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用于背投的補光交互裝置,包括紅外光源、散熱片、用于勻光會聚的光學鏡組和投影鏡頭,其中所述散熱片設置在所述紅外光源的后端,用來為所述紅外光源散熱,所述紅外光源發(fā)射出的紅外光投射到所述光學鏡組上,所述光學鏡組將接收到的紅外光進行勻光會聚后投射到投影鏡頭上,所述投影鏡頭將所述經(jīng)過勻光會聚后的紅外光投影到背投屏幕上。本發(fā)明專利技術還提供了一種用于背投的補光交互系統(tǒng),包括背投屏幕、光學傳感器和所述的補光交互裝置,其中所述的補光交互裝置投射出一個均勻的紅外光,投射在背投屏幕上,然后通過光學傳感器實現(xiàn)人與背投屏幕的交互。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智能交互的
,具體涉及一種用于背投的補光交互裝置及系統(tǒng)。
技術介紹
現(xiàn)有的智能交互式的背投屏幕,客戶很多時候采用背投的設備,如:背投投影儀,DLP屏幕等。如果要做成交互式產(chǎn)品,需要用紅外模組或者邊框,雷達等,而且現(xiàn)有的用于背投的補光裝置投射出的紅外光不夠均勻,而且需要在外部加一些設備,影響美觀和使用。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用于背投的補光交互裝置及系統(tǒng),所述的補光交互裝置投射出一個很均勻的紅外光,投射在投影屏幕上,然后通過光學傳感器實現(xiàn)人與投影屏幕的交互。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用于背投的補光交互裝置,包括紅外光源、散熱片、用于勻光會聚的光學鏡組和投影鏡頭,其中所述散熱片設置在所述紅外光源的后端,用來為所述紅外光源散熱,所述紅外光源發(fā)射出的紅外光投射到所述光學鏡組上,所述光學鏡組將接收到的紅外光進行勻光會聚后投射到所述投影鏡頭上,所述投影鏡頭將所述經(jīng)過勻光會聚后的紅外光投影到背投屏幕上。優(yōu)選的,所述光學鏡組為菲涅爾透鏡。優(yōu)選的,所述紅外光源為紅外LED燈珠。優(yōu)選的,所述投影鏡頭為短焦投影鏡頭。由上面的技術方案可知,本專利技術提供的用于背投的補光交互裝置,其中用于勻光會聚的光學鏡組對紅外光源投射出的紅外光進行勻光會聚,投射出一個均勻的紅外光并通過投影鏡頭投射在背投屏幕上。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了一種用于背投的補光交互系統(tǒng),包括背投屏幕、光學傳感器和上述任一所述的補光交互裝置,其中所述補光交互裝置設置在所述背投屏幕的后端,用于為所述背投屏幕提供均勻的紅外光并投射到所述背投屏幕上,所述光學傳感器設置在所述背投屏幕的上方,用于采集所述背投屏幕上的圖像信息,實現(xiàn)人與背投屏幕的交互。由上面的技術方案可知,本專利技術提供的用于背投的補光交互系統(tǒng),其中上述任一所述的補光交互裝置投射出一個均勻的紅外光,投射在背投屏幕上,然后通過光學傳感器實現(xiàn)人與背投屏幕的交互。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用于背投的補光交互裝置的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用于背投的補光交互裝置的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用于背投的補光交互系統(tǒng)的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應當理解,此處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僅用以解釋本專利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專利技術。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用于背投的補光交互裝置,如圖1所示,包括紅外光源11、散熱片12、用于勻光會聚的光學鏡組13和投影鏡頭14,其中所述散熱片12設置在所述紅外光源11的后端,用來為所述紅外光源11散熱,所述紅外光源11發(fā)射出的紅外光投射到所述光學鏡組13上,所述光學鏡組13將接收到的紅外光進行勻光會聚后投射到所述投影鏡頭14上,所述投影鏡頭14將所述經(jīng)過勻光會聚后的紅外光投影到背投屏幕(圖中未示出)上。由上面的技術方案可知,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用于背投的補光交互裝置,其中用于勻光會聚的光學鏡組對紅外光源投射出的紅外光進行勻光會聚,投射出一個均勻的紅外光并通過投影鏡頭投射在背投屏幕上。優(yōu)選的,所述光學鏡組為菲涅爾透鏡,所述紅外光源為紅外LED燈珠,所述投影鏡頭為短焦投影鏡頭為例,本專利技術實施例還提供一種用于背投的補光交互裝置,如圖2所示,包括紅外LED燈珠21、散熱片22、用于勻光會聚的菲涅爾透鏡23和短焦投影鏡頭24,其中所述散熱片22設置在所述紅外LED燈珠21的后端,用來為所述紅外LED燈珠21散熱,所述紅外LED燈珠21發(fā)射出的紅外光投射到所述菲涅爾透鏡23上,所述菲涅爾透鏡23將接收到的紅外光進行勻光會聚后投射到短焦投影鏡頭24上,所述短焦投影鏡頭24將所述經(jīng)過勻光會聚后的紅外光投影到背投屏幕(圖中未示出)上。由上面的技術方案可知,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了用于背投的補光交互裝置,其中用于勻光會聚的菲涅爾透鏡對紅外LED燈珠投射出的紅外光進行勻光會聚,投射出一個均勻的紅外光并通過短焦投影鏡頭投射在背投屏幕上。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了一種用于背投的補光交互系統(tǒng),包括背投屏幕、光學傳感器和上述任一所述的補光交互裝置,其中所述補光交互裝置設置在所述背投屏幕的后端,用于為所述背投屏幕提供均勻的紅外光并投射到所述背投屏幕上,所述光學傳感器設置在所述背投屏幕的上方,用于采集所述背投屏幕的圖像信息,實現(xiàn)人與背投屏幕的交互。下面我們以上述圖2的用于背投的補光交互裝置為例說明,如圖3所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用于背投的補光交互系統(tǒng),包括背投屏幕31、光學傳感器32和上述如圖2所示的補光交互裝置33,其中所述補光交互裝置33設置在所述背投屏幕31的后端,用于為所述背投屏幕31提供均勻的紅外光并投射到所述背投屏幕31上,所述光學傳感器32設置在所述的背投屏幕31的上方,用于采集所述背投屏幕31上的圖像信息,實現(xiàn)人與背投屏幕31的交互。綜上所述,本專利技術提供了用于背投的補光交互裝置及系統(tǒng),所述的補光交互裝置對紅外光源投射出的紅外光進行勻光會聚,投射出一個均勻的紅外光并通過投影鏡頭投射在背投屏幕上,然后通過光學傳感器實現(xiàn)人與投影屏幕的交互。以上的實施方式均為本專利技術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專利技術的專利保護范圍。任何本專利技術所屬的
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專利技術所公開的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對本專利技術的內容所做的等效結構與等效步驟的變換均落入本專利技術要求保護的專利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背投的補光交互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紅外光源、散熱片、用于勻光會聚的光學鏡組和投影鏡頭,其中所述散熱片設置在所述紅外光源的后端,用來為所述紅外光源散熱,所述紅外光源發(fā)射出的紅外光投射到所述光學鏡組上,所述光學鏡組將接收到的紅外光進行勻光會聚后投射到所述投影鏡頭上,所述投影鏡頭將所述經(jīng)過勻光會聚后的紅外光投影到背投屏幕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背投的補光交互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紅外光源、散熱片、用于勻光會聚的光學鏡組和投影鏡頭,其中所述散熱片設置在所述紅外光源的后端,用來為所述紅外光源散熱,所述紅外光源發(fā)射出的紅外光投射到所述光學鏡組上,所述光學鏡組將接收到的紅外光進行勻光會聚后投射到所述投影鏡頭上,所述投影鏡頭將所述經(jīng)過勻光會聚后的紅外光投影到背投屏幕上。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補光交互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學鏡組為菲涅爾透鏡。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補光交...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譚登峰,池泉,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仁光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