體下端內部設有位于出料口下側的網孔板,內罐體下端設有與內罐體連通且位于網孔板下面的橢圓形封頭;所述橢圓形封頭下端連通有滲濾液排出管,滲濾液排出管上連通有回流管,回流管上設有循環(huán)泵,回流管與內罐體上端連通。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干式厭氧發(fā)酵罐,包括用于儲存秸稈的內罐體,內罐體外面焊接有外罐體,內罐體頂部設有進料口,內罐體下端側面設有穿過外罐體的出料口,內罐體和外罐體固定在支撐架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罐體下端側面設有熱水入口,外罐體上端側面設有熱水出口,內罐體下端內部設有位于出料口下側的網孔板,內罐體下端設有與內罐體連通且位于網孔板下面的橢圓形封頭;所述橢圓形封頭下端連通有滲濾液排出管,滲濾液排出管上連通有回流管,回流管上設有循環(huán)泵,回流管與內罐體上端連通。
2.根據...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侯文禮,
申請(專利權)人:成都康華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四川;5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