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涉及一種發光器件封裝。
技術介紹
發光二極管(LED)是高效環保的光源,已經在各種領域受到了關注。LED應用于各種領域,例如顯示設備、光通信、車輛以及普通照明。尤其是,對實現白光的白光LED的需求逐漸增長。在制造以后,LED與其他部件一起封裝使用。這被稱作LED封裝。在已知的LED封裝中,LED芯片被安裝在包括散熱器的樹脂封裝上,并且布置在LED芯片上的玻璃板通過粘結劑耦接到該樹脂封裝。粘結劑通過熱或紫外線固化,并且要求精確量的粘結劑來適用于對應的LED封裝。如果粘結劑的量大于或小于基準值,那么可能存在固化故障或可能在樹脂封裝和玻璃板之間產生間隙。此外,雖然粘結劑已經被固化,但是可能難以檢查粘結劑是否已經精確地固化。此外,例如為LED的電子部件受水的影響很大。電子部件可能被水損壞或侵蝕。此外,如果粘結劑被熱或紫外線固化,那么可能給LED封裝內的其他部件帶來負荷。這樣的負荷可能是使得整個LED封裝產生故障的原因之一。此外,如果粘結劑通過熱或紫外線固化,那么需要不少的粘結劑固化處理,并且操作困難。此外,在粘結劑被固化之后,如果熱被施加到形成在粘結劑中空的空間中,那么可能在粘結劑中產生裂縫。在已知的發光器件封裝中,發光芯片被安裝在包括散熱器的樹脂封裝本體上。發光芯片通過布線電連接到引線,發光芯片的頂部填充有樹脂和例如為硅的密封劑,并且透鏡被設置在填充完成后的頂部。具有這種結構的 ...
【技術保護點】
一種發光器件封裝,包括:封裝本體,被配置為包括頂表面、被布置在所述頂表面上的板引導單元以及形成在所述頂表面中的腔;發光器件,布置在所述腔內;板,布置在所述封裝本體的所述頂表面上并被所述板引導單元引導;以及粘結構件,布置在所述封裝本體的所述頂表面和所述板之間,其中所述粘結構件包括:基底層,由柔性材料制成;第一粘結帶,布置在所述基底層和所述封裝本體的頂表面之間并接合到所述基底層和所述封裝本體的所述頂表面;以及第二粘結帶,布置在所述基底層和所述板之間并接合到所述基底層和所述板。
【技術特征摘要】
2014.11.28 KR 10-2014-0167951;2014.11.28 KR 10-2011.一種發光器件封裝,包括:
封裝本體,被配置為包括頂表面、被布置在所述頂表面上的板引導單元
以及形成在所述頂表面中的腔;
發光器件,布置在所述腔內;
板,布置在所述封裝本體的所述頂表面上并被所述板引導單元引導;以
及
粘結構件,布置在所述封裝本體的所述頂表面和所述板之間,
其中所述粘結構件包括:
基底層,由柔性材料制成;
第一粘結帶,布置在所述基底層和所述封裝本體的頂表面之間并接
合到所述基底層和所述封裝本體的所述頂表面;以及
第二粘結帶,布置在所述基底層和所述板之間并接合到所述基底層
和所述板。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光器件封裝,其中所述粘結構件的所述基底
層由橡膠材料制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光器件封裝,其中:
所述封裝本體的所述頂表面由丙烯酸材料制成,并且
所述板由玻璃材料制成。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光器件封裝,其中:
所述第一粘結帶與所述封裝本體的所述頂表面的材料對應,并且
所述第二粘結帶與所述板的材料對應。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光器件封裝,其中所述粘結構件的厚度為
0.15mm或大于0.15mm到1.0mm或小于1.0mm。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光器件封裝,其中所述粘結構件和所述板
引導單元以特定間隔彼此分開。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光器件封裝,其中所述粘結構件和所述板引
導單元之間的距離小于所述板引導單元和所述板之間的距離。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光器件封裝,其中所述板引導單元的側面和
\t所述頂表面之間的角度是鈍角。
9.一種發光器件封裝,包括:
封裝本體,被配置為包括頂表面、被布置在所述頂表面上的板引導單元
以及形成在所述頂表面中的腔;
發光器件,布置在所述腔內;
板,布置在所述封裝本體的所述頂表面上并被所述板引導單元引導;以
及
外部粘結構件,布置在所述板引導單元和所述板上,
其中所述外部粘結構件包括:
基底層,由柔性材料制成;以及
粘結帶,布置在所述基底層之下,并接合到所述板引導單元...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大關聰司,反田祐一郎,
申請(專利權)人:LG伊諾特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韓國;KR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