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鋸片打刺裝置,包括設置于工作臺上的定位柱、壓緊裝置、空間刀片裝置和PLC控制器,鋸片置于定位柱的頂部位置,壓緊裝置壓緊或者松開鋸片,PLC控制器連接并控制定位柱、壓緊裝置和空間刀片裝置;以定位柱的軸向為Z向,定位柱面向操作人員的一側為Y軸,垂直于Y軸和Z軸的為X軸,空間刀片裝置包括Y向運動裝置、XZ向運動裝置、加工動力源和刀片;加工動力源固定在XZ向運動裝置上,并且刀片固定在加工動力源上,同時刀片位于鋸片的加工位置上方。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鋸片打刺裝置,能夠自動實現對鋸片的進行自動定位、壓緊、表面打斜刺,即空間打刺,從而達到提高生產效率的目的。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鋸片打刺裝置
,特別是涉及鋸片打刺裝置。
技術介紹
現有的鋸片在加工過程中,需要在其中一個零件的外表面打刺,從而實現鋸片的組裝以及使用,但是現有的鋸片打刺依靠人工操作,操作時間較長,并且勞動強度較高,加工周期較長。現有技術中,申請公布號為CN104647067A的專利申請公開了名稱為空間傾斜孔系加工裝置,由基礎角鐵、定位銷、標準對刀塊、工藝壓塊及分度定位銷組成,所述的基礎角鐵為半圓形,且設計有一弧形槽,沿弧形槽兩側安裝工藝壓塊,標準對刀塊通過定位銷固定在基礎角鐵上,分度定位銷沿弧形槽周向分度定位工件。工件通過基礎角鐵的弧形槽徑向定位和分度定位銷的周向分度定位,實現工件穩固定位。本技術的結構可廣泛用于圓弧型工件上規律分布的空間傾斜孔系在普通或數控鏜床上的加工。安裝使用方便快捷,定位穩固、分度準確,可有效保證空間傾斜孔系的加工精度、位置關系及表面質量要求。該裝置安裝操作簡便,對操作者技能水平要求低。在線加工時操作者勞動強度低,裝置成本低廉。但是該空間傾斜孔系加工裝置主要用于對大型零件的加工,諸如大型筋條、型材的斜孔加工,對于小型零件,斜孔以及打刺的設備并沒有公開的技術。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了鋸片打刺裝置,其目的在于能夠自動實現對鋸片的進行自動定位、壓緊、表面打斜刺,即空間刺,實現鋸片表面斜刺的自動加工,從而達到提高生產效率的目的。本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鋸片打刺裝置,包括設置于工作臺上的定位柱、壓緊裝置、空間刀片裝置和PLC控制器,鋸片置于定位柱的頂部位置,壓緊裝置壓緊或者松開鋸片,PLC控制器連接并控制定位柱、壓緊裝置和空間刀片裝置;以定位柱的軸向為Z向,定位柱面向操作人員的一側為Y軸,垂直于Y軸和Z軸的為X軸,空間刀片裝置包括Y向運動裝置、XZ向運動裝置、加工動力源和刀片,其中Y向運動裝置和XZ向運動裝置相互連接,并且分別連接在PLC控制器上;加工動力源固定在XZ向運動裝置上,并且刀片固定在加工動力源上,同時刀片位于鋸片的加工位置上方。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在于,加工動力源包括加工氣缸和氣錘,加工氣缸和氣錘通過設置于該兩者之間的墊板平行地固定成為一個整體結構,該整體結構通過刀桿固定刀片;整體結構與刀桿之間還連接有彈簧;加工氣缸和氣錘分別連接PLC控制器。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在于,刀片為長條形,并且其高度方向可調整地連接在刀桿上,刀桿上設有豎直方向的刀孔,刀片穿過刀孔,并且通過設置刀桿側面的刀連接螺桿頂緊或調解刀片。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在于,Y向運動裝置包括Y向底板和Y向運動氣缸,Y向運動氣缸固定在Y向底板上;XZ向運動裝置包括X向底板和旋轉板、XZ向導向裝置,X向底板的一端固定Y向底板,另一端活動地連接旋轉板,并且連接旋轉板的一端靠近定位柱;XZ向導向裝置連接在旋轉板的自由端;X向底板上設有一組對稱的扇形凹槽,每一個扇形凹槽內連接一個螺栓,從而保證固定在X向底板上的裝置相對于Y向運動裝置產生XY方向的位移;加工動力源連接在旋轉板靠近XZ向導向裝置的一端;Y向運動裝置和XZ向運動裝置分別連接PLC控制器。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旋轉板與Y向底板之間設有支撐螺栓裝置,支撐螺栓裝置包括固定塊和調節螺桿,固定塊固定在旋轉板上,調節螺桿穿過固定塊從旋轉板上方延伸至Y向底板頂部位置。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在于,XZ向導向裝置包括XZ向氣缸、伸縮軸和支架,XZ向氣缸通過鉸支座活動地連接在X向底板,從而便于伸縮軸隨旋轉板旋轉;支架固定在旋轉板的上方,伸縮軸連接在XZ向氣缸和支架之間;此外XZ向氣缸連接PLC控制器。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旋轉板通過旋轉支座連接在X向底板上旋轉,旋轉支座的左右兩個側面上設有豎直U形槽,豎直U形槽的橫向位置設有連接軸,豎直U形槽的頂部位置方向上設有螺栓調節手柄,螺栓調節手柄調節并且壓緊連接軸。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在于,壓緊裝置包括壓塊、壓緊氣缸和壓緊底座,壓緊氣缸通過壓緊底座連接在工作臺上,壓塊連接在壓緊氣缸上下移動,并且壓塊位于定位柱的正上方上下移動;此外壓緊氣缸連接PLC控制器。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在于,定位柱底部還連接減速裝置,減速裝置包括減速電機和減速軸,減速軸連接定位柱,減速軸與定位柱之間還設有摩托車剎車總成,摩托車剎車總成依次連接剎車氣缸和PLC控制器。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在于,PLC控制器的操作界面包括剎車控制模塊、壓片控制模塊、刀片作動模塊、參數輸入模塊、基體轉動模塊、手動打刺開始模塊、雙排磨輪模塊和單排開始模塊,其中刀片作動模塊包括刀前伸模塊、刀下降模塊和刀外移模塊。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的鋸片打刺裝置,將鋸片采用定位柱定位,壓緊裝置壓緊,以及空間刀片裝置對其進行加工,上述三種裝置同時連接PLC控制器上,當鋸片在定位柱上采用壓緊裝置壓緊后,空間刀片裝置在其Y向運動裝置、XZ向運動裝置、加工動力源和刀片的共同作用下對鋸片進行打刺。每一塊鋸片只需一系列動作程序就可以完成沿其周向的若干刺的加工,效率較高。此外,該加工裝置還適用于小型空間斜孔的加工,其本身制造成本較低,使用性能較強。附圖說明圖1為鋸片打刺裝置的實施例的一個方向的三維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實施例的另一個方向的三維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1的實施例的刀片的三維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1的實施例的主視圖;圖5為圖1的實施例的俯視圖;圖6為圖1的實施例的空間刀片裝置的一個方向的三維結構示意圖;圖7為圖6的實施例的另一個方向的三維結構示意圖;圖8為圖6的實施例的主視圖;圖9為圖6的實施例的俯視圖;圖10為鋸片打刺裝置的剎車裝置的一個實施例的三維結構示意圖;圖11為PLC控制器的控制界面的一個實施例;其中:1-工作臺,2-定位柱,3-壓緊裝置,31-壓塊,32-壓緊氣缸,33-壓緊氣缸底座;4-減速裝置,41-減速電機,42-減速軸;5-摩托車剎車總成,51-剎車盤,52-電磁閥,53-支撐,54-剎車氣缸,55-剎車叉,56-剎車支架;6-Y向運動裝置,61-Y向運動氣缸;7-加工氣缸,8-氣錘,9-墊板,10-刀桿,101-刀孔,102-刀連接螺桿;11-刀片;12-傾斜滑塊,13-彈簧,131-螺桿一,132-螺桿二;14-Y向底板,15-X向底板,151-扇形凹槽,152-螺栓;16-X向底板,161-X向底板,162-連接螺栓;17-XZ向導向裝置,171-XZ向氣缸,172-伸縮軸,173-支架;18-PLC控制器,19-鋸片,20-鉸支座,21-支撐螺栓裝置,211-固定塊,212-調節螺桿;22-半工字型支架,23-增強塊,24-旋轉支座,241-豎直U形槽,242-豎直傾斜滑軌;25-連接軸,26-螺栓調節手柄。具體實施方式為了加深對本技術的理解,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進一步說明,該實施例僅用于解釋本技術,并不對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構成限定。如圖1和圖2所示,鋸片打刺裝置,包括設置于工作臺1上的定位柱2、壓緊裝置3、空間刀片裝置和PLC控制器18,鋸片19置于定位柱2的頂部位置,壓緊裝置3壓緊或者松開鋸片19,PLC控制器18連接并控制定位柱2、壓緊裝置3和空間刀片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鋸片打刺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設置于工作臺(1)上的定位柱(2)、壓緊裝置(3)、空間刀片裝置和PLC控制器(18),鋸片(19)置于定位柱(2)的頂部位置,所述壓緊裝置(3)壓緊或者松開鋸片(19),所述PLC控制器(18)連接并控制定位柱(2)、壓緊裝置(3)和空間刀片裝置;以定位柱(2)的軸向為Z向,所述定位柱(2)面向操作人員的一側為Y軸,垂直于Y軸和Z軸的為X軸,所述空間刀片裝置包括Y向運動裝置(6)、XZ向運動裝置、加工動力源和刀片(11),其中所述Y向運動裝置(6)和XZ向運動裝置相互連接,并且分別連接在PLC控制器(18)上;所述加工動力源固定在XZ向運動裝置上,所述刀片(11)固定在加工動力源上,同時所述刀片(11)位于鋸片(19)的加工位置上方。
【技術特征摘要】
1.鋸片打刺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設置于工作臺(1)上的定位柱(2)、壓緊裝置(3)、空間刀片裝置和PLC控制器(18),鋸片(19)置于定位柱(2)的頂部位置,所述壓緊裝置(3)壓緊或者松開鋸片(19),所述PLC控制器(18)連接并控制定位柱(2)、壓緊裝置(3)和空間刀片裝置;以定位柱(2)的軸向為Z向,所述定位柱(2)面向操作人員的一側為Y軸,垂直于Y軸和Z軸的為X軸,所述空間刀片裝置包括Y向運動裝置(6)、XZ向運動裝置、加工動力源和刀片(11),其中所述Y向運動裝置(6)和XZ向運動裝置相互連接,并且分別連接在PLC控制器(18)上;所述加工動力源固定在XZ向運動裝置上,所述刀片(11)固定在加工動力源上,同時所述刀片(11)位于鋸片(19)的加工位置上方。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鋸片打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動力源包括加工氣缸(7)和氣錘(8),所述加工氣缸(7)和氣錘(8)通過設置于該兩者之間的墊板(9)平行地固定成為一個整體結構,該整體結構通過刀桿(10)固定刀片(11);所述整體結構與刀桿(10)之間還連接有彈簧(13);所述加工氣缸(7)和氣錘(8)分別連接PLC控制器(18)。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鋸片打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11)為長條形,并且其高度方向可調整地連接在刀桿(10)上,所述刀桿(10)上設有豎直方向的刀孔(101),所述刀片(11)穿過刀孔(101),并且通過設置刀桿(10)側面的刀連接螺桿(102)頂緊或調解刀片。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鋸片打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Y向運動裝置(6)包括Y向底板(14)和Y向運動氣缸(61),所述Y向運動氣缸(61)固定在Y向底板(14)上;所述XZ向運動裝置包括X向底板(15)和旋轉板(16)、XZ向導向裝置(17),所述X向底板(15)的一端固定Y向底板(14),另一端活動地連接旋轉板(16),并且連接所述旋轉板(16)的一端靠近定位柱(2);所述XZ向導向裝置(17)連接在旋轉板(16)的自由端;所述X向底板(15)上設有一組對稱的扇形凹槽(151),每一個所述扇形凹槽(151)內連接一個螺栓(152),從而保證固定在X向底板(15)上的裝置相對于Y向運動裝置產生XY方向的位移;所述加工動力源連接在旋轉板(16)靠近XZ向導向裝置(17)的一端;所述Y向運動裝置(6)和XZ向運動裝置分別連接PL...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秦英禮,
申請(專利權)人:秦英禮,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