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建筑
,特別是涉及一種模塊化預制保溫承重墻板的一字形墻。
技術介紹
輕型木結構是現有房屋結構中最經久耐用的結構之一,輕型木結構抗沉降、抗干、抗老化,具有顯著的穩定性。輕型木結構房屋因其自身質量輕,所以地震時吸收地震力少,在地震時的穩定性已經得到反復驗證,即使強烈的地震使整個建筑物脫離其基礎,而其結構卻完整無損。輕型木結構因其材料和結構的特點,使得平面布置更加靈活,為建筑師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間沒有任何其他建筑體系能夠提供如此天衣無縫的室內碗柜、隔板和衣櫥,從而大幅度節省購買家具的費用。輕型木結構的保溫節能性能優于其他任何材料建成的結構形式。木材本身就是出色的絕熱體,在同樣厚度的條件下,木材的隔熱值比標準的混凝土高16倍,比鋼材高400倍,比鋁材高1600倍。所以,輕型木結構住房的取暖費用比較低,冬暖夏涼防火性能主要取決于房屋中用于構成屋頂、墻壁和地板各部分的整體材料。輕型木結構的各組成部分加上防火石膏墻板,很容易達到與磚石結構建筑相同的防火性能。例如:在日本對一幢木結構房屋進行了一次火災試驗。試驗中模擬發生地震,搖晃房屋,然后用火將其點燃。這時,該房屋表現出了極為出色的性能,展示了輕型木結構建筑的超級性能水平。即使是建造經濟型木結構房屋,其抗火災能力也不低于兩個小時。粘土磚生產對環境的危害是眾所周知的,其燃燒要耗費大量的能源,并且產生的廢氣造成空氣污染、溫室效應和酸雨。而木材能減少空氣中的CO2,可持續發展的林業所提供的永不枯竭的森林資源。但木材的生產只產生很少的廢物。鋸材生產的廢料通常被用來制造紙漿、刨花板或作為燃料。木材同時又是10 ...
【技術保護點】
一種模塊化預制保溫承重墻板的一字形墻,包括模塊化預制保溫承重墻板、釘(12)、頂梁連接板(13)、板間連接件(14)和防腐木或樓面板(15),其中模塊化預制保溫承重墻板包括上層頂梁板(1)、下層頂梁板(2)、板邊墻骨柱(3)、底梁板(4)、室內墻面板(5)、石膏板安裝木條(6)、室外墻面板(7)、內填保溫材料(8)、板內墻骨柱(9)、通風口(10)和吊裝孔(11),其特征在于:兩片模塊化預制保溫承重墻板置于防腐木或樓面板(15),且并排靠緊排成一字形,模塊化預制保溫承重墻板的底梁板(4)與防腐木或樓面板(15)連接采用釘連接,相鄰的模塊化預制保溫承重墻板的板邊墻骨柱(3)采用板間連接件(14)連接,采用頂梁連接板(13)與相鄰的兩塊模塊化預制保溫承重墻板的頂部連接,頂梁連接板(13)與兩側的上層頂梁板(1)靠緊,且在兩端施釘各一排。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模塊化預制保溫承重墻板的一字形墻,包括模塊化預制保溫承重墻板、釘(12)、頂梁連接板(13)、板間連接件(14)和防腐木或樓面板(15),其中模塊化預制保溫承重墻板包括上層頂梁板(1)、下層頂梁板(2)、板邊墻骨柱(3)、底梁板(4)、室內墻面板(5)、石膏板安裝木條(6)、室外墻面板(7)、內填保溫材料(8)、板內墻骨柱(9)、通風口(10)和吊裝孔(11),其特征在于:兩片模塊化預制保溫承重墻板置于防腐木或樓面板(15),且并排靠緊排成一字形,模塊化預制保溫承重墻板的底梁板(4)與防腐木或樓面板(15)連接采用釘連接,相鄰的模塊化預制保溫承重墻板的板邊墻骨柱(3)采用板間連接件(14)連接,采用頂梁連接板(13)與相鄰的兩塊模塊化預制保溫承重墻板的頂部連接,頂梁連接板(13)與兩側的上層頂梁板(1)靠緊,且在兩端施釘各一排。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塊化預制保溫承重墻板的一字形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塊化預制保溫承重墻板的底梁板(4)與防腐木或樓面板(15)連接采用釘連接;模塊化預制保溫承重墻板的板邊墻骨柱(3)采用板間連接件(14)連接;采用頂梁連接板(13)在兩塊模塊化預制保溫承重墻板的頂部連接,頂梁連接板(13)與兩側的上層頂梁板(1)靠緊,且在兩端施釘各一排。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模塊化預制保溫承重墻板的一字形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邊墻骨柱(3)為豎直的兩根,與一塊底梁板(4)和一塊下層頂梁板(2)圍成一個矩形框架,底梁板(4)和下層頂梁板(2)均伸至板的兩端,兩根板邊墻骨柱(3)位于底梁板(4)和下層頂梁板(2)之間,底梁板(4)與兩根板邊墻骨柱(3)采用釘連接,釘子均由底梁板(4)垂直釘入板邊墻骨柱(3),每個連接點施釘數量3~5個,且為一排并均勻排布,下層頂梁板(2)與兩根板邊墻骨柱(3)采用釘連接,釘子均由頂梁板(2)垂直釘入板邊墻骨柱(3),每個連接點施釘數量3~5根,且為一排并均勻排布;當模塊化預制保溫承重墻板的一字形墻及的模塊化預制保溫承重墻板的板長小于等于3倍板內墻骨柱(9)標準間距L標準時,不設置上層頂梁板(1),當板長大于3倍板內墻骨柱(9)標準間距L標準時,在下層頂梁板(2)的上方優先設置上層頂梁板(1),上層頂梁板(1)的長度比下層頂梁板(2)的長度短2.5~4.5倍的板內墻骨柱(9)標準間距L標準,上層頂梁板(1)與下層頂梁板(2)采用釘連接,在上層頂梁板(1)的兩端分別施釘一組,在這兩組釘之間施釘一至多組,組數不少于橫跨的板內墻骨柱(9)數量,每組釘一字形均勻排列,一字形與排垂直,定的數量為2~4根;所述的間距L為相鄰兩個板內墻骨柱(9)之間的距離;在板邊墻骨柱(3)之間布設多塊板內墻骨柱(9),其中分別各有一塊板內墻骨柱(9)靠緊板邊墻骨柱(3),這兩根板邊墻骨柱(3)與下層頂梁板(2)、板邊墻骨柱(3)和底梁板(4)均采用釘連接,釘子分別由板邊墻骨柱(3)的外...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汪青杰,張延年,劉陽,
申請(專利權)人:沈陽建筑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遼寧;2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