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搭接筋式預應力雙向疊合板,包括至少三塊預制預應力薄板、后澆砼層和板縫搭接鋼筋。所述預制預應力薄板為帶肋或帶鋼筋桁架的大寬度板,所述板縫搭接鋼筋為連續的S形,橫跨板縫水平鋪設于相鄰預制薄板的上表面,并埋設于后澆砼中。預制預應力薄板厚度小、自重輕、且雙向配筋強度高、不易裂縫,運輸半徑大,有利于擴大產品服務半徑。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建筑結構樓板,尤其涉及一種鋼筋砼預應力雙向疊合樓板。
技術介紹
傳統大跨度疊合板有非預應力和預應力二類,非預應力疊合板中的預制板采用厚度較大的平板或帶鋼筋桁架的平板,用鋼量大、厚度大、易開裂,疊合板只能按單向板設計,性價比較差。而傳統預應力疊合板通常也采用厚度較大的平板,不但反拱難以控制,而且鋪設于預制板上垂直于預制板方向的橫向鋼筋因受力有效高度小,難以承擔此方向的彎矩,因此也只能按單向受力計算,CN200420068045. 4公開的一種預應力帶肋預制板,在肋上開孔用于穿設鋼筋,同時減少平板厚度,可按雙向板設計。但預制板制作麻煩 、人工成本高,鋼筋穿設和管線埋設困難,肋高大,自重大,且預制板橫向配筋很少,板易沿縱向開裂,板寬度一般較小,降低了板制作安裝工效。另外,這種帶孔高肋預制板施工時板中間通常不設臨時支柱,雖方便施工,但板配筋通常由施工階段控制,造成板鋼筋浪費,而且板在施工階段的撓度和預應力釋放較大,從而使疊合板的厚度不能有效降低,不能充分發揮預應力板的優勢。一種無需在后澆砼中埋置通長橫向底筋但能雙向受力的省工、省時、造價低的預應力雙向疊合板還未見報道。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之不足,提供一種自重輕、成本低且施工方便的預應力雙向疊合板。按照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搭接筋式預應力雙向疊合板,包括至少三塊預制預應力薄板、后澆砼層和板縫搭接鋼筋組成。所述預制預應力薄板為帶肋或帶鋼筋桁架的大寬度板,所述板縫搭接鋼筋為連續的S形,水平鋪設于相鄰預制薄板的上表面,并埋設于后澆砼中。按照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搭接筋式預應力雙向疊合板還具有如下附屬技術特征所述預制預應力薄板縱向埋設有預應力鋼絲,橫向埋設有連續S形橫向鋼筋,橫向鋼筋二端向上彎折露出5仝上表面一定長度。所述預應力薄板的預應力鋼絲露出板端一定長度,鋼絲端部錨入后澆砼中。所述板縫搭接鋼筋沿板縫對稱放置,鋼筋彎折端處向上彎折一定高度。所述預制板的肋上方或鋼筋桁架的上弦下穿設有預埋管線。鋪設于中部的預制板寬度大于鋪設于兩邊的預制板寬度。 所述后澆砼層上部埋置有雙向的鋼筋網。所述后澆砼層上部在有梁處垂直于梁水平埋置有一定長度的非預應力高強鋼絲。按照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搭接筋式預應力雙向疊合板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支設板雙端擱置支架B、吊裝預制板C、預制板上部扎筋D、預制板下部支設臨時支柱E、現澆預制板上后澆部分砼F、砼達到一定強度后拆除臨時支柱及模板步驟D中所述的臨時支柱為獨立式鋼管可調立柱,相鄰兩支柱上端擱置有橫檔。按照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I、預制預應力薄板厚度小、自重輕、且雙向配筋強度高、不易裂縫,運輸半徑大,有利于擴大產品服務半徑。2、疊合板的垂直于預制板方向的橫向受力鋼筋,采用特殊搭接方式,省去了通長·筋,施工方便,鋼筋節省,受力性能好。3、采用大寬度板,制作安裝效率高,施工速度快。4、采用帶鋼筋桁架或帶低肋的預制板其縱向剛度較大,能滿足吊裝、運輸階段的受力需要,能避免板開裂。5、施工階段采用預制板吊裝后再在板下支設獨立臨時支柱的方法,不但施工方便,不影響施工進度,且多支點受力均勻,可使預制板在施工階段基本不承受彎矩,因此疊合板可按全預應力疊合構件承擔彎矩,從而使板厚可大大減小,可減輕結構自重,節約鋼筋。附圖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的配筋平面2是本專利技術的剖面3是本專利技術的鋼筋桁架薄板立體4是本專利技術的低肋預制薄板立體5是本專利技術的預制板剖面6是本專利技術臨時支柱施工剖面圖具體實施例方式參見圖I至圖6,在本專利技術給出的一種搭接筋式預應力雙向疊合板的實施例,包括至少三塊預制預應力薄板I、后澆砼層2和板縫搭接鋼筋3。所述預制預應力薄板I為帶肋11或帶鋼筋桁架12的大寬度板,所述板縫搭接鋼筋3為連續的S形,橫跨板縫水平鋪設于相鄰預制薄板的上表面,并埋設于后澆砼中。所述的疊合板通常用于板跨較大的樓板,但長度較大的預制板運輸、吊裝過程要求預制板必須有一定的剛度和強度,采用帶肋11或帶鋼筋桁架12的預制板可提高板的剛度和強度,從而減輕預制板砼的厚度。采用大寬度的預制板有利于減少板縫搭接鋼筋,提高板制作、運輸和安裝效率,板縫搭接鋼筋作為疊合板在板縫一定范圍內的主要受力鋼筋,采用連續的S形,可有效提高鋼筋錨固性能,大大提高其與預制板內橫向鋼筋14搭接的受力性能。參見圖3至圖5,在本專利技術給出的上述實施例中,預制預應力薄板I縱向埋設有預應力鋼絲13,橫向埋設有連續S形橫向鋼筋14,橫向鋼筋14 二端向上彎折露出砼上表面一定長度。所述預應力薄板I的預應力鋼絲13露出板端一定長度,鋼絲端部錨入后澆砼2中。本專利技術采用預應力薄板I作為疊合板的模板和受力結構的一部分可減小板厚,控制裂縫,橫向埋設的S形鋼筋既可作為疊合板的橫向受力底筋,又可防止預制薄板I在吊裝運輸過程中開裂,端部彎折部分可提高新老砼結合面的砼抗剪強度,又能作為板縫疊合處抗彎主要傳力筋,大量試驗證明其對板縫的傳力性能起關鍵作用。預制板的端部露出的鋼絲13錨入梁后澆砼2中,提高樓板的整體性。參見圖I、圖2,在本專利技術給出的上述實施例中,所述板縫搭接鋼筋3沿板縫對稱放置,鋼筋彎折端處向上彎折一定高度。板縫搭接鋼筋3端部的向上彎折段可使鋼筋的錨固性能提高,從而可減小與預制板上的橫向鋼筋14的搭接長度。參見圖I、圖2,在本專利技術給出的上述實施例中,鋪設于中部的預制板寬度大于鋪設于兩邊的預制板寬度。所述后澆砼層2上部埋置有雙向的鋼筋網21。為盡可能減少板縫,通常要求板寬盡可能大,但為滿足運輸要求,一般板寬在2. 5m以下。因樓板的板格尺寸所限,需要有寬度較小的板與大寬度板組合排列,以滿足板格尺寸要求,因跨中彎矩較大,因 此通常將板寬大的板放于中部,使受力較小的板縫位于兩邊以此減少板縫鋼筋3的用量,節約鋼筋。參見圖1,在本專利技術給出的上述實施例中,所述后澆砼層2上部在有梁處垂直于梁水平埋置有一定長度的非預應力高強鋼絲22。在有梁處的支座上的板負鋼筋采用預應力高強鋼絲,雖在板跨中撓度超規范時,其支座上部的裂縫寬度會超規范,但強度會大大高于采用普通鋼筋的樓板,使樓板性價比大大提高。按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搭接筋式預應力雙向疊合板的施工方法,是按以下步驟施工的A、支設預制板雙端擱置支架B、吊裝預制板C、預制板上部扎筋D、預制板下部支設臨時支柱E、現澆預制板上后澆部分砼F、砼達到一定強度后拆除臨時支柱步驟D中所述的臨時支柱為獨立式鋼管可調立,相鄰兩支柱上端擱置有橫檔。本專利技術的施工方法,改變了傳統疊合板二次受力的設計方法,可減小板厚,節約鋼筋,雖增加了板下支設臨時支柱的工序,但專用的獨立式臨時鋼管立柱,自重輕、架設方便、成本低,而且不影響樓板施工的主導工序,施工速度不受任何影響,而且各支柱間受力相對均勻,能避免預制板在施工階段出現裂縫。權利要求1.一種搭接筋式預應力雙向疊合板,包括至少三塊預制預應力薄板、后澆砼層和板縫搭接鋼筋。其特征是所述預制預應力薄板為帶肋或帶鋼筋桁架的大寬度板,所述板縫搭接鋼筋為連續的S形,橫跨板縫水平鋪設于相鄰預制薄板的上表面,并埋設于后澆砼中。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疊合板,其特征是所述預制預應力薄板縱向埋設有預應力鋼絲,橫向埋設有連續S形橫向鋼筋,橫向鋼筋二端向上彎折露出5仝上表面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搭接筋式預應力雙向疊合板,包括至少三塊預制預應力薄板、后澆砼層和板縫搭接鋼筋。其特征是所述預制預應力薄板為帶肋或帶鋼筋桁架的大寬度板,所述板縫搭接鋼筋為連續的S形,橫跨板縫水平鋪設于相鄰預制薄板的上表面,并埋設于后澆砼中。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峰,
申請(專利權)人:楊眾,楊峰,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