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酸化、負壓返排一體化設備,包括伸入套管內部的油管,所述油管上自上而下依次設置有轉換器、高壓封隔器、負壓解堵器,所述轉換器的中心管與小油管連接并通過解堵器的密封插管接至負壓解堵器內部的擴散管上。所述負壓解堵器下方且油管底部設置井下流量壓力計。所述轉換器上開設轉換孔,所述高壓封隔器上方的油管和套管之間的環空通過該轉換孔以及中心管連通至負壓解堵器。所述負壓解堵器內部設置與擴散管連通的吸入口,且內部開設與吸入口連通并與擴散管入口有一定距離的噴嘴。本發明專利技術實現了酸化與排酸解堵合二為一的功能,一趟管柱完成酸化及近井地帶污染物返排到地面,具有抽吸能量強、返排及時的特點,有效改善油水井酸化解堵效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油水井的酸化與返排解堵技術,具體地說是酸化、負壓返排一體化設備及工藝。
技術介紹
目前常規酸化返排工藝包括混氣(泡沫)、抽吸、洗井等,通常是先下入酸化管柱,酸化反應完成后起出酸化管柱,繼續下入二次返排管柱進行殘酸返排。由于返排不及時、成本高、抽吸能力不足、地面排替壓力難控制等原因,無法將近井地帶的殘酸及其它污染物攜到地面,引起二次污染,造成油水井生產能力下降。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酸化、負壓返排一體化設備及工藝,正注酸液完成酸化,高壓動力液反循環依靠負壓解堵器的射流負壓作用強力抽吸殘酸等污染物,實現了酸化與排酸解堵合二為一的功能,一趟管柱完成酸化及近井地帶污染物返排到地面,具有抽吸能量強、返排及時的特點,有效改善油水井酸化解堵效果。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酸化、負壓返排一體化設備,包括伸入套管內部的油管,所述油管上自上而下依次設置有轉換器、高壓封隔器、負壓解堵器,所述轉換器所述油管內部空套的小油管連接至負壓解堵器。所述轉換器內部設置中心管并通過中心管與所述油管內部空套的小油管連接,小油管又通過負壓解堵器的密封插管接至負壓解堵器內部的擴散管上。所述轉換器上開設轉換孔,所述高壓封隔器上方的油管和套管之間的環空通過該轉換孔以及中心管連通至負壓解堵器;所述負壓解堵器下方且油管底部設置井下流量壓力計。所述負壓解堵器內部設置與擴散管連通的吸入口,且內部開設與吸入口連通的噴嘴。所述油管上端口設置油管閥門,所述套管的上端口設置套管閥門。為了達成上述另一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酸化、負壓返排一體化工藝,包括酸化工序和負壓返排工序;其中酸化工序包括以下步驟;管柱下井后,首先坐封高壓封隔器,形成對酸化返排目的層與上部油套環空的分隔;打開油管閥門,關閉套管閥門,利用泵車將酸液經油管閥門擠入油管內,酸液由油管進入轉換器的中心管,進入負壓解堵器的擴散管,再由負壓解堵器的吸入口進入套管、高壓封隔器、負壓解堵器組成的環空,通過酸化化學反應,解除地層污染物的堵塞;其中負壓返排工序包括以下步驟;打開油管閥門及套管閥門,套管閥門連接注入泵車,油管閥門連接廢液回收罐;泵車將高壓動力液經套管閥門反循環注入套管與油管的油套環空,高壓水經轉換器的轉換孔進入中心管與油管組成的環空,經負壓解堵器的噴嘴流出,在瞬間在近井周圍形成低壓區,抽吸油層污染物經負壓解堵器的吸入口進入其混合管,動力液與地層污染液經能量轉換形成混合液后經中心管進入油管,最終返排至地面,由混合液經油管閥門流出進入回收罐。相較于現有技術,本專利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專利技術下入管柱后通過正向可注入酸液對地層進行化學解堵處理;等化學反應完成后反向注入高壓動力液,通過負壓解堵器在酸化目的層近井周圍快速形成低壓區,形成大于生產壓差的流動負壓,抽吸近井地帶與地層內的酸化殘余液、衍生沉淀物、游離砂、機雜等降低油層滲流能力的物質至負壓解堵器內部,通過與高壓動力混合后循環攜帶到地面,解決目前酸化后無法及時、高效排替地層殘酸及其他污染物至地面而導致二次污染的問題,提高酸化有效期,降低施工時間與成本,有效延長油水井作業周期。1、作業過程中酸化、返排解堵一趟管柱施工,減少了勞動量,節省了作業成本;2、采用局部雙管及橋式通道結構引導流體混合的負壓機構;3、負壓解堵器采用噴嘴與擴散管配套系列結構,可以滿足不同壓差需求的酸化、負壓返排需求;4、可監測井下酸化與返排的流量與壓力。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酸化、負壓返排一體化設備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酸化時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負壓返排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有關本專利技術的詳細說明及
技術實現思路
,配合附圖說明如下,然而附圖僅提供參考與說明之用,并非用來對本專利技術加以限制。參照附圖1-3,酸化、負壓返排一體化設備,包括伸入套管3內部的油管4,所述油管上自上而下依次設置有轉換器5、高壓封隔器6、負壓解堵器7,所述轉換器通過設置在油管內部的中心管10與小油管、負壓解堵器插管連接至負壓解堵器內部的擴散管上。所述負壓解堵器下方且油管底部設置井下流量壓力計8。所述轉換器上開設轉換孔,所述高壓封隔器上方的油管和套管之間的環空通過該轉換孔以及中心管連通至負壓解堵器。所述負壓解堵器內部設置與擴散管連通的吸入口,且內部開設與吸入口連通并與擴散管入口有一定距離的噴嘴。所述油管上端口設置油管閥門1,所述套管的上端口設置套管閥門2。實施方式:①酸化如附圖2所示,管柱下井后,首先坐封高壓封隔器6,形成對酸化返排目的層與上部油套環空的分隔。打開油管閥門1,關閉套管閥門2,利用泵車將酸液9經油管閥門1擠入油管4內,酸液由油管4進入轉換器5的中心管10,進入負壓解堵器的擴散管11,再由負壓解堵器的吸入口12進入套管3、高壓封隔器6、負壓解堵器7組成的環空,通過酸化化學反應,解除地層污染物的堵塞。②負壓返排如圖3所示,打開油管閥門1及套管閥門2,套管閥門2連接注入泵車,油管閥門1連接廢液回收罐。泵車將高壓動力液13經套管閥門2反循環注入套管3與油管4的油套環空,高壓水經轉換器5的轉換孔14進入轉換器5的中心管10、負壓解堵器7的內中心管與轉換器5的外套、高壓封隔器6的內管、負壓解堵器7的外管組成的環空,經負壓解堵器7的噴嘴15流出,在瞬間在近井周圍形成低壓區,抽吸油層污染物16經負壓解堵器7的吸入口12進入其混合管11,動力液13與地層污染液16經能量轉換形成混合液17后經負壓解堵器7內中心管、轉換器5內中心管進入油管4,最終返排至地面,由混合液17經油管閥門1流出進入回收罐。③測試存儲式流量壓力計8對酸化、返排過程進行測量,便于評價酸化效果及井下抽吸壓力和地層出液量。以上所述僅為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非用以限定本專利技術的專利范圍,其他運用本專利技術的專利精神的等效變化,均應俱屬本專利技術的專利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酸化、負壓返排一體化設備,包括伸入套管內部的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上自上而下依次設置有轉換器、高壓封隔器、負壓解堵器,所述轉換器所述油管內部空套的小油管連接至負壓解堵器。
【技術特征摘要】
1.酸化、負壓返排一體化設備,包括伸入套管內部的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上自上而下依次設置有轉換器、高壓封隔器、負壓解堵器,所述轉換器所述油管內部空套的小油管連接至負壓解堵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酸化、負壓返排一體化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轉換器內部設置中心管并通過中心管與所述油管內部空套的小油管連接,小油管又通過負壓解堵器的密封插管接至負壓解堵器內部的擴散管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酸化、負壓返排一體化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轉換器上開設轉換孔,所述高壓封隔器上方的油管和套管之間的環空通過該轉換孔以及中心管連通至負壓解堵器;所述負壓解堵器下方且油管底部設置井下流量壓力計。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酸化、負壓返排一體化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負壓解堵器內部設置與擴散管連通的吸入口,且內部開設與吸入口連通的噴嘴。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酸化、負壓返排一體化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上端口設置油管閥門,所述套管的上端口設置套管閥...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晉偉,咸國旗,李常友,渠慧敏,譚云賢,崔玉海,丁子峰,肖虎,趙天浩,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勝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藝研究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