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樓宇餐廚垃圾處理系統,包括真空管道運輸系統、固相垃圾處理系統、液相垃圾處理系統和固液分離裝置,真空管道運輸系統為將餐廚垃圾運輸到固液分離裝置的結構,固液分離裝置對所述餐廚垃圾執行固液分離并分別輸送到所述固相垃圾處理系統和液相垃圾處理系統,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垃圾處理系統對于居民來說,取消了廚房的垃圾桶,消滅了垃圾滋生蟑螂、細菌的條件;方便了垃圾的分類處理,運輸的難度和成本;避免了垃圾污水對路面的污染。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垃圾處理
,具體涉及一種樓宇餐廚垃圾處理系統。
技術介紹
在垃圾處理領域里,廚余垃圾的處理一直是個難題,它不僅含水量高,而且油脂、鹽分、有機物含量均很高,且容易攜帶或滋生病菌,腐爛變質的速度極快。現在的餐廚垃圾處理方式,一般都是和塑料、金屬等生活垃圾摻雜在一起丟棄在小區垃圾桶中,再統一運送到垃圾處理廠。夏天氣溫高,餐廚垃圾基本上隔天就會腐化變質,垃圾桶邊上有惡臭難聞的氣味,而且運輸過程中垃圾污水滴漏對路面造成污染。
技術實現思路
根據以上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出一種樓宇餐廚垃圾處理系統,通過就地解決餐廚垃圾,對餐廚垃圾分解回收利用,解決了垃圾運輸過程中帶來的腐化變質問題。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樓宇餐廚垃圾處理系統,包括真空管道運輸系統、固相垃圾處理系統、液相垃圾處理系統和固液分離裝置,真空管道運輸系統為將餐廚垃圾運輸到固液分離裝置的結構,固液分離裝置對所述餐廚垃圾執行固液分離并分別輸送到所述固相垃圾處理系統和液相垃圾處理系統。所述真空管道運輸系統包括暫存罐、開關、收集罐和真空泵,真空管道連接暫存罐和收集罐,真空泵連接所述收集罐,所述收集罐出口連接固液分離裝置,開關包括暫存罐入口和出口的第一開關、第二開關和收集罐出口的第三開關。所述第一開關和第二開關為互斥開關。所述固液分離裝置為尼龍網輸送帶,尼龍網輸送帶位于所述收集罐的下方,液相垃圾處理系統位于尼龍網輸送帶下方,固相垃圾處理系統位于所述尼龍網輸送帶下料口。所述固相垃圾處理系統包括粉碎裝置,粉碎裝置包括至少一組對輥結構,對輥表面具有斜紋或齒形形狀。所述對輥的距離為5-10mm可調。所述液相垃圾處理系統包括儲存罐和反應罐,從所述分離裝置分離出的液相垃圾進入儲存罐,儲存罐底部設置有連接反應罐的布水系統,布水系統上設有蠕動泵。所述反應罐內設有污泥膨脹床層。本技術有益效果是:本技術的垃圾處理系統對于居民來說,取消了廚房的垃圾桶,消滅了垃圾滋生蟑螂、細菌的條件;方便了垃圾的分類處理,運輸的難度和成本;避免了垃圾污水對路面的污染。附圖說明下面對本說明書附圖所表達的內容及圖中的標記作簡要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的餐廚垃圾處理系統結構示意圖。其中,1尼龍網傳送帶,2固相垃圾處理系統,3儲存罐,4反應罐,5布水系統,6粉碎裝置,7暫存罐,8收集罐,9第一開關,10第二開關,11第三開關。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對照附圖,通過對實施例的描述,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構件的形狀、構造、各部分之間的相互位置及連接關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藝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以幫助本領域技術人員對本技術的專利技術構思、技術方案有更完整、準確和深入的理解。本技術提供的樓宇餐廚垃圾處理系統包括真空管道運輸系統、固相垃圾處理系統2和液相垃圾處理系統,真空管道運輸系統分別連接單元樓中每戶的廚房和樓下的、固相垃圾處理系統2和液相垃圾處理系統,將每戶中的廚房餐廚垃圾運輸到樓下的垃圾處理系統中。真空管道運輸系統包括暫存罐7、開關、收集罐8和真空泵,暫存罐7是設置在廚房水池下的,其作用是暫時收集廚房的餐余垃圾,開關是接通或阻斷系統內各部分連接的設備,收集罐8是起收集餐余垃圾作用的裝置,真空泵用于維持系統的負壓。暫存罐7通過管道連接至收集罐8,收集罐8連接至固相垃圾處理系統2和液相垃圾處理系統,開關包括設置在暫存罐7與水池連接一端的第一開關9、暫存罐7與真空管連接一端的第二開關10、和收集罐8與垃圾處理系統連接一端的第三開關11,真空泵連接至收集罐8。其中,第一開關9和第二開關10為互斥開關,也即第一開關9打開時第二開關10關閉,第一開關9關閉時第二開關10打開。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不需要處理餐廚垃圾時,第一開關9關閉,第二開關10打開,第三開關11只在收集罐8向垃圾處理系統傾倒垃圾時打開,系統的負壓一直延伸到第一開關9,支路上的暫存罐7也是負壓,因此,系統內即使產生異味,也不會擴散到室內。當需要處理垃圾時,將第一開關9打開,第二開關10關閉,垃圾進入暫存罐7,然后第一開關9關閉,第二開關10打開,餐廚垃圾在真空管負壓的情況下進入到收集罐8。負壓維持區間選擇在-0.06~-0.04MPa。從收集罐8排出的餐廚垃圾直接落在液相垃圾處理系統上方的傳送帶上,傳送帶為尼龍網傳送帶1,餐廚垃圾落在尼龍網傳送帶1上后,液體等餐余垃圾就直接滲透到液相垃圾處理系統中,固相垃圾經傳送帶運送到固相垃圾處理系統2中。固相垃圾處理系統2包括粉碎裝置6、電動機、攪拌器和清洗裝置,粉碎裝置6位于傳送帶的下料口下方,用于將大塊的餐廚垃圾粉碎成微小的顆粒,以提高厭氧微生物的發酵速度。本技術的粉碎裝置6采用對輥結構,輥子表面可以具有斜紋或齒形形狀。可由4個相互對滾的輥子組成的粉碎裝置6,通過兩級對擠方式實現粉碎。一級粉碎間距較大,為粗粉碎,且雙輥之間的距離為5-10mm可調,雙輥可繞各自的軸旋轉,軸之一為固定,另一軸為可微調,調整距離為5mm左右。二級粉碎為細粉碎,雙輥之間的距離為3mm左右。當餐廚垃圾通過其中時,在輥子的作用下,大塊的餐廚垃圾被壓碎,然后進入到固相垃圾處理系統2進行生物發酵。清洗裝置包括水管和噴嘴,用于對粉碎裝置6進行清洗,粉碎裝置6粉碎餐余垃圾時,避免粉碎后的餐余垃圾卡在粉碎裝置6的斜紋或者齒紋,影響后續的粉碎工作也保證設備的衛生,通過清洗裝置對粉碎裝置6進行清洗。電動機和攪拌器用于對固相垃圾處理系統2中的垃圾進行攪拌,使發酵容器內的菌種分布均勻,提高發酵速率。固相垃圾處理器內還包括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二氧化碳檢測器、加熱裝置和鼓風機,以提供適合菌種活性的適宜環境。高濃度的鹽離子會抑制厭氧菌的發酵,油脂經降解生成的長鏈脂肪酸也對厭氧微生物有明顯的抑制作用,本技術將固相垃圾和液相垃圾分別進行處理,可以提高微生物發酵的速度和甲烷的產生量。液相垃圾處理系統包括儲存罐3和反應罐4,生活污水用蠕動泵由存儲罐的底部的布水系統5進入到反應罐4的污泥膨脹床層與反應器中的污泥進行充分的混合,廢水中的有機物被厭氧微生物降解,大部分轉化為沼氣。沼氣氣泡在上升的過程中,由于氣體密度小,沼氣與泥水混合液相分離后,通過水封后導出,而泥水混合液,由于重力作用回流到底部的污泥膨脹區,上層的生活污水大部分已被降解或已水解酸化,達到可以排放的標準,將上清液通過出水管排出。固相垃圾處理系統2和液相垃圾處理系統產生的沼氣則可以用于供應用戶用氣。上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進行了示例性描述,顯然本技術具體實現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術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非實質性的改進,或未經改進將本技術的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于其它場合的,均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范圍為準。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樓宇餐廚垃圾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真空管道運輸系統、固相垃圾處理系統(2)、液相垃圾處理系統和固液分離裝置,真空管道運輸系統為將餐廚垃圾運輸到固液分離裝置的結構,固液分離裝置對所述餐廚垃圾執行固液分離并分別輸送到所述固相垃圾處理系統(2)和液相垃圾處理系統。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樓宇餐廚垃圾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真空管道運輸系統、固相垃圾處理系統(2)、液相垃圾處理系統和固液分離裝置,真空管道運輸系統為將餐廚垃圾運輸到固液分離裝置的結構,固液分離裝置對所述餐廚垃圾執行固液分離并分別輸送到所述固相垃圾處理系統(2)和液相垃圾處理系統。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樓宇餐廚垃圾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管道運輸系統包括暫存罐(7)、開關、收集罐(8)和真空泵,真空管道連接暫存罐(7)和收集罐(8),真空泵連接所述收集罐(8),所述收集罐(8)出口連接固液分離裝置,開關包括暫存罐(7)入口和出口的第一開關(9)、第二開關(10)和收集罐(8)出口的第三開關(11)。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樓宇餐廚垃圾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開關(9)和第二開關(10)為互斥開關。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樓宇餐廚垃圾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潘嵐松,
申請(專利權)人:安徽盛運鋼結構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