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大陣列電阻式應變片自動分選裝置,包括機架、定位固定機構、吸附分選機構、定位分選機構、計算機、數據采集板卡和輸出放大板;機架包括上頂板、下底板和支柱;定位固定機構包括二維移動平臺、真空吸附臺和第一真空吸附回路;吸附分選機構包括吸附頭安裝盒和排列設置在吸附頭安裝盒內且下端伸出吸附頭安裝盒的多個真空吸附頭,以及第二真空吸附回路和氣動回路;定位分選機構包括滾珠絲杠滑臺、氣缸滑臺和第二氣動回路。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緊湊,設計新穎合理,實現成本低,工作可靠性高,實用性強,能夠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工人勞動強度及產品生產成本,推廣應用價值高。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電阻式應變片生產
,具體涉及一種大陣列電阻式應變片自動分選裝置。
技術介紹
電阻式應變片是實驗應力分析、測試計量技術、自動檢測與控制技術以及稱重或測力傳感器的關鍵元件,具有尺寸小、蠕變小、很好的抗疲勞性能及很好的穩定性等特點,廣泛應用于水利水電、鐵路交通、智能建筑、生產自控、航空航天、軍工、石油化工及衡器等行業。電阻式應變片主要粘貼在彈性體的表面,彈性體在受載荷后表面產生的微小變形(伸長或縮短),使粘貼在它表面的應變片也隨同產生變形,電阻應變片變形后,它的阻值將發生變化(增大或減小),然后經相應的測量電路把這一電阻變化轉換為電信號(電壓或電流)輸出,測出電阻的變化,即可按公式算出彈性體表面的應變,以及相應的應力。如圖9所示,電阻式應變片主要由敏感柵50、基底51、覆蓋層52和引線53組成,敏感柵50用粘結劑54粘在基底51和覆蓋層52之間。在應變片生產過程中,首先將箔材牢固粘附在基底51上,基底51材料通常為膠膜(改性酚醛樹脂,聚酰亞胺樹脂,環氧樹脂等),厚度約為0.02mm~0.04mm;敏感柵50材料為厚度約為0.0025mm~0.005mm的金屬合金箔,箔材通常為康銅箔材、卡瑪箔材、退火康銅箔材等;敏感柵50的成型是將箔材按照一定的電路要求進行光刻、腐蝕,最后剩余在基底51上的電阻絲即為敏感柵50。為了進一步提高敏感柵50在使用過程中的工作穩定性和使用壽命,還需要在敏感柵50上增加覆蓋層52,一般覆蓋層52的材料和基底材料相同,厚度約為0.01mm~0.02mm,電阻式應變片的總厚度約為0.035mm~0.05mm。電阻式應變片是在一張102mm×115mm的金屬箔板上按照一定的排列規則圖形蝕刻而成,一張金屬箔板上通常會有多個產品的圖形。在應變片產品生產后期需要將單個應變片產品從整版中分離出來,并對單個應變片產品進行檢測,最后根據檢測結果進行分選,目前現有的做法是,人工使用剪刀沿著產品的外邊框將單個產品修剪下來,并人工對單個產品進行檢測、分選,這種人工分選方法不僅生產效率低,工人勞動強度大,生產成本高,而且容易出錯,不利于對產品質量的穩定性控制。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大陣列電阻式應變片自動分選裝置,其結構緊湊,設計新穎合理,實現成本低,工作可靠性高,實用性強,能夠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工人勞動強度及產品生產成本,推廣應用價值高。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大陣列電阻式應變片自動分選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定位固定機構、吸附分選機構、定位分選機構和計算機,所述計算機上接有數據采集板卡,所述數據采集板卡的信號輸出端接有輸出放大板;所述機架包括上下間隔設置的上頂板和下底板,以及支撐在上頂板和下底板之間的支柱;所述定位固定機構包括安裝在下底板頂部的二維移動平臺、安裝在二維移動平臺頂部的真空吸附臺和用于對真空吸附臺抽真空的第一真空吸附回路,所述二維移動平臺包括X軸移動電機、Y軸移動電機、X軸移動光柵尺和Y軸移動光柵尺,所述真空吸附臺包括相互扣合且固定連接的吸附臺下蓋和吸附臺上蓋,所述吸附臺下蓋和吸附臺上蓋扣合形成的空間為真空腔,所述吸附臺上蓋的上表面上設置有多個排列設置的吸附孔;所述第一真空吸附回路包括通過第一真空管依次連接的第一真空泵、第一真空過濾器、第一真空度調節閥和第一真空電磁閥,所述第一真空管與所述真空腔相連通,所述第一真空度調節閥上連接有第一真空表;所述X軸移動光柵尺和Y軸移動光柵尺均與數據采集板卡的信號輸入端連接,所述X軸移動電機、Y軸移動電機和第一真空電磁閥均與輸出放大板的輸出端連接;所述吸附分選機構包括吸附頭安裝盒和排列設置在吸附頭安裝盒內且下端伸出吸附頭安裝盒的多個真空吸附頭,以及用于使多個真空吸附頭產生負壓吸附功能的第二真空吸附回路和用于使多個真空吸附頭產生吹氣功能的第一氣動回路;相鄰兩個真空吸附頭之間的距離與相鄰兩個吸附孔之間的距離相等,所述真空吸附頭包括穿過吸附頭安裝盒底壁的真空吸附管,所述真空吸附管外露在吸附頭安裝盒底部的一端底部套裝有橡膠吸頭,所述真空吸附管位于吸附頭安裝盒內部的一端連接有連接管;所述第二真空吸附回路包括通過第二真空管依次連接的第二真空泵、第二真空過濾器、第二真空度調節閥、第二真空表和多根第三真空管,每根所述第三真空管上均連接有第二真空電磁閥;所述第一氣動回路包括通過第一氣管依次連接的第一氣泵、第一空氣過濾器、第一減壓閥、第一氣壓表和多根第二氣管,每根所述第二氣管上均連接有第一氣動電磁閥;每個所述真空吸附頭的連接管均通過三通與一根第三真空管和一根第二氣管連接;多個第二真空電磁閥和多個第一氣動電磁閥均與輸出放大板的輸出端連接;所述定位分選機構包括水平設置在上頂板頂部的滾珠絲杠滑臺和豎直設置在上頂板下方的氣缸滑臺,以及第二氣動回路,所述滾珠絲杠滑臺包括用于帶動滾珠絲杠運動的步進電機,所述滾珠絲杠滑臺的滑臺上連接有氣缸滑臺安裝板,所述氣缸滑臺安裝在氣缸滑臺安裝板上,所述吸附頭安裝盒通過連接板與氣缸滑臺的滑臺連接,所述上頂板上排列設置有位于滾珠絲杠滑臺旁側的七個接近開關,所述下底板上設置有分選盒,所述分選盒內設置有五個分選腔,五個所述分選腔分別為A類應變片分選腔、B類應變片分選腔、C類應變片分選腔、D類應變片分選腔和E類應變片分選腔,七個接近開關中的其中兩個分別位于滾珠絲杠滑臺的滑臺運動的起始位置和終止位置,七個接近開關中的另外五個一一對應位于五個分選腔的正上方;所述第二氣動回路包括通過第三氣管依次連接的第二氣泵、第二空氣過濾器、第二減壓閥和第二壓力表,所述氣缸滑臺通過第二氣動電磁閥與第三氣管連接;七個所述接近開關均與數據采集板卡的信號輸入端連接,所述步進電機和第二氣動電磁閥均與輸出放大板的輸出端連接。上述的大陣列電阻式應變片自動分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由多根連接成框架結構的鋁型材制成,所述鋁型材與鋁型材通過三角形連接架固定連接,所述鋁型材與上頂板通過螺栓和螺母固定連接,所述鋁型材與下底板通過螺栓、螺母和三角形連接架固定連接。上述的大陣列電阻式應變片自動分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臺下蓋與吸附臺上蓋之間設置有密封墊,所述吸附臺下蓋、密封墊和吸附臺上蓋通過吸附臺連接螺栓固定連接,所述吸附臺下蓋的側面設置有螺紋孔,所述第一真空管通過氣動接頭與螺紋孔連接。上述的大陣列電阻式應變片自動分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臺上蓋的上表面上設置有多條水平向凹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大陣列電阻式應變片自動分選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定位固定機構、吸附分選機構、定位分選機構和計算機(37),所述計算機(37)上接有數據采集板卡(38),所述數據采集板卡(38)的信號輸出端接有輸出放大板(39);所述機架包括上下間隔設置的上頂板(1)和下底板(8),以及支撐在上頂板(1)和下底板(8)之間的支柱;所述定位固定機構包括安裝在下底板(8)頂部的二維移動平臺(11)、安裝在二維移動平臺(11)頂部的真空吸附臺(14)和用于對真空吸附臺(14)抽真空的第一真空吸附回路,所述二維移動平臺(11)包括X軸移動電機(17)、Y軸移動電機(16)、X軸移動光柵尺(12)和Y軸移動光柵尺(10),所述真空吸附臺(14)包括相互扣合且固定連接的吸附臺下蓋(14?1)和吸附臺上蓋(14?2),所述吸附臺下蓋(14?1)和吸附臺上蓋(14?2)扣合形成的空間為真空腔,所述吸附臺上蓋(14?2)的上表面上設置有多個排列設置的吸附孔(14?3);所述第一真空吸附回路包括通過第一真空管(31)依次連接的第一真空泵(32)、第一真空過濾器(33)、第一真空度調節閥(34)和第一真空電磁閥(35),所述第一真空管(31)與所述真空腔相連通,所述第一真空度調節閥(34)上連接有第一真空表(36);所述X軸移動光柵尺(12)和Y軸移動光柵尺(10)均與數據采集板卡(38)的信號輸入端連接,所述X軸移動電機(17)、Y軸移動電機(16)和第一真空電磁閥(35)均與輸出放大板(39)的輸出端連接;所述吸附分選機構包括吸附頭安裝盒(2)和排列設置在吸附頭安裝盒(2)內且下端伸出吸附頭安裝盒(2)的多個真空吸附頭(13),以及用于使多個真空吸附頭(13)產生負壓吸附功能的第二真空吸附回路和用于使多個真空吸附頭(13)產生吹氣功能的第一氣動回路;相鄰兩個真空吸附頭(13)之間的距離與相鄰兩個吸附孔(14?3)之間的距離相等,所述真空吸附頭(13)包括穿過吸附頭安裝盒(2)底壁的真空吸附管(13?1),所述真空吸附管(13?1)外露在吸附頭安裝盒(2)底部的一端底部套裝有橡膠吸頭(13?2),所述真空吸附管(13?1)位于吸附頭安裝盒(2)內部的一端連接有連接管(13?3);所述第二真空吸附回路包括通過第二真空管(55)依次連接的第二真空泵(25)、第二真空過濾器(26)、第二真空度調節閥(27)、第二真空表(28)和多根第三真空管(41),每根所述第三真空管(41)上均連接有第二真空電磁閥(30);所述第一氣動回路包括通過第一氣管(24)依次連接的第一氣泵(20)、第一空氣過濾器(21)、第一減壓閥(22)、第一氣壓表(23)和多根第二氣管(40),每根所述第二氣管(40)上均連接有第一氣動電磁閥(29);每個所述真空吸附頭(13)的連接管(13?3)均通過三通與一根第三真空管(41)和一根第二氣管(40)連接;多個第二真空電磁閥(30)和多個第一氣動電磁閥(29)均與輸出放大板(39)的輸出端連接;所述定位分選機構包括水平設置在上頂板(1)頂部的滾珠絲杠滑臺(7)和豎直設置在上頂板(1)下方的氣缸滑臺(4),以及第二氣動回路,所述滾珠絲杠滑臺(7)包括用于帶動滾珠絲杠運動的步進電機(48),所述滾珠絲杠滑臺(7)的滑臺上連接有氣缸滑臺安裝板(6),所述氣缸滑臺(4)安裝在氣缸滑臺安裝板(6)上,所述吸附頭安裝盒(2)通過連接板(3)與氣缸滑臺(4)的滑臺連接,所述上頂板(1)上排列設置有位于滾珠絲杠滑臺(7)旁側的七個接近開關(5),所述下底板(8)上設置有分選盒(9),所述分選盒(9)內設置有五個分選腔,五個所述分選腔分別為A類應變片分選腔(9?1)、B類應變片分選腔(9?2)、C類應變片分選腔(9?3)、D類應變片分選腔(9?4)和E類應變片分選腔(9?5),七個接近開關(5)中的其中兩個分別位于滾珠絲杠滑臺(7)的滑臺運動的起始位置和終止位置,七個接近開關(5)中的另外五個一一對應位于五個分選腔的正上方;所述第二氣動回路包括通過第三氣管(42)依次連接的第二氣泵(43)、第二空氣過濾器(44)、第二減壓閥(45)和第二壓力表(46),所述氣缸滑臺(4)通過第二氣動電磁閥(47)與第三氣管(42)連接;七個所述接近開關(5)均與數據采集板卡(38)的信號輸入端連接,所述步進電機(48)和第二氣動電磁閥(47)均與輸出放大板(39)的輸出端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大陣列電阻式應變片自動分選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定位固定機構、吸
附分選機構、定位分選機構和計算機(37),所述計算機(37)上接有數據采集板卡(38),所述
數據采集板卡(38)的信號輸出端接有輸出放大板(39);
所述機架包括上下間隔設置的上頂板(1)和下底板(8),以及支撐在上頂板(1)和下底
板(8)之間的支柱;
所述定位固定機構包括安裝在下底板(8)頂部的二維移動平臺(11)、安裝在二維移動
平臺(11)頂部的真空吸附臺(14)和用于對真空吸附臺(14)抽真空的第一真空吸附回路,所
述二維移動平臺(11)包括X軸移動電機(17)、Y軸移動電機(16)、X軸移動光柵尺(12)和Y軸
移動光柵尺(10),所述真空吸附臺(14)包括相互扣合且固定連接的吸附臺下蓋(14-1)和吸
附臺上蓋(14-2),所述吸附臺下蓋(14-1)和吸附臺上蓋(14-2)扣合形成的空間為真空腔,
所述吸附臺上蓋(14-2)的上表面上設置有多個排列設置的吸附孔(14-3);所述第一真空吸
附回路包括通過第一真空管(31)依次連接的第一真空泵(32)、第一真空過濾器(33)、第一
真空度調節閥(34)和第一真空電磁閥(35),所述第一真空管(31)與所述真空腔相連通,所
述第一真空度調節閥(34)上連接有第一真空表(36);所述X軸移動光柵尺(12)和Y軸移動光
柵尺(10)均與數據采集板卡(38)的信號輸入端連接,所述X軸移動電機(17)、Y軸移動電機
(16)和第一真空電磁閥(35)均與輸出放大板(39)的輸出端連接;
所述吸附分選機構包括吸附頭安裝盒(2)和排列設置在吸附頭安裝盒(2)內且下端伸
出吸附頭安裝盒(2)的多個真空吸附頭(13),以及用于使多個真空吸附頭(13)產生負壓吸
附功能的第二真空吸附回路和用于使多個真空吸附頭(13)產生吹氣功能的第一氣動回路;
相鄰兩個真空吸附頭(13)之間的距離與相鄰兩個吸附孔(14-3)之間的距離相等,所述真空
吸附頭(13)包括穿過吸附頭安裝盒(2)底壁的真空吸附管(13-1),所述真空吸附管(13-1)
外露在吸附頭安裝盒(2)底部的一端底部套裝有橡膠吸頭(13-2),所述真空吸附管(13-1)
位于吸附頭安裝盒(2)內部的一端連接有連接管(13-3);所述第二真空吸附回路包括通過
第二真空管(55)依次連接的第二真空泵(25)、第二真空過濾器(26)、第二真空度調節閥
(27)、第二真空表(28)和多根第三真空管(41),每根所述第三真空管(41)上均連接有第二
真空電磁閥(30);所述第一氣動回路包括通過第一氣管(24)依次連接的第一氣泵(20)、第
一空氣過濾器(21)、第一減壓閥(22)、第一氣壓表(23)和多根第二氣管(40),每根所述第二
氣管(40)上均連接有第一氣動電磁閥(29);每個所述真空吸附頭(13)的連接管(13-3)均通
過三通與一根第三真空管(41)和一根第二氣管(40)連接;多個第二真空電磁閥(30)和多個
第一氣動電磁閥(...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峰,苗玉剛,秦偉,何斌,
申請(專利權)人:陜西理工學院,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陜西;6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