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新型復合板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成型時間快,重量輕的碳纖維蜂窩復合板。復合板中部為鋁質蜂窩芯層,由鋁質蜂窩芯層兩側向外依次設置有玻璃纖維層、高強纖維層、PU發泡材料層和模內漆層。有益效果:可進行切割加工;可組成產品,或者通過緊固件連接組成產品;可加工成不同厚度及形狀,工業涉及面較廣。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新型復合板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成型時間快,重量輕且強度高的纖維蜂窩復合板。
技術介紹
目前的車下件、內裝件,如設備艙底板、側墻等,多為鋁板-鋁蜂窩-鋁板,外加表面噴漆的結構。該多層結構之間通過膠粘劑進行粘結并固化成型,上述結構存在兩個問題:1、因為鋁板的密度遠高于纖維布,該結構形式產品整體重量較大,而且上述鋁板-鋁蜂窩-鋁板結構中每一層間結構均需要膠粘劑進行粘接,則膠粘劑約為450g/㎡,則整體重量又會增加;2、鋁板-鋁蜂窩-鋁板結構在固化成型時,控制溫度在20-30℃之間,固化時間至少為8小時,所需時間較長,生產效率低;并且固化成型后還需要周轉噴漆操作,操作繁瑣,工作強度增加。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特此提出一種重量輕、成型時間快的防水、防腐、強度高、耐磨且不易變形的纖維蜂窩復合板。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纖維蜂窩復合板,復合板中部為鋁質蜂窩芯層,由鋁質蜂窩芯層兩側向外依次設置有玻璃纖維層、高強纖維層、PU發泡材料層和模內漆層。優選方案如下:高強纖維層為碳纖維層或芳綸纖維層。碳纖維或芳綸纖維的遮蓋力強、強度高、密度低、著色力佳、附著力好,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柔韌性。碳纖維層或芳綸纖維層的編制方式為平紋或斜紋編織,其面密度為100-800g/㎡。根據工業實際生產需要來控制其面密度的大小。玻璃纖維的面密度為350-450g/㎡。根據工業實際生產需要來控制其面密度的大小。其中,本技術的制備方法,步驟如下:1)在將模具內腔漆與MEK溶劑按照1:4-6的比例稀釋至10s粘度后,向模具內腔噴涂;2)按照高強纖維層、玻璃纖維層、鋁質蜂窩芯層、玻璃纖維層、高強纖維層依次鋪好各層;3)向鋪好的層狀結構上噴涂PU發泡材料。4)將噴涂好的結構放入噴好漆的模具內腔內,施加壓力,復合板成型。在所述步驟1)之前,先向模具內噴涂脫模劑,并用棉布擦拭干凈后,控制模具模溫在120℃。其中,模內漆層可有效地阻隔PU發泡材料的黃變,提高PU發泡材料的表面耐磨性,強化料表面色漆附著力,遮蓋發泡工藝所致的表面缺陷;同時可使模塑產品真實地再現模具紋路,提高了產品外觀的表現力。模內噴涂工藝,避免了傳統噴涂中帶來的過量噴涂、后處理、附著力差等缺點,大大提高了產品品質,縮短了生產工藝,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模內漆在使用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模內漆為高濃度濃縮型油漆,使用前需要使用MEK充分稀釋,不可使用如香蕉水、酒精、汽油等含有水分、醇類或苯料物質的稀釋劑;2、在使用模內漆噴涂時,應保持良好的通風環境;3、在批量生產前,先做小樣測試,并注意脫模劑的選擇。綜上所述,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復合板為對稱的層狀結構,多層結構之間用PU發泡材料進行粘結,并在模具內一次成型;2、本復合板可進行切割加工:根據不同的產品尺寸,切割后使用;3、本復合板可與鋁型材、玻璃鋼產品等進行粘結組成產品,或者通過緊固件連接組成產品;4、本復合板可加工成不同厚度及形狀,用于不同的部位:例如設備艙底板、側墻等;工業涉及面較廣,可以推廣使用。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一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是本技術結構示意圖;圖中:1模內漆,2PU發泡材料,3高強纖維,4玻璃纖維,5鋁質蜂窩芯。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圖1對本技術進行詳細說明,但本技術并不局限于具體實施例。實施例1:一種纖維蜂窩復合板,復合板中部為鋁質蜂窩芯5層,由鋁質蜂窩芯5層兩側向外依次設置有玻璃纖維4層、高強纖維3層、PU發泡材料2層和模內漆1層。高強纖維3層為碳纖維層。碳纖維的遮蓋力強、強度高、密度低、著色力佳、附著力好,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柔韌性。碳纖維層的編制方式為斜紋編織,其面密度為200g/㎡。根據工業實際生產需要來控制其面密度的大小。玻璃纖維4的面密度為400g/㎡。根據工業實際生產需要來控制其面密度的大小。實施例2:一種纖維蜂窩復合板,復合板中部為鋁質蜂窩芯5層,由鋁質蜂窩芯5層兩側向外依次設置有玻璃纖維4層、高強纖維3層、PU發泡材料2層和模內漆1層。高強纖維3層為芳綸纖維層。芳綸纖維具有超高強度、高模量和耐高溫、耐酸耐堿、重量輕、絕緣、抗老化、生命周期長的優良性能。芳綸纖維層的編制方式為斜紋編織,其面密度為200g/㎡。根據工業實際生產需要來控制其面密度的大小。玻璃纖維4的面密度為400g/㎡。根據工業實際生產需要來控制其面密度的大小。其中,纖維蜂窩復合板的制備方法,步驟如下:1)在將模具內腔漆與MEK溶劑按照1:5的比例稀釋至10s粘度后,向模具內腔噴涂;2)按照高強纖維3層、玻璃纖維4層、鋁質蜂窩芯5層、玻璃纖維4層、高強纖維3層依次鋪好各層;3)向鋪好的層狀結構上噴涂PU發泡材料2。4)將噴涂好的結構放入噴好漆的模具內腔內,施加壓力,復合板成型。在所述步驟1)之前,先向模具內噴涂脫模劑,并用棉布擦拭干凈后,控制模具模溫在120℃。其中,模內漆1層可有效地阻隔PU發泡材料2的黃變,提高PU發泡材料2的表面耐磨性,強化料表面色漆附著力,遮蓋發泡工藝所致的表面缺陷;同時可使模塑產品真實地再現模具紋路,提高了產品外觀的表現力。模內噴涂工藝,避免了傳統噴涂中帶來的過量噴涂、后處理、附著力差等缺點,大大提高了產品品質,縮短了生產工藝,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模內漆1在使用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模內漆1為高濃度濃縮型油漆,使用前需要使用MEK充分稀釋,不可使用如香蕉水、酒精、汽油等含有水分、醇類或苯料物質的稀釋劑;2、在使用模內漆1噴涂時,應保持良好的通風環境;3、在批量生產前,先做小樣測試,并注意脫模劑的選擇。以加工30mm厚的復合板為實驗,現有技術與本技術技術兩者對比如下表:單件產品加工時間(h)重量(kg/㎡)現有技術99.69本技術技術0.1≤5綜上所述,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復合板為對稱的層狀結構,多層結構之間用PU發泡材料②進行粘結,并在模具內一次成型;2、本復合板可進行切割加工:根據不同的產品尺寸,切割后使用;3、本復合板可與鋁型材、玻璃鋼產品等進行粘結組成產品,或者通過緊固件連接組成產品;4、本復合板可加工成不同厚度及形狀,用于不同的部位:例如設備艙底板、側墻等;工業涉及面較廣,可以推廣使用。以上所述的僅是本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技術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不會影響本技術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纖維蜂窩復合板,其特征在于:復合板中部為鋁質蜂窩芯層,由鋁質蜂窩芯層兩側向外依次設置有玻璃纖維層、高強纖維層、PU發泡材料層和模內漆層。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纖維蜂窩復合板,其特征在于:復合板中部為鋁質蜂窩芯層,由鋁質蜂窩芯層兩側向外依次設置有玻璃纖維層、高強纖維層、PU發泡材料層和模內漆層。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纖維蜂窩復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強纖維層為碳纖維層或芳綸纖維層。3....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皓鋒,孫廣艷,張永芳,
申請(專利權)人:青島威奧軌道裝飾材料制造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