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磁懸浮真空管道貨運艙體及其站點傳輸系統,磁懸浮真空管道貨運艙體包括頭部呈流線型的艙體,艙體上鉸接有艙門,艙體與艙門蓋合后呈表面平滑且內部中空的殼體,艙體和艙門的連接處還預設有可將艙門旋擰在艙體上的螺紋,艙體和艙門之間設有密封圈。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將載人磁懸浮真空管道運輸簡易可行地用于貨物運送,設計出了適合高頻率發送的貨物站點和艙體分轉樞紐系統,能高效調配貨運站點內的貨運艙體及貨物,并通過隔離間和真空容器,極大縮短了貨運艙體發送前抽真空的時間,使系統能達到高頻發送,分滿足國內外高速增長的電子商務物流發展需求,極大降低了項目投入、運營及維護成本。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真空管道磁懸浮貨運運輸領域,具體涉及磁懸浮真空管道貨運艙體及其站點傳輸系統。
技術介紹
目前鐵路公路貨物運輸,速度慢,耗時長,能耗大、噪音大,運輸路況易受氣象地理條件影響而發生堵塞。民航貨運成本高,也是能耗大、噪音大、污染大,而飛行速度也不過是每小時1000公里左右,且受氣象條件影響常常發生航班延誤,無法適應電子商務快遞業務發展的需求。磁懸浮真空管線運輸概念最早由特斯拉公司于上世紀20年代提出,真空管道高速交通,是建造一條與外部空氣隔絕的管道,將管內抽真空后,在其中運行磁懸浮列車,由于沒有空氣摩擦阻礙,列車可以每小時4000公里以上的高速運行,且氣候惡劣也不受影響。其優點為:無需車載電源,安全性高,能靜止懸浮,啟動耗能少,運行噪聲小,車體輕。對磁懸浮真空管道運輸的研究,中國西南交大、同濟大學、和國外的一些科學家們已先后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之所以遲遲未能落地運營,最大的問題是他們目前設計的都是載客運輸,與載貨運輸相比較,他們的市場定位及所選擇的運營技術路徑為自己目標的實現平添了許多困難和阻礙。因此,目前市場上急需一種更高效的磁懸浮貨運艙體傳輸系統,能高效調配貨運站點內的貨運艙體及貨物,使系統能達到高頻發送。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目前市場上缺少高效的磁懸浮貨運系統的問題。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磁懸浮真空管道貨運艙體,包括頭部呈流線型的艙體,所述艙體上鉸接有艙門,所述艙體與艙門蓋合后呈表面平滑且內部中空的殼體,所述艙體和艙門的連接處還預設有可將所述艙門旋擰在所述艙體上的螺紋,所述艙體和艙門之間設有密封圈。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艙門設置于所述艙體的尾部或側面。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艙體上設有可抽真空的空氣閥門。本技術還提供了一種包含上述磁懸浮真空管道貨運艙體的站點傳輸系統,站點傳輸系統還包括可適配容納所述艙體運行的若干條真空管道,沿每條所述真空管道的末端分別設置有可卸貨的收貨車間和可裝貨的發貨車間,每條所述真空管道上與所述收貨車間和發貨車間的銜接處還分別對應設有可抽真空的隔離間。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隔離間的體積與所述艙體匹配,所述真空管道穿設在所述隔離間的兩端,所述隔離間的兩端分別設有供所述艙體進出的密封門。在上述方案中,還包括分別與各條所述真空管道銜接的輸送機,所述輸送機將各所述艙體由各所述收貨車間或發貨車間至所述輸送機沿途某一地點之間往返輸送,所述輸送機為間歇性運行,且每次的輸送距離是相鄰兩條所述真空管道之間的距離。在上述方案中,還包括沿所述輸送機上依次轉動設置的多個調頭裝置,所述調頭裝置與所述真空管道一一對應,所述調頭裝置與所述收貨車間或發貨車間之間分別銜接有導軌,所述導軌與所述調頭裝置水平平齊,通過所述調頭裝置的旋轉,所述艙體可在所述收貨車間或發貨車間之間調頭往返運輸。在上述方案中,還包括沿站點傳輸系統沿線依次布置的多個推送裝置,所述推送裝置包括轉動設置在站點傳輸系統沿線上的螺桿氣缸和與其適配的頂桿或推板,所述螺桿氣缸驅動所述頂桿或推板推動所述艙體沿所述站點傳輸系統移動。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真空管道由上至下設置有若干層,各層所述真空管道之間連接設置有升降機,所述升降機上設有多個可依次上下輪轉的輸送位,所述輸送位上可停放所述艙體,所述升降機運行時,各所述輸送位依次往返經過并銜接各層所述收貨車間或發貨車間。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真空管道的內腔底部設有磁性軌道,所述真空管道的管壁內腔沿圓周和順著管長每隔一定距離設有線槽,所述真空管道內沿途每隔一定距離設有真空泵和加速系統。本技術,將載人磁懸浮真空管道運輸簡易可行地用于貨物運送,設計出了適合高頻率發送的貨物站點和艙體分轉樞紐系統,能高效調配貨運站點內的貨運艙體及貨物,并通過隔離間和真空容器,極大縮短了貨運艙體發送前抽真空的時間,使系統能達到高頻發送,分滿足國內外高速增長的電子商務物流發展需求,極大降低了項目投入、運營及維護成本。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中艙體的外形示意圖;圖2為圖1沿A-A面的剖面圖;圖3為圖1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中站點傳輸系統的外形示意圖;圖5為圖4的雙層結構示意圖;圖6為圖4中隔離間2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技術中調頭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8為本技術中推送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技術做出詳細的說明。如圖1至圖8所示,本技術提供的磁懸浮真空管道貨運艙體,包括頭部呈流線型的艙體13,艙體13優選為壓力容器,可由不銹鋼、工程塑料或復合材料制成,艙體13的上通過門鉸鏈干16鉸接有艙門12,艙門12安裝時可采用掩蓋插入式,為保證車身的整體一致,艙體13與艙門12蓋合后無論那個方向盡可能保證呈表面平滑且內部中空的殼體,可運載貨物,艙體13和艙門12的連接處還預設有可將艙門12旋擰或打開于艙體13上的螺紋,艙體13和艙門12之間設有密封圈15。艙體13上設有可抽真空的空氣閥門,以便抽真空或泄入空氣。根據實際需要,艙體13按艙門12部位不同分為兩種,一種是艙體13的艙門12開設在尾部;另一種是艙體13是從旁側開關艙門12的,此時艙門12可設計大一些,以便于貨物搬運,艙體13下端還可裝有若干組欽入式滑輪,以便在站點傳輸線上滑動。本技術還提供了一種包含上述磁懸浮真空管道貨運艙體的站點傳輸系統,站點傳輸系統還包括可適配容納艙體13運行的若干條真空管道1,根據實際需要,真空管道1可選用不銹鋼、工程塑料或復合材料無縫管,管徑可由80公分至150公分,考慮到將來在海底鋪設時施工方便與快捷,一般以110公分較為合適。真空管道1的內腔底部設有磁性軌道,真空管道1的管壁內腔沿圓周和順著管長每隔一定距離設有線槽,并且真空管道1內沿途每隔一定距離設有真空泵和加速系統,以保持管道內的負壓狀態和保證載貨艙體的高速運行。沿每條真空管道1的末端分別設置有可卸貨的收貨車間和可裝貨的發貨車間,每條真空管道1上與收貨車間和發貨車間的銜接處還分別對應設有可抽真空的隔離間2,隔離間2可由不銹鋼、工程塑料或復合材料制成,也可以是混凝土建筑物。另外艙體13的寬度和高度應與真空管道1的內徑相吻合,艙體13的長度應依據鋪設真空管道1全程的最小彎位半徑而定,一般按管徑的三至五倍為宜。進一步優選地,隔離間2的體積與艙體13匹配,其大小可容下一個艙體13即可,并留有空氣閥門,真空管道1穿設在隔離間2的兩端,隔離間2的兩端分別設有供艙體13進出的密封門17以供貨運艙體進出。密封門17采上下滑動插入式,密封門17與隔離間2壁之間裝有密封圈。隔離間2附近還應設置大容量的真空容器,并保持高真空,以便艙體13進出隔離間2時能瞬間完成抽真空。本技術中的隔離間2是真空管道1與常壓下的收發貨車間之間的過渡區域,其工作流程為:艙體13從真空管道1進入隔離間2前,首先使隔離間2與真空管道1一樣保持真空狀態,然后打開真空管道1與隔離間2之間的密封門17,讓艙體13進入隔離間2,然后關閉真空管道2與隔離間2之間的密封門17。接著讓空氣逐漸進入隔離間2,直到隔離間2的氣壓調整到與收發車間一樣達到常壓(一個大氣壓),再將隔離間2與收發車間之間的密封門17打開,將艙體13從隔離間2推入收貨車間的導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磁懸浮真空管道貨運艙體,其特征在于,包括頭部呈流線型的艙體,所述艙體上鉸接有艙門,所述艙體與艙門蓋合后呈表面平滑且內部中空的殼體,所述艙體和艙門的連接處還預設有可將所述艙門旋擰在所述艙體上的螺紋,所述艙體和艙門之間設有密封圈。
【技術特征摘要】
1.磁懸浮真空管道貨運艙體,其特征在于,包括頭部呈流線型的艙體,所述艙體上鉸接有艙門,所述艙體與艙門蓋合后呈表面平滑且內部中空的殼體,所述艙體和艙門的連接處還預設有可將所述艙門旋擰在所述艙體上的螺紋,所述艙體和艙門之間設有密封圈。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磁懸浮真空管道貨運艙體,其特征在于,所述艙門設置于所述艙體的尾部或側面。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磁懸浮真空管道貨運艙體,其特征在于,所述艙體上設有可抽真空的空氣閥門。4.磁懸浮真空管道貨運艙體的站點傳輸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1至3任意一項所述的磁懸浮真空管道貨運艙體,還包括可適配容納所述艙體運行的若干條真空管道,沿每條所述真空管道的末端分別設置有可卸貨的收貨車間和可裝貨的發貨車間,每條所述真空管道上與所述收貨車間和發貨車間的銜接處還分別對應設有可抽真空的隔離間。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磁懸浮真空管道貨運艙體的站點傳輸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離間的體積與所述艙體匹配,所述真空管道穿設在所述隔離間的兩端,所述隔離間的兩端分別設有供所述艙體進出的密封門。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磁懸浮真空管道貨運艙體的站點傳輸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分別與各條所述真空管道銜接的輸送機,所述輸送機將各所述艙體由各所述收貨車間或發貨車間至所述輸送機沿途某一地點之間往返輸送,所述輸送機為間歇性運行,且每...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林援及,彭航,
申請(專利權)人:林援及,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