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起重、吊裝技術領域,具體為大跨度球節點球面網架群拔桿吊裝施工工法。本方法采用拔桿集群,懸掛多組復式滑輪組(目的是降低速度,減小牽引力)與網架各吊點吊索相連接。由絞磨組合牽引力各組滑輪組,帶動網架同步上升,將網架整體均勻提升到超過柱頂標高,利用一側絞磨拉的鋼絲繩徐徐放松,另一側絞磨鎖住不動,將網架整體移位對準柱頂。再用全部絞磨將網架下降到柱頂上,并加以調節固定。網架拼裝均在地面進行拼裝,施工簡便、安全,工程質量易于控制,提高了綜合效益和經濟效益明顯,降低安全風險。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大跨度球節點球面網架群拔桿吊裝施工工法
本專利技術涉及起重、吊裝
,具體為大跨度球節點球面網架群拔桿吊裝施工工法。
技術介紹
由于現有場館建筑、倉儲建筑跨度越來越大,過去大跨度網架屋面,采用搭設滿堂腳手架作為施工操作平臺,費工、建設周期長、隱患多;若采用吊車吊裝,機械費用高,且因受力不均,易導致網架變形。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大跨度球節點球面網架群拔桿吊裝施工工法。本專利技術是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實現的:大跨度球節點球面網架群拔桿吊裝施工工法,包括以下步驟:制作小拼單元并向四周擴散拼裝、第一階段提升、球面網架向外拼裝、拔桿集群的安裝、第二階段提升,球面網架向外拼裝和球面網架的固定;其中,第一階段提升采用三腳架將球面網架提升,提升高度以滿足下一排下弦桿件及球節點的安裝高度為準;拔桿集群的安裝包括場地平整壓實、鋼管制作成拔桿、拔桿定位、纜風繩錨坑定位開挖、纜風地錨埋設、拔桿組立校正、纜風繩調校張緊、拔桿滑輪組安裝和起重絞磨安裝;第二階段提升采用拔桿集群,將多組滑輪組與球面網架各吊點吊索相連接,由絞磨組合牽引各組滑輪組,帶動球面網架同步上升,將球面網架整體均勻提升到超過柱頂標高;球面網架的固定利用一側絞磨拉的鋼絲繩放松,另一側絞磨鎖住不動,將球面網架整體移位對準柱頂,再用全部絞磨將網架下降到柱頂上,并加以調節固定。上述的大跨度球節點球面網架群拔桿吊裝施工工法,制作小拼單元的具體步驟為依球節點坐標將四個下弦球的空間位置進行放線、找平、規方,使四個下弦球在同一個水平面上,依次安裝四根下弦桿,連接形成下弦網格,其對角線偏差不超過3mm,而后以其中相鄰的兩個球節點及相連的下弦桿為安裝模板,將錐體的上弦球及相鄰的兩根腹桿,拼裝成“人”字,隨后與另外兩根腹桿一起安裝到四個下弦球節點上,形成一個基本的小拼單元。上述的大跨度球節點球面網架群拔桿吊裝施工工法,第二階段提升中采用吊尺法進行觀測,在周邊下弦球下面懸掛同種鋼尺各一把,鋼尺一端拴在球面網架桿件上,底端固定在地面,然后用水準儀對每個鋼尺進行觀測,在球面網架提升的同時網架會將鋼尺抽出,觀測人員通過觀測鋼尺的讀數判斷起吊是否同步。本專利技術利用網架中心開始對稱外擴拼裝形成空間單元,以拔桿相互拉結形成穩定體系為承重機構,用滑輪組為提升裝置,使網架外擴拼裝與提升交替進行,各組拔桿逐步接力提升,將網架提升到指定位置,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勞動成本。附圖說明圖1為小拼單元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小拼單元向四周擴散拼裝后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拔桿上滑輪組的安裝示意圖。圖4為球面網架吊裝示意圖。圖中:1-定滑輪組,2-動滑輪組,3-跑繩,4-導向滑輪,5-地錨,6-纜風繩,7-拔桿,8-吊索,9-球面網架,10-混凝土柱子,11-電子吊秤。具體實施方式大跨度球節點球面網架群拔桿吊裝施工工法,包括以下步驟:制作小拼單元并向四周擴散拼裝、第一階段提升、球面網架向外拼裝、拔桿集群的安裝、第二階段提升,球面網架向外拼裝和球面網架的固定;其中,第一階段提升采用三腳架將球面網架提升,提升高度以滿足下一排下弦桿件及球節點的安裝高度為準;拔桿集群的安裝包括場地平整壓實、鋼管制作成拔桿、拔桿定位、纜風繩錨坑定位開挖、纜風地錨埋設、拔桿組立校正、纜風繩調校張緊、拔桿滑輪組安裝和起重絞磨安裝;第二階段提升采用拔桿集群,將多組滑輪組與球面網架各吊點吊索相連接,由絞磨組合牽引各組滑輪組,帶動球面網架同步上升,將球面網架整體均勻提升到超過柱頂標高;球面網架的固定利用一側絞磨拉的鋼絲繩徐徐放松,另一側絞磨鎖住不動,將球面網架整體移位對準柱頂,再用全部絞磨將網架下降到柱頂上,并加以調節固定。具體實施時,制作小拼單元:將球面網架中心部位的一個錐體單元作為最基本的組裝單元,依節點坐標將四個下弦球的空間位置進行放線、找平、規方,使四個下弦球在同一個水平面上,依次安裝四根下弦桿,連接形成下弦網格,其對角線偏差不超過3mm,而后以其中相鄰的兩個球節點及相連的下弦為安裝模板,將錐體的上弦球及相鄰的兩根腹桿,拼裝成“人”字,隨后與另外兩根腹桿一起安裝到四個下弦球節點上,形成一個基本的小拼單元,如附圖1所示。以此小拼單元作為拼裝模板,向四周對稱擴散拼裝。所有下弦球加設支撐,拼裝過程中應以支座的位置、標高為基準,來控制其它節點的位置,并應隨時檢查糾正,保證安裝精度,減少累積誤差,如附圖2所示。第一階段三腳架提升及拼裝:第一階段提升采用三角架設立10個吊點,10個5噸倒鏈提升,提升高度以滿足下一排下弦桿件及鋼球的安裝高度為準,提升速度配合網架施工進度要求,拼裝完成至拔桿位置后連接拔桿吊點。安裝拔桿集群安裝拔桿集群工藝流程:場地平整壓實→鋼管制作成拔桿→拔桿定位→纜風繩錨坑定位開挖→纜風地錨埋設→拔桿組立校正→纜風繩調校張緊→拔桿滑輪組安裝→起重絞磨安裝。鋼管制作成拔桿:拔桿采用φ402×12mm鋼管做提升支撐,每根拔桿長24m,在地面進行對接組裝,將鋼管端部開設坡口,按接縫處內加襯管(長=150mm,厚=拔桿壁厚=12mm)或外加勁板,按單面焊接雙面成型的工藝施焊,使接口處形成V型坡口,焊接前應將整體拔桿調直,進行點固定焊,確保拔桿焊接后的平直度,在拔桿的端部和根部分別焊接用于固定滑輪的吊耳,并加設肋板;頂部吊耳使用貫穿法與拔桿焊接,吊耳板厚度是拔桿壁厚的2.0倍,長度以超出拔桿外不小于400㎜為宜,板寬不小于250mm,滑車懸掛點距吊耳板邊邊緣不小于孔直徑。拔桿頂纜風繩系點要與纜風繩在一條直線上,吊耳板與拔桿底座上的倒向滑車系點在平行與拔桿的平面內。拔桿組合完成后,將滑輪組固定在拔桿上并穿入主繩。并將纜風繩按聯系角度連接卡固。用纜風繩固定垂直,并將拔桿的纜風繩互相聯系張緊。外圍纜風繩根據現場情況分別固定地錨處。立拔桿:經計算立拔桿可用汽車起重機和絞磨人工配合,拔桿底座用尺寸為600×600mm×70mm,拔桿底座由20mm厚鋼板與12根0.6m長φ50×3.5mm鋼管制作,拔桿所在位置的地面應進行地基處理,保證承載力大于150KN/m2,可采用厚度大于500mm三七灰土墊層或300厚砼墊層,處理范圍大于拔桿底座外卡輪廓500mm。拔桿頂部安裝吊裝雙耳及拴臨時纜風繩,進行臨時固定,待所有拔桿立起后,把所有水平及斜拉纜風繩全部拉好,并達到設計要求后,把臨時纜風繩撤掉,并配專人24小時監管,以防現場有過往車輛碰掛纜風繩,調整至設計位置,并且保證拔桿垂直度。拔桿垂直后開始安裝滑輪組,滑輪組的安裝如圖3所示,拔桿高度根據網架吊裝時的就位標高及整體高度進行設計。連接組裝拔桿制作成吊裝柱,網架吊裝完成后將拔桿分段拆除。滑輪組采用花穿法,每組拔桿設置兩套滑輪組拴4個吊點,利用兩臺5噸絞磨進行吊裝。挖設地錨:根據現場施工條件,挖設地錨坑(地錨坑挖開之后應檢查土質條件是否滿足設計要求)。地錨坑的尺寸為2000×700mm,地錨坑深2500mm,埋設2根φ165×10mm鋼管沿錨坑長度方向,底部兩側挖洞,沿錨坑橫向在鋼管上方再加四根φ140×5mm的鋼管,兩側挖洞埋設,以便于穩定下方主受力鋼管,把主受力鋼管埋于底部,地錨繩為雙股直徑為φ21.5mm的鋼絲繩,地錨繩與水平地面的角度要與纜風繩的角度匹配,沿地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大跨度球節點球面網架群拔桿吊裝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制作小拼單元并向四周擴散拼裝、第一階段提升、球面網架向外拼裝、拔桿集群的安裝、第二階段提升,球面網架向外拼裝和球面網架的固定;其中,第一階段提升采用三腳架將球面網架提升,提升高度以滿足下一排下弦桿件及球節點的安裝高度為準;拔桿集群的安裝包括場地平整壓實、鋼管制作成拔桿、拔桿定位、纜風繩錨坑定位開挖、纜風地錨埋設、拔桿組立校正、纜風繩調校張緊、拔桿滑輪組安裝和起重絞磨安裝;第二階段提升采用拔桿集群,將多組滑輪組與球面網架各吊點吊索相連接,由絞磨組合牽引各組滑輪組,帶動球面網架同步上升,將球面網架整體均勻提升到超過柱頂標高;球面網架的固定利用一側絞磨拉的鋼絲繩放松,另一側絞磨鎖住不動,將球面網架整體移位對準柱頂,再用全部絞磨將網架下降到柱頂上,并加以調節固定。
【技術特征摘要】
1.大跨度球節點球面網架群拔桿吊裝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制作小拼單元并向四周擴散拼裝、第一階段提升、球面網架向外拼裝、拔桿集群的安裝、第二階段提升,球面網架向外拼裝和球面網架的固定;其中,第一階段提升采用三腳架將球面網架提升,提升高度以滿足下一排下弦桿件及球節點的安裝高度為準;拔桿集群的安裝包括場地平整壓實、鋼管制作成拔桿、拔桿定位、纜風繩錨坑定位開挖、纜風地錨埋設、拔桿組立校正、纜風繩調校張緊、拔桿滑輪組安裝和起重絞磨安裝;第二階段提升采用拔桿集群,將多組滑輪組與球面網架各吊點吊索相連接,由絞磨組合牽引各組滑輪組,帶動球面網架同步上升,將球面網架整體均勻提升到超過柱頂標高;球面網架的固定利用一側絞磨拉的鋼絲繩放松,另一側絞磨鎖住不動,將球面網架整體移位對準柱頂,再用全部絞磨將網架下降到柱頂上,并加以調節固...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玉平,趙喆,楊仕儒,周海文,
申請(專利權)人:山西宏廈建筑工程第三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山西,1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