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浸泡試驗器具用酸缸,包括上蓋、內膽及外殼,內膽置于外殼內且各方向尺寸均小于外殼的相應尺寸,上蓋可罩于外殼頂部開口上方,內膽的底板及側壁上設有篩孔;內膽外側壁上固定有至少兩個內膽支撐塊,外殼內側壁上固定有與內膽支撐塊一一對應的外殼支撐塊;所有內膽支撐塊的極低點,均等高于或高于內膽底板所在的水平面,所有內膽支撐塊與相應外殼支撐塊間能同時上下接觸,且此狀態下,內膽的底板呈水平并高于外殼內的浸泡液的液面高度;外殼的尺寸大至足以使內膽的底板能夠落于外殼底板上表面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便于試驗器具的打撈,減少安全隱患。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適用于各種試驗室、消毒室,用于對試驗器具的清洗及消毒。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試驗器具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浸泡試驗器具用酸缸。
技術介紹
酸缸是試驗室浸泡試驗器具時用來盛放硫酸、重鉻酸鉀與硫酸的混合液、硝酸、鹽酸等酸性液體的容器,進而實現對試驗器具清洗、消毒目的,被廣泛應用于醫院、藥廠、食品廠、生物公司、學校等科研單位試驗室內。現有的酸單純地由外殼和底面帶有孔洞的內膽套裝使用,取出器具時將內膽直接從外殼中上提再將器具夾出,屬于連續的動作,因內膽內的浸泡液排出不充分,試驗器具取出時仍不可避免地沾帶有浸泡液液滴或小液流,致使取出試驗器具時造成酸液飛濺,導致灼傷操作者等危害發生;另外,倒掉浸泡液時需要將內膽提出才能進行,導致浸泡液的更換不便,且容易因酸性液體外溢造成事故。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以上不足,本技術旨在提供一種浸泡試驗器具用酸缸,以便于試驗器具的打撈,減少安全隱患。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浸泡試驗器具用酸缸,包括上蓋、分別由底板及側壁組成的內膽及外殼,所述內膽置于所述外殼內且內膽的各方向尺寸均小于外殼的相應尺寸,獨立設置的所述上蓋可罩于外殼頂部開口上方,所述內膽的底板及側壁上,設有能使液體通過且保證內膽內的試驗器具不能通過的篩孔;所述內膽外側壁上固定有至少兩個內膽支撐塊,所述外殼內側壁上固定有與所述內膽支撐塊一一對應的外殼支撐塊;所有內膽支撐塊的極低點,均等高于或高于內膽底板所在的水平面,所有內膽支撐塊與相應外殼支撐塊間能同時上下接觸,且此狀態下,內膽的底板呈水平并高于外殼內的浸泡液的液面高度;外殼的尺寸大至足以使內膽的底板能夠落于外殼底板上表面上。作為本技術的改進,所述外殼的外側壁的底端設有用于排出浸泡液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設有控制浸泡液流出的控制閥。作為另一種改進,所述上蓋頂部設有方便拿起上蓋的把手。作為本技術的第三種改進,所述內膽外側壁上設有成對地設于相對位置的便于提起內膽的內膽把手。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外殼外側壁上設有成對地設于相對位置的便于移動外殼的外殼把手。作為本技術的再進一步改進,所述外殼上安裝有向下凸出于外殼底板的至少三只便于外殼水平移動的腳輪。本技術還有一種改進,所述內膽支撐塊的極低點集合為內膽的水平底面,所有外殼支撐塊的極高點集合為外殼的水平頂面,所有內膽支撐塊與所有外殼支撐塊于上下方向一一對應時,每一內膽支撐塊的水平底面位于相應的外殼支撐塊的水平頂面上的豎向投影,與相應的外殼支撐塊的水平頂面相重合或落于該水平頂面內。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術方案,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打撈試驗器具時可通過內膽支撐塊和外殼支撐塊將內膽支起在外殼內并位于浸泡液的上方,使內膽內殘留的浸泡液可通過篩孔瀝出以實現試驗器具與浸泡液間的徹底分離,便于試驗器具于不沾帶液流的狀態下取出,避免因酸液飛濺造成灼傷操作者等危害。外殼底端設有出水管和控制閥,便于對浸泡液的排出速度、排出量進行控制,減少浸泡液進行更換時安全隱患的產生。上蓋、內膽、外殼上均設有把手,酸缸底部設有腳輪,方便操作者使用酸缸。本技術適用于各種試驗室、消毒室,用于對試驗器具的清洗及消毒。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作更進一步詳細說明。圖1和圖2分別為本技術實施例的不同狀態的分解結構示意圖(控制閥結構圖中未示出);圖3和圖4分別為本技術實施例中外殼3和內膽2之間于不同狀態的結構關系俯視圖(控制閥結構圖中未示出);圖中:1、上蓋;2、內膽;3、外殼;4、把手;5、腳輪;61、內膽支撐塊;62、外殼支撐塊;7、篩孔;8、出水管。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一種浸泡試驗器具用酸缸,如圖1-4所示,包括上蓋1、內膽2、外殼3。內膽2及外殼3各自均由底板及側壁組成,具體形狀可以為頂部開口且中空的正方體、長方體或圓柱體中的任意一種,本實施例中內膽2及外殼3均為頂部開口且中空的長方體結構,都帶有水平的底板。內膽2置于外殼3內,且內膽2的長寬高相應地小于外殼3的長寬高。上蓋1獨立設置,它可置于長方體狀的外殼3的頂部開口處,起到從上方密閉外殼3的作用。內膽2外側壁上固定有四個內膽支撐塊61,外殼3內側壁上固定有與內膽支撐塊61一一對應的外殼支撐塊62;所有內膽支撐塊61的極低點,均不低于內膽2的底板所在的水平面,所有內膽支撐塊61與相應外殼支撐塊62間能同時上下接觸,且此狀態下,內膽2的底板呈水平并高于外殼3內的浸泡液的液面高度。在本實施例中提供了內膽支撐塊61與外殼支撐塊62的最佳設置方式,即:內膽2外側壁上同一高度處固聯有向上延伸的四個內膽支撐塊61,兩兩相對地分別設置在內膽2的兩個相向側壁上。四個內膽支撐塊61的底面為水平面。外殼3內側壁上同一高度處固聯有向下延伸的四個外殼支撐塊62,它們兩兩相對地分別設置在外殼3的兩個相向側壁上。四個外殼支撐塊62的頂面為水平面。四個內膽支撐塊61和四個外殼支撐塊62能夠上下方向一一對應,且外殼支撐塊62頂面的面積不小于內膽支撐塊61的底面的面積。內膽支撐塊地和四個外殼支撐塊62的上述設置方式,保證了在打撈試驗器具時,四個內膽支撐塊61和四個外殼支撐塊62一一對應地于上下方向相接觸,此時內膽2底板高于浸泡液液面高度,使內膽2里的浸泡液能通過內膽2底板及側壁上的若干篩孔7排出,而器具仍保留在內膽2里;同時還應保證了當內膽2當四個內膽支撐塊61離開相應的四個外殼支撐塊62,將內膽2置于外殼3的底板上時,即對試驗器具進行清洗或消毒時,外殼3內部空間完全能容納內膽2。外殼3外側壁的底端設有用于排出浸泡液的出水管8,出水管8上設有控制浸泡液流出的控制閥,實現對浸泡液排出的控制。內膽2外側壁上相對設有一對凹槽,作為內膽2的把手4,外殼3外側壁上相對設有一對向外凸起便于外殼3移動的把手4,外殼3底板的下部安裝有便于酸缸移動的四個腳輪5,方便操作者的使用。使用本實施例清洗試驗器具時,保證出水管8上的控制閥(圖中未示出)處于關閉狀態,把上蓋1打開,再在內膽2內放入需要清洗的試驗器具,將浸泡液由外殼3和內膽2之間的間隙倒入外殼3內,外殼3內的浸泡液通過內膽2底板及側壁的若干篩孔7進入內膽2,蓋上上蓋1將外殼3密閉,防止浸泡液揮發。需要更換浸泡液時,將控制閥打開,使浸泡液排出,再次關閉控制閥,向外殼3內倒入新浸泡液,可實現浸泡液的更換。打撈試驗器具時,由內膽2上的把手4將內膽2提起,使內膽支撐塊61對應放在外殼支撐塊62上方,此時內膽2底板置于所倒入的浸泡液液面之上,內膽2內浸泡液通過底板及側壁若干篩孔7流出。待浸泡液不再由篩孔7流出后,操作者戴上膠皮手套,將試驗器具由內膽2中取出。不使用酸缸時,打開控制閥,將外殼3內的浸泡液排出,有內膽2上的把手將內膽2提起,使內膽支撐塊61離開四個外殼支撐塊62,將內膽2置于外殼3底板上,蓋上上蓋1,可拽動外殼3上的把手,使腳輪5運動,將酸缸水平移動。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浸泡試驗器具用酸缸,包括上蓋、分別由底板及側壁組成的內膽及外殼,所述內膽置于所述外殼內且內膽的各方向尺寸均小于外殼的相應尺寸,獨立設置的所述上蓋可罩于外殼頂部開口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內膽的底板及側壁上,設有能使液體通過且保證內膽內的試驗器具不能通過的篩孔;所述內膽外側壁上固定有至少兩個內膽支撐塊,所述外殼內側壁上固定有與所述內膽支撐塊一一對應的外殼支撐塊;所有內膽支撐塊的極低點,均等高于或高于內膽底板所在的水平面,所有內膽支撐塊與相應外殼支撐塊間能同時上下接觸,且此狀態下,內膽的底板呈水平并高于外殼內的浸泡液的液面高度;外殼的尺寸大至足以使內膽的底板能夠落于外殼底板上表面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浸泡試驗器具用酸缸,包括上蓋、分別由底板及側壁組成的內膽及外殼,所述內膽置于所述外殼內且內膽的各方向尺寸均小于外殼的相應尺寸,獨立設置的所述上蓋可罩于外殼頂部開口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內膽的底板及側壁上,設有能使液體通過且保證內膽內的試驗器具不能通過的篩孔;所述內膽外側壁上固定有至少兩個內膽支撐塊,所述外殼內側壁上固定有與所述內膽支撐塊一一對應的外殼支撐塊;所有內膽支撐塊的極低點,均等高于或高于內膽底板所在的水平面,所有內膽支撐塊與相應外殼支撐塊間能同時上下接觸,且此狀態下,內膽的底板呈水平并高于外殼內的浸泡液的液面高度;外殼的尺寸大至足以使內膽的底板能夠落于外殼底板上表面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浸泡試驗器具用酸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的外側壁的底端設有用于排出浸泡液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設有控制浸泡液流出的控制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浸泡試驗器具用酸缸,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蓋頂部設有方便拿起上蓋的把手。4.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一種浸泡試驗器具用酸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內膽外側壁上設有成對地設于相對位置的便于提起內膽的內膽把手。5.根據權利...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胡利敏,曹玉蘭,柴艷兵,張耀廣,趙媛媛,
申請(專利權)人:石家莊君樂寶乳業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河北;1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