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秸稈沼氣高濃度立式發(fā)酵罐,它包括沼氣罐、進料口、出料口、導氣管、排氣管及臥式攪拌器,在沼氣罐內頂部安裝有一個U形進料管,一端口向上設在沼氣罐內頂部中間,另一端從沼氣罐側壁上穿出罐外,在U形進料管的進料端里面安裝有螺旋進料器;在U形進料管與臥式攪拌器之間設置有棚料板,在沼氣罐旁邊設有一個沼液池,一個U形連通管一端連接在沼氣罐底部,另一端連接在沼液池底部。本裝置容積利用率高,可提高發(fā)酵濃度、降低運行成本和建造成本,降低機械耗能;可使間歇性的干法發(fā)酵變?yōu)檫B續(xù)性的干法發(fā)酵,保證了秸稈在沼氣池上部更快更徹底分解,從而大大的降低了沼渣的產出量。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秸稈沼氣高濃度立式發(fā)酵罐
本技術涉及一種秸稈沼氣發(fā)酵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常用的幾種沼氣發(fā)酵裝置為CSTR、UASB、USR、HCPF、立式圓柱體罐臥式攪拌沼氣發(fā)酵裝置和車庫門式,CSTR為圓柱體立式上流式高濃度沼氣發(fā)酵工藝,造價比較便宜,但這種工藝濃度不能太高,因為它是靠污水泵上料,又沒有大的攪拌器,局限了它的濃度的提高,最高也只能達到8%;UASB和USR兩種工藝,也是圓柱體立式,雖造價便宜但濃度更低,以至于這三種運行成本都比較高;立式圓柱體罐臥式攪拌沼氣發(fā)酵裝置這種工藝為立式罐臥式攪拌沼氣池,這種工藝造價比較便宜,比較適合秸稈沼氣,進料濃度高、運行成本低,池容也可以建的比較大,但這種工藝需要大的攪拌機械,機械耗能比較大;車庫門式發(fā)酵罐建造成本低、發(fā)酵濃度較高、運行成本低,但這種工藝發(fā)酵是間歇式的,不能持續(xù)發(fā)酵,工作效率較低。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設計一種秸稈沼氣高濃度立式發(fā)酵罐,以克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高發(fā)酵濃度、降低運行成本和建造成本,降低機械耗能,改變干法發(fā)酵的間歇性工作為連續(xù)性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實現(xiàn)本技術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它包括沼氣罐、進料口、出料口、導氣管、排氣管及臥式攪拌器,在沼氣罐內頂部安裝有一個U形進料管,U形進料管一端短一端長,短的一端口向上設在沼氣罐內頂部中間,長的一端為進料端,從沼氣罐側壁上穿出罐外,在U形進料管的進料端里面安裝有螺旋進料器,上料輸送帶連接在U形進料管的進料口上;在U形進料管與臥式攪拌器之間設置有多層棚料板,棚料板由棚板組成,水平方向設置,每根棚板之間設有間隔,兩端固定在沼氣罐內壁上,每層棚料板鋪設方向均相同;在沼氣罐旁邊設有一個沼液池,一個U形連通管一端連接在沼氣罐底部,另一端連接在沼液池底部,沼液池內安裝有沼液泵,沼液輸送管一端連接沼液泵,一端連接在U形進料管的進料口上。所述的棚板寬300-400mm,每兩根棚板水平方向間隔1000mm,上下每兩層棚料板間隔1000mm,上下每相鄰的兩層棚料板的棚板交錯設置。沼氣罐底部為半球形罐底,U形連通管連接在半球形罐底中間。在上下對應的兩根棚板上,豎直方向設有加強筋。本技術的積極效果是:本裝置容積利用率高,可提高發(fā)酵濃度、降低運行成本和建造成本,降低機械耗能;可使間歇性的干法發(fā)酵變?yōu)檫B續(xù)性的干法發(fā)酵,秸稈的干物質濃度可以達到70%以上;沼氣的正常運行每天從上部有大量的沼液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流動,既保證了沼氣池的高產氣率又徹底解決了以往低濃度大型沼氣池浮渣問題;沼氣池上部大部分空間為潮濕的秸稈,秸稈的下降既靠重力緩慢下降又靠秸稈的快速產氣減少自身體積為上部秸稈增加空間,這樣就保證了秸稈在沼氣池上部更快更徹底分解,從而大大的降低了沼渣的產出量。附圖說明附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附圖2為附圖1的A-A向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如附圖1所示,它包括沼氣罐1、檢查井6、導氣管5、排氣管6及臥式攪拌器3,沼氣罐1為圓柱形沼氣罐,直徑為20米,高20米,罐底和罐頂均為半球形,檢查井6設置在罐頂上面中間,導氣管5、排氣管6分別設在檢查井5兩側,導氣管5和排氣管6上均安裝有閥門;為方便檢查,在沼氣罐1側邊合適的位置安裝有通向沼氣罐頂端的爬梯,頂部還設有兩三個檢查井和維修井,每個檢查井和維修井平時均用法蘭和盲板密封好,只有檢查和維修時才打開。在沼氣罐1內頂部安裝有一個直徑500mm的U形進料管10,U形進料管10一端短一端長,長的一端較短的一端長出1500mm,短的一端口向上設在沼氣罐1內頂部中間,長的一端為進料端,從沼氣罐1側壁上穿出罐外,在U形進料管10的進料口8里面安裝有螺旋進料器9,上料輸送帶11連接在U形進料管10的進料口8上;在U形進料管10與臥式攪拌器3之間設置有多層棚料板2,棚料板2由棚板15組成,棚板15寬350mm,棚板15水平方向設置,每兩根棚板15間隔1000mm,兩端焊接在沼氣罐1內壁上;上下每兩層棚料板2間隔1000mm,上下每相鄰的兩層棚料板2上的棚板15交錯設置,因沼氣罐1直徑較大,棚板15較長,為增加棚料板15的強度,在上下對應的兩根棚板15上,豎直方向焊接有加強筋16(如附圖2所示);在沼氣罐1旁邊設有一個長寬高均為5米的沼液池13,一個直徑1米的U形連通管4一端連接在沼氣罐1底部,另一端連接在沼液池13底部,沼液池13內安裝有沼液泵14,沼液輸送管12一端連接沼液泵14,一端連接U形進料管10的進料口8;沼氣罐1內的沼液高度大約處在臥式攪拌器3上葉片的高度,沼液池14上口略高于臥式攪拌器3上葉片的高度。本技術的工作過程是:沼氣池啟動時應先在沼液池13內加入正常產氣的沼氣池內的沼液,加入量為沼液池13上口以下20cm為準,直到加入液面不下降為止。加好沼液后開動沼液泵14,使上部U形進料管10內存放的沼液高度不少于50cm;在加入原料的同時應加溫保證沼氣池的溫度,在溫度達到35度正負2度時,啟動上料輸送帶11和螺旋進料器9,先加入少量的秸稈,每隔三五天加一次,連續(xù)加,四、五次停止加料,等到產氣且能點燃后,陸續(xù)增加投料量和投料次數(shù),直到正常產氣后,每天要做到投料不少于兩次,投料量的最終多少以隨著投料量的增加而產氣率降底為最高投料量,以后按不高于最高投料量為每天的最高投料量。每天投料前10分鐘開啟臥式攪拌器3和沼液泵14,然后開啟上料輸送帶11進行秸稈上料,秸稈上料結束后應馬上關閉輸送帶,臥式攪拌器3和沼液泵14再運行10分鐘停止。沼氣池運行時應每天檢查產氣量和各個電機的運行情況,每天觀察沼液池13的浮渣量,以保證不堵塞沼液泵14為準,如有應及時清理。工作時,沼液泵14把沼液抽向沼氣罐1頂部通過上部U形進料管10流入沼氣罐內部,再在重力的作用下滲到底部,最后在內外沼液壓力差的作用下沼渣沼液一同流向沼液池13;在工作時臥式攪拌器3、上料輸送帶11、螺旋進料器9和沼液泵14同時工作,干的碎秸稈在沼液的沖力和螺旋進料器9的攪拌下進入沼氣罐1內,沼氣罐1內部的秸稈在沼液的沖洗和沼氣罐1內部棚料板2的共同作用下,從上向下均勻而松散的分布在沼氣罐1內部,并快速的發(fā)酵產氣。由于每隔10小時左右就上一次料,沼氣罐1內的秸稈就能保持較高的濕度和沼氣菌數(shù)量,使秸稈沼氣持續(xù)不斷的發(fā)酵產氣,由于秸稈的快速產氣且量大,因此形成沼渣量較少,最后在沼氣罐1底部的U形連通管4內隨沼液一起流出。流向沼液池13的沼渣可以用篦子濾出,形成沼渣沼液的分離,這樣就能保證沼液的重復使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秸稈沼氣高濃度立式發(fā)酵罐,它包括沼氣罐、進料口、出料口、導氣管、排氣管及臥式攪拌器,其特征在于:在沼氣罐內頂部安裝有一個U形進料管,U形進料管一端短一端長,短的一端口向上設在沼氣罐內頂部中間,長的一端為進料端,從沼氣罐側壁上穿出罐外,在U形進料管的進料端里面安裝有螺旋進料器,上料輸送帶連接在U形進料管的進料口上;在U形進料管與臥式攪拌器之間設置有多層棚料板,棚料板由棚板組成,水平方向設置,每根棚板之間設有間隔,兩端固定在沼氣罐內壁上,每層棚料板鋪設方向均相同;在沼氣罐旁邊設有一個沼液池,一個U形連通管一端連接在沼氣罐底部,另一端連接在沼液池底部,沼液池內安裝有沼液泵,沼液輸送管一端連接沼液泵,一端連接在U形進料管的進料口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秸稈沼氣高濃度立式發(fā)酵罐,它包括沼氣罐、進料口、出料口、導氣管、排氣管及臥式攪拌器,其特征在于:在沼氣罐內頂部安裝有一個U形進料管,U形進料管一端短一端長,短的一端口向上設在沼氣罐內頂部中間,長的一端為進料端,從沼氣罐側壁上穿出罐外,在U形進料管的進料端里面安裝有螺旋進料器,上料輸送帶連接在U形進料管的進料口上;在U形進料管與臥式攪拌器之間設置有多層棚料板,棚料板由棚板組成,水平方向設置,每根棚板之間設有間隔,兩端固定在沼氣罐內壁上,每層棚料板鋪設方向均相同;在沼氣罐旁邊設有一個沼液池,一個U形連通管一端連接在沼氣罐底...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朱林,
申請(專利權)人:朱林,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河南,4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