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光纖環繞制排纖裝置,涉及一種光纖環精密正交繞制簡易排纖裝置。
技術介紹
光纖環是光纖陀螺的核心器件,具有敏感角速度的功能。光纖排布的整齊性和一致性是影響光纖環內部應力分布均勻性的重要因素,影響光纖環光路的互易性,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光纖環的性能,并最終影響光纖陀螺的全溫和振動性能。排纖裝置可有效控制光纖排布的整齊性和一致性。排纖裝置需要同時提供排纖側向力和下壓力。排纖側向力和下壓力的穩定性和均勻性決定了光纖排布的整齊性和一致性。目前國內外排纖技術主要通過橡皮筋、彈簧片或配重砝碼等控制排纖側向力和下壓力,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光纖排布的整齊性,但是機構復雜,使用不便。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光纖環精密正交繞制簡易排纖裝置,通過彈性桿變形提供排纖所需的側向力和下壓力,通過連接桿將合力傳遞至光纖定位頭,由光纖定位頭將合力分解為側向力和下壓力,穩定施加到光纖上,有效控制光纖排布的整齊性和一致性。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一種光纖環精密正交繞制簡易排纖裝置,其包括基座1,基座連接桿2,彈性桿3,定位頭連接桿4,光纖定位頭5,其中,光纖定位頭5通過定位頭連接桿4與彈性桿3連接,彈性桿3的另一端通過基座連接桿2鉸接到基座1上。光纖定位頭5與定位頭連接桿4之間設置有活動關節102。光纖定位頭5端部為L形結構,其與光纖6的接觸面為L形結構的內直角面。L形結構的長邊等于光纖直徑的2至3倍,短邊小于光纖直徑。所述彈性桿為3彈簧或桿狀彈性件。r>本專利技術具有的如下優點:1]本專利技術通過彈性桿來實現側向力和下壓力的施加和控制,施力方便、恒定,結構簡單、可靠;2]光纖定位頭將彈性桿產生的合力分解為側向力和下壓力,分別施加到光纖的頂面和側面,實現光纖的精密繞制;3]改變彈性桿變形量的大小和方向即可改變側向力和下壓力的大小;4]可實現光纖環的精密正交繞制。附圖說明圖1為光纖環精密正交繞制簡易排纖裝置機構簡圖;圖2為光纖環精密正交繞制簡易排纖裝置力作用示意圖;其中附圖標記為:1-基座,2-基座連接桿,3-彈性桿,4-定位頭連接桿,5-光纖定位頭,6-光纖,101、102-活動關節。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流程進行進一步說明:參閱圖1,光纖環精密正交繞制簡易排纖裝置包括基座1,基座連接桿2,彈性桿3,定位頭連接桿4,光纖定位頭5。其中,光纖定位頭通過基座連接桿與彈性桿連接,彈性桿的另一端通過定位頭連接桿鉸接到基座上。光纖定位頭5與定位頭連接桿4之間設置有活動關節102,可調節光纖定位頭伸出的長度,實時控制光纖排布。光纖定位頭5端部為L形結構,其與光纖6的接觸面為L形結構的內直角面。L形結構的長邊等于光纖直徑的2至3倍,短邊小于光纖直徑,有效控制光纖的排列均勻程度,避免出縫、疊纖等繞制缺陷,同時防止對底層光纖的磨損。所述彈性桿為3彈簧或桿狀彈性件,可直接將變形產生的合力通過定位頭連接桿傳遞至光纖定位頭,壓力恒定可控,結構簡單。參閱圖2,光纖定位頭與光纖的接觸面為其尖端的直角面,由彈性桿變形產生的合力可直接轉換為豎直向下的下壓力和水平方向的側向力,分別施加到光纖的上面和側面。改變彈性桿的合力方向即可改變下壓力和側向力的大小。本專利技術光纖環精密正交繞制簡易排纖裝置的排纖方法,具體過程如下:步驟1:將排纖裝置固定在設備合適位置,保證其不與設備其它部件產生干涉;步驟2:依據繞制光纖的直徑選擇光纖定位頭尺寸,將光纖定位頭安裝在定位頭連接桿上,使得定位頭上面和側面分別與光纖接觸;步驟3:根據設計要求,調節活動關節101、102,使得側向力和下壓力的大小分別滿足工藝要求;步驟4:按工藝要求進行排纖。本專利技術通過彈性桿來實現側向力和下壓力的施加和控制,施力方便、恒定,結構簡單、可靠;光纖定位頭將彈性桿產生的合力分解為側向力和下壓力,分別施加到光纖的頂面和側面,實現光纖的精密繞制;改變彈性桿變形量的大小和方向即可改變側向力和下壓力的大小;可實現光纖環的精密正交繞制。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光纖環精密正交繞制簡易排纖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基座連接桿(2),彈性桿(3),定位頭連接桿(4),光纖定位頭(5),其中,光纖定位頭(5)通過定位頭連接桿(4)與彈性桿(3)連接,彈性桿(3)的另一端通過基座連接桿(2)鉸接到基座(1)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光纖環精密正交繞制簡易排纖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基座連
接桿(2),彈性桿(3),定位頭連接桿(4),光纖定位頭(5),其中,光纖定位頭(5)
通過定位頭連接桿(4)與彈性桿(3)連接,彈性桿(3)的另一端通過基座連接桿(2)
鉸接到基座(1)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纖環精密正交繞制簡易排纖裝置,其特征在于,光纖定
位頭(5)與定位頭連接桿(4)之間設置有活動關節(102...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孔軍,崔志超,謝良平,曹陽,楊東錕,鐵敏強,寇亮亮,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航空工業第六一八研究所,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陜西;6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