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流量計
,具體涉及一種新型均速管流量計。
技術介紹
均速管流量計(又稱笛形均速管流量計、阿牛巴流量計和托巴管流量計)屬于差壓式流量計。均速管流量計是采用皮托管測量原理測量擋體上游的動壓力與下游的靜壓力之間形成的壓差,從而達到測量流量的目的。現有的均速管流量計的引壓管接口設在兩側。需通過角度轉換機構才能與三閥組或多閥組及差壓變送器連接,結構復雜,安裝不方便。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合理、結構簡單、減少了外部角度轉換機構,提高了密封性能,安裝方便的新型均速管流量計。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新型均速管流量計,包括閥頭和固定安裝在閥頭下端的測量管,所述閥頭內設置有第一引壓管孔、第二引壓管孔、第一斜孔和第二斜孔,所述第一引壓管孔下端設置有正引壓管,且第一引壓管孔上端與第一斜孔下端連通,第一斜孔上端設置有第一連接管,第一連接管上端設置有第一取壓閥;所述第二引壓管孔下端設置有負引壓管,且第二引壓管孔上端與第二斜孔下端連通,第二斜孔上端設置有第二連接管,第二連接管上端設置有第二取壓閥;所述第一取壓閥和第二取壓閥上端設置有閥組,所述閥組上端設置有壓力變送器。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閥頭上開斜孔,在內部把角度改變為三閥組或多閥組及差壓變送器所需要安裝的位置,具有結構緊湊,減少了外部角度轉換機構,提高了密封性能,方 ...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新型均速管流量計,包括閥頭(1)和固定安裝在閥頭(1)下端的測量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頭(1)內設置有第一引壓管孔(11)、第二引壓管孔(12)、第一斜孔(13)和第二斜孔(14),所述第一引壓管孔(11)下端設置有正引壓管(3),且第一引壓管孔(11)上端與第一斜孔(13)下端連通,第一斜孔(13)上端設置有第一連接管(4),第一連接管(4)上端設置有第一取壓閥(5);所述第二引壓管孔(12)下端設置有負引壓管(6),且第二引壓管孔(12)上端與第二斜孔(14)下端連通,第二斜孔(14)上端設置有第二連接管(7),第二連接管(7)上端設置有第二取壓閥(8);所述第一取壓閥(5)和第二取壓閥(8)上端設置有閥組(9),所述閥組(9)上端設置有壓力變送器(10)。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新型均速管流量計,包括閥頭(1)和固定安裝在閥頭(1)下端的測量
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頭(1)內設置有第一引壓管孔(11)、第二引壓
管孔(12)、第一斜孔(13)和第二斜孔(14),所述第一引壓管孔(11)下端
設置有正引壓管(3),且第一引壓管孔(11)上端與第一斜孔(13)下端連通,
第一斜孔(13)上端設置有第一連接管(4),第一連接管(4)上端設置有第一
取壓閥(5);所述第二引壓管孔(12)下端設置有負引壓管(6),且第二引壓
管孔(12)上端與第二斜孔(14)下端連通,第二斜孔(14)上端設置有第二
連接管(7),第二連接管(7)上端設置有第二取壓閥(8);所述第一取壓閥(5)
和第二取壓閥(8)上端設置有閥組(9),所述閥組(9)上端設置有壓力變送
器(1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均速管流量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
管(4)與閥頭(1)之間設置有第一接頭(17),所述第二連接管(7)與閥頭
(1)之間設置有第二接頭(18),所述閥頭(1)上端面上設置有第一接頭連接
槽(15)和第二接頭連接槽(16),所述第一連接管(4)上端與第一取壓閥(5)
螺紋連接,第一連接管(4)下端與第一接頭(17)上端螺紋連接,第一接頭(17)
下端與第一接頭連接槽(15)螺紋連接,且第一連接...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明超,
申請(專利權)人:溫州市達安儀表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