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為大面積回填土均勻沉降方法,包括如下步驟:于回填坑的坑低均勻設置有于頂端設置頂端擋塊的若干振動柱,并于回填坑內從上到下依次設置以振動柱為導向的第一落土板和第二落土板,第二落土板面積大于第一落土板,二者上均開設有落土孔;于回填坑的側壁設置與第二落土板相對應的阻擋塊,振動柱連接振動設備,第一落土板連接升降設備;填土過程中,回填土通過第一落土板和第二落土板進入回填坑底部,此時回填土通過第一落土板和第二落土板上分別開設的落土孔進入回填坑,回填土落入速度均勻,且回填土落入過程中,振動設備通過振動柱進行振動保證回填土的回填均勻度。本發明專利技術的大面積回填土均勻沉降方法能保證回填過程中不存在導致塌陷間隙。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城市廣場建設
,具體的,其展示一種大面積回填土均勻沉降方法。
技術介紹
在城市廣場建設
中,部分場合需要將建設區域挖空進行特點基礎建造后將挖掘出的土進行回填,特別上較大面積的回填場合,現階段的回填方式無法保證回填土的均勻沉降,導致回填土中存在較大空隙,容易導致建成后廣場部分區域塌陷。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大面積回填土均勻沉降方法來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保證回填過程中不存在導致塌陷間隙的大面積回填土均勻沉降方法。本專利技術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上述目的:一種大面積回填土均勻沉降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于回填坑的坑低均勻設置有于頂端設置頂端擋塊的若干振動柱,并于回填坑內從上到下依次設置以所述振動柱為導向的第一落土板和第二落土板,所述第二落土板面積大于所述第一落土板,二者上均開設有落土孔,且所述第一落土板和所述第二落土板通過連接桿連接;2)于所述回填坑的側壁設置與所述第二落土板相對應的阻擋塊,振動柱連接振動設備,所述第一落土板連接升降設備;3)底坑填土:填土過程中,回填土通過所述第一落土板和所述第二落土板進入所述回填坑底部,此時回填土通過所述第一落土板和所述第二落土板上分別開設的落土孔進入所述回填坑,回填土落入速度均勻,且回填土落入過程中,所述振動設備通過所述振動柱進行振動保證回填土的回填均勻度;4)回填土填入過程中,通過所述升降設備,所述第一落土板和所述第二落土板隨填土節奏緩升,到達所述阻擋塊位置時,通過所述阻擋塊,所述第二落土板脫離所述第一落土板;5)上坑填土:回填土填入過程中,通過所述升降設備,所述第一落土板隨填土節奏緩升,回填土落于所述第二落土板上端,通過所述振動柱振動,部分回填土通過所述第二落土板的所述落土孔進入所述第二落土板下方,大部分回填土填設于所述第二落土板上方,并對所述第二落土板進行向下壓持,保證所述第二落土板下方的回填土的回填密度;6)回填土填入過程中,通過所述升降設備,所述第一落土板隨填土節奏上升并到達所述頂端擋塊位置后停止上升;7)繼續回填土填入,直至填滿所述回填坑,振動設備繼續振動4h-8h后完成回填。進一步的,步驟1)中,所述回填坑底部開設有排水道,且所述回填坑底部鋪設有覆蓋所述排水道的土工布。進一步的,所述回填坑的側壁設有防水土流失壁。進一步的,所述防水土流失壁由設置于所述回填坑的側壁鉛垂的網格件、以及填設于所述網格件和所述回填坑的側壁間的防水土流失體。進一步的,所述網格件由網格布或鐵絲網構成。進一步的,所述防水土流失體由鵝卵石構成。進一步的,所述網格件和所述回填坑的側壁間的距離不小于30mm。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大面積回填土均勻沉降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過設置振動柱,其與振動設備連接,在回填土填入過程中進行振動,保證回填土的回填均勻度;2)通過設置第一落土板和第二落土板,第二落土板面積大于第一落土板且二者上均開設有落土孔,第一落土板和第二落土板于升降設備作用下以振動柱為導向且與填土節奏相對應進行緩升,此時回填土通過第一落土板和第二落土板上分別開設的落土孔進入回填坑,回填土落入速度均勻;3)通過設置阻擋塊,其用于限定所述第二落土板的上升距離,第二落土板到達阻擋塊位置時,與第一落土板脫離;4)通過設置頂端擋塊,其用于限定所述第一落土板的上升距離,避免第一落土板脫離回填坑;5)通過于回填坑底部開設有排水道且回填坑底部鋪設有覆蓋排水道的土工布,其用于回填坑后期使用的排水和排水過程中的防水土流失;6)通過設置防水土流失壁,其方便回填坑后期使用的排水和排水過程中的防水土流失。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之一;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之二;圖中數字表示:100回填坑;1振動柱,11頂端擋塊;2第一落土板;3第二落土板;4阻擋塊;5排水道;6土工布;7防水土流失壁,71網格件,72防水土流失體。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請參閱圖1-2,其展示一種能保證回填過程中不存在導致塌陷間隙的大面積回填土均勻沉降方法;大面積回填土均勻沉降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于回填坑100的坑低均勻設置有于頂端設置頂端擋塊11的振動柱1,并于回填坑100內從上到下依次設置以振動柱1為導向的第一落土板2和第二落土板3,第二落土板3面積大于第一落土板2,二者上均開設有落土孔(圖中未展示),且第一落土板2和第二落土板3通過連接桿21連接;2)于回填坑100的側壁設置與第二落土板3相對應的阻擋塊4,振動柱1連接振動設備(圖中未展示),第一落土板2連接升降設備(圖中未展示);3)底坑填土:填土過程中,回填土通過第一落土板2和第二落土板3進入回填坑100底部,此時回填土通過第一落土板2和第二落土板3上分別開設的落土孔(圖中未展示)進入回填坑100,回填土落入速度均勻,且回填土落入過程中,振動設備(圖中未展示)通過振動柱1進行振動保證回填土的回填均勻度;4)回填土填入過程中,通過升降設備(圖中未展示),第一落土板2和第二落土板3隨填土節奏緩升,到達阻擋塊4位置時,通過阻擋塊4,第二落土板3脫離第一落土板2;5)上坑填土:回填土填入過程中,通過升降設備(圖中未展示),第一落土板2隨填土節奏緩升,回填土落于第二落土板3上端,通過振動柱1振動,部分回填土通過第二落土板3的落土孔(圖中未展示)進入第二落土板3下方,大部分回填土填設于第二落土板3上方,并對第二落土板3進行向下壓持,保證第二落土板3下方的回填土的回填密度;6)回填土填入過程中,通過升降設備(圖中未展示),第一落土板2隨填土節奏上升并到達頂端擋塊11位置后停止上升;7)繼續回填土填入,直至填滿回填坑,振動設備(圖中未展示)繼續振動4h-8h后完成回填。其中:振動柱1的數量可依據回填坑100的規格和振動設備(圖中未展示)的功率設定,本實施例不進行限定;步驟7)中,繼續振動時間本實施例不進行限定,本實施例僅提出一個較為合理的時間段;步驟1)中,回填坑100底部開設有排水道5,且回填坑100底部鋪設有覆蓋排水道5的土工布6;回填坑100的側壁設有防水土流失壁7;防水土流失壁7由設置于回填坑100的側壁鉛垂的網格件71、以及填設于網格件71和回填坑100的側壁間的防水土流失體72;網格件71由網格布或鐵絲網構成;防水土流失體72由鵝卵石構成;網格件71和回填坑100的側壁間的距離至少為30mm;本實施例中列舉的網格件71和防水土流失體72僅為本實施例的表現形式,而非將網格件71和防水土流失體72的構成體限定于本實施例列舉的種類;網格件71和回填坑100的側壁間的距離可按照回填坑規格進行設置,本實施例僅指出網格件71和回填坑100的側壁間的距離小于30mm會導致防水土流失壁7的防水土流失效果較差。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施例的一種大面積回填土均勻沉降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過設置振動柱1,其與振動設備(圖中未展示)連接,在回填土填入過程中振動設備(圖中未展示)進行振動并將振動傳遞至振動柱1,保證回填土的回填均勻度;2)通過設置第一落土板2和第二落土板3,第二落土板3面積大于第一落土板3且二者上均開設有落土孔(圖中未展示),第一落土板2和第二落土板3于升降設備(圖中未展示)作用下以振動柱1為導向且與填土節奏相對應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大面積回填土均勻沉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1)于回填坑的坑低均勻設置有于頂端設置頂端擋塊的若干振動柱,并于回填坑內從上到下依次設置以所述振動柱為導向的第一落土板和第二落土板,所述第二落土板面積大于所述第一落土板,二者上均開設有落土孔,且所述第一落土板和所述第二落土板通過連接桿連接;2)于所述回填坑的側壁設置與所述第二落土板相對應的阻擋塊,振動柱連接振動設備,所述第一落土板連接升降設備;3)底坑填土:填土過程中,回填土通過所述第一落土板和所述第二落土板進入所述回填坑底部,此時回填土通過所述第一落土板和所述第二落土板上分別開設的落土孔進入所述回填坑,回填土落入速度均勻,且回填土落入過程中,所述振動設備通過所述振動柱進行振動保證回填土的回填均勻度;4)回填土填入過程中,通過所述升降設備,所述第一落土板和所述第二落土板隨填土節奏緩升,到達所述阻擋塊位置時,通過所述阻擋塊,所述第二落土板脫離所述第一落土板;5)上坑填土:回填土填入過程中,通過所述升降設備,所述第一落土板隨填土節奏緩升,回填土落于所述第二落土板上端,通過所述振動柱振動,部分回填土通過所述第二落土板的所述落土孔進入所述第二落土板下方,大部分回填土填設于所述第二落土板上方,并對所述第二落土板進行向下壓持,保證所述第二落土板下方的回填土的回填密度;6)回填土填入過程中,通過所述升降設備,所述第一落土板隨填土節奏上升并到達所述頂端擋塊位置后停止上升;7)繼續回填土填入,直至填滿所述回填坑,振動設備繼續振動4h?8h后完成回填。...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大面積回填土均勻沉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1)于回填坑的坑低均勻設置有于頂端設置頂端擋塊的若干振動柱,并于回填坑內從上到下依次設置以所述振動柱為導向的第一落土板和第二落土板,所述第二落土板面積大于所述第一落土板,二者上均開設有落土孔,且所述第一落土板和所述第二落土板通過連接桿連接;2)于所述回填坑的側壁設置與所述第二落土板相對應的阻擋塊,振動柱連接振動設備,所述第一落土板連接升降設備;3)底坑填土:填土過程中,回填土通過所述第一落土板和所述第二落土板進入所述回填坑底部,此時回填土通過所述第一落土板和所述第二落土板上分別開設的落土孔進入所述回填坑,回填土落入速度均勻,且回填土落入過程中,所述振動設備通過所述振動柱進行振動保證回填土的回填均勻度;4)回填土填入過程中,通過所述升降設備,所述第一落土板和所述第二落土板隨填土節奏緩升,到達所述阻擋塊位置時,通過所述阻擋塊,所述第二落土板脫離所述第一落土板;5)上坑填土:回填土填入過程中,通過所述升降設備,所述第一落土板隨填土節奏緩升,回填土落于所述第二落土板上端,通過所述振動柱振動,部分回填土通過所述第二落土板的所述落土孔進入所述第二落土板下方,...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萍,趙志華,龔偉,沈頎,沈美華,虞丹,汪陽,沈志軍,楊衛衛,殷奎劍,張海波,趙春錦,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工業園區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