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摩托車可調式前擋泥板結構,包括前擋泥板,左右兩個支架以及左右兩個前減震器,前擋泥板兩端分別可上下調節安裝在支架的擋泥板安裝孔和上安裝孔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通過調節前擋泥板在支架上的上下安裝位置,從而調節前擋泥板與前輪之間的距離,使得摩托車行使至路況較差、泥巴較多的地段時,可以通過調整前擋泥板的安裝位置,從而抬高前擋泥板與前輪的距離,方便大塊的泥巴通過,避免前擋泥板容易被泥巴卡死或是被擠爆,大大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同時當路況較好時可以將前擋泥板調低,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前擋泥板調整快捷方便。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摩托車配件領域,尤其是一種摩托車可調式前擋泥板結構。
技術介紹
摩托車在行駛過程中,車輪容易將道路上的泥土卷起來,尤其是在雨天環境中,泥水容易卷起飛濺到駕駛員的身上,為此,摩托車的車輪一般都安裝有擋泥板結構?,F有的技術中,摩托車前擋泥板一般都是通過支架直接固定安裝在前減震器上,安裝比較簡單。然而此類結構的擋泥板其與車輪的距離比較小,而且距離不可調節,當駕駛在農村等路況不好的地方,或是把摩托車駕駛到南方的水稻田上進行載谷等載重活動時,由于路況極差,泥巴沾在前輪上導致摩托車很難行駛,如果強行穿越,容易導致前泥板被泥塊擠爆,從而影響前擋泥板的擋泥功能,影響駕駛員的正常駕駛。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一種摩托車可調式前擋泥板結構,前擋泥板與前車輪之間的距離可調節,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本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主要是:一種摩托車可調式前擋泥板結構,包括前擋泥板,左右兩個支架以及左右兩個前減震器,所述支架上設置有上安裝孔和下安裝孔,所述前減震器上對應支架設置有上固定孔和下固定孔,支架通過螺栓穿過上、下安裝孔和上、下固定孔而安裝在前減震器上,所述支架還設置有擋泥板安裝孔,所述前擋泥板兩端分別可上下調節安裝在擋泥板安裝孔和上安裝孔上。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前擋泥板對應擋泥板安裝孔和上安裝孔分別設置有第一連接孔和第二連接孔,所述第二連接孔下方設置有可調連接孔,所述支架的擋泥板安裝孔上方設置有可調安裝孔。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另一種替代方案,所述前擋泥板對應擋泥板安裝孔和上安裝孔分別設置有第一連接孔和第二連接孔,所述第一連接孔下方設置有可調連接孔,所述支架的上安裝孔上方及前減震器的上固定孔上方分別設置有可調安裝孔和可調固定孔。進一步,所述前擋泥板設置有內凹的槽位,所述第一、二連接孔及其相應的可調連接孔設置于槽位上。進一步,所述擋泥板安裝孔設置于上、下安裝孔之間。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的一種摩托車可調式前擋泥板結構,包括前擋泥板,左右兩個支架以及左右兩個前減震器,前擋泥板兩端分別可上下調節安裝在支架的擋泥板安裝孔和上安裝孔上。本技術可通過調節前擋泥板在支架上的上下安裝位置,從而調節前擋泥板與前輪之間的距離,使得摩托車行使至路況較差、泥巴較多的地段時,可以通過調整前擋泥板的安裝位置,從而抬高前擋泥板與前輪的距離,方便大塊的泥巴通過,避免前擋泥板容易被泥巴卡死或是被擠爆,大大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同時當路況較好時可以將前擋泥板調低,本技術結構簡單,前擋泥板調整快捷方便。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分解示意圖;圖3是支架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前擋泥板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參照圖1至圖4,本技術的一種摩托車可調式前擋泥板結構,包括前擋泥板1,左右兩個支架3以及左右兩個前減震器2,所述支架3上設置有上安裝孔31和下安裝孔32,前減震器2上對應支架3設置有上固定孔21和下固定孔22,支架3通過螺栓穿過上、下安裝孔31、32和上、下固定孔21、22而安裝在前減震器2上,支架3還設置有擋泥板安裝孔33,前擋泥板1兩端分別可上下調節安裝在擋泥板安裝孔33和上安裝孔31上。本技術可通過調節前擋泥板1在支架3上的上下安裝位置,從而調節前擋泥板1與前輪4之間的距離,使得摩托車行使至路況較差、泥巴較多的地段時,可以通過調整前擋泥板1的安裝位置,從而抬高前擋泥板1與前輪4的距離,方便大塊的泥巴通過,避免前擋泥板1容易被泥巴卡死或是被擠爆,大大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同時當路況較好時可以將前擋泥板1調低,本技術結構簡單,前擋泥板1調整快捷方便。本實施例中,前擋泥板1對應擋泥板安裝孔33和上安裝孔31分別設置有第一連接孔11和第二連接孔12,第二連接孔12下方設置有可調連接孔13,支架3的擋泥板安裝孔33上方設置有可調安裝孔34,正常行駛時第一連接孔11與擋泥板安裝孔33、第二連接孔12與上安裝孔31及上固定孔21分別通過螺栓連接固定,此時前擋泥板1與前輪4的距離比較小,適用于行駛在路況好的地段;當路況差、泥巴多時,可將前擋泥板1拆下后抬高,使第一連接孔11與可調安裝孔34、可調連接孔13與上安裝孔31及上固定孔21分別通過螺栓連接固定,此時前擋泥板1與前輪4的距離比較大,從而可以適應此時的路況,方便用戶繼續正常駕駛摩托車。需要指出的是,可調連接孔13和第二連接孔12、可調安裝孔34和擋泥板安裝孔33可以分別設置連成一體的長條孔,這樣可以實現前擋泥板1與前輪4之間距離的無極調節。上述技術方案是通過在第二連接孔12和擋泥板安裝孔33一側設置有相應的調節孔,當然也可以在第一連接孔11和上安裝孔31一側設置有相應的調節孔來實現前擋泥板1的上下可調安裝,本方案如下:第一連接孔11下方設置有可調連接孔13,支架3的上安裝孔31上方及前減震器2的上固定孔21上方分別設置有可調安裝孔34和可調固定孔,當路況差、泥巴多時,可將前擋泥板1拆下后抬高,使可調連接孔13與擋泥板安裝孔33、第二連接孔12與可調安裝孔34及可調固定孔分別通過螺栓連接固定,此時前擋泥板1與前輪4的距離比較大,從而可以適應此時的路況,方便用戶繼續正常駕駛摩托車。為使得前擋泥板1通過螺栓連接在支架3時螺栓不至于凸出前擋泥板1外側太多,前擋泥板1設置有內凹的槽位,第一、二連接孔11、12及其相應的可調連接孔13設置于槽位上,從而使螺栓凸出的部分可以藏于槽位內。本技術中,擋泥板安裝孔33設置于上、下安裝孔31、32之間,這樣使得支架3受到擋泥板安裝孔33傳來的壓力時可以將壓力很好的傳遞至兩側的上、下安裝孔31、32上,使得本技術受力更加穩定。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術,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實現本技術目的的技術方案都屬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摩托車可調式前擋泥板結構,包括前擋泥板,左右兩個支架以及左右兩個前減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設置有上安裝孔和下安裝孔,所述前減震器上對應支架設置有上固定孔和下固定孔,支架通過螺栓穿過上、下安裝孔和上、下固定孔而安裝在前減震器上,所述支架還設置有擋泥板安裝孔,所述前擋泥板兩端分別可上下調節安裝在擋泥板安裝孔和上安裝孔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摩托車可調式前擋泥板結構,包括前擋泥板,左右兩個支架以及左右兩個前減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設置有上安裝孔和下安裝孔,所述前減震器上對應支架設置有上固定孔和下固定孔,支架通過螺栓穿過上、下安裝孔和上、下固定孔而安裝在前減震器上,所述支架還設置有擋泥板安裝孔,所述前擋泥板兩端分別可上下調節安裝在擋泥板安裝孔和上安裝孔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摩托車可調式前擋泥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擋泥板對應擋泥板安裝孔和上安裝孔分別設置有第一連接孔和第二連接孔,所述第二連接孔下方設置有可調連接孔,所述支架的擋泥板安裝孔...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新華,
申請(專利權)人:鶴山國機南聯摩托車工業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