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建筑用的錨桿施工裝置,包括螺母、止漿塞、錨桿通孔、密封墊、鉆頭孔、注漿通氣口、墊板、間隔器、桿體、旋轉套筒、旋轉套筒通孔、鉆頭,所述注漿通氣口設置在錨桿施工裝置本體的頂部,所述螺母設置在注漿通氣口的下方,所述墊板設置在螺母的下方,所述止漿塞設置在墊板的下方,所述間隔器設置在止漿塞的下方,所述桿體連接在間隔器的底部,所述錨桿通孔設置在桿體的表面,所述旋轉套筒設置在桿體的內部,所述旋轉套筒通孔設置在旋轉套筒的表面,所述密封墊設置在旋轉套筒的底部,所述鉆頭設置在錨桿施工裝置本體的底部,所述鉆頭孔設置在鉆頭的表面。該建筑用的錨桿施工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造價低,安全高效。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建筑施工裝置
,具體涉及一種建筑用的錨桿施工裝置。
技術介紹
錨桿是當代煤礦當中巷道支護的最基本的組成部分,他將巷道的圍巖加固在一起,使圍巖自身支護自身。現在錨桿不僅用于礦山,也用于工程技術中,對邊坡,隧道,壩體進行主體加固。錨桿作為深入地層的受拉構件,它一端與工程構筑物連接,另一端深入地層中,整根錨桿分為自由段和錨固段,自由段是指將錨桿頭處的拉力傳至錨固體的區域,其功能是對錨桿施加預應力;錨固段是指水泥漿體將預應力筋與土層粘結的區域,其功能是將錨固體與土層的粘結摩擦作用增大,增加錨固體的承壓作用,將自由段的拉力傳至土體深處。隨著土地資源被世界各國逐漸重視起來,空氣質量也成人人們非常重視的課題,因此建筑物的高層化,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居住處控制質量的最為有效的方法之一。錨桿是基坑建設的重要建筑材料之一,它直接影響著基坑的質量,如何提高錨桿的抗拔承載力是降低錨桿使用量提高基坑質量的重要因素。然而現有的錨桿一般不具備自鉆的功能,而且現有的自鉆功能的錨桿,吹灰功能較差,而且注漿時效率較低,因此我們需要一款新型建筑用的錨桿施工裝置,來滿足人們的需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建筑用的錨桿施工裝置,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建筑用的錨桿施工裝置,包括錨桿施工裝置本體、螺母、止漿塞、錨桿通孔、密封墊、鉆頭孔、注漿通氣口、墊板、間隔器、桿體、旋轉套筒、旋轉套筒通孔、鉆頭,所述注漿通氣口設置在錨桿施工裝置本體的頂部,所述螺母設置在注漿通氣口的下方,所述墊板設置在螺母的下方,所述止漿塞設置在墊板的下方,所述間隔器設置在止漿塞的下方,所述桿體連接在間隔器的底部,所述桿體的表面設有外螺紋,所述錨桿通孔設置在桿體的表面,所述旋轉套筒設置在桿體的內部,所述旋轉套筒通孔設置在旋轉套筒的表面,所述密封墊設置在旋轉套筒的底部,所述鉆頭設置在錨桿施工裝置本體的底部,所述鉆頭孔設置在鉆頭的表面。優選的,所述錨桿施工裝置本體頂部設有螺紋,且錨桿施工裝置本體通過螺紋與螺母轉動連接。優選的,所述墊板中部的表面設有通孔。本技術的技術效果和優點:該建筑用的錨桿施工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造價低,安全高效;錨桿通孔和旋轉套筒通孔的設置能夠有利于進行吹灰和注漿,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施工質量;間隔器的設置能夠在注漿過程中有效的將鉆洞封閉,提高了注漿以及凝固的質量;旋轉套筒的設置有利于在進行吹灰過程中氣體的流通以及在注漿過程中漿液的流動;密封墊的設置能夠使旋轉套筒的底部和錨桿施工裝置本體的密封性更好。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錨桿施工裝置本體;2、螺母;3、止漿塞;4、外螺紋;5、錨桿通孔;6、密封墊;7、鉆頭孔;8、注漿通氣口;9、墊板;10、間隔器;11、桿體;12、旋轉套筒;13、旋轉套筒通孔;14、鉆頭。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本技術提供了如圖1所示的一種建筑用的錨桿施工裝置,包括錨桿施工裝置本體1、螺母2、止漿塞3、錨桿通孔5、密封墊6、鉆頭孔7、注漿通氣口8、墊板9、間隔器10、桿體11、旋轉套筒12、旋轉套筒通孔13、鉆頭14,所述注漿通氣口8設置在錨桿施工裝置本體1的頂部,所述螺母2設置在注漿通氣口8的下方,所述錨桿施工裝置本體1頂部設有螺紋,且錨桿施工裝置本體1通過螺紋與螺母2轉動連接,所述墊板9設置在螺母2的下方,所述墊板9中部的表面設有通孔,所述止漿塞3設置在墊板9的下方,所述間隔器10設置在止漿塞3的下方,所述桿體11連接在間隔器10的底部,所述桿體11的表面設有外螺紋4,所述錨桿通孔5設置在桿體11的表面,所述旋轉套筒12設置在桿體11的內部,所述旋轉套筒通孔13設置在旋轉套筒12的表面,所述密封墊6設置在旋轉套筒12的底部,所述鉆頭14設置在錨桿施工裝置本體1的底部,所述鉆頭孔7設置在鉆頭14的表面。工作原理:該建筑用的錨桿施工裝置在工作時,通過鉆頭14進行鉆孔,在鉆孔結束后,將旋轉套筒12進行旋轉使旋轉套筒通孔13與錨桿通孔5相連通,首先通過注漿通氣口8向桿體11通氣進行吹灰,再通過注漿通氣口8向旋轉套筒12內進行注漿,用于固定的漿就會通過鉆頭孔7和旋轉套筒通孔13以及錨桿通孔5向鉆孔內注漿,間隔器10將鉆孔與外界相隔離,將墊板9和止漿塞3進行安裝,通過螺母2進行固定。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術,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建筑用的錨桿施工裝置,包括錨桿施工裝置本體(1)、螺母(2)、止漿塞(3)、錨桿通孔(5)、密封墊(6)、鉆頭孔(7)、注漿通氣口(8)、墊板(9)、間隔器(10)、桿體(11)、旋轉套筒(12)、旋轉套筒通孔(13)、鉆頭(14),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漿通氣口(8)設置在錨桿施工裝置本體(1)的頂部,所述螺母(2)設置在注漿通氣口(8)的下方,所述墊板(9)設置在螺母(2)的下方,所述止漿塞(3)設置在墊板(9)的下方,所述間隔器(10)設置在止漿塞(3)的下方,所述桿體(11)連接在間隔器(10)的底部,所述桿體(11)的表面設有外螺紋(4),所述錨桿通孔(5)設置在桿體(11)的表面,所述旋轉套筒(12)設置在桿體(11)的內部,所述旋轉套筒通孔(13)設置在旋轉套筒(12)的表面,所述密封墊(6)設置在旋轉套筒(12)的底部,所述鉆頭(14)設置在錨桿施工裝置本體(1)的底部,所述鉆頭孔(7)設置在鉆頭(14)的表面。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建筑用的錨桿施工裝置,包括錨桿施工裝置本體(1)、螺母(2)、止漿塞(3)、錨桿通孔(5)、密封墊(6)、鉆頭孔(7)、注漿通氣口(8)、墊板(9)、間隔器(10)、桿體(11)、旋轉套筒(12)、旋轉套筒通孔(13)、鉆頭(14),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漿通氣口(8)設置在錨桿施工裝置本體(1)的頂部,所述螺母(2)設置在注漿通氣口(8)的下方,所述墊板(9)設置在螺母(2)的下方,所述止漿塞(3)設置在墊板(9)的下方,所述間隔器(10)設置在止漿塞(3)的下方,所述桿體(11)連接在間隔器(10)的底部,所述桿體(11)的表面設有外...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蘇麗,
申請(專利權)人:劉蘇麗,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