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用于將第一和第二平坦部件(10、20)相連的方法,每個平坦部件具有外表面(11、12)以及內表面(12、22),在第一步驟中,在平坦部件(10、20)的彼此相向的兩個連接區域(16、26)上設置降低的區域(14、24),所述降低的區域(14、24)被成形以使得在所述降低的區域(14、24)所在區域中外表面(11、21)的高度位置位于平坦部件(10、20)的相鄰區域的外表面(11、21)的高度位置下方;在另一步驟中,兩個平坦部件(10、20)彼此相對定位,而粘合劑(32)被使用,以使得兩個降低的區域(14、24)形成一凹部(33),或者一個連接區域(16、26)重疊另一個連接區域(16、26)并且粘合劑(32)直接設置在重疊的連接區域(16、26)之間或者連接輔助件(30)被采用,其至少部分地重疊平坦部件(10、20)的連接區域,其中所述粘合劑(32)設置在兩個平坦部件(10、20)的每個連接區域(16、26)與所述連接輔助件(30)之間;在另一步驟中,機械接頭(17、27、31、35、42)在連接區域(16、26)之間安裝在凹部(33)的區域中或者如果連接輔助件(30)被采用的話安裝在連接區域(16、26)與連接輔助件(30)之間以便提供組裝聯接;在另一步驟中,凹部(33)填充有填充物質(39)從而允許相對于平坦部件(10、20)的相鄰的區域的外表面(11、21)的高度位置調平。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用于連接表面、尤其是由金屬板材的表面的方法。例如,此種連接方法能夠被用于修復金屬表面、尤其是車身的金屬表面。
技術介紹
在現有技術中存在用于金屬表面的多種修復方法。由于交通事故而受損的底梁(sill)在鋼板結構的情況下能夠例如以直接的方式或部分地從車身取下并被替換。修復由輕質金屬制成的底梁是非常困難的。專利公開文獻EP0591227B1提出了一種用于此目的的修復方法,其中,底梁通過斜切被完全取下并然后采用套插入件,替代的梁部分被焊接至剩余的梁柱周圍。在現有技術中還存在這樣的修復方法,其設置成取下受損的部件,采用粘合連接的方式來安裝替代的部件。特別當涉及到諸如GRP、鋁和鋼板的不同材料的連接時,這種方法也是合適的。例如,專利公開文獻DE19633911公開了一種用于可分離的底梁的修復方法,所述底梁具有內和外輪廓。在這種情況中,外輪廓從車輛的外側覆蓋內輪廓并用作為用于內輪廓的可變形的保護元件,并且在從微小到中等嚴重的碰撞中保護內輪廓免受損。專利公開文獻DE19633911為此目的提供了一種用于這種底梁的修復方法,其要求替代外輪廓,還設置成將外輪廓和內輪廓粘接在一起。此外,還已知這樣的技術,在其中,車身的例如受損部件被取下,替代的部件借助于混合粘接而被連接至剩余的車身。在這種情況下,例如,化學固化粘合劑以能夠流動的形式被使用,其具有低的初始強度,從而替代的部件的機械固定是必須的。因而,粘合連接通常與熱結合或機械結合方法相伴;這由技術術語混合粘接是可知的。除了點焊以外用于與粘接結合的典型方法是釘接、盲孔鉚接、沖壓鉚接以及專門的螺接方法。在大多數應用中,在替代的部件與例如車身之間的連接部位(也由術語接縫稱謂)是包覆涂層的,并且接縫自然將是并且保持是隨后不可見的。車身焊料的涂層是已知的。由于涂覆方法所需的溫度,車身焊料通常僅僅適合用于鋼板且不適合用于焊接的連接部位。車身填料的使用還具有這樣的缺點,即車身填料變得沉降或收縮并且接縫然后透光。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因此在于提供一種用于連接金屬表面的改進的方法。該目的通過權利要求1的特征來實現。有利的實施例在從屬權利要求中限定。本專利技術的核心思想是一種用于連接第一平坦部件和第二平坦部件的方法,每個平坦部件具有外表面以及內表面,在第一步驟中,在平坦部件的兩個連接區域上設置降低的區域,降低的區域被成形以使得在所述降低的區域所在區域中的外表面的高度位置位于特定的平坦部件的相鄰區域的外表面的高度位置下方,在另一步驟中,兩個平坦部件彼此相對地被定位,而粘合劑被采用,以使得這兩個降低的區域形成一凹部,其中,或者在第一實施例中,一個連接區域重疊另一個連接區域并且粘合劑直接設置在重疊的連接區域之間,或者在第二實施例中,連接輔助件被采用,其至少部分地重疊平坦部件的連接區域,粘合劑設置在兩個平坦部件的每個連接區域與連接輔助件之間,在另一步驟中,在第一實施例中,機械接頭在連接區域之間安裝在凹部的區域中,或者在第二實施例中,如果連接輔助件被采用的話,則機械接頭安裝在連接區域與連接輔助件之間從而提供組裝聯接,在另一步驟中,凹部填充有填充物質從而允許相對于對應的平坦部件的相鄰區域的外表面的高度位置調平。優選地,在用填充物質進行填充之前,粘合劑固化。在更詳細的方式中,本專利技術因此涉及一種用于將第一平坦部件和第二平坦部件相連的多階段式方法,每個平坦部件具有外表面和內表面,在第一步驟中,在平坦部件的兩個相向的連接區域上設置降低的區域。在一個方面,可以想到的是例如借助于折邊機實現至少一個平坦部件的連接區域的降低。在另一方面,同樣可以想到的是由工廠提供以該方式成形的至少一個平坦部件,尤其以使得降低的區域已經設置在連接區域上。這種布置結構特別對于用作為替代的部件的平坦部件來說是可以想到的。在這種情況中,降低優選并不理解為例如在鍛造技術中所采用的卷邊處理。實際上,這應當優選理解為在一個或多個平坦部件中引入降低的區域或臺階。優選地,連接區域的每個降低的區域被制造為平坦部件的連續降低的區域,因此特別地無中斷。在這種情況中,降低的區域被成形以使得在所述降低的區域所在區域中外表面的高度位置位于特定的平坦部件的相鄰的區域的外表面的高度位置下方。在另一步驟中,兩個平坦部件相對于彼此采用粘合劑被定位,以使得兩個降低的區域形成了一凹部,而在前述第一實施例中,一個連接區域重疊相應的另一個連接區域并因而粘合劑直接設置在平坦部件的重疊的連接區域之間,或者在上述第二實施例中,連接輔助件被采用,其至少部分地重疊平坦部件的連接區域,而粘合劑設置在兩個平坦部件的每個連接區域與連接輔助件之間。在第一實施例中,粘合劑因此設置在位于降低的區域所在區域中的一個平坦部件的外表面與位于降低的區域所在區域中的第二平坦部件的內表面之間,尤其可以想到的是在定位之前,使得粘合劑位于這兩個區域之一上或甚至都位于這兩個區域上。在優選至少分區平坦的連接輔助件(尤其聯接靴)被采用的第二實施例中,粘合劑可以在連接輔助件之間設置并且在連接輔助件相對于平坦部件的定位之后分別在兩個平坦部件的在其降低的區域所在區域中的朝向連接輔助件的外表面或內表面上設置,而可以想到的是尤其在定位之前,粘合劑位于這兩個區域之一上、位于連接輔助件上、或甚至位于前述區域的組合上。優選地,在所有的實施例中,與粘合劑接觸的所有表面被磨砂和/或被清潔。在另一步驟中,機械接頭還在連接區域之間用在凹部所在的區域中,或者如果連接輔助件被采用的話機械接頭用在連接區域與連接輔助件之間,從而提供組裝聯接。因此,在第一實施例中,連接區域借助于機械接頭彼此直接相連。這一方面可以例如借助于夾持聯接來實現。另一方面,可以想到的是在重疊的連接區域中設置或制造對應的開口或孔,從而通過機械的方式、例如借助于鉚釘聯接或螺栓聯接將兩個平坦部件連接在一起。例如,在第二實施例中,兩個連接區域分別可以借助于夾持聯接而與連接輔助件相連。還可以想到的是在連接輔助件中采用開口或孔并且在連接區域中采用對應的開口或孔,從而將兩個平坦部件以機械的方式與連接輔助件相連,例如借助于鉚釘聯接或螺栓聯接相連。平坦部件的這種布置結構已經證明是特別有利的,從而在相向的連接區域之間設置空間或間隙,通過所述空間或間隙,諸如螺釘或鉚釘的聯接器具能夠被插入到在連接輔助件中為此所設置的開口或孔中,聯接器具的頭部使得在開口或孔不必設置在平坦部件中的情況下連接區域相對于連接輔助件固定。在所有的實施例中,在機械接頭被采用時,優選的是去除可能跑出的粘合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連接第一平坦部件(10)和第二平坦部件(20)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平坦部件和所述第二平坦部件各自具有外表面(11、21)和內表面(12、22),在第一步驟中,在所述平坦部件(10、20)的彼此相向的兩個連接區域(16、26)上設置降低的區域(14、24),所述降低的區域(14、24)被成形以使得所述外表面(11、21)在所述降低的區域(14、24)所在區域內的高度位置位于所述平坦的部件(10、21)的相鄰的區域的外表面(11、21)的高度位置下方;在另一步驟中,所述兩個平坦的部件(10、20)彼此相對地被定位,同時采用粘合劑(32),以使得所述兩個降低的區域(14、24)形成一凹部(33),其中,一個連接區域(16、26)重疊另一個連接區域(26、16)并且所述粘合劑(32)直接設置在重疊的連接區域(16、26)之間或者提供連接輔助件(30),所述連接輔助件至少部分地重疊所述平坦的部件(10、20)的連接區域(16、26),所述粘合劑(32)在所述兩個平坦的部件(10、20)的每個連接區域(16、26)與所述連接輔助件(30)之間設置;在另一步驟中,機械接頭(17、27、31、35、42)在所述連接區域(16)之間安裝在所述凹部(33)所在的區域中或者如果連接輔助件(30)被采用的話安裝在所述連接區域(16、26)與所述連接輔助件(30)之間,從而提供組裝聯接;在另一步驟中,所述凹部(33)填充有填充物質(39),從而允許相對于所述平坦的部件(10、20)的相鄰的區域的外表面(11、21)的高度位置調平。...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2013.09.16 DE 102013218495.61.一種用于連接第一平坦部件(10)和第二平坦部件(20)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平坦部
件和所述第二平坦部件各自具有外表面(11、21)和內表面(12、22),在第一步驟中,在所述
平坦部件(10、20)的彼此相向的兩個連接區域(16、26)上設置降低的區域(14、24),所述降
低的區域(14、24)被成形以使得所述外表面(11、21)在所述降低的區域(14、24)所在區域內
的高度位置位于所述平坦的部件(10、21)的相鄰的區域的外表面(11、21)的高度位置下方;
在另一步驟中,所述兩個平坦的部件(10、20)彼此相對地被定位,同時采用粘合劑(32),以
使得所述兩個降低的區域(14、24)形成一凹部(33),其中,一個連接區域(16、26)重疊另一
個連接區域(26、16)并且所述粘合劑(32)直接設置在重疊的連接區域(16、26)之間或者提
供連接輔助件(30),所述連接輔助件至少部分地重疊所述平坦的部件(10、20)的連接區域
(16、26),所述粘合劑(32)在所述兩個平坦的部件(10、20)的每個連接區域(16、26)與所述
連接輔助件(30)之間設置;在另一步驟中,機械接頭(17、27、31、35、42)在所述連接區域
(16)之間安裝在所述凹部(33)所在的區域中或者如果連接輔助件(30)被采用的話安裝在
所述連接區域(16、26)與所述連接輔助件(30)之間,從而提供組裝聯接;在另一步驟中,所
述凹部(33)填充有填充物質(39),從而允許相對于所述平坦的部件(10、20)的相鄰的區域
的外表面(11、21)的高度位置調平。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個平坦的部件(10、20)是金屬的,其
連接區域(16、26)在由粘合劑(32)濕潤之前在所述降低的區域(14、24)所在的區域中在前
側通過冷成形過程被加工處理。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平坦的部件(10、20)是金屬的,兩
個連接區域(16、26)在由粘合劑(32)濕潤之前在所述降低的區域(...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J·普羅茨茲卡,H·J·施瓦策,
申請(專利權)人:漢高股份有限及兩合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德國;DE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