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橋面施工防水結構,它是在橋基主體上由下往上依次鋪設石灰粉碳灰穩定土底基層、下封層、大粒徑瀝青碎石基層、瀝青混凝土層、氯化乙烯防水層、AC改性瀝青層、SMA改性瀝青層。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采用氯化乙烯防水層作為主要防水層,氯化乙烯防水層采用特種高分子氯化聚乙烯,它具有耐候性、耐臭氧、耐老化、性能好、使用壽命長、耐環境溫度變化大等優點,能在-40℃~+120℃的氣溫條件下正常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橋面施工
,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橋面施工防水結構。
技術介紹
橋面的層間處治技術已越來越多引起人們廣泛重視。橋面的層間結合既需要有較高的粘結性能,也具備一定的防水性能。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迅速增長,路橋建設也正在快速發展。近幾年來,為了謀求更高的質量標準和應用全壽命周期成本的理念,在路基、路面材料以及路面結構方面都進行了許多優化和改進,并且為了使路面多層組合體系具有良好的結構承載力和耐久性,以及提高路面抗水害能力,對于層間處治技術也越來越多的引起人們廣泛重視?,F有技術中,瀝青作為防水層具有一定的防水作用,但由于使用橋面過程中,瀝青粘結度降低,會出現縫隙,水會沿縫隙滲透至瀝青下層結構,造成破壞。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了一種橋面施工防水結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通過以下方案來實現:一種橋面施工防水結構,它是在橋基主體上由下往上依次鋪設石灰粉碳灰穩定土底基層、下封層、大粒徑瀝青碎石基層、瀝青混凝土層、氯化乙烯防水層、AC改性瀝青層、SMA改性瀝青層。進一步的,所述石灰粉碳灰穩定土底基層的厚度在15~20cm之間;所述下封層為水泥穩定碎石基層,其厚度在15~22cm之間;所述大粒徑瀝青碎石基層的厚度在12~16cm之間;所述瀝青混凝土層的厚度在6~10cm之間;所述氯化乙烯防水層的厚度在0.2~0.5cm之間;所述AC改性瀝青層的厚度在4~8cm之間;所述SMA改性瀝青層的厚度在3~5cm之間。<br>進一步的,該施工防水結構可以用以下結構替代:它是在橋基主體上由下往上依次鋪設石灰粉碳灰穩定土底基層、大粒徑瀝青碎石基層、瀝青混凝土層、氯化乙烯防水層、AC改性瀝青層、SMA改性瀝青層,替代后的各結構層厚度如下:所述石灰粉碳灰穩定土底基層的厚度在25~30cm之間;所述大粒徑瀝青碎石基層的厚度在12~16cm之間;所述瀝青混凝土層的厚度在6~10cm之間;所述氯化乙烯防水層的厚度在0.5~1cm之間;所述AC改性瀝青層的厚度在4~8cm之間;所述SMA改性瀝青層的厚度在3~5cm之間。相對于現有技術,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氯化乙烯防水層作為主要防水層,氯化乙烯防水層采用特種高分子氯化聚乙烯,它具有耐候性、耐臭氧、耐老化、性能好、使用壽命長、耐環境溫度變化大等優點,能在-40℃~+120℃的氣溫條件下正常使用。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技術橋面施工防水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另一種橋面施工防水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技術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請參照附圖1,一種橋面施工防水結構,其特征在于:它是在橋基主體上由下往上依次鋪設石灰粉碳灰穩定土底基層1、下封層2、大粒徑瀝青碎石基層3、瀝青混凝土層4、氯化乙烯防水層100、AC改性瀝青層5、SMA改性瀝青層6。上述橋面施工結構的各層厚度范圍如下:所述石灰粉碳灰穩定土底基層1的厚度在15~20cm之間;所述下封層2為水泥穩定碎石基層,其厚度在15~22cm之間;所述大粒徑瀝青碎石基層3的厚度在12~16cm之間;所述瀝青混凝土層4的厚度在6~10cm之間;所述氯化乙烯防水層100的厚度在0.2~0.5cm之間;所述AC改性瀝青層5的厚度在4~8cm之間;所述SMA改性瀝青層6的厚度在3~5cm之間。實施例1,上述橋面施工結構的各層厚度具體如下:所述石灰粉碳灰穩定土底基層1的厚度為18cm;所述下封層2為水泥穩定碎石基層,其厚度為20cm;所述大粒徑瀝青碎石基層3的厚度為14cm;所述瀝青混凝土層4的厚度為8cm;所述氯化乙烯防水層100的厚度為0.3cm;所述AC改性瀝青層5的厚度為6cm;所述SMA改性瀝青層6的厚度為4cm。上述橋面施工結構的總厚度為70.3cm。如圖2所示,本技術施工防水結構可以用以下結構替代:替代后的施工防水結構是在橋基主體上由下往上依次鋪設石灰粉碳灰穩定土底基層1、大粒徑瀝青碎石基層3、瀝青混凝土層4、氯化乙烯防水層100、AC改性瀝青層5、SMA改性瀝青層6。替代后的施工防水結構具體實施方案如下:所述石灰粉碳灰穩定土底基層1的厚度在25~30cm之間;所述大粒徑瀝青碎石基層3的厚度在12~16cm之間;所述瀝青混凝土層4的厚度在6~10cm之間;所述氯化乙烯防水層100的厚度在0.5~1cm之間;所述AC改性瀝青層5的厚度在4~8cm之間;所述SMA改性瀝青層6的厚度在3~5cm之間。替代后的施工防水結構具體實施方案如下:所述石灰粉碳灰穩定土底基層1的厚度為28cm;所述大粒徑瀝青碎石基層3的厚度為14cm;所述瀝青混凝土層4的厚度為8cm;所述氯化乙烯防水層100的厚度為1cm;所述AC改性瀝青層5的厚度為6cm;所述SMA改性瀝青層6的厚度為4cm。替代后的施工防水結構共計厚度為61cm。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技術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技術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它相關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術的專利保護范圍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橋面施工防水結構,其特征在于:它是在橋基主體上由下往上依次鋪設石灰粉碳灰穩定土底基層(1)、下封層(2)、大粒徑瀝青碎石基層(3)、瀝青混凝土層(4)、氯化乙烯防水層(100)、AC改性瀝青層(5)、SMA改性瀝青層(6)。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橋面施工防水結構,其特征在于:它是在橋基主體上由下往上依次鋪設石灰粉碳灰穩定土底基層(1)、下封層(2)、大粒徑瀝青碎石基層(3)、瀝青混凝土層(4)、氯化乙烯防水層(100)、AC改性瀝青層(5)、SMA改性瀝青層(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橋面施工防水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石灰粉碳灰穩定土底基層(1)的厚度在15~20cm之間;
所述下封層(2)為水泥穩定碎石基層,其厚度在15~22cm之間;
所述大粒徑瀝青碎石基層(3)的厚度在12~16cm之間;
所述瀝青混凝土層(4)的厚度在6~10cm之間;
所述氯化乙烯防水層(100)的厚度在0.2~0.5cm之間;
所述AC改性瀝青層(5)的厚度在4~8cm之間;
所述SMA改性瀝青層(6)的厚度在3~5cm之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乙周,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林潤實業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