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作物生長盤自動取放裝置,包括作物生長箱、設于作物生長箱內的取放機器人以及至少一個作物生長柜,作物生長箱的一側設有開口,取放機器人包括機器人本體、設于機器人本體底端的行走輪以及設于機器人本體上的取放裝置,取放裝置包括油泵、與油泵連接的第一油缸、第二油缸、第三油缸以及依次鉸接的第一調節臂、第二調節臂、機械手,第一調節臂、第二調節臂、機械手分別由第一油缸、第二油缸、第三油缸驅動,作物生長柜包括多個層板。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全自動化操作,存取作物生長盤方便,存取速度快,大大節省時間;降低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可以讓作物生長盤放置指定位置,便于管理;不會因人為因素影響作物生長。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作物生長盤自動取放裝置。
技術介紹
現有一般采用人工取放作物生長盤,需要進入到作物生長箱內,由于作物生長箱內充滿了CO2等,人在內部工作會有安全隱患;其次,有些作物生長盤處在比較高的位置或者需要將作物生長盤放在比較高的位置,都需要利用扶梯進行爬上爬下,非常麻煩,勞動強度高,生產效率低;另外,人工取放的時候容易因為失誤而影響作物生長。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的作物生長盤自動取放裝置。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作物生長盤自動取放裝置,包括作物生長箱、設于所述作物生長箱內的取放機器人以及至少一個作物生長柜,所述作物生長箱的一側設有開口,所述取放機器人包括機器人本體、設于所述機器人本體底端的行走輪以及設于所述機器人本體上的取放裝置,所述取放裝置包括油泵、與所述油泵連接的第一油缸、第二油缸、第三油缸以及依次鉸接的第一調節臂、第二調節臂、機械手,所述第一調節臂、第二調節臂、機械手分別由所述第一油缸、第二油缸、第三油缸驅動,所述作物生長柜包括多個層板。本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作物生長盤自動取放裝置進一步包括所述第一油缸的第一活塞桿與所述第一調節臂鉸接,所述第二油缸的第二活塞桿與所述第二調節臂鉸接,所述第三油缸的第三活塞桿與所述機械手鉸接。本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作物生長盤自動取放裝置進一步包括所述機器人本體上部設有向內凹陷的凹槽,所述凹槽貫穿所述機器人本體側壁,所述凹槽內放置有多個從上往下疊設的作物生長盤。本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作物生長盤自動取放裝置進一步包括所述作物生長盤的底部設置有多個凸起。本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作物生長盤自動取放裝置進一步包括所述作物生長箱采用玻璃制成。本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作物生長盤自動取放裝置進一步包括還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別與所述行走輪、油泵、機械手相連接。本技術解決了
技術介紹
中存在的缺陷,本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全自動化操作,存取作物生長盤方便,存取速度快,大大節省時間;(2)能夠在占地面積最小的情況下,充分利用現有的空間高度,從而使倉儲能力增加;(3)降低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4)可以讓作物生長盤放置指定位置,便于管理;(5)不會因人為因素影響作物生長。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進一步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優選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A的放大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的優選實施例的取放機器人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現在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技術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技術有關的構成。如圖1-圖3所示,一種作物生長盤自動取放裝置,包括作物生長箱2、設于作物生長箱2內的取放機器人4以及至少一個作物生長柜6,作物生長箱2的一側設有開口8,取放機器人4包括機器人本體10、設于機器人本體10底端的行走輪12以及設于機器人本體10上的取放裝置,取放裝置包括油泵14、與油泵14連接的第一油缸16、第二油缸18、第三油缸20以及依次鉸接的第一調節臂22、第二調節臂24、機械手26,第一調節臂22、第二調節臂24、機械手26分別由第一油缸16、第二油缸18、第三油缸20驅動,作物生長柜6包括多個層板28。本技術優選第一油缸16的第一活塞桿30與第一調節臂22鉸接,第二油缸18的第二活塞桿32與第二調節臂24鉸接,第三油缸20的第三活塞桿34與機械手26鉸接,通過第一活塞桿30、第二活塞桿32以及第三活塞桿34的伸縮,使得第一調節臂22、第二調節臂24以及機械手26的位置變化。所述第一調節臂22與所述機器人本體10鉸接。本技術優選機器人本體10上部設有向內凹陷的凹槽36,凹槽36貫穿機器人本體10側壁,凹槽36內放置有多個從上往下疊設的作物生長盤38。為了便于機械手26對作物生長盤38的夾持,本技術優選作物生長盤38的底部設置有多個凸起40,作物生長盤38的盤沿具有一定的寬度和厚度,位于上方的作物生長盤38的凸起40擱置在位于下方的作物生長盤38的盤沿上,使得位于上方的作物生長盤38與位于下方的作物生長盤38之間具有一定的空隙,該空隙能夠便于機械手26的一手臂伸入該空隙內,另一手臂夾持在作物生長盤38的盤沿上,兩個手臂夾緊即可實現對作物生長盤38的夾持。本技術優選作物生長箱2采用玻璃制成,能夠及時得知取放機器人4的運行和取放狀態。還包括控制器42,控制器42分別與行走輪12、油泵14、機械手26相連接,控制器42能夠精確控制行走輪12按照預設路線進行行走,控制油泵14對液壓油的輸出方向,比如輸出給第一油缸16、第二油缸18、第三油缸20中的任一個或多個,同時控制機械手26實現對作物生長盤38的抓取或放開。本技術在使用時,人工通過開口8將多個作物生長盤38放入機器人本體10的凹槽36內,取放機器人4按照控制器42內預設的行徑路線開始工作,到達指定區域位置停止,油泵14和機械手26啟動,機械手26抓取作物生長盤38,同時油泵14使液壓油進入第一油缸16、第二油缸18和第三油缸20,通過第一活塞桿30、第二活塞桿32和第三活塞桿34的伸縮,從而改變第一調節臂22、第二調節臂24和機械手26的位置,實現前進、后退或升降,同時機械手26在第三活塞桿34的帶動下始終將作物生長盤38夾持在水平狀態,最后將作物生長盤38放置于指定位置的層板28上,當完成所有設定的任務后,回到原位,等待下一次工作循環。以上依據本技術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技術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技術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技術性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作物生長盤自動取放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作物生長箱、設于所述作物生長箱內的取放機器人以及至少一個作物生長柜,所述作物生長箱的一側設有開口,所述取放機器人包括機器人本體、設于所述機器人本體底端的行走輪以及設于所述機器人本體上的取放裝置,所述取放裝置包括油泵、與所述油泵連接的第一油缸、第二油缸、第三油缸以及依次鉸接的第一調節臂、第二調節臂、機械手,所述第一調節臂、第二調節臂、機械手分別由所述第一油缸、第二油缸、第三油缸驅動,所述作物生長柜包括多個層板。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作物生長盤自動取放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作物生長箱、設于所述作物生長箱內的取放機器人以及至少一個作物生長柜,所述作物生長箱的一側設有開口,所述取放機器人包括機器人本體、設于所述機器人本體底端的行走輪以及設于所述機器人本體上的取放裝置,所述取放裝置包括油泵、與所述油泵連接的第一油缸、第二油缸、第三油缸以及依次鉸接的第一調節臂、第二調節臂、機械手,所述第一調節臂、第二調節臂、機械手分別由所述第一油缸、第二油缸、第三油缸驅動,所述作物生長柜包括多個層板。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作物生長盤自動取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缸的第一活塞桿與所述第一調節臂鉸接,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志軍,蔡正欣,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新捷毅貿易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