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用于輸送諸如托盤或其它承載裝置的物體的輸送系統——該輸送系統包括至少兩個互相分開的輸送單元——和用于這種輸送系統的控制方法。
技術介紹
DE102008014877A1公開了一種輸送系統,其中采用輸送小車樣式的兩個輸送單元分別構成輸送裝置,其中兩個輸送小車被設計成輸送托盤形式的承載裝置。為此,兩個輸送小車可作為輸送小車對在托盤下方移動,然后提升它并將它輸送到另一位置。特別地,該輸送系統能實現托盤自動裝載到卡車中。為此,各輸送小車設置有緊固在其上的供電電纜,該供電電纜向輸送小車的驅動裝置供電并控制它們,傳輸傳感器信號,并且還可被用作拉索以修正輸送小車的移動方向。此外,供電電纜被用作拉索以實施對路線的修正。然而,該類型的輸送系統在其靈活性方面非常有限。DE202014006562U1公開了一種輸送系統,該輸送系統包括互相分開且可彼此獨立地移動的輸送單元。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靈活的輸送系統的控制方法,該輸送系統包括自由移動的、互相分開的輸送單元,該控制方法協調并同步所述輸送單元的移動,使得它們可以共同地輸送物體且尤其是承載裝置。此外,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適合于執行該方法的輸送系統。此目的通過一種用于輸送物體用的輸送系統的控制方法來實現,該輸送系統包括至少兩個互相分開的、自由移動的(即未安裝于軌道的)輸送單元。根據本專利技術,規定第一輸 ...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控制輸送系統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提供裝載和未裝載的承載裝置(12),b)提供輸送系統,所述輸送系統包括彼此分離的第一和第二自由移動的輸送單元(20),其中每個輸送單元都包括:?構造成在底部滾筒(26)上移動的底架(24),?支承元件(28),所述支承元件由所述底架(24)載持并且構造成以如下方式關于所述底架(24)被提升或降下:在空載構型中,所述輸送單元(20)能在所述承載裝置(12)之一下方移動,而在輸送構型中,所述輸送單元能借助所述支承元件(28)載持所述承載裝置(12)之一;?驅動系統(30),所述驅動系統構造成驅動所述底部滾筒(26)和所述支承元件(28)中的至少一者;和?控制裝置,中央控制器向所述控制裝置指派路線(66),且所述控制裝置基于所述路線確定用于控制所述驅動系統(30)的驅動參數,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輸送單元在它們處于輸送構型下并且布置成使得它們的縱向軸線互相平行時共同形成構造成載持承載裝置的輸送裝置(18);c)至少在所述承載裝置未裝載并且所述第一和第二輸送單元處于所述輸送構型中時:?向所述第一輸送單元指派上位狀態并且向所述第二輸送單元指派從屬狀 ...
【技術特征摘要】
2014.11.17 DE 102014016900.61.一種用于控制輸送系統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提供裝載和未裝載的承載裝置(12),
b)提供輸送系統,所述輸送系統包括彼此分離的第一和第二自由移動
的輸送單元(20),其中每個輸送單元都包括:
-構造成在底部滾筒(26)上移動的底架(24),
-支承元件(28),所述支承元件由所述底架(24)載持并且構
造成以如下方式關于所述底架(24)被提升或降下:在空載構型中,所述
輸送單元(20)能在所述承載裝置(12)之一下方移動,而在輸送構型中,
所述輸送單元能借助所述支承元件(28)載持所述承載裝置(12)之一;
-驅動系統(30),所述驅動系統構造成驅動所述底部滾筒(26)
和所述支承元件(28)中的至少一者;和
-控制裝置,中央控制器向所述控制裝置指派路線(66),且所
述控制裝置基于所述路線確定用于控制所述驅動系統(30)的驅動參數,
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輸送單元在它們處于輸送構型下并且布置
成使得它們的縱向軸線互相平行時共同形成構造成載持承載裝置的輸送裝
置(18);
c)至少在所述承載裝置未裝載并且所述第一和第二輸送單元處于所
述輸送構型中時:
-向所述第一輸送單元指派上位狀態并且向所述第二輸送單元指
派從屬狀態以使得所述第二輸送單元(20)跟隨所述第一輸送單元(20),
并且
-所述第二輸送單元(20)借助于傳感器檢測所述第一和第二輸
送單元(20)的相互間相對位置的改變并且根據由所述傳感器(72)檢測
出的所述相對位置的改變來修改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輸送單元(20)的驅動
參數。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輸送單元(20)單獨
\t且互相獨立地接近要輸送的承載裝置(12),只要它們未一起載持承載裝
置。
3.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傳感器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H·舒爾茨,S·維特爾,
申請(專利權)人:艾森曼歐洲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德國;DE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