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套管去污劑及其制備方法,該套管去污劑由以下原料組成:水、十二醇硫酸鈉、乙酸乙酯、醋酸丙酯、異丙醇、氫氧化鈉、雙乙酸鈉、殺菌劑和增稠劑;其中,以重量份計,相對于35份十二醇硫酸鈉,水的用量為100?140份,乙酸乙酯的用量為4.8?9.8份,醋酸丙酯的用量為3.2?7.8份,異丙醇的用量為10?20份,氫氧化鈉的用量為2?7份,雙乙酸鈉的用量為5?15份,殺菌劑的用量為1.2?4.2份,增稠劑的用量為3.1?6.1份。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的套管去污劑具有高效去污能力、強的殺菌效果且易沖洗。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去污劑,具體涉及套管去污劑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介紹
去污劑通常是指在一般的洗滌條件下能將污垢洗凈的物質。市售的去污劑常含有表面活性劑,表面活性劑與污垢發生親合作用,通過改變水的表面活性、降低水的表面張力,使污垢脫離出來。根據親水基團的不同,去污劑可分為:離子型去污劑和非離子型去污劑,其中離子型去污劑又可分為陰離子型去污劑和陽離子型去污劑。套管在使用過程中表面易聚集大量灰塵和細菌,甚至會產生異味,因此需要專用的清洗劑或清洗組合物進行清潔。而目前大多數的清洗劑制備工藝復雜,成本高、去污性差且使用后殘留有異味。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之一是提供具有高效去污能力、強的殺菌效果且易沖洗的套管去污劑。本專利技術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條件溫和、操作簡單的套管去污劑的制備方法。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套管去污劑由以下原料組成:水、十二醇硫酸鈉、乙酸乙酯、醋酸丙酯、異丙醇、氫氧化鈉、雙乙酸鈉、殺菌劑和增稠劑;其中,以重量份計,相對于35份十二醇硫酸鈉,水的用量為100-140份,乙酸乙酯的用量為4.8-9.8份,醋酸丙酯的用量為3.2-7.8份,異丙醇的用量為10-20份,氫氧化鈉的用量為2-7份,雙乙酸鈉的用量為5-15份,殺菌劑的用量為1.2-4.2份,增稠劑的用量為3.1-6.1份。在上述套管去污劑中,氫氧化鈉的濃度可以在寬的范圍內選擇,但是為提高該套管去污劑的去污能力,優選地,氫氧化鈉的濃度為0.05mol/L-0.1mol/L。在上述套管去污劑中,殺菌劑的具體種類可以在寬的范圍內選擇,但是為提高該套管去污劑的洗滌效果,優選地,殺菌劑為磷鉬酸或三氯羥基二苯醚。在上述套管去污劑中,增稠劑的具體種類可以在寬的范圍內選擇,從實用性上考慮,優選地,增稠劑選自甲基纖維素、羧甲基纖維素鈉、聚丙烯酰胺和聚乙烯醇中的一種或多種。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上述套管去污劑的制備方法,該方法包括:先將所述十二醇硫酸鈉、乙酸乙酯、醋酸丙酯、異丙醇、雙乙酸鈉和殺菌劑混合并加熱,接著加入氫氧化鈉調節pH制得組合物,最后加入增稠劑調節組合物的粘度,攪拌混合制得套管去污劑。其中,以重量份計,相對于35份所述十二醇硫酸鈉,所述水的用量為100-140份,所述乙酸乙酯的用量為4.8-9.8份,所述醋酸丙酯的用量為3.2-7.8份,所述異丙醇的用量為10-20份,所述氫氧化鈉的用量為2-7份,所述雙乙酸鈉的用量為5-15份,所述殺菌劑的用量為1.2-4.2份,所述增稠劑的用量為3.1-6.1份。在上述制備方法中,加熱的具體條件可以在寬的范圍內選擇,但是為了進一步提高該套管去污劑的去污效果,優選地,加熱的溫度為40-50℃,加熱的時間為20-30min。在上述制備方法中,pH的數值可以在寬的范圍內選擇,從去污劑的去污效果和安全性上考慮,優選地,pH的數值為5.5-6.5。在上述制備方法中,攪拌混合的具體時間和轉速可以在寬的范圍內選擇,但是為了進一步提高該套管去污劑的制備效率,優選地,攪拌混合的轉速為500-600rpm,時間為10-20min。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本專利技術通過選擇十二醇硫酸鈉、乙酸乙酯為主要的清潔活性物質,并配合水、醋酸丙酯、異丙醇、雙乙酸鈉和殺菌劑來增加混合物的分散性、潤濕性,增加了清洗去污效果;加入的氫氧化鈉用以調節組合物的pH,保證活性物質的活性作用,最后加入增稠劑調節組合物的粘度制得套管去污劑。該方法為一種成本低廉、條件溫和、綠色環保和操作簡單的方法,制得的套管去污劑具有高效去污能力。本專利技術的其他特征和優點將在隨后的具體實施方式部分予以詳細說明。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對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專利技術,并不用于限制本專利技術。實施例1以重量份計,先將100份水、35份十二醇硫酸鈉、5份乙酸乙酯、3.5份醋酸丙酯、12份異丙醇、5份雙乙酸鈉和1.5份磷鉬酸混合,并在42℃溫度下加熱20min;接著加入2份濃度為0.05mol/L的氫氧化鈉調節pH為5.5制得組合物;最后加入3.5份甲基纖維素調節組合物的粘度為7000mpas,并以500rpm的轉速攪拌混合10min以制得套管去污劑A1。實施例2以重量份計,先將140份水、35份十二醇硫酸鈉、9.5份乙酸乙酯、7.5份醋酸丙酯、18份異丙醇、15份雙乙酸鈉和4份三氯羥基二苯醚混合,并在48℃溫度下加熱0min;接著加入7份濃度為0.1mol/L的氫氧化鈉調節pH為6.5制得組合物;最后加入5.5份羧甲基纖維素鈉調節組合物的粘度為9000mpas,并以600rpm的轉速攪拌混合20min以制得套管去污劑A2。實施例3以重量份計,先將120份水、35份十二醇硫酸鈉、7份乙酸乙酯、5份醋酸丙酯、15份異丙醇、10份雙乙酸鈉和3份磷鉬酸混合,并在45℃溫度下加熱25min;接著加入4份濃度為0.075mol/L的氫氧化鈉調節pH為6制得組合物;最后加入4.5份聚丙烯酰胺調節組合物的粘度為8000mpas,并以550rpm的轉速攪拌混合15min以制得套管去污劑A3。對比例1按照實施例1的方法進行制得去污劑B1,所不同的是,未加入十二醇硫酸鈉。對比例2按照實施例1的方法進行制得去污劑B2,所不同的是,未加入乙酸乙酯。對比例3按照實施例1的方法進行制得去污劑B3,所不同的是,未加入醋酸丙酯。對比例4按照實施例1的方法進行制得去污劑B4,所不同的是,未加入氫氧化鈉。對比例5按照實施例1的方法進行制得去污劑B5,所不同的是,未加入磷鉬酸。對比例6按照實施例1的方法進行制得去污劑B6,所不同的是,未加入甲基纖維素。檢測例1將分別經A1-A3,B1-B6洗滌過的套管進行表面菌落總量和異味的檢測,具體結果見表1。表1從上述結果得知,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套管去污劑具有很好的清潔效果,同時具有很好的殺菌、抑菌效果,并且具有凈化空氣的作用;而未加入十二醇硫酸鈉、乙酸乙酯、醋酸丙酯、氫氧化鈉、殺菌劑、增稠劑的對比例制得的去污劑效果不好。這表明該套管去污劑是各物料共同作用的結果。此外,從本專利技術所提供的制備方法可以看出,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套管去污劑的制備方法條件溫和、綠色環保,制備簡單。以上詳細描述了本專利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但是,本專利技術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中的具體細節,在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構思范圍內,可以對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進行多種簡單變型,這些簡單變型均屬于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在上述具體實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個具體技術特征,在不矛盾的情況下,可以通過任何合適的方式進行組合,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本專利技術對各種可能的組合方式不再另行說明。此外,本專利技術的各種不同的實施方式之間也可以進行任意組合,只要其不違背本專利技術的思想,其同樣應當視為本專利技術所公開的內容。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套管去污劑,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去污劑由以下原料組成:水、十二醇硫酸鈉、乙酸乙酯、醋酸丙酯、異丙醇、氫氧化鈉、雙乙酸鈉、殺菌劑和增稠劑;其中,以重量份計,相對于35份所述十二醇硫酸鈉,所述水的用量為100?140份,所述乙酸乙酯的用量為4.8?9.8份,所述醋酸丙酯的用量為3.2?7.8份,所述異丙醇的用量為10?20份,所述氫氧化鈉的用量為2?7份,所述雙乙酸鈉的用量為5?15份,所述殺菌劑的用量為1.2?4.2份,所述增稠劑的用量為3.1?6.1份。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套管去污劑,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去污劑由以下原料組成:水、十二醇硫酸鈉、乙酸乙酯、醋酸丙酯、異丙醇、氫氧化鈉、雙乙酸鈉、殺菌劑和增稠劑;其中,以重量份計,相對于35份所述十二醇硫酸鈉,所述水的用量為100-140份,所述乙酸乙酯的用量為4.8-9.8份,所述醋酸丙酯的用量為3.2-7.8份,所述異丙醇的用量為10-20份,所述氫氧化鈉的用量為2-7份,所述雙乙酸鈉的用量為5-15份,所述殺菌劑的用量為1.2-4.2份,所述增稠劑的用量為3.1-6.1份。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去污劑,其中,所述氫氧化鈉的濃度為0.05mol/L-0.1mol/L。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套管去污劑,其中,所述殺菌劑為磷鉬酸或三氯羥基二苯醚。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套管去污劑,其中,所述增稠劑...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胡德華,
申請(專利權)人:蕪湖成德龍過濾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