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樹脂成型品的注射成型方法,以規定的合模力將固定模具(201)和可動模具(202)閉合,在形成于固定模具(201)和可動模具(202)之間的腔室(1)內填充熔融樹脂,然后實施保壓及冷卻,將固定模具(201)和可動模具(202)分開。注射成型方法中,以根據冷卻工序時的腔室(1)內的壓力呈現出最小壓力、而且從多個樣本(T1、T2、T3)確定的樣本而預先確定的合模力,對固定模具(201)和可動模具(202)實施合模、填充、保壓及冷卻。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成型例如塑料透鏡等樹脂成型品的樹脂成型品的注射成型方法及合模力的確定方法。
技術介紹
通常,當在注射成型模具的可動模具和固定模具中實施合模時,合模力對決定成型品的質量至關重要。例如,在合模力較小的情況下,合模力不敵在注射成型模具的腔室中填充的樹脂的壓力,導致模具分開時產生毛刺。在合模力較大的情況下,在向腔室內填充熔融樹脂的填充工序中,有可能產生氣體不能從腔室充分排出的情況。在合模力較大的情況下,由于模具從合模力受到的損傷以及因該損傷而引起的模具的變形,導致成型品的質量不良及模具的壽命的縮短。例如,在專利文獻1中根據所設定的合模力和檢測出的合模力的關系,確定最佳的合模力。可動側模具的可動壓盤和固定側模具的固定壓盤,通過引導可動壓盤的移動的多個連接桿相連接。在一個連接桿設有合模力傳感器。該合模力傳感器檢測連接桿的變形,根據該合模力傳感器的檢測數據確定最佳的合模力。現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2-206499號公報
技術實現思路
專利技術要解決的問題雖然合模力的重要性已經得到普遍認識,但是該合模力的最佳值大部分是根據現場作業者的感覺或者作業者的經驗或者試誤法(tryanderror)決定的,并且沒有這樣決定的最佳值是否真正最適合成型品的標準。在專利文獻1中,檢測數據有可能根據開模的彈簧或者模具的大小或者澆道流道等的條件而變化。因此,根據檢測數據確定的合模力是否最適合于成型品尚不明確。因此,導致產生轉印不良和毛刺。本專利技術正是鑒于這些情況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樹脂成型品的注射成型方法及合模力的確定方法,能夠在不產生轉印不良和毛刺的情況下成型塑料透鏡等樹脂成型品。用于解決問題的手段本專利技術的樹脂成型品的注射成型方法的一個方式,以規定的合模力將第1模具和第2模具閉合,在形成于所述第1模具和所述第2模具之間的腔室內填充熔融樹脂,然后實施保壓及冷卻,將所述第1模具和所述第2模具分開,以根據冷卻工序時的所述腔室內的壓力呈現出最小壓力、而且從多個樣本中確定的所述樣本而預先確定的合模力,對所述第1模具和所述第2模具實施合模、填充、保壓及冷卻。本專利技術的樹脂成型品的注射成型方法的一個方式,以規定的合模力將第1模具和第2模具閉合,在形成于所述第1模具和所述第2模具之間的腔室內填充熔融樹脂,然后實施保壓及冷卻,將所述第1模具和所述第2模具分開,實質上使用冷卻工序時的所述腔室內的壓力呈現出最小壓力、而且從多個樣本中確定的所述樣本作為合模力,對所述第1模具和所述第2模具實施合模、填充、保壓及冷卻。本專利技術的樹脂成型品的注射成型方法的一個方式,以規定的合模力將第1模具和第2模具閉合,在形成于所述第1模具和所述第2模具之間的腔室內填充熔融樹脂,然后實施保壓及冷卻,將所述第1模具和所述第2模具分開,根據針對多個合模力的樣本分別測定冷卻工序時的壓力的測定結果,在所述第1模具和所述第2模具的合模狀態下保持所述第1模具和所述第2模具的接觸面的接觸狀態,抑制被填充在所述腔室內的樹脂從所述腔室通過微小凹部和排出口向外部排出,而且使得能夠進行所述腔室內的氣體的排出,利用為了所述抑制及所述排出而確定的合模力,實施填充、保壓及冷卻,所述微小凹部是將所述第1模具和所述第2模具中的至少一方的接觸面切入而形成的,所述排出口在所述第1模具和所述第2模具的合模狀態下與所述外部連通。本專利技術的合模力的確定方法的一個方式,以規定的合模力將第1模具和第2模具閉合,在形成于所述第1模具和所述第2模具之間的腔室內填充熔融樹脂,然后實施保壓及冷卻,將所述第1模具和所述第2模具分開,所述合模力的確定方法包括如下確定工序:針對所述合模力的多個樣本分別測定在冷卻工序時的所述腔室內的壓力,根據測定結果確定實質的所述合模力。專利技術效果根據本專利技術,能夠提供樹脂成型品的注射成型方法及合模力的確定方法,能夠在不產生轉印不良和毛刺的情況下成型塑料透鏡等樹脂成型品。附圖說明圖1是說明用于實施本專利技術的第1實施方式的樹脂成型品的注射成型方法的注射成型模具的概要的說明圖。圖2是將第1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型模具的腔室附近的結構放大示出的縱剖面圖。圖3是示出第1實施方式的由注射成型模具的壓力傳感器檢測的成型工序的一個周期的壓力波形的特性圖。圖4是示出第1實施方式的從注射成型模具的氣體排出口產生毛刺的狀態的縱剖面圖。圖5是示出第1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型模具的氣體排出口被封堵的狀態的縱剖面圖。圖6是示出第1實施方式的合模力確定工序的流程圖,該工序用于確定注射成型模具的適當的合模力。圖7是示出用于說明第1實施方式的合模力確定工序的殘留壓力和合模力的關系的特性圖,該工序用于確定注射成型模具的適當的合模力。圖8是示出第1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型模具的第1變形例的縱剖面圖。圖9是示出第1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型模具的第2變形例的縱剖面圖。圖10是示出第1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型模具的第3變形例的縱剖面圖。圖11是說明實施本專利技術的第2實施方式的樹脂成型品的注射成型方法的注射成型模具的概要的說明圖。圖12是示出第2實施方式的合模力確定工序的流程圖,該工序用于確定可獲取多個的注射成型模具的適當的合模力。圖13是示出用于說明第2實施方式的合模力確定工序的殘留壓力和合模力的關系的特性圖,該工序用于確定可獲取多個的注射成型模具的適當的合模力。具體實施方式[第1實施方式](結構)圖1、圖2、圖3、圖4、圖5、圖6及圖7示出本專利技術的第1實施方式。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樹脂成型品,以光學元件為例進行說明。如圖1所示,注射成型模具100具有隔著分型線(下面稱為P.L)相互面對地對置配置的固定模具201和可動模具202。固定模具201是第1模具的一例,可動模具202是第2模具的一例。該固定模具201和可動模具202分別安裝于未圖示的注射成型機的壓盤,隨著注射成型機的模具開閉動作,可動模具202隔著P.L相對于固定模具201進行開閉。如圖1所示,固定模具201具有固定安裝板101和固定模具板102。固定安裝板101和固定模具板102是固定模具201的主體。如圖2所示,構成成型品的腔室1的一部分的鑲塊即固定鑲塊5插入固定模具板102的內部。如圖1所示,可動模具202具有可動模具板103、可動支撐板104、墊片塊105、可動安裝板106、和突出板107。可動模具板103、可動支撐板104、墊片塊105、可動安裝板106和突出板107是可動模具202的主體。如圖2所示,構成成型品的腔室1的一部分的鑲塊即可動鑲塊6插入可動模具板103的內部。在注射成型模具100使成型品成型時,可動模具202相對于固定模具201閉合(合模工序)。由此,由固定模具板102、固定鑲塊5、可動模具板103、可動鑲塊6形成腔室1。如圖1和圖2所示,從未圖示的注射成型機通過澆道8和流道3和澆口2向該腔室1中填充熔融樹脂(填充工序)。然后,對包含熔融樹脂的注射成型模具100實施保壓(保壓工序),對包含熔融樹脂的注射成型模具100實施冷卻(冷卻工序)。由此,熔融樹脂固化,形成期望的成型品。然后,可動模具202相對于固定模具201分開,從腔室1取出成型品(開模/取出工序)。從合模工序到開模/取出工序的工序成為注射成型的一個周期。如圖2所示,注射成型模具100具有連通腔室1的氣體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樹脂成型品的注射成型方法,以規定的合模力將第1模具和第2模具閉合,在形成于所述第1模具和所述第2模具之間的腔室內填充熔融樹脂,然后實施保壓及冷卻,將所述第1模具和所述第2模具分開,其中,以根據冷卻工序時的所述腔室內的壓力呈現出最小壓力、而且從多個樣本中確定的所述樣本而預先確定的合模力,對所述第1模具和所述第2模具實施合模、填充、保壓及冷卻。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2014.06.04 JP 2014-1160331.一種樹脂成型品的注射成型方法,以規定的合模力將第1模具和第2模具閉合,在形成于所述第1模具和所述第2模具之間的腔室內填充熔融樹脂,然后實施保壓及冷卻,將所述第1模具和所述第2模具分開,其中,以根據冷卻工序時的所述腔室內的壓力呈現出最小壓力、而且從多個樣本中確定的所述樣本而預先確定的合模力,對所述第1模具和所述第2模具實施合模、填充、保壓及冷卻。2.一種樹脂成型品的注射成型方法,以規定的合模力將第1模具和第2模具閉合,在形成于所述第1模具和所述第2模具之間的腔室內填充熔融樹脂,然后實施保壓及冷卻,將所述第1模具和所述第2模具分開,其中,實質上使用冷卻工序時的所述腔室內的壓力呈現出最小壓力、而且從多個樣本中確定的所述樣本作為合模力,對所述第1模具和所述第2模具實施合模、填充、保壓及冷卻。3.一種樹脂成型品的注射成型方法,以規定的合模力將第1模具和第2模具閉合,在形成于所述第1模具和所述第2模具之間的腔室內填充熔融樹脂,然后實施保壓及冷卻,將所述第1模具和所述第2模具分開,其中,根據針對多個合模力的樣本分別測定冷卻工序時的壓力的測定結果,在所述第1模具和所述第2模具的合模狀態下保持所述第1模具和所述第2模具的接觸面的接觸狀態,抑制被填充在所述腔室內的樹脂從...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菊森一洋,
申請(專利權)人:奧林巴斯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日本;JP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