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無粘結預應力筋切筋后端部預應力檢測裝置及檢測方法。
技術介紹
無粘結預應力筋在建筑工程中普遍使用。無粘結預應力筋在施工結束后其端部是通過固定錨具和承壓板固定在混凝土的端面,無粘結預應力筋切筋后端部露出錨具約30mm。許多建筑工程在使用若干年后因為要改變使用功能,所以需要對無粘結預應力筋的預應力大小進行檢測。通常用的無粘結預應力筋為直徑15.2mm的鋼絞線,截面積為140mm2,預應力大小一般為14噸~20噸,要測量端部拉力是非常困難的,目前還沒有有效的檢測裝置及檢測方法。通過千斤頂直接張拉無粘結預應力筋以測量拉動無粘結預應力筋時的拉力值是不可能的,因為在30mm長的無粘接預應力筋上是無法用千斤頂咬住張拉的。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檢測方便的無粘結預應力筋切筋后端部預應力檢測裝置及檢測方法。為實現上述專利技術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無粘結預應力筋切筋后端部預應力檢測裝置,用于端部通過固定錨具和承壓板固定在混凝土的端面的無粘結預應力筋端部的預應力檢測,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檢測錨具、張拉螺桿、張拉支架、千斤頂、壓力傳感器、墊板和螺母;所述檢測錨具包括筒狀錨環、環狀楔形夾片和夾片鎖緊件;所述筒狀錨環的內孔的后段為螺紋內孔,所述筒狀錨環的內孔的前段為錐形孔,所述筒狀錨環套設于所述固定錨具的外部,所述筒狀錨環的前端與承壓板之間留有一間隙; >所述環狀楔形夾片插設于所述筒狀錨環和固定錨具之間;所述夾片鎖緊件為圓桶體,所述圓桶體的底部中心具有螺紋孔,所述圓桶體的桶口外壁具有外螺紋,所述夾片鎖緊件與所述筒狀錨環相螺接,所述夾片鎖緊件的桶口頂著所述環狀楔形夾片的后端使所述檢測錨具與所述固定錨具固定連接成一體;所述張拉螺桿的前端與所述夾片鎖緊件相螺接;所述張拉支架為由桶底和桶壁組成的桶狀體,所述桶底的中心具有一通孔,所述桶狀體的桶口處開有兩上觀察槽,所述張拉支架、千斤頂、壓力傳感器和墊板依次套設于所述張拉螺桿上,所述張拉支架的桶口頂著所述承壓板;所述螺母螺接在張拉螺桿的后端。所述環狀楔形夾片由兩片或叁片楔形夾片組合而成,所述環狀楔形夾片的前段外表面呈錐形。一種無粘結預應力筋切筋后端部預應力檢測方法,首先安裝檢測裝置,然后用千斤頂張拉,當固定錨具被拉動時記下壓力傳感器的壓力即為無粘結預應力筋切筋后端部預應力。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專利技術無粘結預應力筋切筋后端部預應力檢測裝置,用于端部通過固定錨具和承壓板固定在混凝土的端面的無粘結預應力筋端部的預應力檢測,,它包括:檢測錨具、張拉螺桿、張拉支架、千斤頂、壓力傳感器、墊板和螺母;所述檢測錨具包括筒狀錨環、環狀楔形夾片和夾片鎖緊件;所述筒狀錨環的內孔的后段為螺紋內孔,所述筒狀錨環的內孔的前段為錐形孔,所述筒狀錨環套設于所述固定錨具的外部,所述筒狀錨環的前端與承壓板之間留有一間隙;所述環狀楔形夾片插設于所述筒狀錨環和固定錨具之間;所述夾片鎖緊件為圓桶體,所述圓桶體的底部中心具有螺紋孔,所述圓桶體的桶口外壁具有外螺紋,所述夾片鎖緊件與所述筒狀錨環相螺接,所述夾片鎖緊件的桶口頂著所述環狀楔形夾片的后端使所述檢測錨具與所述固定錨具固定連接成一體;所述張拉螺桿的前端與所述夾片鎖緊件相螺接;所述張拉支架為由桶底和桶壁組成的桶狀體,所述桶底的中心具有一通孔,所述桶狀體的桶口處開有兩個觀察槽,所述張拉支架、千斤頂、壓力傳感器和墊板依次套設于所述張拉螺桿上,所述張拉支架罩在所述檢測錨具外,所述張拉支架的桶口頂著所述承壓板;所述螺母螺接在張拉螺桿的后端。檢測時,首先安裝檢測裝置,然后用千斤頂張拉張拉螺桿,當固定錨具被拉動時記下壓力傳感器的壓力即為無粘結預應力筋切筋后端部預應力。因此,本專利技術無粘結預應力筋切筋后端部預應力檢測裝置結構簡單,檢測方便。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無粘結預應力筋切筋后端部預應力檢測裝置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中張拉支架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1-固定錨具;2-承壓板;3-混凝土;4-無粘結預應力筋;5-張拉螺桿;6-張拉支架;7-千斤頂;8-筒狀錨環;9-環狀楔形夾片;10-夾片鎖緊件;11-螺紋孔;12-螺紋內孔;13-錐形孔;14-桶底;15-桶壁;16-通孔;17-觀察槽;18-壓力傳感器;19-底部;20-墊板;21-螺母;22、間隙。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如圖1、圖2所示,本專利技術一種無粘結預應力筋切筋后端部預應力檢測裝置,用于端部通過固定錨具1和承壓板2固定在混凝土3的端面的無粘結預應力筋4端部的預應力檢測,它包括:檢測錨具、張拉螺桿5、張拉支架6、千斤頂7、壓力傳感器18、墊板20和螺母21;所述檢測錨具包括筒狀錨環8、環狀楔形夾片9和夾片鎖緊件10;所述筒狀錨環8的內孔的后段為螺紋內孔12,所述筒狀錨環8的內孔的前段為錐形孔13,所述筒狀錨環8套設于所述固定錨具1的外部,所述筒狀錨環8的前端與承壓板2之間留有一間隙22以方便檢測錨具的拆除;所述環狀楔形夾片9插設于所述筒狀錨環8和固定錨具1之間;所述夾片鎖緊件10為圓桶體,所述圓桶體的底部19中心具有螺紋孔11,所述圓桶體的桶口外壁具有外螺紋,所述夾片鎖緊件10與所述筒狀錨環8相螺接,所述夾片鎖緊件10的桶口頂著所述環狀楔形夾片9的后端使所述檢測錨具與所述固定錨具1固定連接成一體;所述張拉螺桿5的前端與所述夾片鎖緊件10相螺接;所述張拉支架6為由桶底14和桶壁15組成的桶狀體,所述桶底14的中心具有一通孔16,所述桶狀體的桶口處開有兩個觀察槽17,所述張拉支架6、千斤頂7、壓力傳感器18和墊板20依次套設于所述張拉螺桿5上,所述張拉支架6的桶口頂著所述承壓板2;;所述螺母21螺接在張拉螺桿5的后端。所述環狀楔形夾片9由兩片或叁片楔形夾片組合而成,所述環狀楔形夾片9的前段外表面呈錐形。本專利技術無粘結預應力筋切筋后端部預應力檢測方法,首先安裝檢測裝置,然后用千斤頂7張拉,當固定錨具被拉動時記下壓力傳感器18的壓力即為無粘結預應力筋切筋后端部預應力。以上所述僅為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專利技術,凡在本專利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無粘結預應力筋切筋后端部預應力檢測裝置,用于端部通過固定錨具和承壓板固定在混凝土的端面的無粘結預應力筋端部的預應力檢測,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檢測錨具、張拉螺桿、張拉支架、千斤頂、壓力傳感器、墊板和螺母;所述檢測錨具包括筒狀錨環、環狀楔形夾片和夾片鎖緊件;所述筒狀錨環的內孔的后段為螺紋內孔,所述筒狀錨環的內孔的前段為錐形孔,所述筒狀錨環套設于所述固定錨具的外部,所述筒狀錨環的前端與承壓板之間留有一間隙;所述環狀楔形夾片插設于所述筒狀錨環和固定錨具之間;所述夾片鎖緊件為圓桶體,所述圓桶體的底部中心具有螺紋孔,所述圓桶體的桶口外壁具有外螺紋,所述夾片鎖緊件與所述筒狀錨環相螺接,所述夾片鎖緊件的桶口頂著所述環狀楔形夾片的后端使所述檢測錨具與所述固定錨具固定連接成一體;所述張拉螺桿的前端與所述夾片鎖緊件相螺接;所述張拉支架為由桶底和桶壁組成的桶狀體,所述桶底的中心具有一通孔,所述桶狀體的桶口處開有兩上觀察槽,所述張拉支架、千斤頂、壓力傳感器和墊板依次套設于所述張拉螺桿上,所述張拉支架的桶口頂著所述承壓板;所述螺母螺接在張拉螺桿的后端。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無粘結預應力筋切筋后端部預應力檢測裝置,用于端部通過固定錨
具和承壓板固定在混凝土的端面的無粘結預應力筋端部的預應力檢測,其特征
在于,它包括:檢測錨具、張拉螺桿、張拉支架、千斤頂、壓力傳感器、墊板
和螺母;
所述檢測錨具包括筒狀錨環、環狀楔形夾片和夾片鎖緊件;所述筒狀錨環
的內孔的后段為螺紋內孔,所述筒狀錨環的內孔的前段為錐形孔,所述筒狀錨
環套設于所述固定錨具的外部,所述筒狀錨環的前端與承壓板之間留有一間隙;
所述環狀楔形夾片插設于所述筒狀錨環和固定錨具之間;所述夾片鎖緊件為圓
桶體,所述圓桶體的底部中心具有螺紋孔,所述圓桶體的桶口外壁具有外螺紋,
所述夾片鎖緊件與所述筒狀錨環相螺接,所述夾片鎖緊件的桶口頂著所述環狀
楔形夾片的后端使所述檢測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尚仁杰,李謙,黃其華,李俊安,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京冶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中冶建筑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