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液壓
,更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液壓油缸、液壓系統及工程機械。
技術介紹
液壓油缸,又稱油缸、液壓缸,是液壓系統的執行元件,用于驅動各種工作機構,其工作過程中,活塞需要不斷往復運動,當活塞桿)伸出到極限位置時,活塞端面會對油缸端蓋產生很大的沖擊,有可能造成液壓油缸的損壞,為此,需要在該部位設置緩沖裝置,避免上述那沖擊作用對液壓油缸的損壞。對于快速移動的液壓油缸,其緩沖性能極大地影響了液壓系統的沖擊、振動以及相關元件壽命。目前,液壓油缸緩沖裝置常用原理為液壓節流,即采用間歇緩沖、可變節流緩沖以及可調節流緩沖等。間歇緩沖對液壓油缸緩沖裝置加工精度和裝配精度要求較高,間歇小緩沖效果好,但沖擊較大,容易導致元件相互碰撞而損壞。可變節流緩沖也存在類似問題,但其緩沖效果平穩,沖擊小。可調節流緩沖一般可根據不同工況條件節流及其效果,當調定后仍作為固定節流緩沖,存在沖擊較大,緩沖不平穩問題。為使液壓油缸的緩沖機構能夠在大載荷、高頻率的工況下可靠的實現緩沖效果,具有更長的使用壽命,專利申請號為201010235138.1的專利技術專利申請公開了一種液壓油缸,其活塞桿上設置有緩沖套,緩沖套包括位于有桿腔內的第一緩沖套和/或位于無桿腔內的第二移動緩沖套,第一緩沖套和/或第二移動緩沖套上設置有密封端面,有桿腔端蓋和/或無桿腔端蓋上設置有密封端面,兩者接觸形成密封,有桿腔和/或無桿腔的液壓油使其通過在緩沖套與活塞桿上設置的節流油道排出過油道。從而使被封閉的液壓油,產生適當的緩沖壓力作用在活塞排油側上,與活塞的慣性力相對抗,以達到減速制動的目的;該機構節流緩沖非常平 ...
【技術保護點】
一種液壓油缸,包括缸筒(10)、設置于所述缸筒(10)內的活塞(20)、連接所述活塞(20)的活塞桿(30),所述活塞(20)將所述缸筒(10)分隔為有桿腔(40)和無桿腔(50),所述有桿腔(40)連通有桿腔油口(11),所述無桿腔(50)連通無桿腔油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20)或所述活塞桿(30)上沿軸向、移動設置有第一移動緩沖套(60),所述無桿腔(50)與所述無桿腔油口(12)之間連接有第一溢流閥(70);所述第一移動緩沖套(60)向所述無桿腔(50)延伸,所述第一移動緩沖套(60)與所述活塞(20)或所述活塞桿(30)之間設置有第一復位彈簧(t1),所述第一移動緩沖套(60)上設置有第一密封面(m1)和第一節流通道,所述第一密封面(m1)與所述缸筒(10)的缸底(13)配合以截斷所述無桿腔(50)與所述無桿腔油口(12);所述第一密封面(m1)與所述缸底(13)配合后,所述無桿腔(50)與所述無桿腔油口(12)通過所述第一節流通道導通,所述第一溢流閥(70)用于在所述無桿腔(50)壓力達到預定壓力后開啟;和/或,所述活塞(20)或所述活塞桿(30)上沿軸向、移動設 ...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液壓油缸,包括缸筒(10)、設置于所述缸筒(10)內的活塞(20)、連接所述活塞(20)的活塞桿(30),所述活塞(20)將所述缸筒(10)分隔為有桿腔(40)和無桿腔(50),所述有桿腔(40)連通有桿腔油口(11),所述無桿腔(50)連通無桿腔油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20)或所述活塞桿(30)上沿軸向、移動設置有第一移動緩沖套(60),所述無桿腔(50)與所述無桿腔油口(12)之間連接有第一溢流閥(70);所述第一移動緩沖套(60)向所述無桿腔(50)延伸,所述第一移動緩沖套(60)與所述活塞(20)或所述活塞桿(30)之間設置有第一復位彈簧(t1),所述第一移動緩沖套(60)上設置有第一密封面(m1)和第一節流通道,所述第一密封面(m1)與所述缸筒(10)的缸底(13)配合以截斷所述無桿腔(50)與所述無桿腔油口(12);所述第一密封面(m1)與所述缸底(13)配合后,所述無桿腔(50)與所述無桿腔油口(12)通過所述第一節流通道導通,所述第一溢流閥(70)用于在所述無桿腔(50)壓力達到預定壓力后開啟;和/或,所述活塞(20)或所述活塞桿(30)上沿軸向、移動設置有第二移動緩沖套(80),所述有桿腔(40)與所述有桿腔油口(11)之間連接有第二溢流閥(90);所述第二移動緩沖套(80)向所述有桿腔(40)延伸,所述第二移動緩沖套(80)與所述活塞(20)或所述活塞桿(30)之間設置有第二復位彈簧(t2),所述第二移動緩沖套(80)上設置有第二密封面(m2)和第二節流通道,所述第二密封面(m2)與所述缸筒(10)的缸頭(14)配合以截斷所述有桿腔(40)與所述有桿腔油口(11);所述第二密封面(m2)與所述缸頭(14)配合后,所述有桿腔(40)與所述有桿腔油口(11)通過所述第二節流通道導通,所述第二溢流閥(90)用于在所述有桿腔(40)壓力達到預定壓力后開啟。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壓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20)或所述活塞桿(30)上沿軸向、移動設置有第一移動緩沖套(60),所述無桿腔(50)與所述無桿腔油口(12)之間連接有第一溢流閥(70),所述液壓油缸還包括中空的固定緩沖套(21),所述固定緩沖套(21)設置于所述活塞(20)或所述活塞桿(30)上,所述第一移動緩沖套(60)移動設置于所述固定緩沖套(21)的空腔內或外側,所述第一復位彈簧(t1)設置于所述第一移動緩沖套(60)內側或外側,所述第一復位彈簧(t1)的一端抵靠在所述活塞(20)或所述活塞桿(30)上,所述第一復位彈簧(t1)的另一端抵靠在所述第一移動緩沖套(60)上。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液壓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動緩沖套(60)移動設置于所述固定緩沖套(21)的空腔內,所述第一移動緩沖套(60)的內側設置有過油通道(63),所述第一節流通道為第一節流孔(k1),所述固定緩沖套(21)和/或所述活塞桿(30)上設置有第三節流孔(k3),所述第一節流孔(k1)和第三節流孔(k3)與所述過油通道(63)連通。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液壓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動緩沖套(60)包括緩沖套本體(61)及端蓋(62),所述緩沖套本體(61)為中空結構,所述端蓋(62)的中部設置有突起部,所述端蓋(62)通過所述突起部安裝于所述緩沖套本體(61)上,所述過油通道(63)設置于所述端蓋(62)上,所述第一密封面(m1)為所述端蓋(62)的底面,所述缸底(13)上設置有配合臺階(131),所述配合臺階(131)包括第三密封面(m3),所述第一移動緩沖套(60)可伸入所述配合臺階(131)內以使所述第一密封面(m1)與所述第三密封面(m3)配合。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液壓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動緩沖...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鄒波,邵威,楊司空,
申請(專利權)人:三一汽車制造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湖南;4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