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智能無功功率補償裝置,涉及功率補償裝置技術領域。該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包括正面板和反面板,正面板上從上而下依次設置有PE母線、正面斷路器、控制器、第一接觸器、第一熱繼電器和第一電力電容,反面板上從上而下依次設置有母線、反面斷路器、第二接觸器、第二熱繼電器和第二電力電容。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配有大小容量不等的電力電容器,通過控制器的獨有計算方式,真正實現階梯式補償,杜絕對所接線路補償的缺補和漏補現象。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功率補償裝置
,特別是涉及一種智能無功功率補償裝置。
技術介紹
在一定的有功功率下,用電企業功率因數cosφ越小,則所需的無功功率越大。如果無功功率不是由電容器提供,則必須由輸電系統供給,為滿足用電的要求,供電線路和變壓器的容量需增大。這樣,不僅增加供電投資、降低設備利用率,也將增加線路損耗。為此,國家供用電規則規定:無功電力應就地平衡,用戶應在提高用電自然功率因數的基礎上,設計和裝置無功補償設備,并做到隨其負荷和電壓變動及時投入或切除,防止無功倒送。還規定用戶的功率因數應達到相應的標準,否則供電部門可以拒絕供電。因此,無論對供電部門還是用電部門,對無功功率進行自動補償以提高功率因數,防止無功倒送,從而節約電能,提高運行質量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把具有容性功率負荷的裝置與感性功率負荷并聯接在同一電路,能量在兩種負荷之間相互交換。這樣,感性負荷所需要的無功功率可由容性負荷輸出的無功功率補償。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問題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本技術提供一種智能無功功率補償裝置,使其配有大小容量不等的電力電容器,通過控制器的獨有計算方式,真正實現階梯式補償,杜絕對所接線路補償的缺補和漏補現象。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智能無功功率補償裝置,包括柜體,其中,所述柜體內包括正面板和反面板,所述正面板上設置有PE母線、正面斷路器、控制器、第一接觸器、第一熱繼電器和第一電力電容,所述PE母線設置在所述正面板的上端,所述PE母線的下方設置有所述正面斷路器,所述正面斷路器的下方設置有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下方設置有所述第一接觸器,所述第一接觸器的下方設置有所述第一熱繼電器,所述第一熱繼電器的下方設置有所述第一電力電容,所述反面板上設置有母線、反面斷路器、第二接觸器、第二熱繼電器和第二電力電容,所述母線設置在所述反面板的上端,所述母線的下方設置有所述反面斷路器,所述反面斷路器的下方設置有所述第二接觸器,所述第二接觸器的下方設置有所述第二熱繼電器,所述第二熱繼電器的下方設置有所述第二電力電容。優選的,所述正面斷路器包括第一斷路器和第二斷路器,所述第二斷路器設置在所述第一斷路器的左端,所述第一斷路器的下方設置有所述控制器,所述第一斷路器與所述第二斷路器之間設置有接線端子。優選的,所述反面斷路器包括第三斷路器和第四斷路器,所述第三斷路器設置在所述母線的下方,所述第三斷路器的下方設置有所述第四斷路器,所述第四斷路器的下方設置有所述第二接觸器。優選的,所述柜體的上端設置有避雷器,所述避雷器設置在所述PE母線的上方。優選的,所述正面板和所述反面板通過立梁固定連接。優選的,所述正面板的左端設置有進線孔。優選的,所述柜體的下端設置有底座,所述底座上設置有保護接地螺孔,所述底座上設置有鋼絲網。優選的,所述柜體的側面設置有散熱孔,所述散熱孔的開孔深度小于2.5mm。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以下優點:本技術補償效果明顯、工作穩定;配有大小容量不等的電力電容器,通過控制器的獨有計算方式,真正實現階梯式補償,杜絕對所接線路補償的缺補和漏補現象;多組循環投切,實現“先投先切”、“后投后切”的工作方式,使器件使用機率均等,延長整體裝置的使用壽命。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實施例正面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的實施例反面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結合附圖與實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但所舉實例不作為對本技術的限定。如圖1和圖2所示,本技術的實施例包括柜體1,其中,柜體1內包括正面板和反面板,正面板上設置有PE母線9、正面斷路器、控制器5、第一接觸器6、第一熱繼電器7和第一電力電容8,PE母線9設置在正面板的上端,PE母線9的下方設置有正面斷路器,正面斷路器的下方設置有控制器5,控制器5的下方設置有第一接觸器6,第一接觸器6的下方設置有第一熱繼電器7,第一熱繼電器7的下方設置有第一電力電容8,反面板上設置有母線13、反面斷路器、第二接觸器16、第二熱繼電器17和第二電力電容18,母線13設置在反面板的上端,母線13的下方設置有反面斷路器,反面斷路器的下方設置有第二接觸器16,第二接觸器16的下方設置有第二熱繼電器17,第二熱繼電器17的下方設置有第二電力電容18。正面斷路器包括第一斷路器4和第二斷路器10,第二斷路器10設置在第一斷路器4的左端,第一斷路器4的下方設置有控制器5,第一斷路器4與第二斷路器10之間設置有接線端子3。反面斷路器包括第三斷路器14和第四斷路器15,第三斷路器14設置在母線13的下方,第三斷路器14的下方設置有第四斷路器15,第四斷路器15的下方設置有第二接觸器16。柜體1的上端設置有避雷器,避雷器設置在PE母線9的上方,正面板和反面板通過立梁固定連接,正面板的左端設置有進線孔11。柜體1的下端設置有底座,底座上設置有保護接地螺孔,底座上設置有鋼絲網,柜體1的側面設置有散熱孔,散熱孔的開孔深度小于2.5mm。本實施例中,第二斷路器10分別與第三斷路器14、第四斷路器15連接,第三斷路器14與第一接觸器6連接,第四斷路器15與第二接觸器16連接,第一接觸器6依次與第一熱繼電器7、第一電力電容8連接,第二接觸器16依次與第二熱繼電器17、第二電力電容18連接;第二斷路器10還通過第一斷路器4與控制器5連接,控制器5通過信號與第一接觸器6、第二接觸器16連接。本實施例中,打開門板,內部原件安排合理,排列整齊,工作執行順序由上至下,柜體的最上端配有避雷器,主要功能是避免主設備在日常工作中,不會被雷擊所損壞。下端配有大型斷路器,三相所需補償線路電源由此接入設備,同時起到對該設備的總體保護作用,并可在產品安裝或維修時進行通斷操作。通過接線端子外接電流互感器,采集三相電流數據返傳給控制器,控制器通過對外接線路中的電流和電壓分析,計算出線路中所需要的無功電流量,控制與其相連在下端的接觸器,接觸器產生動作工作后,實現放置在最下端的電力電容器投入工作,進而實現本裝置對接入主線路中的無功電流的補償。系統工作回路中,配有熱繼電器,數量與裝置內部工作線路數量相同,連接在電力電容與接觸器之間,起到對該線路的過流保護作用。打開裝置后面板,可以看到與內部線路數量相同的小型斷路器,可對每支相應線路起到獨立保護作用。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技術。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技術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技術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智能無功功率補償裝置,包括柜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柜體內包括正面板和反面板,所述正面板上設置有PE母線、正面斷路器、控制器、第一接觸器、第一熱繼電器和第一電力電容,所述PE母線設置在所述正面板的上端,所述PE母線的下方設置有所述正面斷路器,所述正面斷路器的下方設置有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下方設置有所述第一接觸器,所述第一接觸器的下方設置有所述第一熱繼電器,所述第一熱繼電器的下方設置有所述第一電力電容,所述反面板上設置有母線、反面斷路器、第二接觸器、第二熱繼電器和第二電力電容,所述母線設置在所述反面板的上端,所述母線的下方設置有所述反面斷路器,所述反面斷路器的下方設置有所述第二接觸器,所述第二接觸器的下方設置有所述第二熱繼電器,所述第二熱繼電器的下方設置有所述第二電力電容。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智能無功功率補償裝置,包括柜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柜體內包括正面板和反面板,所述正面板上設置有PE母線、正面斷路器、控制器、第一接觸器、第一熱繼電器和第一電力電容,所述PE母線設置在所述正面板的上端,所述PE母線的下方設置有所述正面斷路器,所述正面斷路器的下方設置有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下方設置有所述第一接觸器,所述第一接觸器的下方設置有所述第一熱繼電器,所述第一熱繼電器的下方設置有所述第一電力電容,所述反面板上設置有母線、反面斷路器、第二接觸器、第二熱繼電器和第二電力電容,所述母線設置在所述反面板的上端,所述母線的下方設置有所述反面斷路器,所述反面斷路器的下方設置有所述第二接觸器,所述第二接觸器的下方設置有所述第二熱繼電器,所述第二熱繼電器的下方設置有所述第二電力電容。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無功功率補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斷路器包括第一斷路器和第二斷路器,所述第二斷路器設置在所述第一斷路器的左端,所述第一斷路器的下...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永卓,
申請(專利權)人:沈陽宏生同創電力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遼寧;2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