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頂管機及施工中遇進土不暢的處理方法,所述頂管機包括機頭、機身、安裝于機頭前端的切削刀盤、以及安裝于所述機身內的泥水倉,所述切削刀盤包括:位于中軸處的主軸安裝孔、靠近外邊緣處均勻分布的第一進土口、在周向上與所述第一進土口交錯排列的第二進土口,所述第二進土口為以所述主軸安裝孔為中心的輻射狀,且所述第二進土口靠近所述主軸安裝孔處為多個均勻排布的矩形孔,遠離所述主軸安裝孔處為異型孔。本發明專利技術通過對頂管機結構的改造,解決了施工中進土不暢的問題,能夠確保施工正常進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建筑施工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頂管機及施工中遇進土不暢的處理方法。
技術介紹
頂管施工是一種不開挖或者少開挖的管道埋設施工技術。頂管施工就是在工作坑內借助于頂管機產生的頂力,克服管道與周圍土壤的摩擦力,將管道按設計的坡度頂入土中。采用該技術施工,對周圍環境的影響較小,施工場地小,噪音小,因此應用越來越廣泛。在具體施工過程中,頂管機作業通常會遇到進土不暢的情況,即進土量少,出泥量少的情況,會給施工帶來如下困難:1.頂管正面壓力突增,頂力變大,能源消耗嚴重;2.土層密實度變大,造成切削刀盤電流變大,導致頂管無法繼續頂進,影響施工進度。而現有技術中對上述問題沒有較好的解決辦法,因此,如何提供一種能夠解決頂管施工進土不暢問題的頂管機及施工中遇進土不暢的處理方法,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一個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頂管機及施工中遇進土不暢的處理方法,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頂管機,包括機頭、機身、安裝于機頭前端的切削刀盤、以及安裝于所述機身內的泥水倉,所述切削刀盤包括:位于中軸處的主軸安裝孔、靠近外邊緣處均勻分布的第一進土口、在周向上與所述第一進土口交錯排列的第二進土口,所述第二進土口為以所述主軸安裝孔為中心的輻射狀,且所述第二進土口靠近所述主軸安裝孔處為多個均勻排布的矩形孔,遠離所述主軸安裝孔處為異型孔。較佳地,所述第一進土口為3組,每組2列,所述第二進土口也為3組,交替設置于每兩組第一進土口之間。較佳地,所述異型孔的兩側架設有若干厚度為2cm的鋼板。較佳地,所述泥水倉與出泥管相連,所述出泥管內設有清障桿和高壓水槍。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了一種施工中遇進土不暢的處理方法,采用如上所述的頂管機進行頂管施工。較佳地,進行頂管施工前還包括打開人孔蓋,確認泥土倉情況的步驟。較佳地,所述打開人孔蓋前還包括在機頭位置打2口深井,將水位降到機頭以下2m處的步驟。較佳地,進行頂管施工前還包括地質詳勘步驟。較佳地,所述地質詳勘的方法為:在機頭至接收井之間的200米區域內以20米為間隔鉆孔,并取土檢測。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提供的頂管機及施工中遇進土不暢的處理方法,所述頂管機包括機頭、機身、安裝于機頭前端的切削刀盤、以及安裝于所述機身內的泥水倉,所述切削刀盤包括:位于中軸處的主軸安裝孔、靠近外邊緣處均勻分布的第一進土口、在周向上與所述第一進土口交錯排列的第二進土口,所述第二進土口為以所述主軸安裝孔為中心的輻射狀,且所述第二進土口靠近所述主軸安裝孔處為多個均勻排布的矩形孔,遠離所述主軸安裝孔處為異型孔。本專利技術通過對頂管機結構的改造,解決了施工中進土不暢的問題,能夠確保施工正常進行。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一具體實施方式的頂管機中切削刀盤的主視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一具體實施方式的處理方法中2口深井的平面示意圖。圖中:10-機頭、20-機身、30-切削刀盤、31-主軸安裝孔、32-第一進土口、33-矩形孔、34-異型孔、35-鋼板、40-工作井、50-接收井、60-深井。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專利技術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做詳細的說明。需說明的是,本專利技術附圖均采用簡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準的比例,僅用以方便、明晰地輔助說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的頂管機,如圖1-2所示,包括機頭10、機身20、安裝于機頭10前端的切削刀盤30、以及安裝于所述機身20內的泥水倉(未圖示),所述切削刀盤30包括:位于中軸處的主軸安裝孔31、靠近外邊緣處均勻分布的第一進土口32、在周向上與所述第一進土口32交錯排列的第二進土口,所述第二進土口為以所述主軸安裝孔31為中心的輻射狀,且所述第二進土口靠近所述主軸安裝孔31處為多個均勻排布的矩形孔33,遠離所述主軸安裝孔31處為一個大致為梯形的異型孔34。本專利技術通過對頂管機結構,尤其是切削刀盤30的改造,解決了施工中進土不暢的問題,能夠確保施工正常進行。較佳地,請重點參考圖1,所述第一進土口32為3組,每組2列,所述第二進土口也為3組,交替設置于每兩組第一進土口32之間,本實施例中,頂管機大部分位于-1層粉砂夾粉土層中,局部位于-2層粉砂層中,且地下水含量較豐富,導致進土不暢,這種切削刀盤30結構穩固,壽命長,確保頂管機正常頂進。較佳地,請繼續參考圖1,所述異型孔34的兩側架設有若干厚度為2cm的鋼板35,用以在頂進過程中阻擋大塊漿結石進入泥水倉和出泥管內,避免設備故障。較佳地,所述泥水倉與出泥管(未圖示)相連,所述出泥管內設有清障桿和高壓水槍(未圖示),由于施工環境中,漿結石較多,采用鋼板35阻擋后仍有部分漿結石進入出泥管內,易導致出泥管堵塞,因此,采用特制清障桿和高壓水槍,對出泥管內進行沖刷和疏通,有效地解決了泥水循環正常排出砂土的問題,使頂管頂進在漿結石段施工能夠順利進行。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了一種施工中遇進土不暢的處理方法,采用如上所述的頂管機進行頂管施工。較佳地,進行頂管施工前還包括打開人孔蓋,確認泥土倉情況的步驟,較佳地,所述打開人孔蓋前還包括在機頭10位置打2口深井60,將水位降到機頭10以下2m處的步驟,本實施例中,水位為14m左右,因此,2口深井60的深度分別為15m和18m,以確保開人孔蓋的安全。較佳地,進行頂管施工前還包括地質詳勘步驟,以盡快了解進土不暢的原因,較佳地,所述地質詳勘的方法為:在機頭10至接收井50之間的200米區域內以20米為間隔鉆孔,并取土檢測,本實施例中,檢測結果表明埋深11m和12m處均有連續的一層層厚為2~7cm的漿結石,且都位于頂管機的管位上,根據上述結果,采用本專利技術提供的頂管機進行頂管施工,確保施工正常進行。綜上所述,本專利技術提供的頂管機及施工中遇進土不暢的處理方法,所述頂管機包括機頭10、機身20、安裝于機頭10前端的切削刀盤30、以及安裝于所述機身20內的泥水倉,所述切削刀盤30包括:位于中軸處的主軸安裝孔31、靠近外邊緣處均勻分布的第一進土口32、在周向上與所述第一進土口32交錯排列的第二進土口,所述第二進土口為以所述主軸安裝孔31為中心的輻射狀,且所述第二進土口靠近所述主軸安裝孔31處為多個均勻排布的矩形孔33,遠離所述主軸安裝孔31處為異型孔34。本專利技術通過對頂管機結構的改造,解決了施工中進土不暢的問題,能夠確保施工正常進行。顯然,本領域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頂管機,包括機頭、機身、安裝于機頭前端的切削刀盤、以及安裝于所述機身內的泥水倉,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刀盤包括:位于中軸處的主軸安裝孔、靠近外邊緣處均勻分布的第一進土口、在周向上與所述第一進土口交錯排列的第二進土口,所述第二進土口為以所述主軸安裝孔為中心的輻射狀,且所述第二進土口靠近所述主軸安裝孔處為多個均勻排布的矩形孔,遠離所述主軸安裝孔處為異型孔。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頂管機,包括機頭、機身、安裝于機頭前端的切削刀盤、以及安裝于
所述機身內的泥水倉,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刀盤包括:位于中軸處的主軸安裝
孔、靠近外邊緣處均勻分布的第一進土口、在周向上與所述第一進土口交錯排列
的第二進土口,所述第二進土口為以所述主軸安裝孔為中心的輻射狀,且所述第
二進土口靠近所述主軸安裝孔處為多個均勻排布的矩形孔,遠離所述主軸安裝孔
處為異型孔。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頂管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進土口為3組,每組
2列,所述第二進土口也為3組,交替設置于每兩組第一進土口之間。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頂管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異型孔的兩側架設有若干
厚度為2cm的鋼板。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頂管機...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夏天,陳強,秦雨春,嚴國仙,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市政建設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