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實現同時提高由固體潤滑劑的配合產生的皮膜潤滑性、和皮膜與基底之間的粘合性的帶涂膜的滑動部件以及涂膜形成方法,該目的通過一種涂膜形成方法以及通過該方法形成的帶涂膜的滑動部件解決。所述涂膜形成方法如下:在滑動部件上涂布至少包含粘合劑樹脂和固體潤滑劑的滑動部件用組合物(1)而形成第一涂膜層,接下來不對該第一涂膜層進行干燥,在所述第一涂膜層上涂布至少包含粘合劑樹脂和固體潤滑劑的滑動部件用組合物(2)而形成第二涂膜層,之后進行干燥而形成涂膜,所述涂膜形成方法中,所述第一涂膜層中的滑動部件用組合物(1)中的固體潤滑劑的配合比例(X)在5~35wt%的范圍,所述第二涂膜層中的滑動部件用組合物(2)中的固體潤滑劑的配合比例(Y)在35~65wt%的范圍,所述滑動部件用組合物(1)與所述滑動部件用組合物(2)中含有的固體潤滑劑的配合比例的合計值(X+Y)為85以下。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帶涂膜的滑動部件和涂膜形成方法,具體涉及一種通過在涂膜內使固體潤滑劑的濃度傾斜(傾斜涂層),實現同時兼顧由于固體潤滑劑的配合而產生的皮膜潤滑性、和皮膜與基底之間的粘合性,而且實現簡化工序的一種帶涂膜的滑動部件和涂膜形成方法。
技術介紹
目前,專利文獻1公開了一種滑動部件用組合物,其配合聚酰胺-酰亞胺樹脂、聚酰胺樹脂、聚酰亞胺樹脂、環氧樹脂或酚醛樹脂作為粘合劑樹脂,進而配合聚四氟乙烯(PTFE)等氟化聚合物、二硫化鉬或二硫化鎢作為固體潤滑劑。專利文獻2公開了使用石墨作為固體潤滑劑的技術。但是,存在的問題是,通過固體潤滑劑的配合賦予皮膜潤滑性、以及皮膜與基底之間的粘合性這兩者之間相悖,若提高潤滑性,則必然會導致粘合性下降。固體潤滑劑的配合比例較少時,潤滑性不夠充分,不適合作為滑動部件用組合物。相反,固體潤滑劑的配合比例較多時,粘合性下降,特別是在高負載區域很容易導致皮膜從基底剝落。根據用途不同使上述這些固體潤滑劑的配合量達到最優,通過取得粘合性和潤滑性之間的平衡而實現功能,或者嘗試通過底漆處理等改造基底而改善粘合性。但是,前者的話其兩者兼顧是有界限的,后者的話無法期待粘合性有較大提高。對此,專利文獻3雖然嘗試了配合硅油而使潤滑性大幅提升的功能,但是存在由于配合液體的潤滑劑而使涂膜的粘合性下降的問題。專利文獻4中,雖然將PAI(聚酰胺-酰亞胺)燒結在下層,在其上涂敷了配合固體潤滑劑的PAI,但是存在下述問題。(1)需要干燥工序。必須追加工序,與濕碰(ON)濕涂布相比成本高。(2)下層與上層之間層是完全分離的,層間的粘合性下降,由于下層部沒有固體潤滑劑,所以上層磨損時會失去滑動性。(3)不利于根據上層與下層的相溶性而引起互相混合。(4)在濕碰(ON)濕涂布中,僅下層為PAI時,下層與上層的收縮差距增大,涂裝面中容易產生裂紋。現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7-031501號公報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8-180138號公報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13-234219號公報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05-146366號公報
技術實現思路
專利技術要解決的課題因此,本專利技術第一課題是,提供一種能夠實現同時提高由配合固體潤滑劑所產生的皮膜潤滑性、和皮膜與基底之間的粘合性的帶涂膜的滑動部件。并且本專利技術的第二課題是,提供一種能夠實現同時提高由配合固體潤滑劑所產生的皮膜潤滑性、和皮膜與基底之間的粘合性的帶涂膜的滑動部件的同時,還提供一種能夠實現簡化工序的涂膜形成方法。而且本專利技術的其他課題,通過以下記載而變得清楚。解決課題的方案上述課題通過以下各專利技術得到解決。1.一種帶涂膜的滑動部件,其特征在于,使用至少包含粘合劑樹脂和固體潤滑劑的滑動部件用組合物在滑動部件表面形成多個涂膜層,遠離所述滑動部件表面的一側的涂膜層內的固體潤滑劑的濃度高于接近所述滑動部件表面的一側的涂膜層內的固體潤滑劑的濃度。2.根據所述1記載的帶涂膜的滑動部件,其特征在于,多個涂膜層為兩層,兩層的涂膜層中的上層內固體潤滑劑的濃度高于所述下層內的固體潤滑劑的濃度。3.根據所述1或2中記載的帶涂膜的滑動部件,其特征在于,多個涂膜層中使用的滑動部件用組合物成分相同。4.一種涂膜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如下,在滑動部件上涂布至少包含粘合劑樹脂和固體潤滑劑的滑動部件用組合物(1)而形成第一涂膜層,接下來不對該第一涂膜層進行干燥,而是在所述第一涂膜層上涂布至少包含粘合劑樹脂和固體潤滑劑的滑動部件用組合物(2)而形成第二涂膜層,之后進行干燥而形成涂膜,所述涂膜形成方法中,所述第一涂膜層中的滑動部件用組合物(1)中的固體潤滑劑的配合比例X在5~35wt%的范圍,所述第二涂膜層中的滑動部件用組合物(2)中的固體潤滑劑的配合比例Y在35~65wt%的范圍,所述滑動部件用組合物(1)與所述滑動部件用組合物(2)中含有的固體潤滑劑的配合比例的合計值(X+Y)為85以下。5.根據所述4記載的涂膜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涂膜層與所述第二涂膜層中使用的滑動部件用組合物成分相同。6.一種帶涂膜的滑動部件,其特征在于,是通過所述4或5所述的涂膜形成方法得到的。專利技術效果根據本專利技術,能夠提供一種同時提高由固體潤滑劑的配合產生的皮膜潤滑性、和皮膜與基底之間的粘合性的帶涂膜的滑動部件。并且根據本專利技術,能夠提供一種實現同時提高由固體潤滑劑的配合產生的皮膜潤滑性、和皮膜與基底之間的粘合性的帶涂膜的滑動部件,同時還提供一種能夠實現簡化工序的涂膜形成方法。附圖說明圖1是表示試驗裝置的圖。圖2是表示試驗裝置的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對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帶涂膜的滑動部件>本專利技術的帶涂膜的滑動部件,其特征在于,使用至少包含粘合劑樹脂和固體潤滑劑的滑動部件用組合物,在滑動部件表面形成多個涂膜層,遠離所述滑動部件表面的一側的涂膜層內的固體潤滑劑的濃度高于接近所述滑動部件表面的一側的涂膜層內的固體潤滑劑的濃度。滑動部件用組合物至少包含粘合劑樹脂和固體潤滑劑。作為粘合劑樹脂,沒有特別的限制,例如可以給出聚酰胺-酰亞胺樹脂(PAI)、聚酰胺樹脂(PA)、聚酰亞胺樹脂(PI)、環氧樹脂和酚醛樹脂等示例,可以從上述物質中選擇1種使用,或者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作為固體潤滑劑,沒有特別的限制,例如可以給出如下示例:從聚四氟乙烯(PTFE)、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聚偏二氟乙烯、聚三氟氯乙烯等中選擇的含氟聚合物;選自二硫化鉬或二硫化鎢的二硫化金屬;石墨等;可以從上述物質中選擇1種使用,也可以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本專利技術的帶涂膜的滑動部件使用滑動部件用組合物在滑動部件表面形成多個涂膜層。本專利技術特征在于,遠離所述滑動部件表面的一側的涂膜層內的固體潤滑劑的濃度高于接近所述滑動部件表面的一側的涂膜層內的固體潤滑劑的濃度。優選地,多個涂膜層為兩層,兩層涂膜層中上層內的固體潤滑劑的濃度高于所述下層內的固體潤滑劑的濃度。也就是說,由于遠離滑動部件的一側的涂膜層(成為滑動面的最表面的層;上層)的固體潤滑劑濃度高,所以潤滑性得到提高。另一方面,接近所述滑動部件的一側的涂膜層的濃度低,即涂膜層和滑動部件(基底)的界面中固體潤滑劑濃度低,所以涂膜和基底之間能夠牢固地粘合在一起。本專利技術中,通過固體潤滑劑的配合濃度不同(通過設立濃度梯度),實現了同時提高皮膜潤滑性和皮膜與基底之間的粘合性。在本專利技術中,優選多個涂膜層中使用的滑動部件用組合物成分相同。此處,成分相同意思是構成滑動部件用組合物的組合與化合物相同。例如如果作為粘合劑樹脂選擇的樹脂相同,則是成分相同。而且,作為固體潤滑劑選擇的物質(化合物)相同,則是成分相同。包含其他添加材料時,在其添加材料中使用的物質(化合物)相同,則是成分相同。通過多個涂膜層中使用的滑動部件用組合物成分相同,能夠發揮以下的效果。例如形成兩層的涂膜層時,能夠防止上層與下層之間的膜剝落。該膜剝落在采用后面所述的濕碰(ON)濕涂布時,由于上層與下層成分相同且界面消失,所以能夠進一步防止上層、下層之間的膜剝落。而且多個涂膜層中使用的滑動部件用組合物彼此存在相溶性時,在采用后面所述的濕碰(ON)濕涂布的情況下,能夠使上層和下層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帶涂膜的滑動部件,其特征在于,使用至少包含粘合劑樹脂和固體潤滑劑的滑動部件用組合物在滑動部件表面形成多個涂膜層,遠離所述滑動部件表面的一側的涂膜層內的固體潤滑劑的濃度高于接近所述滑動部件表面的一側的涂膜層內的固體潤滑劑的濃度。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2014.05.16 JP 2014-1023411.一種帶涂膜的滑動部件,其特征在于,使用至少包含粘合劑樹脂和固體潤滑劑的滑動部件用組合物在滑動部件表面形成多個涂膜層,遠離所述滑動部件表面的一側的涂膜層內的固體潤滑劑的濃度高于接近所述滑動部件表面的一側的涂膜層內的固體潤滑劑的濃度。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涂膜的滑動部件,其特征在于,多個涂膜層為兩層,兩層的涂膜層中的上層內的固體潤滑劑的濃度高于所述下層內的固體潤滑劑的濃度。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帶涂膜的滑動部件,其特征在于,多個涂膜層中使用的滑動部件用組合物成分相同。4.一種涂膜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如下,在滑動部件上涂布至少包含粘合劑樹脂和固體潤滑劑的滑動部件用組合物(1...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山崎裕次郎,
申請(專利權)人:NOK克魯勃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日本;JP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